主营业务:要从事银行业及有关的金融服务。该公司通过三个部门开展业务。公司银行业务部门主要为公司客户、政府机关和金融机构提供的银行产品和服务,包括活期账户、存款、透支、贷款、与贸易相关的产品及其他信贷服务、外币业务等。零售银行业务部门主要涵盖为个人客户提供的银行产品和服务,包括储蓄存款、个人贷款、信用卡及借记卡、支付结算、代理基金和保险等。金融市场业务部门主要提供货币市场交易或回购交易等。该公司主要在中国国内市场开展业务。
经营范围: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从事银行卡业务;代理收付款项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农商行”)前身为重庆市农村信用社,成立于1951年,至今已有70余年历史。
2003年,重庆成为全国首批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省市之一。
2008年,重庆农商行正式挂牌成立,成功组建全市统一法人的农村商业银行。
2010年,成功在香港H股主板上市,成为全国首家上市农商行、西部首家上市银行。
2019年10月,成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全国首家“A+H”股上市农商行、西部首家“A+H”股上市银行。
近年来,重庆农商行深入推进“零售立行、科技兴行、人才强行”发展战略,着力构建“一体四驱”发展体系。
截至2024年9月末,重庆农商行下辖7家分行、35家支行,共1743个营业机构,并发起设立1家金融租赁公司、1家理财公司、12家村镇银行,从业人员1.5万人。
资产规模15175亿元,存款余额9399亿元,贷款余额7154亿元,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3.83%,综合实力排名全球银行第119位,位居中国银行业100强第22位,在穆迪国际评级中获得投资级“Baa2”主体评级,是重庆市资产规模最大、资金实力最强、服务网络最广的金融机构。
立足新时代,站在新起点,重庆农商行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及上级监管部门各项工作要求,始终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立足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本业,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西部金融中心等重大战略部署,积极服务国家战略腹地建设,全力助推“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及“416”科技创新布局,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着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积极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全力支持乡村振兴,倾力服务民营及小微企业成长壮大,走好走实“新万亿”之路,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贡献新的更大金融力量!
2025年上半年,本行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决策部署和监管工作要求,坚守“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县域经济”的市场定位,深入构建数字驱动、产业链动、场景圈动“三种新动能”,全行活力、动力、价值创造力大幅提升,为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主营业务发展有增有优。
规模、效益持续增长,资产总额16,301.3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51.89亿元,存款余额10,251.9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32.49亿元,贷款余额7,652.4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09.72亿元。
实现营业收入147.41亿元、净利润78.4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0.46%、3.79%。
贷款质量、成本管控持续优化,不良贷款率1.17%、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15.11%、拨备覆盖率355.58%,具备较强的风险抵补能力;成本收入比26.58%,存款付息率1.52%、同比下降27个基点。
市场形象稳步提升,A股纳入沪深300指数,H股纳入MSCI指数,排名英国《银行家》全球银行第112位、较上年末提升7位,创历史新高,居全国农商行和西部银行首位。
服务地方经济向上向好。
一方面,保持“农村领跑”优势。
发挥地方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主力银行”作用,将近70%的人员、80%的网点、80%的自助机具投向县域及农村地区,形成“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家家有账户”的庞大网络布局。
持续整合零售、网点、科技资源,创新特色化、差异化金融服务,巩固县域地区经营优势。
升级“乡村振兴数字金融服务平台”,在全市100%的行政村开展整村授信。
探索构建生态特色产业知识图谱和产业大脑,“一县一品”创新特色信贷产品服务方案超40款,因地制宜支持地方生态特色产业发展。
截至2025年6月末,涉农贷款余额达2,602.18亿元,县域存、贷款市场份额稳居重庆同业首位。
另一方面,加快“城市赶超”步伐。
深入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积极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精研产业链条构建产业图谱,科技贷款余额998.05亿元。
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绿色信贷余额802.1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4.66亿元。
不断深化普惠金融,打造“国补”“文旅”等金融场景,信用卡及消费贷款余额超1,500亿元,增量规模居重庆首位。
全面落实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478.46亿元,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获评最高级“一级”。
加快养老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打造特色产品,联动政府部门、链主企业、链属企业及机构等形成“多方协作联动、相互成就共赢”的养老金融生态。
高效服务“两重”“两新”,支持2025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及市级重点项目159个、贷款余额268.22亿元,陆海新通道融资余额587.2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1.69亿元,助力重庆“六区一高地”建设。
金融风险防控稳扎稳打。
持续深化全面风险管理,落实监管新规推进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完善授信审查审批管理机制,细化专职审批人管理要求。
全面推进智能风控,拟定三年建设规划,努力实现授信业务全面线上化及全面风险监测系统的升级优化。
梳理全行信贷产品,基本完成产品树、产品量化评价标准的构建,推进系统落地。
打造风险数据集市统一风险视图。
改革转型发展提速提量。
加快推进全行体系性重塑、理念转变升级、动能新旧转换,通过细化落实一年预算、各条线制定三年规划、加快筹划“十五五”五年战略,实现全行战略短期、中期和长期有序衔接、滚动推进。
积极构建和培育数字化获客、数字化风控、数字化贷后三大能力,系统性重塑业务流程;大力发展产业链金融,系统性做好产业链营销和产业链风控,全面提升体系化展业模式;拓展和创设丰富的金融和非金融综合服务生态,系统性打造社区商业、科技金融、特色农业、文旅等多种生态场景,扩展多种盈利模式,持续巩固提升本行核心竞争力。
数字金融加速推进,关键工程落地实施,今年以来,持续推进建设型项目40个,10个项目投产(包含部分投产项目6个)。
加大知识产权建设力度,申请各类专利及软著200余项,参与各项标准制定近50项。
加速AI应用落地,完成AI中台建设和大模型垂直应用落地。
重庆农商行的前身是成立于1951年的重庆农村信用合作社。
变动人 | 变动日期 | 变动股数 | 成交均价 | 变动后持股数 | 董监高职务 |
---|---|---|---|---|---|
周国华 | 2025-09-30 | 100 | 6.54 元 | 10100 | 高级管理人员 |
周国华 | 2024-09-11 | 10000 | 4.88 元 | 10000 | 高级管理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