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溯联塑胶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重庆溯联塑胶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溯联股份
  • 企业英文名: CHONGQING SULIAN PLASTIC CO.,LTD .
  • 实际控制人: 韩宗俊
  • 上市代码: 301397.SZ
  • 注册资本: 11994.2266 万元
  • 上市日期: 2023-06-28
  • 大股东: 韩宗俊
  • 持股比例: 31.4%
  • 董秘: 韩啸
  • 董秘电话: 023-67551991
  • 所属行业: 汽车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梁正勇、余海东
  • 律师事务所: 上海锦天城(重庆)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重庆市江北区港宁路18号
  • 概念板块: 汽车零部件 重庆板块 专精特新 创业板综 融资融券 汽车热管理 新能源车 西部大开发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重庆
  • 成立日期: 1999-04-20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500105622052681R
  • 法定代表人: 韩宗俊
  • 董事长: 韩宗俊
  • 电话: 023-67551991
  • 传真: 023-67551991
  • 企业官网: www.cqsulian.com
  • 企业邮箱: sizqb@cqslsj.com
  • 办公地址: 重庆市江北区海尔路899号
  • 邮编: 400026
  • 主营业务: 汽车用塑料流体管路产品及其零部件的设计、研发、生产及销售
  • 经营范围: 一般项目:生产、销售:汽车零部件(不含发动机)、摩托车零部件(不含发动机)、塑料制品;汽车零部件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销售:化工产品(不含化学危险品)、机电产品(不含汽车);货物或技术进出口(国家禁止或涉及行政审批的货物和技术进出口除外),模具制造,机械零件、零部件加工,塑料制品制造(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重庆溯联塑胶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塑料尼龙管路系列(汽车燃油/真空系统管路总成等)、塑料快速接头及塑料紧固件(塑料管卡)等产品的专业设计、生产和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的主营业务为汽车用塑料流体管路产品及其零部件的设计、研发、生产及销售。公司专注为下游汽车整车制造商提供以尼龙等高分子材料为主要原材料的汽车燃油管路总成、汽车蒸发排放管路总成、汽车真空制动管路总成、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管路总成、其他流体管路、汽车流体控制件及紧固件、其他部件等共计7大类、2,000余种规格产品,其具有耐高温、耐高压、耐腐蚀、防渗透、密封性好等特点,适用于燃油车及新能源车。 经过二十余年的稳步发展,公司已经与国内多家主要整车厂及零部件生产厂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公司已成为长安汽车、上汽通用五菱、比亚迪、上汽通用、长安福特、小康股份、北京汽车、奇瑞汽车、一汽解放、华晨鑫源等20余家整车制造企业的一级供应商;同时,公司向邦迪管路、八千代、苏奥传感、臼井汽车、泸州发展、亚大汽车、宁德时代等零部件生产厂商提供流体管路总成及相关零部件产品。
  • 发展进程: 1998年12月24日,溯联有限召开股东会,会议决议:(1)审议并通过本公司章程;(2)选举本公司首届执行董事、法定代表人韩宗俊;(3)选举首届监事周志成;(4)聘任邓忠富为本公司经理。同日,溯联有限全体股东签署《重庆溯联塑胶有限责任公司章程》。1999年4月14日,重庆嘉陵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验资报告》(重嘉验字﹝1999﹞第0103号),经该所审验,截至1999年4月14日,溯联有限(筹)已收到股东缴纳的注册资本(实收资本)合计人民币50.0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100.00%。其中韩宗俊以货币出资15.00万元,占注册资本30.00%,重庆塑料工业公司以货币出资10.90万元,占注册资本21.80%,谢文强以货币出资10.00万元,占注册资本20.00%,邓忠富以货币出资10.00万元,占注册资本20.00%,周志成以货币出资2.10万元,占注册资本4.20%,陈贵明以货币出资2.00万元,占注册资本4.00%。2021年6月24日,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重庆溯联塑胶股份有限公司实收资本复核报告》(天健验﹝2021﹞8-21号),经复核,前述新增实收资本已到位。1999年4月20日,溯联有限取得重庆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的注册号为5001052100069号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2016年7月5日,中审华寅五洲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重庆溯联塑胶有限公司审计报告》(CHW证审字﹝2016﹞0433号),根据该报告,截至2016年4月30日,溯联有限账面净资产为65,777,058.72元。2016年7月28日,开元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出具《重庆溯联塑胶有限公司拟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之公司净资产价值评估报告》(开元评报字﹝2016﹞456号),根据该报告,评估基准日为2016年4月30日,溯联有限净资产账面值6,577.71万元,净资产评估值为7,706.01万元,评估增值1,128.30万元,增值率17.15%。2016年8月3日,溯联有限召开股东会作出决议,同意公司名称变更为重庆溯联塑胶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类型由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同意以公司现有股东作为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同日,溯联有限全体发起人签署《发起人协议》,协议约定,股份公司采取有限公司变更公司类型的形式,由协议各方共同作为发起人发起设立;股份公司成立时股份总数为6,240万股,每股面值为人民币1.00元,股份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6,240万元;股份公司发行的全部股份由各发起人足额认购,以有限公司截至2016年4月30日经中审华寅五洲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重庆溯联塑胶有限公司审计报告》(CHW证审字﹝2016﹞0433号)审计的账面净资产65,777,058.72元按1.0541:1共计折合股份总额为6,240万股,每股面值人民币1.00元,全部为发起人股份,折合股本后超出股本部分的余额3,377,058.72元计入股份公司资本公积。2016年8月24日,溯联股份(筹)召开创立大会暨首届股东大会。2016年8月24日,中审华寅五洲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重庆溯联塑胶股份有限公司(筹)股改验资报告》(CHW证验字﹝2016﹞0057号),截至2016年8月24日止,溯联股份已收到各发起人缴纳的注册资本(股本)合计人民币62,400,000.00元,均系以溯联有限截至2016年4月30日经审计的净资产65,777,058.72元折股投入,共计62,400,000股,每股面值1.00元,经审计的净资产折合股本后余额3,377,058.72元转为资本公积。发行人整体变更涉及到的股东已按相关规定缴纳相应税款。2016年9月27日,溯联股份在重庆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变更登记,取得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91500105622052681R的《营业执照》。 2017年8月11日,溯联股份召开2017年第四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关于增加注册资本的议案》、《关于签署<重庆溯联塑胶股份有限公司增资扩股协议>的议案》,决议通过:本次增资价格为人民币7.00元/股,共计增加632万股,其中邱力泉增资163万股,瞿毅然增资18万股,王荣丽增资14万股,汪艳天增资12万股,王杰增资12万股,杨毅增资12万股,林骅增资12万股,张德文增资12万股,何桂红增资9万股,张兴堂增资225万股,宁波梅山保税港区众力锐赢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增资143万股;同意公司注册资本由人民币6,240.00万元增加到6,872.00万元。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溯联股份截至2017年8月11日的新增注册资本实收情况进行审验,于2017年8月14日出具《验资报告》(天健验﹝2017﹞8-33号)。2017年9月4日,溯联股份在重庆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取得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91500105622052681R的《营业执照》。2018年9月27日,溯联股份召开2018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关于增加公司注册资本的议案》、《关于签署<重庆溯联塑胶股份有限公司增资扩股协议>的议案》,决议通过:本次增资价格为人民币10.50元/股,共计增加631万股,其中新兴温氏成长壹号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现更名为温氏成长壹号(珠海)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增资288万股,深圳南海成长同赢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合伙)增资288万股,徐梓净增资55万股;同意公司注册资本由人民币6,872.00万元增加到7,503.00万元。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溯联股份截至2018年10月15日的新增注册资本实收情况进行审验,于2018年10月16日出具《验资报告》(天健验﹝2018﹞8-18号)。2018年10月31日,溯联股份在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取得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91500105622052681R的《营业执照》。
  • 商业规划: (一)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汽车用塑料流体管路产品及其零部件的设计、研发、生产及销售。公司专注为下游汽车整车制造商提供以尼龙等高分子材料为主要原材料的汽车燃油管路总成、汽车蒸发排放管路总成、汽车真空制动管路总成、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管路总成、其他流体管路、汽车流体控制件及紧固件、其他部件等共计7大类、4,000余种规格产品,其具有耐高温、耐高压、耐腐蚀、防渗透、密封性好等特点,适用于燃油车及新能源车、储能系统等。公司分别为国内30余家整车厂和100余家汽车零部件厂商直接配套产品。公司已广泛布局30多家新能源产业链客户,遍布整车、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储能等领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新能源客户结构。公司的产品主要应用在发动机燃油动力系统和热管理系统、底盘系统以及车身部分。燃油动力系统产品主要应用在使用内燃机的纯燃油车及插混新能源车的油路系统和蒸发排放系统;热管理系统相关液冷管路产品主要应用在新能源车的动力电池、电机电控、底盘以及空调暖通、热泵部分;底盘系统主要是制动管路及空气悬架管路和连接件;车身部分包括车身排水及喷水清洁部件。另外公司也生产并销售大量管路相关的紧固件、连接件和流体控制部件及涉及油箱、底盘、车身内外饰、电气系统的塑料覆盖件、结构件、功能件等等。随着公司业务领域的积极开拓,公司相关产品已经或即将应用在摩托车、通机、船舶、家电、低空飞行和航空、液冷数据中心等领域。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和主要产品未发生重大变化。(二)公司主要经营模式1.采购模式公司日常生产经营所需原辅材料等物资通过采购部采购,检具、夹具、模具、设备等通过工程部采购。采购流程主要包括请购、制定采购计划、供应商管理、订立框架合同或采购合同、采购验收及入库与采购付款。公司建立了科学的供应商评估和准入制度,通过对供应商资质信誉进行综合调查,初步确定合格供应商,根据所取得的资料,形成《供应商准入申请表》。供应商准入申请由采购经理批准后,公司组织技术、质量等人员对供应商进行现场考察,完善各类审查并评审合格后,报分管领导批准并纳入合格供应商清单。公司采用竞价方式对供应商进行选择,根据竞价结果,确定采购价格并拟定合同,经相关人员审核批准后,与供应商签订合同。完成合同签订后,采购部根据生产需求下达采购订单,并跟踪管理订单执行情况。库管员负责核对清点接收货物,质检员负责验收货物质量,采购部不定期对采购业务流程进行评估和分析。公司根据合同规定付款周期进行付款,由采购部提交付款申请,财务部审核。2.生产模式公司产品为非标准化产品,产品均对应相应的整车车型,因此公司实行“以销定产”的生产管理模式,根据整车厂商的订单要求生产。每年末、每季度末和每月末,汽车整车厂商将其下一年度、季度和月份的采购计划发给其主要供应商,该类采购计划作为供应商下一年度、季度和月份备货生产的参考。公司根据各类型产品在整车厂的历史供货情况,结合采购计划,制定年度、季度、月度生产计划。销售部负责接收销售订单,综合相关库存信息和产品安全库存进行月订单计划编制,并通过ERP系统向生产部下达生产订单计划。生产部通过生产管理ERP系统分解处理形成生产工单,根据产品交付需求信息以及实际产能,制定生产日计划,并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协调、考核,督促生产计划的执行。生产部按生产进度要求执行生产日计划,按照计划组织领用生产物料/辅料,并对生产线进行严格的工序进度控制及品质控制,及时完成物料领用、半成品、产成品入库的系统录入动作,为相关部门信息查询提供准确信息。产品生产完成并经质量检验员检验合格后,由包装人员负责包装并办理产品入库手续。3.销售模式公司销售采取直销方式,销售流程包括销售计划管理、客户开发与管理、销售定价、销售合同管理、发货管理、销售收款、售后服务等环节。对于整车厂客户,主要采用“使用产品后结算”方式,即公司根据客户订单安排生产,完成订单后,公司将产品发往本公司第三方物流仓库,待客户从第三方物流仓库领用后,客户通过邮件或供应商平台等方式通知公司客户使用产品明细,相关风险报酬在此时转移,公司取得收款的相关权利,在此基础上根据客户使用产品数量和确定的价格,确认销售收入;对于零部件生产厂商客户,主要采用“确认收到产品后结算”方式,即公司根据客户订单安排生产,完成订单后,公司将产品运送至客户指定仓库并由客户签收确认,相关风险报酬在此时转移,公司取得收款的相关权利,公司与客户对账后,根据客户确认的订单数量和确定的价格,确认销售收入。4.研发模式公司的研发注重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与整车厂紧密合作,凭借长期自身发展积累的技术经验,在与整车厂进行技术交流的基础上,根据其研发目标开发新的可适用于新车型且具备较高性价比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一方面,公司紧跟技术发展趋势和行业政策导向,以高强度的核心零部件自主研发活动作为基础。另一方面,公司与客户之间的技术合作模式主要以同步开发为主。同步开发系指公司根据整车厂车型设计目标提供产品技术方案、制造方案和质量控制方案。同步开发中供应商具有较强的主动性,能通过前期对产品和制造过程的主动设定,有效控制最终量产的制造成本和质量风险。(三)公司产能情况2024年,公司通过产能升级与市场拓展双轮驱动,实现了产销规模的持续增长。具体情况如下:报告期内汽车零部件生产经营情况同比变化30%以上的原因说明汽车流体管路总成产量较上年同比增长51.10%、销量较上年同比增长26.77%,主要系新能源汽车管路销售数量大幅增加,以及新增车型配套产品结构变化所致。零部件销售模式公司销售采取直销方式,销售流程包括销售计划管理、客户开发与管理、销售定价、销售合同管理、发货管理、销售收款、售后服务等环节。对于整车厂客户,主要采用“使用产品后结算”方式,即公司根据客户订单安排生产,完成订单后,公司将产品发往本公司第三方物流仓库,待客户从第三方物流仓库领用后,客户通过邮件或供应商平台等方式通知公司客户使用产品明细,相关风险报酬在此时转移,公司取得收款的相关权利,在此基础上根据客户使用产品数量和确定的价格,确认销售收入;对于零部件生产厂商客户,主要采用“确认收到产品后结算”方式,即公司根据客户订单安排生产,完成订单后,公司将产品运送至客户指定仓库并由客户签收确认,相关风险报酬在此时转移,公司取得收款的相关权利,公司与客户对账后,根据客户确认的订单数量和确定的价格,确认销售收入。公司开展新能源汽车相关业务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的生产经营情况注:新能源汽车流体管路总成与传统燃油车管路总成工艺相似,因此产能基数为所有流体管路总成产能数量。1、概述报告期内,公司采购模式、生产模式及销售模式等经营模式,主要客户及供应商构成,税收政策等方面均未发生重大变化,主要经营状况正常,未发生其他可能影响投资者判断的重大事项。(1)主要经营情况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24,182.22万元,同比增长22.89%,主要系本期客户增加、新产品持续上量所致;净利润12,252.67万元,同比下降18.72%,扣非净利润10,814.89万元,同比下降17.62%,主要系本期产品降价、期间费用有所升高、政府补助减少所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9,869.81万元,同比下降211.95%,主要系本期销售收入增加致应收款项增加,票据贴现减少,购买原材料、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支付的各项税费以及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增加所致。(2)市场开拓情况2024年公司继续积极的市场开拓策略,保证了新增客户和新项目数量的稳步增长。在这一年里,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的提高,公司热管理冷却管路及其零部件的销量和营收占比均大幅提升;随着公司逐步在华东地区投资建厂,业务重心东移,华东区域收入和定点增长迅速,新增主机厂客户或客户不同汽车品牌的认证也明显增加;公司的头部Tier1客户的推进工作也有显著成效,油箱、发动机和动力电池业务大幅增长,快速连接件等子零件产品独立销售占比亦大幅提升,有效改善了产品和客户结构,降低了市场风险。在新业务的拓展上,公司新增知名EVTOL和民用飞机制造商等客户,开始了航空领域的业务和技术探索。另外公司的空气悬架及座椅用高压气管及连接组件产品已拓展多个客户并开始交样;在储能和换电业务上,公司新增阳光能源、远景能源、智锂物联、玖行能源等客户。另外公司也与主要动力电池客户如宁德时代、国轩高科和欣旺达等储能集成业务部门开始了业务合作,相关业务将迎来较大幅度的增长。2024年公司新增1,000余项产品定点,结合前期在开发项目共2,000余项。项目包括燃油及新能源整车、电池、油箱,也包括商用车辆、工程设备、储能及充换电设备、空气悬架、低空飞行等领域,是公司积极开拓新市场领域的成果,也为后续业务持续增长提供了有力保障。2024年公司新能源汽车业务收入约7.61亿元,同比增长约75%,占收入比例约61%。(3)技术研发情况2024年度,公司保持了较高强度的技术研发投入,研发费用率5.29%。技术部门完成了空气悬挂高压气路接头、DIN标准水路快速接头、液冷服务器用UQD快速接头、新型储能球阀等多款新品研发任务,并配合销售部门进行业务推广和技术认证工作;完成了一系列国产化材料的试制工作和客户认证工作,为后续降本增效奠定了基础;公司陆续推出了复合型电池冷却管路、中压氢燃料输送管路和冷媒管路等新型管材产品,后续将开展试验验证、市场推广和送样等工作;全车轻量化尼龙冷却管路解决方案已接连在客户车型中量产,并得到后续多个客户的认可;公司的流体管路和接头产品得到某外资品牌汽车客户的Global全球认证,有利于公司后续海外市场业务增长。在实验验证能力方面,公司进一步强化了三电冷却系统PVT测试能力和储能冷却系统管路流量配平测试能力,根据OCP组织技术要求初步建立了液冷数据中心相关性能试验和循环测试等项目。公司的流体管路实验室顺利完成了CNAS换证以及各个年度评审和扩项审核。同时公司对工程技术人员展开了数十场包括产品开发、工艺设备、原材料应用、技术标准规范等内容的专项培训,有效提升了员工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养。2024年公司的技术研发团队得到诸多客户好评,获重要客户“年度开发质量表扬信”、“技术贡献奖”等荣誉。截至2024年,公司拥有专利权108项,其中发明专利33项,实用新型专利72项。(4)制造能力提升情况2024年,公司主要产品产能提升约40%,产量提升51%。由于公司在主要客户业务占比提升,加上各类新产品开始批量生产或频繁交样,大幅增加了公司各生产线在计划调度,产线切换方面的难度。公司积极开展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产线升级和各项工艺调整,以及各项运营系统升级实现了年度客户订单的及时交付和质量保证。各工厂积极开展设备和产线优化升级,有效提高了产能和效率:深化精益生产管理体系,推行小模块化生产模式,实现了多品类不同工序产品的大规模共线生产,提升了单位产能和物料流转效率;在主要工序和辅助工序分别引入定制化的半自动和全自动设备,实现了动作-检测-数据存储的自动化全流程整合,降低了平均物耗及人工,提升了质量;逐步引入了AGV智能配送料车等关键装备,实现生产流程的精准化管控,推动管路工厂向智能化工厂转型升级;公司大幅增加了小型注塑设备的数量,保证了订单的按时交付。针对复杂注塑件提高了双色注塑和机械臂在线辅助等方式的使用率以及CCD共线检测,减少了设备占用和后工序的人工等耗费,提升了产品质量;针对客户要求增加全自动快换接头及控制阀装配设备、复杂注塑件焊接设备和全自动传感器接头封装设备;公司增加了中大型注塑设备,建立了中大型注塑件生产制造能力;增加了一系列精密模具加工设备,提升了自动化程度和模具加工精度。在生产基地建设方面,公司对溯联股份原自有工厂和溯联汽车零部件溯联精工的厂房进行了新的扩容改造,满足了公司增长的产能需求。另外江苏溯联过渡工厂也进行了厂房立体化改造,可用面积大幅增加,能满足3亿元年产值目标;自建工厂将按建设周期计划进行,截至2024年12月31日,新厂房已基本完成主体施工,按照该进度,2025年内将完成厂房验收、工艺布局并投产。(5)采购降本情况2024年公司采购工作在公司的整体战略指导下,以新品寻源、保供降本和供应商管理三位一体为业务纲领,围绕供应链生态优化、降本增效、数字化采购体系建设等诸多方面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全年引进新供应商7家,并通过供应商绩效评价,淘汰部分低效供应商,去劣存优、构建多元化供应网络;建立供应链风险预警系统,识别并化解潜在风险多项,供应链抗风险能力显著提升;通过集中采购、战略谈判,及与供应商、客户联动进行设计变更、材料替代等VA/VE手段,持续优化采购品成本;在信息化升级方面,完成了SRM一期上线运行工作,实现了采购品从到货入库、投料使用全程物料信息跟踪,为后期系统全面数字化升级打下基础。(6)经营管理和信息化建设情况为了更加深入地贴近客户,及时响应客户高效率的沟通需求和高强度的研发及市场开发任务,积极对公司核心业务部门进行调整,强化区域布局,持续不断地提升专业能力,引进高层次人才,优化岗位设置及人员结构,完善绩效管理体系,充分调动员工工作激情和主观能动性。持续优化管理体系及内控流程,始终保持各类管理体系证书的有效性,及各类管理规章流程充分、适宜。同时,不断地推进信息化建设,完成了MES、WMS、SRM、PLM以及全面预算系统等业务信息系统的试运行和验收工作,基本实现了各项关键管理业务流程与信息化系统的有机融合。完成了各级防火墙及其他安全防护措施的建立和完善、容灾数据备份和快速恢复能力的建立,全面保障信息化工具的应用和数据安全。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