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信德新材料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辽宁信德新材料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信德新材
  • 企业英文名: Liaoning Xinde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 实际控制人: 尹士宇,尹洪涛
  • 上市代码: 301349.SZ
  • 注册资本: 10200 万元
  • 上市日期: 2022-09-09
  • 大股东: 尹洪涛
  • 持股比例: 27.92%
  • 董秘: 李婷
  • 董秘电话: 0411-85235213
  • 所属行业: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黄春燕、简乾
  • 律师事务所: 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辽宁省辽阳市宏伟区文圣路295号四层
  • 概念板块: 化学制品 辽宁板块 专精特新 破净股 融资融券 创业板综 预亏预减 基金重仓 碳基材料 高送转 锂电池 新材料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辽宁
  • 成立日期: 2000-11-07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21100472565639XK
  • 法定代表人: 尹洪涛
  • 董事长: 尹洪涛
  • 电话: 0411-85235213
  • 传真: 0411-85235213
  • 企业官网: www.lnxdhg.com
  • 企业邮箱: ysy@dlaosl.com
  • 办公地址: 辽宁省大连长兴岛经济区马咀路58号
  • 邮编: 116318
  • 主营业务: 负极包覆材料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 经营范围: 许可项目:危险化学品经营。(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审批结果为准)一般项目: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销售,石墨及碳素制品销售,化工产品销售(不含许可类化工产品),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制造,石墨及碳素制品制造,化工产品生产(不含许可类化工产品),机械零件、零部件加工,货物及技术进出口。(除依法须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辽宁信德新材料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简称“信德新材”)创立于2000年11月,公司秉承“以信立业、以德求强”的企业精神,坚守实业报国初心,深耕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现已发展成为锂电负极包覆材料龙头企业和碳基新型材料知名供应商。公司于2022年9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股票简称:信德新材;股票代码:301349),成为包覆材料行业首家A股上市公司;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辽宁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和辽宁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并设有辽宁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目前拥有超过100余项知识产权,是国内负极包覆材料产品相关知识产权数量最多的企业。公司聚焦新能源和新材料方向,坚持绿色、低碳、共享发展理念,致力于负极包覆材料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并积极向下游沥青基碳纤维领域拓展。目前,公司设有大连奥晟隆新材料有限公司、大连信德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大连信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和成都昱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生产型企业,形成依托大连长兴岛、成都彭州南北两大产研制造基地的一体化产能布局,具有行业领先的技术工艺和完善齐备的管理服务体系,拥有2大品类、4种规格、10余型号覆盖不同软化点范围的成体系负极包覆材料产品以及沥青基碳纤维制品,服务于璞泰来(江西紫宸)、贝特瑞、中科电气(中科星城)、凯金能源、杉杉股份等知名负极厂商并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精耕细作,奋楫争先。公司继续以锂电负极包覆材料为产业基石,汇集创新势能,构建技术领先、特色鲜明、价值高端的新材料产业集群,致力发展成为国际知名的碳基新型材料产品供应商。
  • 发展进程: 2012年10月12日,信德化工召开股东会,同意尹镜清将其持有的企业110万元出资额转让给尹洪涛,同意孙凤彬将其持有的企业110万元出资额转让给尹洪涛,同意王殿贞将其持有的企业100万元出资额转让给孙铁红;同意辽阳信德化工厂股份合作制改制为信德化工,股东为尹洪涛、孙铁红,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同日,信德化工新股东作出股东会决议,决议选举尹洪涛为公司执行董事,选举孙铁红为公司监事,聘任尹洪涛为公司经理,通过公司章程。2012年10月12日,信德化工召开全体职工代表大会并作出职工代表大会决议,同意信德化工由股份合作制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改制后股东为尹洪涛和孙铁红,企业名称由辽阳信德化工厂变更为信德化工,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原企业职工一并转入改制后的公司。2012年10月12日,尹洪涛、孙铁红与尹镜清、王殿贞、孙凤彬签署《股权转让协议书》,约定尹镜清将其持有的企业110万元出资额转让给尹洪涛、孙凤彬将其持有的企业110万元出资额转让给尹洪涛、王殿贞将其持有的企业100万元出资额转让给孙铁红,股权转让后,尹镜清、王殿贞、孙凤彬不再持有公司股权。本次股权转让发生在家庭内部成员之间,未实际支付股权转让款。2012年10月23日,辽阳诚远联合会计师事务所出具辽诚会专审字[2012]204号《关于对辽阳信德化工厂拟办理企业改制事宜进行财产清查的审计报告》,经其资产清查,公司截至2012年9月30日所有者权益为10,366,832.40元。2012年10月29日,辽阳华阳资产评估事务所出具辽华评报字[2012]第90号《辽阳信德化工厂拟企业改制资产评估报告》,经其评估,信德化工截至2012年9月30日净资产评估值为12,226,849.76元。2012年10月31日,辽阳耀东联合会计师事务所出具辽耀会师验Y[2012]47号《验资报告》,进行审验。2020年11月9日,该次出资已经立信会计师出具的《关于辽宁信德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实收情况的复核报告》(信会师报字[2020]第ZC10588号)进行验资复核。 2020年5月15日,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审计报告》(信会师报字[2020]第ZC10414号),审验了截至2020年3月31日信德化工经审计的净资产275,536,981.75元,按照折股方案,将上述净资产折合股本51,000,000元,资本公积224,536,981.75元。2020年5月16日,北京中企华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出具了以2020年3月31日为基准日的《资产评估报告》(中企华评报字(2020)第3681号),信德化工经评估的净资产为31,223.45万元,增值率13.32%。2020年5月20日,信德化工召开股东会,全体股东一致同意将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同日,信德化工全体股东共同签署了《辽宁信德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协议》,发起设立信德新材,以截至2020年3月31日经审计的净资产275,536,981.75元,按照1:0.1851的比例折为股份公司股份51,000,000股(每股面值1元),其余224,536,981.75元计入资本公积。2020年6月6日,信德新材召开创立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股份公司筹办情况、筹办费用、公司住所、经营范围、公司章程、选举董事、监事以及公司相关议事规则、管理制度等各项议案。2020年6月18日,信德新材在辽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办理完毕变更登记手续,并领取了《营业执照》(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21100472565639XK)。 2017年2月3日,信德化工召开股东会,决议同意孙铁红将其持有的信德化工400万元出资额即信德化工40%股权转让给尹士宇,选举尹士宇为公司监事,免去孙铁红监事职务。2017年2月3日,孙铁红与尹士宇签署《股权转让协议书》,约定孙铁红将其持有的信德化工400万元出资额即信德化工40%股权转让给尹士宇。孙铁红系尹士宇母亲,本次股权转让发生在家庭内部成员之间,未实际支付股权转让款。2018年9月7日,信德化工召开股东会,决议企业注册资本由1,100万元增加至1,210万元,由信德企管出资1,210万元,其中110万元计入注册资本,1,100万元计入资本公积,通过公司章程修正案。2020年4月17日,辽宁诚远联合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验资报告》(辽诚会验字[2020]第006、007、008号),经审验,截至2018年10月10日、2018年10月17日、2018年10月23日分别收到信德企管以货币缴纳的第1期、第2期、第3期增资款398.75万元、446.25万元、365万元,合计1,210万元,其中实收资本110万元,其余计入资本公积。2020年11月9日,该次出资已经立信会计师出具的《关于辽宁信德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实收情况的复核报告》(信会师报字[2020]第ZC10588号)进行验资复核。2019年9月20日,信德化工召开临时股东会,决议同意股东尹洪涛将其持有的公司出资额44.6667万元(占公司总股份的3.6915%)按照60元/股转让给尚融宝盈,将其持有的公司出资额59.29万元(占公司总股份的4.90%)按照60元/股转让给陈伟;股东尹士宇将其持有的公司出资额18.6667万元(占公司总股份的1.5427%)按照60元/股转让给尚融宝盈,将其持有的公司出资额3.3333万元(占公司总股份的0.2755%)按照60元/股转让给尚融聚源,将其持有的公司出资额18万元(占公司总股份的1.4876%)按照60元/股转让给王洪利,将其持有的公司出资额10万元(占公司总股份的0.8264%)按照60元/股转让给张晨。2019年9月20日,信德化工召开临时股东会,决议同意公司注册资本由1,210万元变更为1,243.3333万元。尚融宝盈对公司增资1900万元,其中增加注册资本31.6666万元;尚融聚源对公司增资100万元,其中增加注册资本1.6667万元。2020年4月17日,辽宁诚远联合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验资报告》(辽诚会验字[2020]第12号),截至2020年1月13日,公司收到尚融宝盈和尚融聚源合计2,000万元增资款,其中实收资本33.3333万元。2020年11月9日,该次出资已经立信会计师出具的《关于辽宁信德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实收情况的复核报告》(信会师报字[2020]第ZC10588号)进行验资复核。 2023年9月23日,公司名称由辽宁信德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辽宁信德新材料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商业规划: (一)公司业务公司是行业领先的碳基新型材料供应商,长期致力于锂离子电池负极包覆材料领域的技术创新、生产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生产商提供品类全、质量优、性价比高、覆盖不同软化点范围的成体系负极包覆材料产品,并积极向下游沥青基碳纤维生产领域拓展,构建以沥青基碳纤维短切纤维、软毡、硬毡、复合毡为核心,相关制品为支撑的碳纤维产品体系,助力新能源行业持续发展。(二)主要产品公司主要产品有负极包覆材料和沥青基碳纤维制品,副产品是炭黑原料油(橡胶增塑剂)和裂解萘馏分。1、负极包覆材料负极包覆材料主要应用于动力类、储能类、消费类锂离子电池负极等领域。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四大组成材料之一,通过在石墨表面包覆一层沥青,可以提高石墨材料的振实密度,减少了材料的比表面积,并同时改善了材料与电解液的相容性。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锂离子可以插入,电解液大分子不能插入,有效降低了溶剂化锂离子的共插入对负极造成的破坏。此外,硅基负极材料兼具较高容量和较低膨胀性能,提高负极的循环稳定性,而负极包覆材料可解决硅基负极材料体积膨胀问题,在硅材料表面不仅可以为负极提供较高的比容量,提高电极的导电性能,并且可缓冲硅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剧烈变化,使得硅材料结构不易被破坏,保持电极结构的完整性。负极包覆材料是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公司负极包覆材料业务主要由子公司奥晟隆、大连信德碳材料和成都昱泰生产并对外经营销售。报告期内,奥晟隆现有产能为2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包覆材料和0.5万吨碳纤维可纺沥青,公司已于2020年底实现全部投产,是较早布局锂离子电池负极包覆材料的企业之一,具有丰富的技术积累和客户渠道资源;大连信德碳材料“年产3万吨碳材料产业化升级项目”一期年产1.5万吨项目已于2022年11月顺利投产,该项目将原料端向上游延伸至乙烯焦油,具有一体化产能优势,在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也确保产品品质的稳定;成都昱泰系公司2023年7月通过收购取得,并通过核心技术改造升级和工艺流程赋能,产能达到3万吨/年,具有良好的成本优势与区位优势。此外,依托先进的工艺优势,公司生产的负极包覆材料性能稳定,且产品参数可根据锂离子电池负极厂商产品设计要求进行调整,按需定制。综合来看,公司锂离子电池负极包覆材料业务拥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和行业领先优势。2、沥青基碳纤维制品公司所生产的负极包覆材料中,有少量专有工艺产品可作为沥青基碳纤维原料,使用该原料可以纺制出合格的通用型沥青基碳纤维。通用型沥青基碳纤维主要用于民用市场,一方面可以用做保温隔热材料,另一方面可以将通用型沥青基碳纤维与其他材料进行复合以扩大其应用范围,借助其与其他材料的复合提高复合材料的整体性能。如用于取代石棉制品,以及用于水泥、塑料、橡胶等非结构材料的增强,是新一代增强纤维产品。公司沥青基碳纤维制品业务主要由子公司大连信德新材料生产并对外经营销售。报告期内,产品聚焦于高温热场隔热保温领域,目前已掌握核心技术工艺,拥有从预氧化、碳化、石墨化、纯化到制品的一体化生产能力,研发生产的碳毡系列产品经特种技术粘合、固化、定型、碳化、高温处理等工艺形成,具有紧凑、质轻、高纯、耐用等特点,可广泛适用于光伏晶硅制造热场、半导体热场、粉末冶金热场等多种行业保温场景。随着企业技术攻关与突破,沥青基碳纤维的强度、模量、耐热性纯度等关键指标也将进一步优化,制成碳/碳复合材料,实现应用领域多元化布局。3、炭黑原料油(橡胶增塑剂)和裂解萘馏分炭黑原料油(橡胶增塑剂)为公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具有经济价值。炭黑原料油(橡胶增塑剂)作为橡胶增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在橡胶加工过程中的应用十分广泛。炭黑原料油(橡胶增塑剂)可以使得橡胶分子间的作用力降低,加强橡胶的可塑性和流动性,便于压延和压出等成型操作,同时还能改善硫化胶的部分物理机械性能,如降低橡胶硬度、赋予橡胶较高的弹性和提高橡胶耐寒性等。裂解萘馏分是乙烯焦油经采用减压、低聚合分离制备古马隆树脂过程中得到的副产品,可用于提取工业萘以及作为炭黑原料使用。(三)经营模式1、采购模式公司主要采购的原材料为乙烯焦油和古马隆树脂。公司采购地集中在辽宁、黑龙江、四川等省份,公司采取“按需采购”和“战略采购”相结合的模式,与供应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按需采购”模式下,生产部根据生产计划提交原材料采购计划单,经审批后,由采购部按照采购计划单要求进行采购。“战略采购”模式下,公司与供应商签订长期的供货协议,锁定供应商的对外供货量,月末按照实际入厂数量进行结算。原料到厂后,公司质检部进行化验检测,合格后验收入库。由内勤人员与保管人员核实确认数量后,填写ERP入库单办理入库。公司原材料采购渠道稳定且供应充足。公司所需能源主要为电力和天然气。公司上游原材料、能源动力市场供给充足,基本不会受到资源或其他因素限制。2、生产模式公司采用“订单式生产为主,辅以计划生产”的生产模式。生产部门根据当期订单和销售部门预测的销售计划,结合成品实际库存以及车间生产能力等情况制定下月的生产计划。在当期实际操作时,生产部门根据具体订单合理调整生产计划,确保准时发货以满足客户需求。3、销售模式公司下游的客户主要为生产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厂家,公司与国内主要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生产厂家均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销售模式均为直销。公司现有产能规模具备满足国内现有市场需求的能力,并密切关注下游需求量的变化,适时调整投产计划,以适应下游需求波动。公司生产的负极包覆材料中,有少量专有工艺产品可作为沥青基碳纤维原料,销售给下游沥青基碳纤维生产厂家或作为原料生产沥青基碳纤维。炭黑原料油(橡胶增塑剂)、裂解萘馏分等副产品应用范围比较广泛,销售模式均为直销。随着公司产能的逐步增加,后续公司将进一步加强副产品的市场开拓力度,积极寻找新的应用领域。4、影响经营模式的关键因素及发展趋势目前,公司采用的经营模式是结合公司所处行业特点、所处产业链上下游发展情况、主要产品、销售模式等综合考量后确定的。报告期内,影响公司经营模式的关键因素未发生重大变化,预计未来一定期间内公司的经营模式不会发生重大变化。(四)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1、锂离子电池行业需求快速发展在全球能源结构调整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锂离子电池行业在动力、储能市场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动力电池方面,随着优质新能源车型的快速增加,充换电等基础设施的持续完善,智能化体验的提升,各国家和地区对新能源车市场重视度的不断提高,全球新能源车市场持续增长,带动动力电池行业规模较快提升。储能电池方面,在各国清洁能源转型目标推动下,随着风电光伏装机比例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要求提高、储能技术进步及系统成本下降,储能电池市场需求持续快速增长。2、公司积极扩建产能有效提升市占率公司根据行业发展和客户需求情况积极进行产能扩张。2022年大连长兴岛生产基地在原有产能2.5万吨/年的基础上,募投项目“年产3万吨碳材料产业化升级建设项目”一期项目1.5万吨/年产能顺利投产;2023年公司成功收购成都昱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80%股权,并积极推进产线技改升级,产能提升到3万吨/年。截止到目前,公司形成大连长兴岛、成都彭州南北两大生产制造基地布局,拥有负极包覆材料产能合计7万吨/年。依托良好的区位布局和领先的规模优势,有效提升了下游客户的响应速度和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了市场竞争力,对于公司保持行业领先水平具有重要战略意义。3、公司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在生产制造方面,通过升级生产设备,优化生产流程,释放原有产线产能潜力,同时投建一体化产线实现产能扩张并向原材料上端拓展,实现降本增效;在技术研发方面,坚持持续研发投入、吸引人才团队、强化外部合作等多种举措,积极推进前瞻性产品研发和工艺技术优化,不断提升公司负极包覆材料业务的技术工艺优势,生产出适配“快充”“超充”性能的差异化负极包覆材料,推动负极包覆材料整体销售量的提升;在市场拓展方面,聚焦主流核心客户市场需求,不断深化与战略客户的稳定合作,深挖潜力重点客户,大力拓展布局新客户。基于长期行业深耕,公司拥有2大品类、4种规格、10余型号覆盖不同软化点的成体系负极包覆材料产品,是行业内少数可以做到覆盖主流产品软化点范围的负极包覆材料厂商之一。同时可根据客户对于不同软化点和结焦值产品的需求,生产出满足客户要求的负极包覆材料产品。主要原材料的采购模式原材料价格较上一报告期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与上一报告期相比,本报告期原材料平均采购价格整体降低,主要原因:一是公司主要原材料乙烯焦油价格和石油价格关联度较高,随着本报告期石油价格走低,全年采购价格较上年下降幅度较大;二是公司积极调整采购策略,拓宽原料采购渠道,严格控制采购成本。能源采购价格占生产总成本30%以上主要能源类型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不适用。主要产品生产技术情况主要产品的产能情况主要化工园区的产品种类情况报告期内正在申请或者新增取得的环评批复情况报告期内上市公司出现非正常停产情形相关批复、许可、资质及有效期的情况公司目前的产品为负极包覆材料、炭黑原料油(橡胶增塑剂)、裂解萘馏分及沥青基碳纤维制品,按照《环境保护综合名录(2017年版)》所列“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产品名录(2017年版),公司产品不属于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产品,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以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发布的《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管理的产品目录(2012)》,公司生产其现有产品无须办理取得工业产品生产许可,也不存在特许经营权的情形。现有经营资质如下表所示:从事石油加工、石油贸易行业从事化肥行业从事农药行业从事氯碱、纯碱行业1、概述一直以来,公司深耕新能源领域,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负极包覆材料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近年来,随着动力电池、储能电池需求规模的爆发式增长,推动负极包覆材料行业持续处于高景气周期,市场需求逐年递增,产能规模不断扩张,众多企业和资本纷纷涌入。尽管锂电产业发展趋势长期向好,但短期调整波动难免。自2023年以来,受锂电产业竞争加剧以及产业链整体降本的影响,锂电材料行业产品价格出现较大幅度调整并持续在底部区间运行,负极包覆材料行业总体盈利水平也压缩至历史低位,产能利用率分化现象明显,行业格局面临优化与重塑。面对复杂的整体环境,在股东的大力支持和管理层的有效配合下,公司保持战略定力,积极推动落实多种举措,确保企业平稳发展。在生产经营方面,公司全年动态调节产能利用率,全力消化库存积压,调整库存降至合理水平。同时不断优化产线工艺,积极排产“快充”“超充”等高倍率动力电池适配的负极包覆材料产品,以满足市场对高性能电池升级需求。通过更大力度的市场拓展和渗透,公司负极包覆材料全年实现销售6万余吨,较2023年同比增长93.53%,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继续保持行业领先,产品体系和指标性能实现升级迭代;沥青基碳纤维在不断提升原丝拉伸强度的基础上,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构建起以短切纤维、软毡、硬毡、复合毡为核心的产品体系,逐步进行客户认证并开始小批量供货,实现从乙烯焦油到沥青基碳纤维制品的完整产业链延伸。然而,受锂电产业链整体降本趋势的传导和行业竞争影响,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产品负极包覆材料价格有所下降,叠加去化2023年末库存导致产能利用率未达到最佳水平,以及沥青基碳纤维业务处于市场推广期等影响,相较于上一年度,公司全年业绩承压。在研发创新方面,公司聚焦于负极包覆材料的技术深耕,依托自主研发和合作研发的“双轮驱动战略”,凭借较强研发实力和深厚的工艺积累,紧跟“快充”“超充”等高倍率动力电池行业发展趋势和设计理念,实现差异化新产品的批量生产和稳定供货,并在锂电产业去库存和产品升级迭代的大背景下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与此同时,公司持续进行研发投入,在充分发挥大连长兴岛研发基地研发能力的基础上,新建辽宁鞍山研发基地,有效汇集一批行业技术人才,持续加大新产品研究以及对应生产工艺、设备的开发,为产品不断升级迭代和公司创新发展持续注入动力。经过研发团队的不懈努力和持续探索,公司全年获授知识产权超30余项,实现知识产权数量大幅跃升。公司及所属企业先后荣获2024年度辽宁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创客中国二等奖、创客大赛国赛中国500强等荣誉资质以及入选辽宁省工业企业创新产品目录。在市场拓展方面,公司持续推动南北两大生产基地的协同生产、发货及售后服务,构建一致性服务标准,有效强化了品牌价值与市场竞争力,提高运行效率与风险管控,提升客户体验的同时也进一步增强客户黏性;公司在巩固和提升既有客户战略合作关系的基础上,组建海外市场拓展团队,通过"存量客户海外项目配套+增量客户精准开拓"双轨策略,加速负极包覆材料全球市场份额突破,以进一步提升公司在负极包覆材料行业的市场占有率和行业领先优势。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坚定聚焦碳基新型材料领域,在行业中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以推动公司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