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主要从事海珍品育种育苗、海水养殖增殖、海洋食品研发、加工与销售、冷链物流、渔业装备等产业,已构建起包括育种、育苗、养殖、暂养、加工、仓储、流通、销售等一体化的供应链保障体系。
经营范围:水产品育种、育苗、养殖、捕捞、销售;食品、副食品加工、销售;进出口业务、承办中外合资经营、合作生产及三来一补业务;冷藏;运输;水产品收购;房屋、设备租赁;玻璃钢渔船、作业船、游艇、钓鱼船、浮桥及零配件的设计、制造、加工、销售、维修;网络科技(不含科技中介),从事网络技术领域内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电子商务(不含增值电信、金融业务),食用农产品(不含生猪产品、牛羊肉品)的销售。(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ZONECO)始创于1958年,是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全国首个“碳减排”标识企业。
公司现已布局海珍品种业、海水增养殖业、海洋食品研发与加工贸易为主体的产业生态,兼顾冷链物流、渔业装备等产业,构建上下游全产业供应链生态体系,持续促进相关多元产业协同、壮大发展。
公司于2006年在深交所上市(股票代码002069)。
2022年,獐子岛集团成为大连市国资控股企业,治理结构的不断完善为公司新一轮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獐子岛位于北纬39°北黄海黄金海域,曾先后被誉为“黄海深处的一面红旗”、“黄海明珠”、“海上蓝筹”。
獐子岛集团凭借其独特资源优势,研发上市独具特色的刺参、鲍鱼、扇贝、三文鱼、鳕鱼、鱿鱼、鲐鲅、虾等养生食品、休闲食品、预制食品、冻鲜食品、冷水活鲜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销售网络遍布全国各主要城市,并出口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獐子岛”商标是中国水产行业首枚“中国驰名商标”,獐子岛品牌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水产品牌”,并被认定为“中华老字号”。
獐子岛集团以“打造卓越的海洋经济领军品牌”为己任,践行海洋强国战略、服务海洋强省强市,聚焦聚力海洋主业,做稳做优海洋牧场,大力推动海洋产业升级、海洋科技创新和海洋品牌振兴,以海为田,打造蓝色引擎,筑牢蓝色粮仓,努力成为品牌价值卓越、产业引领显著、行业地位领先的综合型海洋产业集团,为消费者匠心打造营养、健康、安全、美味的“獐子岛”系列海洋食品。
獐子岛位于北纬39°北黄海黄金海域,曾先后被誉为“黄海深处的一面红旗”、“黄海明珠”、“海上蓝筹”。
獐子岛集团凭借其独特资源优势,研发上市独具特色的刺参、鲍鱼、扇贝、三文鱼、鳕鱼、鱿鱼、鲐鲅、虾等养生食品、休闲食品、预制食品、冻鲜食品、冷水活鲜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销售网络遍布全国各主要城市,并出口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獐子岛”商标是中国水产行业首枚“中国驰名商标”,獐子岛品牌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水产品牌”,并被认定为“中华老字号”。
獐子岛集团以“打造卓越的海洋经济领军品牌”为己任,践行海洋强国战略、服务海洋强省强市,聚焦聚力海洋主业,做稳做优海洋牧场,大力推动海洋产业升级、海洋科技创新和海洋品牌振兴,以海为田,打造蓝色引擎,筑牢蓝色粮仓,努力成为品牌价值卓越、产业引领显著、行业地位领先的综合型海洋产业集团,为消费者匠心打造营养、健康、安全、美味的“獐子岛”系列海洋食品。
(一)行业发展情况1、海洋经济战略地位持续强化海洋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已成为驱动国民经济整体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
2025年上半年,我国海洋经济在党中央“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指引下,持续深化高质量发展之路。
中央财经委员会首次将“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列为独立议题,明确提出了“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高效协同、更加注重产业更新、更加注重人海和谐、更加注重合作共赢”的指导原则。
这一顶层设计的出台,标志着海洋在国家战略布局中地位的系统性提升,进一步凸显了其作为国家战略支撑的重要意义。
据自然资源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我国海洋经济顶住压力、稳中向好,呈现出总量稳步增长、结构持续优化、发展动能加快转换的良好态势。
传统产业展现出强大韧性,新兴产业多点突破,海洋资源保供能力增强,深海科技创新加速,海洋对外贸易稳中提质。
初步核算,上半年海洋生产总值达到5.1万亿元,同比增长5.8%。
其中,海洋食物与水资源保障能力得到进一步夯实。
“蓝色粮仓”建设成效显著,上半年国内海洋水产品总产量同比增长4.8%,其中海水养殖产量同比增长5.6%,海水养殖业在稳产保供方面持续发挥着关键作用。
2、科技驱动海洋渔业产业变革加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建设海洋强国,必须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
科技创新是驱动海洋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加快发展海洋科技力量,对于提升海洋经济发展水平、保障国家地缘政治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作为海洋经济的支柱产业,我国海洋渔业正经历着一场从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化、智能化产业形态深刻变革的浪潮。
近年来,在现代化海洋牧场的有力推动下,我国海洋渔业的规模化与高质量发展达到了全新的高度,使得“海上粮仓”正逐步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石。
同时,海洋渔业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大量高蛋白、低脂肪的绿色优质水产品,如深海鱼类、优质贝类等,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城乡居民的“菜篮子”,更精准地顺应了新时代人民群众对营养均衡、健康饮食的更高追求。
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全产业链创新升级为重点,协同推进产加销贯通、渔工贸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打造“科研+良种+装备+养殖+加工+冷链+销售+渔旅”的“海洋牧场+”等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核心竞争力日益凸显。
这一模式进一步优化了养殖结构,提升了产业效能,激活了增收创效的新动能,有效实现了补链、延链、强链,有力推动了海洋渔业的转型升级,为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3、内需升级引领海洋食品供给变革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国内消费需求正经历深刻的结构性升级。
海洋渔业产业协同效应显著,有效放大了内需的乘数效应。
通过纵向产业链的深度延伸,上游的饲料、种苗、养殖装备等相关产业得到发展机遇;中游的冷链物流、加工设备等需求呈现激增态势;下游的电商直播、社区团购等新兴销售渠道加速渗透,市场活力不断增强。
通过横向产业的融合发展,还催生了海上风电与养殖结合的“渔业+新能源”、基于海洋碳汇的“渔业+碳汇”、以及“渔业+金融”等多种创新业态,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海洋渔业养殖通过产业链的延伸拓展、就业的广泛拉动以及消费需求的持续升级,正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引擎。
同时,其发展也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生态文明等国家重大战略高度协同,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与重要的战略价值。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水产品消费国,海洋食品供给正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
一方面,巩固和提升传统优势养殖品种(如贝类、藻类)的产量与品质;另一方面,积极拓展新兴养殖品类(如深远海大型鱼类、海洋功能性食品等),逐步构建起“大众基础+高端精品”相结合的产品矩阵。
这种策略有效拓展了产品的多样性,能够覆盖从基础需求到高端追求的多层次市场。
随着居民健康意识的普遍提升,低脂、高蛋白的海洋食品已成为饮食结构升级的首选。
消费者的需求正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转变,对食品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与此同时,预制菜、即食海鲜等深加工产品因其便捷性,精准契合了快节奏现代生活的需求,正成为市场的新增长点。
(二)主要业务情况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其用途、经营模式等内容未发生重大变化。
1、主要业务及产品公司是以海洋产业为核心主业的大连市国有控股企业。
公司以践行海洋强国战略、服务海洋强省强市建设为己任,聚焦聚力海洋主业,做稳做优海洋牧场,大力推动海洋产业升级、海洋科技创新和海洋品牌振兴,以海为田,建好“蓝色粮仓”,努力成为品牌价值卓越、产业引领显著、行业地位领先的综合型海洋产业集团。
公司现已布局海珍品种业、海水增养殖业、海洋食品研发与加工为主体的产业生态,兼顾冷链物流、渔业装备等产业,构建上下游全产业供应链生态体系,持续促进相关多元产业协同、壮大发展。
公司围绕獐子岛核心海洋资源,研发推出独具獐子岛海域特色的海洋珍品系列产品。
獐子岛海域因其天地恩赐的自然资源禀赋,让这里产出的产品有着别具一格的品质和营养价值。
公司的产品主要包括鲜活海珍品(鲍鱼、扇贝、香螺、海胆、珍蚝等)、冻鲜调理食品(鱼类、贝类、虾类、蟹类、蛤类等冷冻食材)以及海洋预制菜系列、营养滋补食品(刺参、鲍鱼、鱼子酱精深加工品等)、休闲食品(贝类、虾类、鱼类、蛤类等海洋佐餐零食)。
2、产业发展基础及经营模式(1)精耕北纬39°超940平方公里的海洋牧场海洋是人类获取优质蛋白的“蓝色粮仓”。
作为渔业生产的新模式,海洋产业的新业态,海洋牧场建设是践行“金山银山”“绿水青山”理念的重要实践和促进“双碳”目标实现的有效途径,已成为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关注点和关键发力点。
与养殖相比,海洋牧场可实现物质和能量多营养级利用,有效降低投入品对海域环境的影响,提高了养殖生物的品质、拓展了增养殖生物的活动空间;与单纯人工放流相比,海洋牧场注重生态环境修复和资源管理。
因此,海洋牧场模式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
獐子岛海洋牧场地处黄海北部北纬38°44′至39°10′、东经122°38′至122°59′区域,地处著名的海洋岛渔场之中,主要受黄海暖流、黄海冷水团等冷暖流影响,是世界上公认的最适宜海洋生物生长的纬度。
属深水岛类型,平均水深35米,海底年均水温9—10°C,盐度常年保持在31‰—33‰左右,海流畅通,海水交换能力和自净能力强,零污染。
獐子岛因其天地恩赐的、丰富的海底资源盛名远播,盛产刺参、皱纹盘鲍、扇贝、海螺、海胆等海珍资源。
这里地理、气候和海域等自然条件优越,水温低、盐度高、饵料充足、营养丰富、海域开放、远离大陆等造就了该区域独特的资源禀赋,产品品质优异,营养美味。
公司秉持的生态优先、轮播轮种等可持续发展理念,极大的守护了海洋岛渔场索饵洄游路径和产卵场,现拥有鱼、虾、贝、藻等数百种,是中国最大的海珍品增养殖基地、中国海珍品原产地。
公司较早开始进行海洋牧场建设,40多年来,公司按照“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开展刺参、虾夷扇贝、鲍鱼、海胆、香螺等资源增殖养护,促进了大量的鱼类、藻类的繁殖,实现了生物多样性价值。
公司紧跟各级政府的规划步伐,积极落实国家“高标准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的要求,在“发挥海珍品种质资源优势,养护好原生优质海洋生物资源,提升海产品精深加工能力”,“推进海洋牧场可视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创新海洋牧场管护模式,加强效果监测评估,促进海洋牧场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等方面不断开拓、创新、发展。
得天独厚的北纬39°海洋资源,是公司经略海洋,向海而兴、向海图强的重要基础,公司还将继续在海洋渔业领域深耕发力,积极探索更多“海洋牧场+”发展模式,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的海洋渔业特色品牌。
(2)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公司强化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不断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在海洋生物技术和海洋食品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领域,不断加大人财物等投入,努力提升良种、良技、良品水平。
公司拥有数十项国家级及省级的专业化技术平台及资质,包括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创新型企业、国家水产种业阵型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国家级首批海洋牧场示范区、全国现代渔业种业示范场等。
与国内知名科研院所共同构建了獐子岛虾夷扇贝碳汇实验室、海洋食品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海洋食品研发中心、辽宁长海虾夷扇贝科技小院、新农村研究院獐子岛分院等产学研创新平台,主持或参加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省市重点研发计划等多项研究课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
公司作为中国唯一受检企业,曾通过10年努力,终叩开欧盟大门,代表中国双壳贝类产品获准进入欧盟市场。
公司是我国较早开始对渔业生产过程进行碳汇核算的企业之一。
早在2010年,公司就开始从事贝类碳足迹评价工作,积极践行碳汇渔业的生态理念。
2010年10月22日,SGS向公司颁发了该公司在世界上的第一个碳标识,獐子岛虾夷扇贝成为中国第一个碳标识食品,并获得首个“碳减排”标识。
2014年,獐子岛公司成为全国首个“碳减排”标识企业。
2024年度,公司获农业农村部首批农业科技领军企业。
在食品技术研发方面,公司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食品研发团队,以消费需求为导向,实施项目组制管理,保持了较高的新品开发转化速度。
此外,公司还与中国海洋大学、大连工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成立了海珍品研发试验室、休闲食品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联合研发,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并应用于公司扇贝、海参、鲍鱼类新品加工与上市转化。
公司参与的“海参功效成分解析与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及应用”、“特色海洋食品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应用”、“贝类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三个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刺参深加工与质量标准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获国家海洋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扇贝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获辽宁省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
持续的技术创新不仅提升了产品的品质和价值,也为公司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
2024年,公司“椒麻对对虾”被评选为辽宁省工业企业创新产品,“烧汁鲍鱼”获得十大明星产品奖,公司获得水产加工十大品牌奖。
报告期内,新开发上市新品5个,其中新品奶酪夹心鱼脯,上市三个月销售突破1000万元。
生物技术与生态技术研发方面,以产业需求为核心搭建产学研平台,推动海洋生物研发体系由项目需求向产业需求转型。
公司拥有国家级辽宁省大连市獐子岛虾夷扇贝良种场、大连獐子岛海域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国家水产种业阵型企业、省级皱纹盘鲍、刺参、光棘球海胆原种场、辽宁省现代渔业专业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突破了三倍体技术,联合培育虾夷扇贝“獐子岛红”、虾夷扇贝“海大金贝”、虾夷扇贝“明月贝”、长牡蛎“前沿1号”、福建牡蛎“前沿2号”新品种。
近年来,在良种选育基础上,坚持原生优质经济品种的种质保存、苗种繁育和产业推广,先后在皱纹盘鲍、海胆、海螺、厚壳贻贝、紫石房蛤、巨藻、萱藻等苗种培育上取得重要突破,推动了北黄海种质库、育繁推一体化中心建设,提升原种和新品种储备进程,报告期内,公司与大连海洋大学、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共同完成的“香螺种质及增养殖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荣获2024年度大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公司持续推动开展贝类生态系统蓝碳计量、市场化交易等工作。
报告期内,公司重新获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3)促进供应链保障体系不断完备公司建立了集原料采购、食品研发、生产加工、包装运输、批发零售、售后服务等全链条食品采购销体系。
在大连、山东荣成、獐子岛等地建有6座大型海产品加工基地,年加工能力超过6万吨,加工刺参、贝类、鲍鱼、鱼类、蟹类、虾类等多种海洋产品。
公司按照国家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求,积极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格局,结合产品的不同特点,建立了自营与经销结合的国内、国外多渠道、多层次的销售网络。
国内市场建立了活品、专卖、餐饮、流通、商超、休闲食品及电商等销售网络,在北美、澳洲等国家和地区布设销售网络,与国内市场形成协同联动效应。
公司建立了HACCP、BRCGS等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采用国际化的食品安全管控模式和质量控制标准,从资源端、生产端、市场端对产品品质进行全面把控,建立了覆盖养殖、加工、流通、销售全过程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形成了獐子岛特色的冻鲜产品、养生食品、料理食品、休闲零食等品类众多、标准领先、美味营养的海洋食品系列。
产品品牌及品质享誉海内外,受到众多消费者的喜爱和认可。
公司在聚焦精深刺参加工品、海味休闲零食等优势单品的同时,抓好产品研发迭代升级,不断拓展具有獐子岛特色系列产品,加速释放产品的品质价值和品牌价值。
(4)专注于产品质量提升和品牌铸造产品质量是品牌塑造的核心。
公司始终坚持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严守食品安全生命线。
刺参、鲍鱼、扇贝等海产品均选用高品质原材料,经过严格的筛选和加工,确保每一款产品都达到国家标准以上的高品质。
对产品质量的严格把控,使得獐子岛的产品在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凭借原产地和品质优势,“獐子岛”品牌塑造成为海参行业标杆。
“獐子岛”商标被认定为中国水产行业首枚“中国驰名商标”。
同时,公司还培育出“北纬39°”、“海洋牧场”、“易道味”、“家里鲜”、“参旅”、“城市渔夫”等一批深受消费者喜爱的商标品牌,拥有国内外有效商标600余个。
獐子岛刺参、獐子岛鲍鱼、獐子岛扇贝通过有机产品认证,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獐子岛”刺参由国际检验、鉴定、测试和认证机构SGS进行供应链全程监控,成为中国及世界唯一获得SGSSCMMark标志使用的授权水产品。
海参全产业链连续七年持续满足SGS《SGS供应链监控“农业和食品”》标准的要求。
2024年,“獐子岛”品牌被认定为“中华老字号”,公司以152.48亿元的品牌价值荣登“2024中国创新品牌500强”,以178.58亿元的品牌价值荣登2024年度《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获大连市“首批大连海参原产地认定企业”、“大连老字号”,品牌未来成长性和未来收益值得到认可,品牌内涵更显活力。
公司秉承“诚信、合作、共赢”的商业理念,积极建立与供应商和客户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关系,实现各方互利共赢和利益共享,通过提升标准、提高管理水平,严格防控风险,为消费者提供健康和可信赖的产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概述面对消费需求偏弱及市场竞争加剧的外部环境压力,在董事会科学决策与管理层高效执行下,公司聚焦海洋食品主业核心,坚定贯彻落实“厚积供给、发力需求、聚焦品牌、上下同欲”的年度经营方针,通过持续深入推进资源优化配置、产能升级改造、渠道拓展深化与品牌形象建设等关键举措,公司各项核心业务均取得了稳健有序的发展。
重点工作如下:1、夯实资源根基,提升运营效能报告期内,公司加速推进海洋牧场资源的多元化布局与建设。
重点优化海域资源配置效率,强化苗种质量的全链条管理,聚焦核心主营品种的同时,深耕原生特色品种,并积极引进优质新品种。
构建了涵盖优质海参、虾夷扇贝、牡蛎等品种的苗种采购基地与合作平台,逐步实现了原生土著品种皱纹盘鲍的规模化繁育及底播,并实施了鲍鱼苗、海胆苗的底播增殖计划。
积极构建各品种种质资源库,大力推进良种选育工程。
同时,通过有效的外部资源整合,补充关键品类资源供给,初步构建起更具韧性与抗风险能力的多元化资源保障体系。
持续推进海洋牧场组织架构的优化改革,全面落实生产责任制,科学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通过建立健全个人收入与产量、质量、成本等关键绩效指标紧密挂钩的激励机制,提升了养殖一线的生产效能,进一步优化了成本结构。
引入无人机巡逻技术及部门协同联防联控机制,有效提升了海域的看护与管理能力。
2、深化渠道建设,拓展业务边界活鲜品渠道方面,完成了对经销商网络的整合与完善,并完成七大区域核心经销商的战略签约工作,增强了渠道的掌控力。
其中,浮筏虾夷扇贝产品销售表现尤为突出,创下单日及单月供货量的历史新高。
休闲食品渠道积极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态势,大力开拓新渠道、新客户,有效提升了市场渗透率。
通过优化客户结构,将重心转向高端商超渠道,并巩固了与头部零食连锁品牌的合作关系。
创新推行“定制化开发差异化新品”模式及大单品策略,提升了工厂的产能利用效率及销售利润水平。
海参及冻品渠道持续优化销售策略,积极拓展市场空白区域,冻品业务已进入高端餐饮连锁品牌的供应链体系,并建立了稳定、长期的合作关系。
“北纬39°”、“城市渔夫”两大副品牌的建设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已完成产品定型、渠道搭建、团队组建及前期市场推广工作,“城市渔夫”相关产品已正式上市销售。
海外市场拓展方面,坚持稳老拓新策略,充分展现了市场的韧性与拓展潜力。
3、品牌战略升级,产品价值提升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深化集团层面的品牌战略升级工程,完成了海参、预制食品、冻鲜食材、休闲食品四大主力品类的包装设计规范化工作,已陆续实现全面应用,海参直营和加盟店铺品牌形象升级工程已启动实施,有效提升了终端市场的视觉吸引力与消费体验。
启用全新“獐子岛+中华老字号”组合标识系统,强化了品牌辨识度与文化底蕴。
策划并执行了一系列主题营销活动,实现了对目标消费群体的精准触达。
积极借势重大体育赛事等社会热点事件,采用多元化的互动传播策略,有效提升了品牌曝光度与用户参与热情。
线上营销渠道在年货节、女神节、618等关键营销节点实现了高效的流量转化。
积极推动深化与京东、中石化、中石油等战略伙伴的合作,不断拓展业务边界与渠道影响力。
在“中华老字号”荣誉的基础上,公司获评“大连老字号”企业称号,持续提升区域及全国市场的美誉度与消费者信任度。
4、强化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报告期内,公司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较好进展。
成功上市了5款休闲食品新品,有6款新品处于研发转化阶段,新品销售市场反馈良好。
储备了多项具有良好市场潜力的配方与工艺技术。
公司主导及参与制定的国家、行业、团体及企业标准共计6项,有效提升了在行业内的标准话语权。
截至报告期末,集团及其下属企业拥有有效专利85项(其中包括PCT国际专利2项,国家发明专利41项,实用新型41项,外观设计1项)。
公司获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称号,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亦顺利通过年度评价。
美味即食海参和虾夷扇贝休闲食品入围2025年度“辽宁优品”推荐名单。
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公司与大连海洋大学、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共同完成的“香螺种质及增养殖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荣获2024年度大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公司与大连海洋大学完成了首单环境数据产品交易,并联合申报了省级重大专项;与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的合作课题已完成验收;与大连海事大学合作研发的水下机器人项目已进入产业化中试阶段。
5、健全公司治理,强化合规运营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健全法人治理结构,确保董事会规范高效运行,管理层有效履职尽责,为“三会一层”运作、信息披露、对外投资管理等各项工作的质量提供了坚实保障。
根据公司战略发展需要及董事会决议,已依法依规披露了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相关后续工作正积极有序推进。
公司深入贯彻落实国资监管的各项要求,持续强化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了供应商准入评估与采购风险防控机制,健全了客户信用评估体系与应收账款管理规范,深化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了全面预算管理与资金运作效率,并加强了法律合规审核工作的力度与覆盖面及相关培训。
内部审计工作聚焦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有效揭示潜在风险,促进公司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
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2069)是于2001年4月7日经大连市人民政府大政【2001】84号文批准由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有限公司整体变更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有限公司系根据大连市体改委大体改委发【1998】94号文于1998年3月由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公司改制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
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有限公司于2001年2月根据大连市体改委大体改委发【2001】20号文件批准分立为两个公司: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有限公司(存续公司)和大连獐子岛海达公用设施服务有限公司(新成立公司),分立基准日为2000年12月31日,存续公司承袭原集团有限公司的生产经营性的资产和业务,海达公用设施服务有限公司承担非经营性资产和社会公益事业。
经大连市人民政府大政【2001】84号文批准,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有限公司以2001年2月28日为基准日,依法整体变更为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本公司于2001年4月28日在大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办理了工商登记手续,注册资本为7,632万元。
2002年10月24日经大连市人民政府大政【2002】105号文批准,本公司增加注册资本848万元,变更后的注册资本为人民币8,480万元整。
2006年根据公司股东大会决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发行字【2006】69号文“关于核准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股票的通知”,本公司于2006年共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2,830万股,每股面值1元。
发行后的注册资本为11,310万元。
2008年根据经公司股东大会通过的利润分配方案,以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每10股转增10股,转增后的注册资本为22,620万元。
根据公司2010年3月23日召开的2009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的2009年度权益分派方案,公司以现有总股本226,200,000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5元人民币现金,同时,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10股,转增后的注册资本为45,240万元,除权除息日为2010年4月16日。
根据公司2011年3月11日《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发行情报告暨上市公告书》,截至2011年3月4日,公司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799,799,972.40元,扣除发行费用人民币23,794,999.31元后,发行人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人民币776,004,973.09元,其中增加注册资本人民币21,674,796.00元,增加资本公积人民币754,330,177.09元。
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后,公司的总股本为474,074,796股。
根据公司2011年4月7日召开的2010年股东大会审议通过的2010年度权益分派方案,公司以现有总股本474,074,796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5元人民币现金;同时,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5股。
转增后总股本为711,112,194股,除权除息日为2011年4月22日。
2012年10月11日,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完成了工商登记变更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