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市企业 / 科德数控股份有限公司

科德数控 - 688305.SH

科德数控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日期
2021-07-09
上市交易所
上海证券交易所
保荐机构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实际控制人
于德海
企业英文名
KEDE Numerical Control Co., Ltd.
成立日期
2008-01-28
董事长
于本宏
注册地
辽宁
所在行业
通用设备制造业
上市信息
企业简称
科德数控
股票代码
688305.SH
上市日期
2021-07-09
大股东
大连光洋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持股比例
25.57 %
董秘
朱莉华
董秘电话
0411-66317591
所在行业
通用设备制造业
会计师事务所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注册会计师
谢东良;王幈
律师事务所
北京观韬律师事务所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全称
科德数控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代码
91210200669220902M
组织形式
中小微民企
注册地
辽宁
成立日期
2008-01-28
法定代表人
于本宏
董事长
于本宏
企业电话
0411-62783333,0411-66317591
企业传真
0411-62783111
邮编
116600
企业邮箱
kedecnc@dlkede.com
企业官网
办公地址
辽宁省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天府街1-2-1号1层
企业简介

主营业务:五轴联动数控机床、高档数控系统、关键功能部件以及柔性自动化产线

经营范围:数控系统、五轴数控机床及附件、工业机器人、电机研发、生产、销售、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技术咨询;软件开发;工业生产线研发、设计;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科德数控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科德数控股票代码:688305)是大连光洋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是中国本土专业化高档数控系统和关键功能部件的完整产业制造商;是国内制造类企业中,实现“机床和控制、反馈装置及电机一体化”的知名供应商;凭借高度专业自主化程度,目前科德已经成长为国内颇具规模的五轴装备产销基地。

公司拥有专业的技术研发团队及完善的生产、市场、售后体系,能为用户提供数控领域完整解决方案。

未来依托光洋集团投资建设的25万平米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通过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智能供配电+智能环境监控的应用,可使各类生产设备、辅助设备互联互通,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工厂管控,助推科德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升级。

目前公司生产的主要产品包括:KMC系列五轴立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KTX/KTM系列五轴铣车复合加工中心、GMA/B系列五轴高速桥式龙门加工中心、KToolG系列五轴工具磨削中心、KTFMS系列五轴铁磨复合加工中心、KHMC系列五轴卧式加工中心、德创DerThrone系列各式精益型五轴加工中心、KFMC系列五轴卧式翻板加工中心、KBTG系列高速叶尖磨削中心、KTurboM系列五轴叶片铣削加工中心、KTBM系列六轴五联动叶盘加工中心等国产高端数控机床;GNC62系列高档数控系统、GDU系列伺服驱动系统;各类伺服电机、力矩电机、直线电机、主轴电机;角度传感、直线激光干涉仪及反馈尺、激光对刀仪、无线工件测头;各类直驱摆角铣头、回转工作台;各类电主轴等。

科德数控致力于与不同领域用户建立联合研发的创新模式,支持为用户定制满足工艺需求的高效、精益、可靠的生产加工装备,从而为用户实现卓越的制造能力。

商业规划

2025年上半年,公司坚守企业初心,聚焦主业发展,坚持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发展战略,以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国防军工重大需求为引领,持续优化经营模式,加强内部管理,不断提升技术研发能力、产品制造能力和市场应用能力,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公司的整体经营情况呈现出稳健发展的良好态势。

同时,公司积极践行“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实现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与投资者共享公司经营成果。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454.97万元,同比增长15.24%。

其中高端数控机床业务收入11,903.39万元,占比40.41%;自动化生产线业务收入15,806.19万元,占比53.66%。

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905.64万元,同比增长1.27%。

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606.10万元,同比减少7.43%。

(一)市场拓展稳步推进,产品赢得高度认可报告期内,公司坚持以进口替代为核心,以高性价比的服务理念为出发点,不断提高产品性能,快速响应用户需求,在深耕航空航天领域的同时,在低空经济、新能源汽车、半导体材料加工、能源、刀具、高校院所等领域不断的突破和深化。

新品五轴车铣复合加工中心KMU180T首发即落户能源领域用户,用于鼓风机叶轮的加工。

六轴五联动叶盘加工中心验证通过,获小批量订单。

高档数控系统、关键功能部件市场订单稳步提升,为公司带来新的盈利增长点。

1、深耕航空航天行业应用多年来,公司立足于航空航天行业应用,随着“航天强国”战略深入推进,在航天产业协同发展的征程中,公司与航天体系用户合作再获突破性进展。

报告期内,公司开拓航天体系多家新用户,采购公司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用于加工铝合金和钛合金材质关键部件。

标志着公司前期合作积累的航天领域案例进一步形成产业链内的示范效应,实现“以技术换信任、以服务拓市场”的良性循环,技术实力获得行业头部企业的系统性认可。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系列化五轴联动数控机床产品已在航天科工、航天科技、中航工业、航发集团四大集团项下近50家用户单位广泛应用,产品涵盖柔性自动化生产线、六轴五联动叶盘加工中心、五轴立式加工中心、五轴卧式加工中心、五轴卧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五轴龙门加工中心、五轴工具磨削中心以及高速叶尖磨削中心。

同时,公司积极践行“以高端装备支撑制造强国”的使命责任。

2025年6月,公司与沈阳航空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中航沈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三方签订合作协议,在沈阳共同组建国内首个完全基于国产高端五轴数控机床构建的“大飞机结构件工艺验证中试基地”。

该项目基于公司全产业链闭环自主可控的领军优势,规划配置公司数十台高端五轴联动数控机床,聚焦C919/C929等国产民用大飞机、大型无人机的复杂结构件精密加工,构建若干专业化验证平台,系统性攻关钛合金结构零件(材料适配性与极端工况稳定性验证)、铝合金框架壁板零件(型构件精度与形变控制)、接头支架零件(复杂曲面多轴协同加工)、长轴深孔薄壁零件(超精密加工与抗振工艺)等典型结构件的关键加工能力。

通过实时对接中航工业需求,建立“应用反馈-设备升级”闭环机制,驱动国产机床持续突破加工效率与精度保持性极限,同步实现量产技术风险与经济成本双降,支撑航空装备从“可用”向“好用”跃升,着力破解核心部件“从实验室到量产”的转化瓶颈,通过探索新的体制机制,达成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良性互促。

2、民用领域拓展优势显著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民用领域对于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的需求大幅增加。

公司积极响应各领域用户的加工需求,满足民用领域对机床加工精度和效率、稳定性等精细化指标要求,提升客户产能及加工效率,产品加工性价比得到民用航空、低空经济、汽车、电子、机械设备、能源、船舶、刀具等领域客户的认可。

公司基于民用领域推出的高性价比、高加工效率、高国产化率的德创系列整机产品新签订单金额同比增长显著,数量约占整机产品的20%,新品DMC55系列产品获得民营客户的广泛青睐。

典型应用案例包括:(1)航空领域客户复购公司五轴立式加工中心用于民用大飞机C919零部件加工;(2)低空经济领域客户复购公司五轴立式加工中心用于直升机、无人机发动机零部件加工,选择五轴卧式加工中心加工直升机主减速箱镁合金壳体;(3)公司首次涉足加工超纯氟材料领域,为国内过滤行业的头部企业提供德创系列五轴立式加工中心,用于半导体超纯氟材料加工,公司设备在达到用户对产品的密封性、光洁度以及精度各项高标准要求的基础上,凭借一次装夹即可实现五面成型、同一基准加工保证客户高精密形位尺寸公差要求的独特优势,赢得客户的高度认可;(4)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龙头企业采购公司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用于汽车零部件新品研发;(5)电子行业客户采购公司五轴立式加工中心用于半导体材料加工;(6)高校院所采购公司五轴卧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用于科研教育培训等。

3、新产品首战告捷,流量产品获客户认可度高报告期内,公司流量型产品五轴立式加工中心新签订单占比超过50%,新主力军五轴卧式加工中心、五轴卧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新签订单占比约30%,六轴五联动叶盘加工中心新签订单占比近10%。

公司流量产品获新老客户青睐。

新品六轴五联动叶盘加工中心KTBM1200、五轴车铣复合加工中心KMU180T首次签单,德创系列新品高精密五轴立式加工中心DMC55系列产品获民营客户持续青睐。

(1)六轴五联动叶盘加工中心KTBM1200是公司针对“皇冠上明珠”的航空发动机领域大型叶盘类零件的高效加工制造,采用创新机床结构布局,取代传统整体叶盘加工思路而推出的产品,成功打破了国内同类型产品依赖进口的局面,产品结构及理论测算加工效率均为“世界首创”。

报告期内,某航空领域专注于制造航空发动机中整流器、叶环和叶盘等高难度、高科技含量部件的用户,采购多台六轴五联动叶盘加工中心KTBM1200,用于发动机叶盘批量加工。

此前,该用户整流器和叶环产品的加工已全部由公司的五轴联动数控机床承担,为双方长久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五轴车铣复合加工中心KMU180T对标德马吉同类产品,采用模块化设计,可完成航空发动机机匣、整体叶盘等复杂零件的高效加工,实现进口替代。

报告期内,某能源领域客户首次采购该产品,用于加工闭式叶轮。

相较于传统机型,其通过移动工件至X轴的横梁之下,通过B轴的摆动实现较大角度的反向加工,使加工效率得到显著提升,解决了客户大型闭式叶轮的二次装夹加工问题,所有工序可一次性完成,大幅提升了加工效率和精度。

(3)德创系列高精密五轴立式加工中心DMC55系列产品对标日本牧野产品,是在公司原有德创机型基础上,全面提升产品精度,同时通过冷却工艺提高了产品长期的精度稳定性,可针对小型复杂曲面零件进行高效加工。

报告期内,机械设备、电子、高校院所等领域客户首次采购该机型,用于精密零部件、半导体材料加工以及科研教育等。

DMC55系列产品凭借其高效加工能力与高性价比优势,持续成为民营客户的信赖之选,精准破解民营企业发展中的多重受限问题。

4、高档数控系统、关键功能部件市场订单稳步提升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推动自主研发的高档数控系统及电机、电主轴、转台、多类型传感器等关键功能部件的销售,某机床企业多次复购GNC62数控系统,关键功能部件新签订单稳步提升,其中电机产品新签订单金额同比增长24%。

各类产品广泛服务于军工及民用客户,多用于各机床厂商高端机床产品的生产和检测,促进设备加工精度、效率、质量、稳定性和可靠性等方面不断提高,带动相关行业共同发展。

(二)持续推进自主创新,强化AI赋能,研发成果层出不穷公司围绕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及相关功能部件投入研发力量,持续提高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报告期内,公司新增授权专利54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15项,国内发明专利27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新增申请中专利25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11项,国内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新增注册商标5项;新增主持及承担省市级项目3项;公司产品“KTM120大型五轴卧式铣车复合加工中心”和“KTX1250TC中型卧式铣车复合加工中心”均获得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认定的机床装备制造成熟度8级。

报告期内,公司为满足用户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推出了新机型五轴车铣复合加工中心KMU180T,并与六轴五联动叶盘加工中心KTBM1200、五轴卧式加工中心KHM150U等10余款机型于2025年4月在北京第十九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CIMT2025)上亮相,获得众多领域客户的关注。

此外,在AI应用验证方面,公司基于龙芯中科服务器的国产化AI平台完成核心搭建,实现DeepSeek-R132B推理模型的本地流畅运行;在加工工艺优化方面,公司开展了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能源等多个行业产品零件的AI应用验证工作,可显著缩短加工节拍,提高加工效率、加工精度,并有效降低刀具损耗。

未来,公司将与龙芯中科持续推进AI在数控领域的应用,一方面,对通用语言大模型进行专用训练和精简,以适应数控系统领域的特定需求;另一方面,利用龙芯中科服务器的强大算力,实现AI与数控系统的深度融合。

(三)产能扩建有序推进公司以优化内部管理体系为抓手,统筹优化生产计划管理、工艺技术管理、生产物料管理工作,推进设备升级改造与成本精细化治理,夯实产能扩建基础。

银川厂区和沈阳厂区均已完成主体建设,进入内部装修环节,预计下半年陆续投入使用。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经营质量与管理效率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落实复合型人才、复合型干部培养政策和制度。

按照年度人才规划,对生产、质量、售后、设计、工艺、电气调试等不同专业技术领域,或不同组织之间的技术人才、任职干部、后备干部进行交叉轮岗培养、提拔任用。

进一步为青年人才和年轻干部提供了多维度的锻炼平台和工作岗位,进一步夯实企业快速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和年轻干部队伍的厚度和广度。

同时,公司基于战略目标,设定了科学合理的运营管理和效率提升的目标,将工效、人效、降本、提质、提高客户满意度等内容纳入公司运营管理的关键考核指标,持续提升公司整体发展质量。

(五)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积极践行“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公司高度重视公司治理结构的健全和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强化信息披露,重视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与投资者互动交流共17场,参加交流的投资者近300人次,累计发布13份《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此外,公司还通过上证e互动平台及时回复了投资者提出的25条问题,回复率100%。

公司建立了多元化投资者沟通交流渠道,包括接听投资者热线、回复邮件、举办投资者交流会和业绩说明会等形式,主动披露有利于投资者做出价值判断和投资决策的信息,积极传递公司价值,增强投资者信心,促进公司的平稳健康发展。

此外,公司积极践行“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一方面有序推进行动方案各项具体措施,不断提升公司创新能力和盈利能力,促进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更加关注投资者权益和投资回报,实施权益分派与投资者共享公司发展成果。

报告期内,公司实施2024年年度权益分派,向股权登记日登记的全体股东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245元(含税),同时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股转增0.3股,共计派发现金红利25,047,796.97元,转增股份30,670,772股,权益分派实施后公司股份总数由102,235,906股增加至132,906,678股。

这一举措不仅优化了公司的股本结构,还进一步彰显了公司对股东利益的高度重视,与投资者共同见证公司持续成长、创造价值的历程。

发展进程

公司前身科德有限于2008年1月28日由光洋科技出资设立,注册资本为3,000万元,光洋科技以货币形式实缴出资3,000万元。

辽宁豪达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对该次出资进行了验证,并于2008年1月25日出具了《验资报告》(辽豪会验字[2008]005号)。

立信会计师对此进行了复核验资,并于2020年4月5日出具了《验资专项复核报告》(信会师报字[2020]第ZG10902号)。

随后,科德有限在大连市工商局办理工商注册登记并取得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2015年10月9日,科德有限召开了201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的议案》等议案,同意将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并以截至2015年8月31日经立信会计师审计的公司账面净资产140,541,410.77元折合股份公司股本50,000,000股,每股面值1元,余额计入资本公积。

银信评估出具了《评估报告》(银信资评报[2015]沪第1078号),确认了截至2015年8月31日科德有限的净资产评估值为19,811.50万元。

2015年11月18日,公司召开了创立大会暨201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设立科德数控股份有限公司的议案》等议案。

公司原股东为股份公司的发起人,各发起人以其在有限公司持有的出资所对应的净资产认购股份公司的股份,具体如下:光洋科技认缴出资2,550万元、于本宏认缴出资860万元、宋梦璐认缴出资510万元、谷景霖认缴出资400万元、陈实认缴出资200万元、赵宁威认缴出资170万元、大连万众国强认缴出资150万元、叶笑培认缴出资100万元、宋君认缴出资60万元。

立信会计师出具了《验资报告》(信会师报字[2015]第750607号)对上述出资情况进行了验证。

随后,科德数控在大连市工商局办理工商注册登记并取得了《营业执照》。

股东交易

变动人 变动日期 变动股数 成交均价 变动后持股数 董监高职务
陈虎 2025-06-03 30000 0 元 130000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
蔡春刚 2025-06-03 3000 0 元 13000 核心技术人员
王雪 2025-06-03 840 0 元 3640 核心技术人员
汤洪涛 2025-06-03 6600 0 元 28600 高级管理人员
殷云忠 2025-06-03 6600 0 元 28600 高级管理人员
杜长林 2025-06-03 1050 0 元 4550 核心技术人员
李经明 2025-06-03 2100 0 元 9100 高级管理人员
李文庆 2025-06-03 6600 0 元 28600 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
朱莉华 2025-06-03 6600 0 元 28600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
宋梦璐 2025-06-03 1581000 0 元 6851000 董事
侯延星 2025-06-03 4500 0 元 19500 核心技术人员
于本宏 2025-06-03 2868000 0 元 12428000 董事
陈虎 2024-11-27 100000 38.12 元 100000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
蔡春刚 2024-11-27 10000 38.12 元 10000 核心技术人员
王雪 2024-11-27 2800 38.12 元 2800 核心技术人员
汤洪涛 2024-11-27 22000 38.12 元 22000 高级管理人员
殷云忠 2024-11-27 22000 38.12 元 22000 高级管理人员
杜长林 2024-11-27 3500 38.12 元 3500 核心技术人员
李经明 2024-11-27 7000 38.12 元 7000 高级管理人员
李文庆 2024-11-27 22000 38.12 元 22000 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
朱莉华 2024-11-27 22000 38.12 元 22000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
侯延星 2024-11-27 15000 38.12 元 15000 核心技术人员
于本宏 2024-11-27 100000 38.12 元 9560000 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