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重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重药控股
- 企业英文名: C.Q. Pharmaceutical Holding Co., Ltd.
- 实际控制人: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上市代码: 000950.SZ
- 注册资本: 172818.4696 万元
- 上市日期: 1999-09-16
- 大股东: 重庆医药健康产业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 38.47%
- 董秘: 邱天
- 董秘电话: 023-63910671
- 所属行业: 批发业
- 会计师事务所: 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刘宗磊、周浪
- 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重庆市渝北区金石大道303号
- 概念板块: 医药商业 重庆板块 破净股 内贸流通 标准普尔 富时罗素 深股通 融资融券 预亏预减 SPD概念 疫苗冷链 辅助生殖 医疗美容 冷链物流 互联医疗 快递概念 央国企改革 病毒防治 基因测序 医疗器械概念 养老概念 中药概念 西部大开发 成渝特区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重庆
- 成立日期: 1999-05-28
- 组织形式: 央企子公司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500000203296235J
- 法定代表人: 袁泉
- 董事长: 袁泉
- 电话: 023-63842684,023-63910671
- 传真: 023-63841227
- 企业官网: www.cqphar.com
- 企业邮箱: 000950@cq-p.com.cn
- 办公地址: 重庆市渝北区金石大道303号
- 邮编: 401120
- 主营业务: 主营业务为医药商业板块,涵盖药品、医疗器械、中药饮片、保健产品的医院纯销、商业批发、零售连锁、终端配送、仓储物流及供应链增值服务
- 经营范围: 许可项目:药品委托生产;道路货物运输(不含危险货物);利用自有资金对医药研发及销售项目、养老养生项目、健康管理项目、医院及医院管理项目进行投资(不得从事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以及证券、期货等金融业务,不得从事个人理财服务,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需经审批的未获审批前不得经营)。(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一般项目:医学研究和试验发展,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国内货物运输代理;国际货物运输代理;普通货物仓储服务(不含危险化学品等需许可审批的项目);住房租赁;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医院管理;健康咨询服务(不含诊疗服务)。(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重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是服务于医药全产业链的现代医药服务产业集团,同时从事医药研发、医疗器械生产并投资参与医药工业。公司为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股票代码:000950。上市公司旗下经营主体重庆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成立于1950年的中国医药公司西南区分公司,是中央和地方两级药品医疗器械定点储备单位,也是国内仅有的三家经营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全国性批发企业之一,企业规模、市场覆盖居西部领先。公司位列《财富》中国上市公司500强第202位,企业规模、市场覆盖居中国同行业第一阵营第五位。 主营业务医药商业板块涵盖药品、医疗器械、中药饮片、保健产品的医院纯销、商业批发、零售连锁、终端配送、仓储物流及供应链增值服务,营销网络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在2019年新一轮医改“4+7”带量采购工作中先拔头筹,为2020年的带量采购拓面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公司构建中国医药商业领先的“医药+互联网”平台,开展B2B、B2C、O2O等医药电商业务,通过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应用及移动终端等信息技术支撑,开展慢病管理、电子处方流转、院外药事管理、远程诊疗等辅助医疗服务。公司旗下全国知名品牌“和平药房”、“新健康药房”拥有分布川渝黔等十六个省市自治区的门店800多家。拥有和平药房网上商城,同时开展院内自费药房、DTP特药直送、医院输注中心等业务。公司拥有国内领先的现代医药物流配送中心,在国内设立多个分配送中心,仓储面积达49.2万余平方米,并利用院内智能物流技术手段,与大型综合医院开展合作,实现库房前移,与中小型医院及区域医疗中心优势互补,构建中央库房,实现集中配送。 医药研发方面,坚持以创新为发展理念,建立符合公司战略规划的完善的新药研发体系。采用国际化标准,投资、筛选、培育、申报一批附加值高的符合公司发展领域的化学药、中药、生物制品和医疗器械产品,同时充分利用公司现有医药商业流通渠道及零售网络、医疗机构优势,带动新产品的营销推广,实现产业协同发展。 目前公司正在从传统的配送商业企业向“互联网+医药”融合型现代医药商业提升和转型,培育了较强的可持续竞争能力。公司坚持“献身医药、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秉承“责任、人本、和谐、感恩”的核心价值观,立足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坚持创新发展,致力于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医药健康产业集团。
- 商业规划: 公司现阶段主要从事医药商业、仓储物流、医药工业和研发等业务。(一)医药商业公司是中央和地方两级药品医疗器械定点储备单位,也是国内仅有的三家经营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全国性批发企业之一。主营业务医药商业板块涵盖药品、医疗器械、中药饮片、保健产品的医院纯销、商业批发、零售连锁、仓储物流及供应链增值服务,营销网络覆盖全国。(二)仓储物流仓储物流及配送是医药商业的重要支撑,公司拥有国内领先的现代医药物流配送中心。为支撑全国业务发展,构建覆盖全国的医药物流网络体系,公司先后在全国建设多个省级物流中心并设立多个分配送中心。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公司已具备辐射全国的配送服务能力,是国内外医药企业西部分仓服务的领先供应商。公司以先进的物流配送体系支撑公司医药商业业务发展,同时开展三方物流业务,并探索新兴业务模式,与各大医院开展医药物流延伸服务(院内物流——SupplyProcess&Distribution),通过开展全方面物流服务,提升供应链整体解决方案能力。(三)医药工业与研发公司主营医药商业采取轻资产模式开展运营,在医药工业方面采取与医药商业相同的轻资产运营模式,主要以参股方式进入医药工业,包括化药、生物药、现代中药、器械等板块。通过参股医药工业,从引进产品到参与药物研发,实现医药全产业链布局,获得产品具有相对优势的经销权,增加利润增长点。同时坚持以创新为发展理念,结合国内外医药发展的方向和疾病谱的发展变化,以符合临床和市场需求为原则,以药物经济学评价为基础,以实施MAH制度为契机,加大与国内外研发机构的合作,通过引进消化和自主创新相结合,坚持“研发一批,投产一批、跟进一批、关注一批”思路,按照国际化标准不断开发适合公司战略发展的新产品,实现医药工业产品和医药商业协同快速发展。1、概述(一)业绩概况近来年公司经营规模稳步提高,销售规模保持在医药流通行业前五位。公司通过内生及外延两条路径同步发力,报告期内公司通过新设或对外收并购方式新增了在10个空白市场布局,持续增厚网络布局,现已实现在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及特别行政区布局,覆盖142个地级市。报告期公司在“十四五”战略方针指导下,聚焦主业、夯实传统四大业态优势,培育五大细分市场发展新动能,坚持稳中求进、把握机遇,砥砺奋进,取得了一定工作成效。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05.62亿元,利润总额5.58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83亿元。2024年公司蝉联中国药品批发企业第5位,中国企业500强排名跃升至306位,连续六年上榜《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开启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二)主营业务分析1、医药商业公司商业业务按渠道分为医药批发和医药零售,其中医药批发指公司作为药品、医疗器械销售配送商,将药品、医疗器械直接供应至医院等医疗机构、第三终端或销售给其他医药商业流通企业,目前医药批发是占比最大的板块;公司零售板块坚持DTP处方药房、社区健康药房两大业务协同发展,旗下拥有“和平药房”、“和平新建康”、“诚信大药房”等零售药房品牌,在全国22个省/市共有零售门店950余家,主要通过“商品+服务”双轮驱动终端市场。公司商业业务按经营产品分为药品和医疗器械。其中药品作为主要经营产品,其实现的营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为80%以上,包含有西药、中药、麻精及医美、特医食品等其他全品类大健康产品多种类别。医疗器械类是公司第二大类经营产品,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有110余家公司开展器械类业务,基本实现全国全覆盖。(1)按业务渠道分类的经营情况分析医药批发:报告期内医药批发业务实现营业收入765.60亿元。按照客户类别不同,批发业务包含对医疗机构、第三终端的纯销业务及对其他医药商业流通企业的分销业务。纯销业务是公司当前的主要业务,是销售规模最大、利润贡献最多的业态,现拥有二级及以上等级纯销客户数量超8000家。目前,公司的配送网络除覆盖等级医疗机构外,已延伸至各区县级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和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社会药店、单体药店等基层终端,部分终端业务以电商为载体,目前公司构建了“医药+互联网”平台,开展B2B、B2C、O2O等医药电商业务,本报告期电商板块重药云商线上平台交易额突破28亿元,同比增加86%。商业分销是公司实现规模经济效益,提升产品引进能力,销售渠道多元化的重要经营业态,销售客户遍布全国。公司利用自身的渠道优势分销商品,扩大经营规模和市场份额,目前分销业务主要以中西部地区为主。其中全国分销业务,主要从事麻精药品全国批发、进口药品全国总代及分销业务,与各省主流药品商业公司全开户,分销能力直达终端,东起上海,西至新疆喀什,南到海南省海口市,北连黑龙江省加格达奇。随着公司纯销业务规模的持续增长,应收账款基数进一步增加,加之公司在西部地区的收入占比较大,受区域经济条件影响,公司应收账款回款时间延长。公司经营资金需求持续增加,带息负债规模扩大,对公司利润有一定影响。公司在合理控制风险的前提下,不断优化融资结构,同时公司高度重视应收账款的清收,近年来采取了加强应收账款考核力度、严控“两金”规模、开展应收账款出表业务、加强采购管理、持续完善资信管理等措施,努力实现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的改善。医药零售:公司继续推进“批零一体化”战略,报告期内零售板块实现营业收入36.95亿元,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重庆和平药房连锁有限责任公司位列《中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报告(2024)》零售企业排名第12名。报告期内公司通过自建、加盟方式,不断巩固优化零售网络,保持稳健扩张。截至报告期末公司零售药房已覆盖全国22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零售药房包括社区健康药房和DTP处方药房,其中社区健康药房776家,包含直营社区健康药房712家,加盟社区健康药房64家;DTP处方药房181家,包含直营DTP处方药房168家,加盟DTP处方药房13家。公司加速落地零售创新业务,赋能公司零售板块发展。升级私域平台功能,和平药房、和平新健康公众号、和平健康微信小程序为顾客提供在线找药购药、患者服务、健康宣教等服务;开通美团、饿了么、京东等主流电商平台,拓展抖音健康商城以及视频号直播等新媒体渠道,坚持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公司继续强化专业服务能力的打造,完善慢病社群管理体系,开展慢病管理及药学服务;开发企事业大客户,提供团购个性化健康服务,满足不同客户的健康需求;积极探索与社区、医疗机构共同打造社区健康服务站点的创新模式,促进社区健康生态圈的构建;搭建患者管理平台,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服务,包括健康档案建立、用药指导、病情跟踪、健康咨询等。公司积极响应国家“门诊统筹”共济政策,截至报告期末有约700家零售药房开通门诊统筹服务,为患者提供便利、及时的购药服务及后续的健康管理服务,公司将在传统零售药店的基础上,探索“药+诊”、“诊+药”模式,抢抓政策红利。未来公司将继续加强零售全渠道建设,完善全国网络布局、坚持线上线下多维营销服务网络,构建患者管理体系,强化专业服务,探索创新经营模式,全渠道、全方位为顾客提供专业、多元的健康服务。其他业务收入:主要为租赁收入、服务费收入、仓储运输收入等。(2)按产品分类的经营情况分析在医药市场需求下,公司借助信息化技术以及智能化、自动化手段,持续完善药品供应链一体化管理,拓展产品类别和上游资源,为众多医疗机构提供医药批发服务和标准化、专业化、个性化与增值化综合药事服务解决方案,为上游供应商提供多维度增值服务,在销售市场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按产品分类的经营情况分析如下:药品:目前公司经营各类商品品规28万余个,公司与全球500强及创新型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商业合作关系,与工信部排名前100强生产企业保持紧密合作,并与多家国际国内知名制药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是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在重庆乃至西部的首选一级经销商。报告期内药品类实现营业收入661.47亿元。药品是主要的经营产品,包含西药、中药、麻精及医美、特医食品、放射性药品等其他全品类大健康产品多种类别。①中药:报告期内公司中药板块(含中成药)实现营业收入148.60亿元。其中中药饮片销售10.42亿元,占比7.01%。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下属166家公司拥有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经营资质,已开展中药业务约144家,中药板块发展初具雏形。报告期内公司构建了集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生产、智慧中药房服务于一体的中医药全产业链生态体系,中药板块一、二、三产全业态发展趋势初显。一产布局,道地药材,夯实产业发展根基建设标准化、规模化、规范化的种植基地,保障优质原料供应,报告期内完成重庆巫溪独活、江西于都栀子种植项目落地。二产升级,打造现代中药饮片生产基地,在重庆合资建设的现代中药有限公司正式投产,公司拥有AGV运输线,并将引入MES、SCADA等信息化系统,打造成公司西南区域数字化、智能化、“数字孪生”的绿色生产示范基地。另外,本轮中药饮片集采,下属3家公司中选品规155个,为中药板块快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三产智能化药事服务能力拓展,构建便捷高效服务体系,布局智慧中药房代煎代配中心、膏方中心、临方制剂中心,并尝试AI中医辅助诊疗技术应用等,现已在重庆、上海、河南、江西、浙江等地布局智慧中药房,为广大患者提供专业、便捷、个性化的药事服务。公司在杭州拥有2家中药饮片生产企业,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约4.3亿元。其中的一家是致力于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生产、中药饮片销售、处方代配代煎为一体的规模化中药企业,拥有普通饮片生产、直接口服饮片生产等多个车间,生产规模年产中药饮片可达3600吨,710余个品规。②麻精:报告期内公司麻精板块实现营业收入30.22亿元。目前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全国性批发企业共3家,公司是全国性麻精药品批发企业之一,在15个省市拥有区域性批发企业,销售网络覆盖全国31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其中在四川、重庆、贵州、青海、西藏等5个地区具有麻精药品经销优势。器械:医疗器械是公司第二大经营产品,报告期内公司器械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27.48亿元。公司与国际知名医疗器械生产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商业配送关系,是国内知名品牌的指定配送商。报告期内,继续加快网络布局,完成涉及IVD、感控、血站服务等细分专业领域的投资项目6个。全力打造供应链运营管理服务能力,大力拓展耗材SPD项目,推动业务模式服务化转型。此外器械板块各子公司也并举发力,持续强化营销服务与新兴业务拓展。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下属有118家公司经营器械业务,其中专营器械公司42家,药品器械兼营公司76家。器械业务主要经营医疗器械、设备、耗材、诊断试剂、IVD及骨科、辅助生殖等全方面的产品,其中耗材是占比最大的一类。器械业务以公立医疗机构纯销为主,业务覆盖全国。(3)按地区分类的经营情况分析按经营地区分类的经营情况如下:公司在保持大本营优势区域的基础上,持续赋能重庆以外省份的子公司,加速全国各区域的增长。报告期内重庆总部区域实现营业收入266.49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33.08%。重庆市外实现营业收入539.12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66.92%。2、仓储物流目前公司的仓储物流采取自用及第三方代储代配相结合的运营方式,并将信息化、互联网医疗、智能化物流等技术与体系进行延伸,与各大医院开展医药物流延伸服务SPD项目,实现医院库房前移、集中快速配送、院内智慧物流、互联网医院服务与线下快速配送等体系,提高药品流转配送效率,降低居民用药成本,改善居民健康状况。报告期内,一方面公司加快省级平台建设,本期间武汉物流建成并投用,同时完成了进口分销物流项目设备工艺规划设计。公司是西南省份医药分销配送业务的主力军,拥有10个自建省级现代物流基地、160余个各级仓储中心,总仓储面积超过70万平方米。随着各省级物流中心的建设逐步完成,公司将进一步整合物流自有资源以及社会资源,加快完善省级物流网络布局,构建以重庆为中心,覆盖西南、辐射全国的既有广度又有纵深的“医药物流”体系。一方面公司积极拓展三方储配业务,报告期公司下属近20家子公司开展第三方储配业务,累计为410余家三方货主单位提供高质量的药品储存、配送服务,全年三方储配收入超4800万元。客户及品种类型在原有化学药品传统生产、经营企业基础上,扩展到中药饮片、电商、医疗器械、放射药品等更多领域。一方面持续推进SPD供应链服务项目建设,报告期公司在全国21个省开展项目164个,服务医疗机构150余个,创新开展临床医药科、互联网医院、煎药中心及医美合作科室等形式的SPD延伸项目,通过创新优化供应链和服务模式,促进公司业务拓展,帮助医疗机构提升运营效率。3、医药工业与研发公司主要参股工业子公司重庆药友,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50.70亿元,归母净利润10.24亿元。重庆药友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创新平台,创新方向聚焦“新、先、难”,搭建了仿创结合的研发体系,形成了微通道连续反应、杂质分离及合成、高难度注射剂与缓控释给药系统等四大创新平台。每年投入营业收入的5%用于研发创新,60%以上产品实现中美双申报。在原料药领域,主要产品通过欧美cGMP认证,75%以上均销往欧美市场;在制剂领域,成为中国第一家处方制剂通过加拿大cGMP认证的制药企业;固体制剂生产线成为全国为数不多,西部首家通过美国cGMP认证的制药企业,主要制剂产品已成功在欧美市场上市。公司持续投入医药研发,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出抓好创新平台提升,管理体系规范,新产品立项、研发及生产全过程管控等重点任务,目前以高端仿制药为主,发展特色中药品种,中长期围绕公司战略方向开发具有临床价值和显著疗效的改良型新药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关注生物制品、特医食品、医美产品的发展态势,最终实现集团医药健康产业的全面发展。报告期内,公司采用国际化标准,投资、筛选、培育、申报具有临床价值和市场价值的医药新产品,涉及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消化代谢及免疫系统等多个治疗领域。其中普瑞巴林胶囊、枸橼酸托法替布片2个MAH产品报告期内已获批上市,截至报告披露日公司已有4个产品获批并有3个产品实现销售;完成1个品种的立项;其他在研项目处于药学、临床及待申报等不同阶段,在研项目已基本形成梯队。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