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川仪股份
  • 企业英文名: Chongqing Chuanyi Automation Co.,Ltd.
  • 实际控制人: 重庆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上市代码: 603100.SH
  • 注册资本: 51324.6484 万元
  • 上市日期: 2014-08-05
  • 大股东: 中国四联仪器仪表集团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 30.09%
  • 董秘: 李尧
  • 董秘电话: 023-67033458
  • 所属行业: 仪器仪表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刘起德、雷春
  • 律师事务所: 国浩律师(上海)事务所
  • 注册地址: 重庆市北碚区人民村1号
  • 概念板块: 仪器仪表 重庆板块 养老金 沪股通 融资融券 基金重仓 碳交易 工业互联 央国企改革 西部大开发 核能核电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重庆
  • 成立日期: 1999-11-01
  • 组织形式: 地方国有企业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500109203226384B
  • 法定代表人: 吴正国
  • 董事长: 吴正国
  • 电话: 023-67033458
  • 传真: 023-67032746
  • 企业官网: www.cqcy.com
  • 企业邮箱: cyzqb@cqcy.com
  • 办公地址: 重庆市两江新区黄山大道中段61号
  • 邮编: 401121
  • 主营业务: 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及工程成套
  • 经营范围: 一般项目: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智能仪器仪表制造,仪器仪表制造,配电开关控制设备制造,环境保护专用设备制造,机械电气设备制造,集成电路制造,集成电路芯片及产品制造,电子元器件制造,电子专用材料制造,贵金属冶炼,有色金属合金制造,金属材料制造,锻件及粉末冶金制品制造,金属表面处理及热处理加工,金属结构制造,特种陶瓷制品制造,钟表与计时仪器制造,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制造,智能基础制造装备制造,物联网设备制造,计算器设备制造,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摩托车零配件制造,气压动力机械及元件制造;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销售,智能仪器仪表销售,仪器仪表销售,配电开关控制设备销售,环境保护专用设备销售,机械电气设备销售,集成电路销售,集成电路芯片及产品销售,电子元器件零售,电子专用材料销售,新型金属功能材料销售,有色金属合金销售,金属材料销售,锻件及粉末冶金制品销售,金属结构销售,新型陶瓷材料销售,特种陶瓷制品销售,轨道交通专用设备、关键系统及部件销售,轨道交通工程机械及部件销售,电子测量仪器销售,物联网设备销售,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销售,软件销售,计算器设备销售,汽车零配件零售,摩托车及零配件零售,第二类医疗器械销售,电气设备销售,气压动力机械及元件销售;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软件开发,集成电路设计,机械设备研发,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研发,汽车零部件研发,电子专用材料研发,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系统开发,普通机械设备安装服务,计算机系统服务,信息系统集成服务,网络技术服务,计量技术服务,消防技术服务,市政设施管理;仪器仪表修理,电气设备修理,电子、机械设备维护(不含特种设备),通用设备修理,专用设备修理,通信传输设备专业修理。(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第二类医疗器械生产,电气安装服务,建设工程施工。(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
  • 企业简介: 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川仪股份”或“公司”)设立于1999年11月,其前身是1965年从上海、江苏、辽宁等地内迁重庆的四川热工仪表总厂,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国家重点布局的三大仪器仪表制造基地之一。经过多年建设与发展,公司荣获全国首批“创新型企业”、全国首批“质量标杆企业”、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工业行业排头兵企业”、“全国工业重点行业(通用仪器仪表制造)效益十佳企业”、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国家信息产业基地龙头企业”、“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重庆工业50强”、“重庆市市长质量管理奖”、“重庆市国企贡献奖”等诸多荣誉。公司主要生产和经营工业自动化仪表及控制装置,所处的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业跨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两大领域,其整体发展水平不仅体现国家综合科技实力,也维系着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经济安全,是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新型工业化、实施智能制造、实现产业升级以及促进节能减排、环境保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技术手段和支撑,是21世纪大国竞争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公司产品主要服务于石油、电力、冶金、化工、建材等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以及核电、市政环保、城市轨道交通等新兴领域。公司秉承“以人为本、物竞天择、传承创新、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弘扬“川仪在用户身边,用户在川仪心中”的服务理念,依托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等“五大创新工程”的深入实施,不断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法人治理结构及其运行机制,坚持以技术为先导、市场为龙头、制造为基础、管理为支撑、文化为保障,推动企业深化改革、科学发展,在致力于工业过程自动化仪表核心业务发展的同时,按照相关多元化战略,积极延伸拓展环保装备、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装备等新业务。面向未来,公司将努力构建体制完备、技术领先、运转高效、管理科学、效益良好的上市公司,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全球自动化仪表领先企业。
  • 发展进程: 公司是经《重庆市外经贸委关于重庆川仪总厂有限公司整体变更设立为外商投资股份公司的批复》(渝外经贸发[2008]380号)和《重庆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国有股权管理有关事宜的批复》(渝国资[2008]503号)同意,由原川仪有限股东作为发起人,以2008年9月30日经审计的净资产494,870,572.97元为基准,按1:0.59611546152的折股比例整体变更设立的股份公司。公司于2008年12月26日在重庆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完成登记注册,工商注册号为500000400031268,注册资本为295,000,000元,法定代表人向晓波,公司类型为股份有限公司(中外合资、未上市)(外资比例低于25%)。
  • 商业规划: 本报告期,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国内困难挑战增多,行业竞争加剧,面对各种新变化新挑战,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凝心聚力、实干攻坚,统筹推进市场开拓、创新驱动、制造升级、精益管理、改革攻坚等重点任务,全年生产经营业绩保持稳健。本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59,175.05万元,同比增长2.4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7,805.15万元,同比增长4.60%;扣非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4,258.84万元,与上年度基本持平。(一)聚焦需求导向,持续创新攻关报告期,公司坚持创新驱动,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快推进主力产品优化提升和关键技术攻关,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积蓄更强势能。巩固主力产品竞争优势。公司向国际先进水平看齐,进一步提升产品性能、完善产品谱系,增强主导产品核心竞争力。智能流量仪表对标国际一流水平,持续优化提升,其中高性能涡街流量计不断优化工艺、增加温度和压力自诊断能力,大幅提升产品稳定性和适应性,并完成-29℃-260℃通用型批量转产;高浓度矿浆浆液电磁流量计在巴陵石化高浓度水煤浆现场安装使用,产品运行状况与国际同类产品一致。智能压力变送器开展容室减重降本、器件国产化替代、电子远传优化设计、耐辐照指标提升等,增强产品稳定性,拓展应用领域。智能执行机构补齐细分品种缺项,持续推进船用、油库、精细化工、水利水务等专用执行机构研发和产业化进程,加快向中高端“专用化”产品转型;第三代智能执行机构对标国际一流水平,完成产品设计、试制、整机长期运行测试、防爆认证取证等,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分析仪器类产品围绕细分行业产品开展针对性关键技术攻关,完成氢氧核电产品、防爆氢能产品、高温紫外多组分气体产品等新产品研究,产品陆续投放市场。持续加大核心技术突破。瞄准石油化工、核电等市场需求,加快推进一批重点产品项目攻关和产业化,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关键领域自主可控,打造新的业绩增长点。与上海核工程院联合攻关的高精度主给水超声波流量计研制成功,并通过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组织的专业鉴定:该产品属国内首创,成果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核电汽轮机旁路调节阀、1E级磁浮子液位变送器/1E级安全壳淹没液位变送器入选国家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名单,其中核电汽轮机旁路调节阀通过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鉴定,主要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在“国和一号”示范工程实现首台套应用。低温球阀、海水蝶阀等经过技术工艺攻关,首次批量应用于深圳LNG接收站,超低温高压球阀在唐山LNG接收站实现国产替代;低噪音球阀研制成功并实现批量供货,在独山子石化实现国产化应用。1E级压力和差压变送器根据客户项目需求,攻克了高灵敏度、高对称性电容式传感器设计、耐辐照耐高温高可靠电路设计、传感器膜座高真空烧结等关键技术,成功研制0.25级精度样机并通过鉴定试验。报告期,公司研发费用5.35亿元,同比增长2.06%,占营业收入7.05%,实施国家级、省部(直辖市)级科技项目31项,完成“1E级压力和差压变送器研制”“高动态过程仪表及其原位校准技术”等4个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的验收。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定11项,新获授权专利180件(其中发明专利59件),软件著作权73件,累计拥有有效专利1,083件(其中发明专利367件),软件著作权343件。“基于自主高稳MEMS敏感元件的高精度智能压力变送器研发与产业化”“LNG计量系统和计量智能化管理平台开发及应用”“工业智能仪表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安全防护技术与应用”“核电厂用1E级磁浮子液位计国产化研制”等获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应用协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二等奖、第三届全国机械工业产品质量创新大赛金奖。子公司川仪十七厂获评新一轮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中央财政资金第一批支持重点“小巨人”企业。(二)坚持精准施策,全力拓展市场本报告期,受宏观经济影响,石油化工、冶金、新能源、新材料等下游行业有效投资收缩,需求阶段性不足,公司所处行业竞争愈加激烈,市场开拓面临较大的压力,但公司下游市场空间广阔,不同下游市场的交替发展为公司带来机遇,同时现有存量市场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为此,公司克服多重压力,动态调整营销策略和市场布局,深耕存量市场、发掘增量市场,赋能业务增长。本报告期,公司新增订货总体平稳,其中石油天然气、装备制造、市政环保、轻工建材、核工业新签订单实现增长。加强市场深度挖潜,重点把握下游市场新增项目、升级改造项目、备品备件需求,持续聚焦大项目,深耕重点客户,挖掘新客户,覆盖更多市场“空白点”。本报告期,公司深化与石油化工、冶金等领域头部客户的战略协同,先后与中铝集团、中国化学等32家重大客户新签或续签战略框架、合作协议,扩容核心客户群;深度挖潜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等央企客户,中标中国石油26个标段、中国石化3个标段,“三桶油”新签订单同比增加30%;增进与中国天辰、中国恩菲等装备配套承包商的合作,工程配套订单同比增长较大。抓住高端装备自主可控需求和国产化替代趋势,大力推进产品营销和服务营销,加快中高端市场拓展。本报告期,PDS高频球阀、高压氧气控制阀、石油化工分析系统、水煤浆气化炉电磁流量计、超声波流量计、高压熔盐阀等多款产品在石油化工、核电、光热工程等下游领域实现替代进口;低温球阀、低温蝶阀首次批量应用在液化天然气项目。紧跟国家政策导向,把握新兴产业机遇,积极布局新业务领域,加快推进核电产品研发和取证工作,强化核电订单全过程管控,与中核集团、中广核的合作进一步深化;智能压力变送器、超低温蝶阀、多孔板流量计、温度仪表等产品为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加注供气系统项目保驾护航;DCS控制系统助力中国海油全球首台兆瓦级电解海水制氢装置平稳运行。积极开拓东南亚、中东等海外市场,加强与大型工程公司合作“借船出海”,同时加大直接出海力度。报告期,公司高度重视新市场调研及准入工作,积极寻找海外区域合作伙伴,增强海外人力和技术资源配置,持续完善主力产品国际通用认证及重点开拓市场的国家认证。海外市场开拓取得成效,新签订单7亿元,同比增加50%以上。强化营销能力建设,促进品牌形象与销售业绩持续提升。本报告期,先后参加中国石油化工重大工程仪表控制技术高峰论坛、中国国际石油石化技术装备展、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展会、中国自动化学会年会等29场海内外展会、高峰论坛,组织重点市场区域大型技术交流12场次,专项产品技术交流活动2000余场次,接待来访客户1045批次,并通过《自动化仪表》《中国电力》等杂志期刊加大产品宣传和推广,多渠道提升品牌知名度和产品美誉度;持续推行重点客户/重大项目开拓“揭榜挂帅”机制、加强项目画像和精细化管理,增强内部资源协调和信息共享,完善售后管理机制,提高协同作战能力,打造强有力的市场服务支撑体系。(三)锚定“数智”方向,加快转型升级公司响应国家“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切实提升智造能力,并推动从“业务驱动”到“数据驱动”的数字化转型。本报告期,公司编制公司《数字化建设总体方案》《高质量发展实施计划-深化“数智川仪”建设》等规划,系统推进数字化技术与生产制造、经营管理深度融合,数字化建设实施路径更加明晰。公司围绕“数智川仪”目标,积极推进“研发设计数字化、生产运营智能化、经营管理一体化、用户服务敏捷化、产业协同生态化”建设,分步搭建业财资税融合应用一体化管理中心,打通数据孤岛,强化数据分析及财务管控能力;持续优化各生产单位研发设计、质量管控及销售、采购、生产、管理等业务信息系统,推进智能生产线、数字化车间、创新示范智能工厂建设,新增3条智能生产线、1个智能现场仪表创新示范智能工厂,持续增强智能化、数字化、集成化、柔性化的仪器仪表精益制造能力,促进生产能力和质量水平的持续提升。目前,公司累计建成46条智能生产线、7个数字化车间、3个智能工厂;子公司川仪调节阀“智能控制阀制造智能工厂”入选重庆市首批先进级智能工厂。(四)加强精益管理,提升经营质效面对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公司坚持加强精益管理,持续提升经营质效和企业竞争力。报告期,公司以效益为中心,加强主动经营,加大挖潜增收聚焦内生增长。设计和工艺端,大力推行标准化设计、改进加工工艺、开展零部件自研和国产化替代等,有效降低生产制造过程中资源消耗和成本投入。采购端,持续开发优质供应商,拓展多方供给渠道;深入推行集中采购、比价采购,加强原材料价格监控,合理库存关键零部件,确保采购物资稳定供应的同时实现采购降本。生产端,深入推进全流程精益制造,通过强化产销衔接、优化工序流程、加强质量管控、开展“修旧利废”等,不断提质降损增效。财务端,强化全面预算和现金管理、严格费用管控,积极争取各项税收优惠,多渠道加快货款回收,持续加强现金流管理和“两金”压控。运营端,努力控制存货,夯实资产质量,积极盘活闲置资产,完成158项闲置设备处置和2宗闲置商业房产出租盘活;加快推进“止损”“瘦身”,顺利压减法人户数9户,进一步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生产经营质效。为夯实主业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公司完成对重庆昆仑仪表有限公司的投资并购,助力公司扩展现场仪表种类,拓展产业链和价值链。加强风险防控,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全年无重大安全、质量、环境事件发生。(五)提升管理效能,促进可持续发展公司坚持“两个一以贯之”,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治理机制,保持规范运作,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不断强管理、提效能、谋变革、促创新、控风险。报告期,公司持续分解落实科改行动、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高质量发展行动、改革攻坚等改革重点任务,聚焦优化“一利五率”关键指标,统筹推进“十大专项行动”,积极打造“五大产品集群”,促进先进生产要素向新质生产力聚集,进一步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聚焦“高精尖缺”需求,内培外引并举,夯实人才队伍梯次建设;坚持依法治企,加强合规、风控体系建设,不断健全公司“3+N”制度体系,制修订制度57项,强化党建、公司治理、经营管理等方面管控;积极践行ESG理念,推动ESG管理体系建设,提升ESG实践的专业性、系统性,持续提升信息披露质量,强化与资本市场的双向沟通,重视投资者回报,增加分红频次,实施季度分红。公司连续3年获得上交所信息披露A级评级,入选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投资者关系管理最佳实践”“董事会优秀实践”“业绩说明会优秀实践”等,资本市场认可度日益提升。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