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望变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重庆望变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望变电气
  • 企业英文名: Chongqing Wangbian Electric (Group) Corp., Ltd.
  • 实际控制人: 杨耀,秦惠兰,杨泽民,杨秦
  • 上市代码: 603191.SH
  • 注册资本: 33316.7407 万元
  • 上市日期: 2022-04-28
  • 大股东: 杨泽民
  • 持股比例: 15.79%
  • 董秘: 李代萍
  • 董秘电话: 023-40615383
  • 所属行业: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黄巧梅、李小燕
  • 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嘉源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重庆市长寿区晏家街道齐心东路10号
  • 概念板块: 电网设备 重庆板块 沪股通 专精特新 预亏预减 融资融券 储能 数据中心 工业互联 一带一路 水利建设 铁路基建 西部大开发 智能电网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重庆
  • 成立日期: 1994-08-16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500115203395479N
  • 法定代表人: 杨泽民
  • 董事长: 杨泽民
  • 电话: 023-40510621,023-67538525,023-40615383
  • 传真: 023-40510621
  • 企业官网: www.cqwbdq.com
  • 企业邮箱: wbdq_ir@cqwbdq.com
  • 办公地址: 重庆市江北区江北城街道江北城西大街3号交通银行大厦12楼
  • 邮编: 400020
  • 主营业务: 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和取向硅钢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 经营范围: 许可项目:普通货运,水力发电,货物专用运输(罐式),劳务派遣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一般项目:变压器、电抗器、互感器、电线电缆及其他电气机械器材的制造、销售、检修、安装;新材料的研发;电工钢、非晶材料生产、销售;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安装、修试;高低压开关柜设备制造;高中低压电器及元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技术服务;机械加工;水利电力工程安装及相关技术、产品的开发与销售,技术咨询,智能电网系统解决方案;输变电设备的出口业务和原辅材料、电工钢、非晶材料、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及零配件进出口业务;利用自有资金从事投资业务(不得从事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以及证券、期货等金融业务);储能技术服务;先进电力电子装置销售;新兴能源技术研发;光伏发电设备租赁;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光伏设备及元器件销售;配电开关控制设备制造;配电开关控制设备销售;配电开关控制设备研发;电子专用材料销售;电子专用材料制造;电子专用材料研发;有色金属铸造;有色金属合金制造;有色金属合金销售;电子元器件与机电组件设备制造;电子元器件与机电组件设备销售;电力电子元器件制造;电力电子元器件销售;软件开发;网络与信息安全软件开发;人工智能行业应用系统集成服务;物联网设备制造;物联网设备销售;物联网应用服务;物联网技术服务;智能仓储装备销售;智能物料搬运装备销售;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销售;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租赁服务(不含许可类租赁服务);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公司经营范围最终以工商登记机关核准的内容为准)
  • 企业简介: 重庆望变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1994年8月16日在重庆市注册成立。下辖云南变压器电气股份有限公司、重庆惠泽电器有限公司、黔南望江变压器有限公司,参股重庆能投长寿经开区售电有限公司。于2022年4月28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股票简称“望变电气”,代码“603191”。2024年4月1日成功收购拥有88年历史的云南变压器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曾系兵装集团下属单位)。公司总部位于重庆市江北嘴金融中心,主要生产基地位于重庆长寿、云南昆明、贵州都匀,办事处遍及全国。主要生产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和取向硅钢两大类产品,已形成“从取向硅钢—硅钢铁芯—电力变压器—箱式变电站/成套电气设备—检修运维安装服务”的一体化产业链。输配电及控制设备主要包括电力变压器、配电变压器、箱式变电站、成套电气设备,广泛应用于轨道交通(牵引变)、风力光伏发电(新能源箱变)、数据中心、节能环保等领域。具备最大电压等级500KV、最大单台容量1000MVA电力变压器制造能力,自主研发的AT供电方式220kV单相牵引变压器、自耦牵引变、Vv联结牵引变压器等产品,通过省级新产品鉴定,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硅钢类产品包括高磁感取向硅钢(HiB)、一般取向硅钢(CGO)及硅钢铁芯。产品性能全国领先,填补了西南地区取向硅钢生产空白。公司系全国唯一一家输配电行业打通上游原材料至终端服务全产业链的企业,客户可在公司实现全产业链产品的一站式采购。公司围绕“新质生产力”培育目标,持续加大研发创新及人才聚集力度,建成惠泽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与中科院汪卫华院士共同打造院士创新团队,获得“双分裂整流变压器”、“太阳能自动散热式变压器”、“模块化预制舱”、“无底层低温高磁感取向硅钢制备”等专利技术。先后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重庆市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重庆市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公司秉承“服务无条件,追求无止境,最优性价比”的服务使命,深耕主导行业30年,在行业内积累了广泛的客户基础,建立了以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西南地区为核心,西北地区、华中地区、华南地区、华北地区等快速增长区域相结合的销售区域布局。建成国际营销中心,实现取向硅钢、硅钢铁芯、输配电设备、安装服务产品的跨国布局,产品及服务遍及东南亚、中东、欧美、非洲境外市场。公司将始终秉承“望变电气惠泽万家”的初心使命,围绕“打造百亿企业跻身百强行列建设百年望变”的战略目标,持续推动百亿级新能源材料及装备产业集群建设,为行业和人类的进步贡献“望变”力量。
  • 发展进程: 2009年10月8日,长寿区少数民族联谊会决定同意重庆望江变压器厂的改制申请并向上级主管单位重庆市长寿区民族宗教事务局(原名为重庆市长寿县人民政府民族宗教侨务办公室,系重庆望江变压器厂设立时的批准单位)递交了《关于同意重庆望江变压器厂改制的请示》。2009年10月15日,重庆市长寿区民族宗教事务局做出《关于同意重庆望江变压器厂改制的批复》,改制后的企业名称为“重庆望江变压器厂有限公司”。2009年11月25日,根据重庆市长寿区民族宗教事务局《关于重庆望江变压器厂产权确认的批复》,同意重庆望江变压器厂以2009年10月31日为评估基准日,经重庆华信房地产土地资产评估有限公司评估的净资产2,318.16万元,将净资产中的2,000.00万元作为改制后企业的注册资本和实收资本,确认杨泽民先生以净资产1,000.00万元出资,占注册资金的50.00%,秦惠兰女士以净资产出资1,000.00万元,占注册资金的50.00%,剩余净资产318.16万元转入望变有限资本公积。2009年12月3日,重庆华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审验了望变有限改制登记的注册资本实收情况,出具了《验资报告》(重华信会验字[2009]479号)。针对此次验资,大华进行了复核并于2021年4月19日出具了《重庆望变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历次验资复核报告》(大华核字[2021]007766号)。2009年12月4日,重庆望江变压器厂召开了职工大会,审议通过了《重庆望江变压器厂改制方案》,同意重庆望江变压器厂由集体企业改制为望变有限。2009年12月17日,公司申请法定代表人变更,法定代表人由秦惠兰变更为杨泽民。2009年12月18日,望变有限取得重庆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长寿分局换发的注册号为500221000014782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2014年11月30日,望变有限召开股东会,全体股东一致同意以2014年9月30日作为改制基准日,以经审计的账面净资产22,550.35万元按照1:0.798214的折股比例折成股本18,000.00万股,每股面值1.00元,净资产折股后余额4,550.35万元计入股份公司资本公积。公司各股东(即股份公司各发起人)以各自在望变有限的出资额所对应的净资产认购股份公司股份,按原持股权比例相应持有股份公司的股份。根据银信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出具《重庆望江变压器厂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制改制所涉及的重庆望江变压器厂有限责任公司净资产公允价值评估报告》(银信评报字[2014]0993号),截至2014年9月30日,望变有限净资产评估值为25,081.54万元,较审计账面净资产22,550.35万元增值2,531.19万元,增值率为11.22%。2014年12月15日,公司召开创立大会暨第一次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望变电气成立相关事宜。2014年12月18日,重庆市工商局长寿区分局核准了本次整体变更设立。2021年4月19日,大华对发行人整体变更设立时注册资本实收情况进行了核验,并出具了大华验字[2021]000242号《验资报告》。
  • 商业规划: 2024年,尽管全球经济复苏曲折、市场竞争加剧以及内部产能爬坡压力,公司仍展现出较强的经营韧性,在战略转型和产业升级方面取得显著进展。核心指标全面达标:除净利润受外部环境影响未达预期外,营业收入、产能利用率、项目建设进度等关键生产经营指标均按计划完成。产业升级初显成效:通过技术提档升级(如高牌号取向硅钢研发、智能电网设备布局),推动产品结构向高附加值领域转型,市场竞争力持续提升。战略基础持续夯实:在建项目如期交付,产能爬坡虽艰难但完成计划,支撑"双百"目标基础持续夯实。(一)主要财务表现2024年实现营业总收入33.52亿元,同比增长23.32%;实现营业利润1.10亿元,同比下降60.12%;实现净利润7,536.25万元,同比下降67.52%;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6,516.65万元,同比下降72.22%。(二)公司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电压等级向“上”跃进,助推产品高质量发展公司通过技术升级+市场精细化运营,实现了“技术-产能-市场”三位一体升级,补全了高电压等级产品链,同时通过铁路牵引变细分领域构筑差异化竞争力,将规模优势转化为持续盈利能力,支撑公司“双百”目标实现。2024年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实现营业总收入19.33亿元,同比增加42.84%;其中云变电气贡献6.96亿元营业收入,是本年输配电及控制设备营业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除云变电气外,公司输配电及控制设备业务本年因部分项目交付,产能逐步爬坡导致营业收入同比减少1.16亿元。1、电力变压器电压等级从110kV跃升至500kV,实现供应能力向“上”跃升2024年,公司通过成功收购云变电气79.97%股权,战略性切入220kV及以上高端电力变压器市场,并依托近90年技术积淀和铁路牵引变领先优势,显著提升公司在输配电设备领域的研发能力、产品档次及市场竞争力,为“百亿营收”目标提供强劲支撑。2、并购整合初显成效,2024年输配电及控制设备业务实现产销双增长2024年,公司通过并购云变电气及内部资源整合,推动输配电及控制设备业务规模快速扩张,电力变压器、箱式变电站等核心产品实现产量与销量大幅增长,同时产品结构持续优化,高端化、定制化能力进一步增强,为营收增长奠定坚实基础。(1)核心产品产销高速增长,规模效应显现电力变压器爆发式增长:主要受益于云变电气并表及220kV高电压等级产能释放,运用领域广泛覆盖电网、新能源、工业等需求;箱式变电站稳健增长:市场竞争饱和,发货量增速平缓;其他成套设备结构性调整:产量下降但单台售价提升77.42%,平均单台售价由1.55万元/台提升至2.75万元/台,公司聚焦高附加值定制化产品,减少低毛利订单。(2)并购整合成效显现产能协同:云变电气生产基地与公司原有产线形成互补,快速扩充变压器产能;技术互补:云变电气在铁路牵引变领域的技术积累,助力公司拓展轨道交通市场;渠道共享:云变电气在西南地区及海外的客户资源,推动公司市场渗透率提升。2024年输配电及控制设备业务的高增长验证了并购整合战略的成功,公司将持续通过技术升级+市场精细化运营,将规模优势转化为持续盈利能力,支撑公司“双百”目标实现。(三)高端产能+高端牌号双突破,公司取向硅钢行业话语权与竞争力全面升级八万吨高端磁性新材料项目2024年6月全线投产,在技术团队、设备供应商等各方协同下,实现“一次开车成功”,新产线主要生产085-095高端牌号,已实现满产满销,市场需求旺盛,公司产品竞争力强劲。1、产能释放+高端突破,行业龙头地位持续巩固2024年,八万吨高端磁性新材料项目全线投产以后,公司取向硅钢总产能已达18万吨,2024年实现产量16.10万吨,产能利用率近90%,同比产量增加27.86%;对外销售15.10万吨,同比销量增加41.55%。2024年公司取向硅钢实现产销量的双增长,实现营业收入13.35亿元,同比增加0.42亿元,保持了市场占有率稳居行业前列的地位,保障下游高端产品供应链稳定。不同类型取向硅钢产销量具体情况如下:2、高端化转型成效显著,取向硅钢牌号升级驱动竞争力与毛利率双提升公司通过持续优化生产工艺与技术创新,成功实现取向硅钢产品牌号向高磁感、低铁损的高端方向升级;提升了产品在新能源变压器、特高压电网等高端市场的渗透率,有力推动了公司产品市场竞争力提升。取向硅钢高端牌号产品性能对标国际领先水平,打破行业龙头企业在高牌号领域的垄断,带动公司产品市场份额提升;同时差异化优势缓解同质化竞争压力,有效支撑取向硅钢产品盈利能力提升。公司在080牌号取向硅钢的技术突破,实现080牌号量产化;同时针对075牌号进行了技术储备和立项研究,为075牌号的成功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标志着公司在高牌号HiB钢的工艺控制、成分设计及生产稳定性上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公司正沿着“高磁感、低铁损”方向推进取向硅钢产品的技术迭代。公司通过“量产一代、研发一代”的策略,持续提升在高磁感取向硅钢领域的技术壁垒。(四)募投项目逐步建成,赋能公司高端化与高质量发展2024年,公司募投项目——智能成套电气设备产业基地建设项目(以下简称“智能成套”)、110kV及以下节能型变压器智能化工厂技改项目(以下简称“变压器技改”)及研发中心及信息化建设项目已建成投用,标志着公司生产体系全面升级,内配能力增强、成本优势凸显,预计未来3-5年将贡献20-30亿元增量营收,成为公司新一轮增长的核心驱动力。1、智能成套项目投产标志着公司能提供智能化配电设备及系列化智能解决方案,将有力推动公司抢占高端市场(1)公司智能成套项目产品覆盖35kV及以下成套设备:从中压到低压、固定式到抽屉式、标准化到模块化、传统柜到智能柜,公司智能成套产品能满足新能源、数据中心、智慧城市等高端需求。(2)携手施耐德,开拓全球市场:MVnex/BlokSeT授权柜的推出,标志着公司与施耐德的合作进入技术共享+品牌联动新阶段,将助力公司产品在高端运用领域的市场拓展。(3)新能源、数据中心、油气及轨道交通等战略领域市场需求持续旺盛,预计未来3-5年将保持强劲增长态势。通过与施耐德电气达成深度合作,成功推出BlokSeT授权柜产品,不仅标志着双方合作进入新阶段,更借助其全球品牌影响力加速开拓国际市场,为公司海外业务拓展提供新动能。2、变压器技改项目投产带来产能跃升,智能制造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变压器技改项目全面交付后,电力变压器产能从750万kVA增加至1150万kVA,产能提升53.3%,规模化优势进一步增强;并实现了变压器产线智能化智造,使公司能够运用先进的智能制造技术和自动化生产线,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通过引入智能监控与数据分析系统,公司能够实时掌握生产状况,及时调整生产工艺,优化生产流程,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可靠性,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的综合效益。公司除智控设备及金属制品智能工厂建设项目(一期)外,其他募投项目的全面交付为公司的新质生产力的提升和改善打下基础,为公司“双百”目标实现提供进一步支撑。(五)研发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技术壁垒构筑核心竞争力1、国家级技术平台认证,创新实力获国家认可2025年3月公司正式获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跻身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第一梯队,成为智能输配电领域国家级技术标杆。公司拥有研发团队157人,累计获专利342项(含云变电气),覆盖产品研发、工艺优化、智能制造等全链条技术领域。2、取向硅钢技术突破,高端牌号研发加速085牌号性能大幅提升,通过原料优化、工艺参数调整及产线“人机料法环”协同升级,实现成本降低与质量跃升。075牌号研发立项及部分技术取得突破,技术积累显著缩小与国际巨头差距,为下一代超高磁感产品量产奠定基础。3、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前瞻布局,抢占能源革命与AI算力风口公司前瞻性布局研发高端变压器系列:一二级能效500kV及以下电力变压器、新型电气化铁路牵引变压器、立体卷铁心非晶合金变压器、光伏、风电、储能项目电力变压器和箱式变压器等新产品。新能源与智能化产品:光伏/风电智能成套设备、Elink-H35智能储能并网箱变、环保充气柜、低压智能柜(IOT集成)。公司产品实现前沿领域突破:数据中心专用变压器(满足AI算力高负载需求)、具身智能配套电力系统(前瞻性技术储备)。报告期内,公司围绕研发投入不断向“上”提升,不断注入新质生产力,持续提升相关技术壁垒,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产品附加值,驱动产品迭代;推动高端化转型,提高利润率引领公司持续高质量发展。(六)市场布局持续向“上”突破,客户结构优化成效显著1、市场布局纵深推进,全球化战略加速落地2024年,公司国际化战略取得积极进展,取向硅钢产品成功拓展至印度、土耳其等成熟市场及加拿大、哥伦比亚等新增市场,实现11国出口覆盖。通过聚焦高端牌号产品,重点布局海外变压器供应链,全球市场竞争力持续提升。2024年,公司输配电设备海外布局成效显著,以云变电气为核心建立出口基地,充分发挥云南区位优势辐射东南亚市场。通过设立老挝、越南等5国办事处,参与孟加拉、斯里兰卡主电网投标,建立迪拜销售中心覆盖中东地区,并依托埃塞俄比亚办事处协同央企总包项目,初步构建起覆盖东南亚、南亚、中东及非洲的全球化销售网络体系。2、高电压等级产品占比实现跨越式突破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电力变压器营业收入占变压器的营业收入比重从2023年的5%提升到2024年的44.5%,总额达到6.46亿元;公司输配电及控制设备业务向上供应能力实现重大突破。3、核心央国企客户收入显著提升新能源领域合作持续深化2024年,公司核心央国企客户战略成效显著,国家电网、中国电建等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达40.96%,同比提升2.46个百分点,户均收入由1.04亿元增至1.58亿元。同时,公司持续深化与央国企的战略合作,成功拓展油气运用领域能源巨头客户,并全面切入“五大六小”发电端能源运用领域供应链,实现光伏、风电、储能等新兴领域配套业务的全覆盖,为未来业绩增长奠定坚实基础。(七)治理能力全面升级,筑牢高质量发展基石1、公司治理体系优化,加强科学决策与风险防控公司重新梳理投资管理部及经营层专家顾问委员会、薪酬福利委员会、绩效管理委员会、预算委员会、定额管理委员会、定标委员会、质量管理委员会等日常生产经营管理机构职能职责,要求各专业机构履职尽责,切实为生产经营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充分发挥各委员会的专业优势为日常生产经营把脉开方子。2、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智慧管理赋能运营能力提升公司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智能制造领域实现变压器工厂MES系统全覆盖,生产数据实时采集准确率99.8%;取向硅钢车间通过工业互联网优化工艺参数,良品率提升2.3个百分点;智慧风控体系依托大数据模型实现客户信用实时预警;建成原材料价格波动预警系统,2024年采购降本率达5.1%,数字化赋能成效显著。3、人才机制创新,激发组织活力2024年,公司深入推进人才机制创新,核心人才计划成效显著:研发项目产业化率提升至75%,"双导师制"管理培训生计划实现关键岗位人才100%满足。同步优化激励机制,实施人才晋升与日常绩效考核相结合,同时加大高绩效考核,23名研发骨干纳入股权激励计划,带动专利申报量同比增长45%,人才创新效能持续释放。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