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美利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重庆美利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美利信
- 企业英文名: Chongqing Millison Technologies INC.
- 实际控制人: 余亚军,余克飞,刘赛春
- 上市代码: 301307.SZ
- 注册资本: 21060 万元
- 上市日期: 2023-04-24
- 大股东: 美利信控股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 39.65%
- 董秘: 王双松
- 董秘电话: 023-66283857
- 所属行业: 金属制品业
- 会计师事务所: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梁正勇、王长富
- 律师事务所: 重庆源伟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重庆市巴南区天安路1号附1号、附2号
- 概念板块: 通信设备 重庆板块 创业板综 深股通 融资融券 并购重组概念 预亏预减 小米汽车 汽车一体化压铸 华为汽车 固态电池 车联网(车路云) 新能源车 无人驾驶 5G概念 充电桩 特斯拉 西部大开发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重庆
- 成立日期: 2001-05-14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500113709375029C
- 法定代表人: 余亚军
- 董事长: 余亚军
- 电话: 023-66283857
- 传真: 023-66283857
- 企业官网: www.millison.com.cn
- 企业邮箱: cqmlx@djmillison.com
- 办公地址: 重庆市巴南区天安路1号附1号、附2号
- 邮编: 401321
- 主营业务: 通信领域和汽车领域铝合金精密压铸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 经营范围: 许可项目:普通货运;货物和技术的进出口(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一般项目:研发、制造、加工:汽车零配件、通信器材(不含卫星发射及地面接受设备)零配件、摩托车零配件、普通机械零配件、通用机械零配件、铁路机车车辆配件、模具、铝铸件、机械设备,非居住房地产租赁(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重庆美利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美利信科技”,股票代码:301307)创立于2001年5月,主要生产5G通信基站结构件和汽车零部件等铝合金制品,拥有重庆、襄阳、东莞、安徽四大生产基地,以及国内领先的模具研发制造中心、全自动智能压铸岛、高精度加工中心、自动RBC冷媒灌装线、自动喷粉线、精密质量检测系统,能够为客户提供涵盖完整业务流程的一体化服务。 美利信科技聚焦5G通信和新能源汽车两大支柱产业,不断拓展全球市场,与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建立了长期战略伙伴关系,产品远销欧美、亚太等多个国家。先后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示范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中国压铸生产企业20强”等荣誉。
- 商业规划: (一)主要业务及主要产品情况公司主要从事通信领域、汽车领域铝合金精密压铸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专注于为客户提供轻量化解决方案。通信领域产品主要为4G、5G通信基站机体和屏蔽盖等结构件,汽车领域产品主要包括传统汽车的发动机系统、传动系统、转向系统和车身结构件以及新能源汽车的电驱动系统、电控系统、动力电池系统和车身结构件铝合金精密压铸件。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通信领域及汽车领域,具体情况如下:1、通信领域公司通信领域的产品主要为4G、5G通信基站机体和屏蔽盖等结构件,是通信基站系统的安装主体,用于固定和安装电路板及元器件,实现电子元器件的防电磁干扰和信号屏蔽功能,同时起到散热和防水、防尘、防腐的关键作用,是维持移动通信网络正常工作不可或缺的基站配套结构件,具体产品示例图如下:2、汽车领域公司汽车领域的产品涵盖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传统汽车类产品主要包括发动机系统、传动系统、转向系统和车身系统等铝合金精密压铸件。新能源汽车类产品主要包括电驱动系统、电控系统、电池系统和车身系统等铝合金精密压铸件,公司产品在汽车应用的示意图如下:公司汽车领域主要产品具体情况如下:(二)公司的市场地位公司通过多年的业务实践已形成了涵盖高真空压铸与精密机械加工技术和工艺研究、模具设计制造、高导热和轻量化、半固体等新型材料研发与制备、无铬化表面处理、静电喷粉、搅拌摩擦焊、激光焊接、钎焊、冷媒灌装等高新领域的核心技术,在高真空压铸、高薄散热片压铸和高导热材料研发及应用等高新技术方面达到国际水平。同时公司在重庆、襄阳、东莞、马鞍山都建立了生产基地,北美的生产基地正在建设中,公司生产基地的全球布局能够贴近服务客户,快速响应客户的需求。公司根据行业特点、公司战略等情况形成了可持续的研发模式,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进行定制化研发,公司结合APQP,制定了内部的MPDP流程,建立了新产品开发管理制度,公司的新产品开发流程包括项目策划、设计及开发、过程开发、批量验证和批量生产等阶段,各阶段之间设置了多个评审和审批环节,以确保新产品开发风险可控、开发进度符合预期、产品质量和性能满足客户要求。1、公司在铝合金精密压铸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业务规模位于行业前列,是我国压铸行业的排头兵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公司是能够为客户提供模具设计制造、压铸生产直至精密机械加工和表面处理等全流程解决方案的企业之一。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聚焦于铝合金精密压铸件的研发生产,在产品技术和研发、质量控制和客户服务等方面均具备较为明显的竞争优势,在高真空压铸、高薄散热片压铸和高导热材料研发及应用等高新技术方面达到国际水平。公司及子公司襄阳美利信被分别认定为“重庆市企业技术中心”和“湖北省企业技术中心”,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及子公司已获授权专利170项,其中发明专利23项。公司牵头或参与起草了《冷室压铸机》(GB/T21269-2018)、《高效节能型铝合金燃气连续熔化保温炉通用技术要求》(T/CFA0203081-2020)、《铝合金压铸产品绿色制造工艺通则》(T/CFA0103091-2020)等国家标准或行业团体标准,在铝合金精密压铸领域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较强的竞争力。2024年,公司获得“重庆市智能工厂”、“国际镁协2024年度镁未来技术奖”、“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等荣誉,公司的业务规模位于行业前列,且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在行业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2、公司是通信基站铝合金精密压铸件领域最具竞争力的企业之一在通信领域,5G通信基站大型铝合金压铸件结构复杂,精度要求较高,该类压铸件的一体化压铸成型对模具设计生产和压铸工艺等均有较高的要求,对新进入该领域的厂商形成了较高的壁垒。公司是国内为数不多的能够为客户提供5G通信基站大型结构件从模具设计制造、压铸生产直至精密机械加工和表面处理等全流程解决方案的企业之一。公司通信基站铝合金压铸件产品在精密度、散热性和轻量化等方面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得到了市场和行业全球头部客户的高度认可,是通信基站铝合金精密压铸件领域最具竞争力的企业之一。3、公司在汽车铝合金精密压铸件领域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在汽车领域,公司根据汽车零部件产品轻量化的发展趋势,专注新能源汽车和一体化压铸技术应用,并积极探索储能领域的市场拓展。公司产品应用于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服务的客户覆盖日系、美系、欧系等传统优质汽车制造企业、造车新势力以及国内知名新能源动力电池制造商。以2024年的产销量统计,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两大头部新能源车企均为公司的核心客户。公司已覆盖的其他车企及一级零部件供应商的主要客户有:蔚来、Rivian、上汽、小鹏、赛力斯、一汽、长安、江淮、神龙、沃尔沃、福特、奇瑞、伊顿、采埃孚、爱信、蒂森克虏伯和舍弗勒等。客户群结构优良且业务量稳定,公司能够获得客户的认可且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汽车铝合金精密压铸件领域具备较强的竞争力。(三)公司经营模式1、销售模式公司产品采用直销的模式。公司的客户多为全球知名通信及整车企业或一级供应商,公司能够通过丰富的结构件产品种类和专业化的支持,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采购服务。客户对上游供应商通常实行合格供应商管理模式,公司需经过严格的评审以进入客户的合格供应商体系。公司的产品均为非标准化产品,公司根据客户的产品设计需求进行定制化的同步开发,在通过客户的定点并取得销售订单后,公司依据订单组织采购和生产,并完成产品的交付。2、采购模式公司采购部门负责原材料、辅料、设备等物资采购工作,通过收集并分析原材料、辅料和设备的市场价格,控制采购成本,对供应商进行评估、筛选、考核。公司根据《供应商管理程序》对主要供应商实行合格供应商名录管理,根据供应商产品质量、价格、交期、配合度等综合考量,并定期进行考核,确保名录中供应商匹配公司采购需求。为保证采购物料的质量、规范采购行为,公司制定了完善的物资采购管理制度,就采购部门职责、采购流程及相关程序做出明确要求,确保采购工作有序开展。在制定采购计划方面,公司主要采用“以销定产、以产定采”的采购方式,根据客户订单及生产经营计划,持续分批进行采购。3、生产模式公司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公司针对不同客户不同定制化的产品采用多品种小批量或单品种大批量的生产方式进行组织生产,汽车类以定机生产为主,辅以零星订单式生产,通信类以建储生产为主,对于部分需求特殊的客户实行订单式生产。1、概述报告期内,通信行业受全球宏观经济波动及政策调整等多重因素影响,公司2024年度的5G通信业务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下降。由于主要客户在部分市场区域的基站建设步伐放缓,导致了公司基站结构件产品的整体销售额缩减。为了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并巩固竞争优势,公司加大了市场开拓的力度,同时增加了研发经费投入和固定资产投资。然而,公司长远布局的策略在短期内难以直接转化为销售业绩,进而造成了费用支出的显著增加。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5,898.2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73%,其中通信类结构件实现营业收入113,950.15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9.86%,汽车类零部件实现营业收入236,598.7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6.31%。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18,374.10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比例为5.02%,占比较上年同期增加0.38个百分点。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