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友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大连友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大连友谊
- 企业英文名: DALIAN FRIENDSHIP (GROUP) CO., LTD.
- 实际控制人: 陈志祥
- 上市代码: 000679.SZ
- 注册资本: 35640 万元
- 上市日期: 1997-01-24
- 大股东: 武信投资控股(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 28.06%
- 董秘: 姜广威
- 董秘电话: 0411-82691470
- 所属行业: 零售业
- 会计师事务所: 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刘璐、姜军
- 律师事务所: 辽宁青松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大连市中山区七一街5号
- 概念板块: 商业百货 辽宁板块 内贸流通 低价股 预亏预减 微盘股 东北振兴 免税概念 新零售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辽宁
- 成立日期: 1992-07-28
- 组织形式: 中小微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21020011831278X6
- 法定代表人: 李剑
- 董事长: 李剑
- 电话: 0411-88131003,0411-82802712,0411-82691470
- 传真: 0411-84805062
- 企业官网: www.sz000679.com
- 企业邮箱: dlyyinfo@dlyy.com.cn
- 办公地址: 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星海广场B3区35-4号公建
- 邮编: 116023
- 主营业务: 商业零售、酒店服务和房地产开发与销售。
- 经营范围: 许可项目:烟草制品零售;生活美容服务;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食品销售;食品互联网销售;药品零售;餐饮服务;出版物零售;酒类经营。(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一般项目:食品销售(仅销售预包装食品);婴幼儿配方乳粉及其他婴幼儿配方食品销售;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销售;食品互联网销售(仅销售预包装食品);食用农产品零售;服装服饰零售;货物进出口;体育用品及器材零售;户外用品销售;鲜肉零售;新鲜水果零售;鲜蛋零售;水产品零售;宠物食品及用品零售;针纺织品销售;互联网销售(除销售需要许可的商品);日用品销售;化妆品零售;工艺美术品及收藏品零售(象牙及其制品除外);新鲜蔬菜零售;鞋帽零售;医护人员防护用品零售;保健食品(预包装)销售;通信设备销售;电子产品销售;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零售;企业管理咨询;家用电器销售;会议及展览服务;办公设备销售;照明器具销售;家用视听设备销售;珠宝首饰零售;市场营销策划;企业管理;广告设计、代理;娱乐性展览;珠宝首饰回收修理服务;缝纫修补服务;物业管理;停车场服务;柜台、摊位出租;直饮水设备销售;金银制品销售;农副产品销售;厨具卫具及日用杂品零售;家具销售;制冷、空调设备销售;地产中草药(不含中药饮片)购销;第一类医疗器械销售;第二类医疗器械销售;日用百货销售;音响设备销售;礼品花卉销售;箱包销售;皮革制品销售;办公用品销售;母婴用品销售;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销售;个人卫生用品销售;广告制作;广告发布;非居住房地产租赁。(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大连友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坐落于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公司前身为1958年成立的大连海轮服务公司原系国有独资。2016年7月,为改善上市公司经营水平,提升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保障大连友谊的持续经营和长远发展,公司原控股股东友谊集团进行了股权转让,引入了新的控股股东武信投资控股(深圳)股份有限公司。随着2016年末部分子公司股权转让等工作实施完毕,公司业务结构调整取得阶段性成果,公司的主营业务现已归集为地产业和零售业。未来,公司将依托新的控股股东武信投资控股(深圳)股份有限公司与其主要股东在房地产、投资、金融等领域的资源与强有力支持,在继续调整并做好存量业务的基础上,择机通过市场化运作,主动从市场中寻找发展机会,创建或引入适合公司现状的新产业,力求现有主业资源与金融等新业务实现有效对接、信息资源及时共享,逐步发挥协同效应,打造多业并举的发展模式。
- 商业规划: 公司零售业原以线下实体百货店为主,2024年,公司为拓宽零售业务发展渠道,培育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开始开展线上新零售业务。具体情况如下:线下百货业态:公司百货店(即:友谊商城),门店集中于大连地区。为维持公司传统百货业态的稳定发展,公司2024年度持续推进百货店购物中心化的进程,一方面顺应消费趋势变化,以消费趋势变化为指导方向,持续进行商品品类及品牌的优化提升门店的商品力;另一方面,在促消费的背景下,公司百货门店积极参与促消费的各项活动中,同时开展线上“云秀场”、线下不定期特色活动等方式,进一步加强与消费者之间的粘性,拓宽了门店销售渠道。尽管公司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销售和活动谋求拉升销售,但在百货业整体收入下降的大环境下,公司百货门店销售亦有所下降。线上新零售业务:2024年6月公司投资设立了全资子公司盈驰新零售、2024年7月盈驰新零售分别投资成立了盈卓跨境、香港盈馳,同2023年8月公司投资设立的盈驰进出口组成项目公司矩阵。公司新零售业务经过业务论证,完成团队组建、系统搭建、资金获取、获取品牌代理、开立店铺、渠道拓展、营销推广等一系列基础性工作,于2024年9月陆续正式启动平台销售,同时公司持续全方位资源开拓,并挖掘供应链资源和线上销售渠道,随着代理品牌及线上门店数量的增加,营销推广的逐渐深入,营收出现明显增长,加之“双十一”、“双十二”等电商年度最大促销活动,为线上销售传统旺季,进一步提高了公司新零售业务第四季度的营收规模。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共运营线上店铺31个,店铺分布在拼多多、抖音、快手、淘宝、京东及微信小程序等,涉及销售品类涵盖美妆、粮油、奶粉、保健品、手机等多个品类,累计实现销售订单数量约76万单。(一)门店基本情况(二)门店变动情况报告期内公司门店未发生变化。(三)门店店效信息(四)报告期内线上销售情况(五)商品采购与存货情况1.前五名供应商情况2.存货管理政策(1)存货的计量①初始成本计量: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②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采用先进先出法。(2)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依据及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方法期末对存货进行全面清查后,按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提取或调整存货跌价准备。产成品、库存商品和用于出售的材料等直接用于出售的商品存货,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确定其可变现净值;需要经过加工的材料存货,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所生产的产成品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确定其可变现净值;为执行销售合同或者劳务合同而持有的存货,其可变现净值以合同价格为基础计算,若持有存货的数量多于销售合同订购数量的,超出部分的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以一般销售价格为基础计算。期末,按单个存货项目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但对于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按存货类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后,如果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导致存货的可变现净值高于其账面价值的,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内予以转回,转回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3)存货的盘存制度采用永续盘存制。(4)低值易耗品的摊销方法采用“五五摊销法”核算。3.仓储与物流情况公司线下百货门店商品主要在公司门店储存,无自营大型物流仓储中心。公司线上新零售商品存放于公司租赁的专业第三方仓库,与专业的第三方仓库建立服务关系,租赁库位,并委托入库出库、仓储分拣、物流代发等服务。公司现有房地产业务主要为控股子公司拟开发的“金石谷”项目。2021年应项目所在地政府的要求,公司整体消除了该项目的球场特征,并封存了部分建筑,同时公司也在项目所在地政府的支持下,启动了项目整体转型的调研工作。新增土地储备项目累计土地储备情况主要项目开发情况主要项目销售情况主要项目出租情况土地一级开发情况融资途径发展战略和未来一年经营计划公司房地产业主要聚焦于大连金石谷项目转型发展,公司持续对外寻找商机,谋求与其他国内知名企业进行战略合作,达成产业开发,以增强抵御房地产行业风险的能力,谋求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向商品房承购人因银行抵押贷款提供担保董监高与上市公司共同投资(适用于投资主体为上市公司董监高)1、概述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224.69万元,同比增加127.9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7,763.99万元,亏损同比增加108.89%。其中:公司零售业实现营业收入36,988.11万元,同比增加137.81%,占公司总体营业收入比重为99.36%;地产业实现收入229.50万元,同比减少69.53%。公司本期业绩变动的主要原因为:(一)公司为拓宽零售业务发展渠道,培育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公司开展线上新零售业务,致使营业收入同比增加;(二)公司控股子公司完成土地增值税清算并分期缴纳土地增值税清算税款因计提分期缴纳土地增值税清算税款形成的滞纳金导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减少。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