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能源生态融合业务,涵盖大气治理、工业及市政水处理、固危废处理、矿山及土壤修复、“新能源+生态治理”等
经营范围:许可项目:发电业务、输电业务、供(配)电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一般项目: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大气污染治理;水环境污染防治服务;固体废物治理;环境保护专用设备制造;环境保护专用设备销售;生态环境材料制造;生活垃圾处理装备制造;生活垃圾处理装备销售;环境保护监测;环保咨询服务;节能管理服务;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风力发电技术服务;储能技术服务;电池制造;电池零配件销售;电池销售;新能源汽车换电设施销售;充电桩销售;资源再生利用技术研发;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不含危险废物经营);碳减排、碳转化、碳捕捉、碳封存技术研发;温室气体排放控制装备制造;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不含危险化学品等许可类化学品的制造);认证咨询。(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国家电投集团远达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远达环保”)是国家电投集团唯一环保产业平台、能源生态融合发展技术总成和专业服务单位,A股上市企业(SH.600292),专业从事能源生态融合业务,涵盖大气治理、工业及市政水处理、“双碳”服务、能源废弃物循环利用、矿山及土壤修复、“生态治理+”等业务,具备工程建设、投资运营、装备制造、研发及技术服务等一体化服务能力,业务遍及国内31个省市自治区,并拓展至土耳其、印度、越南等10个国家,是中国工业烟气治理、催化剂制造、CCUS领域领军企业。
远达环保是国家创新型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建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4个国家级、1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
建有国内最大原烟气净化综合实验基地、国内首套万吨级CO2捕集装置、火电厂水处理等大中型试验平台、国内首家通过CNAS认可及CMA认证的催化剂检测中心、重庆首个放射性废水处理实验平台和烟气远程在线监测中心、国家电投集团唯一水污染治理技术研究中心、百吨级CO2加氢制甲醇中试平台等大中型试验平台。
在上海长兴岛电厂建成国内唯一兼具燃煤燃气碳捕集功能的10万吨级CO2捕集示范项目,已成为国内火电碳捕集持续运行周期最长项目;“低能耗碳捕集成套技术及工程应用”项目通过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科学技术成果鉴定,技术成果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其中“燃煤烟气选择性催化脱硫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建成1000吨/年废旧锂电池电芯全自动精细化拆解技术示范线和主体技术国际领先的50MW/年光伏组件拆解回收示范线,已形成能源废弃物循环利用处理能力。
拥有大气治理、水处理、能源废弃物循环利用等环保全领域相关资质,电力设计、施工等新能源建设相关资质,具有较强业务承接能力和领先的行业竞争地位。
当前,远达环保围绕“双碳”目标下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和“美丽中国”建设,牢牢把握集团公司“均衡增长战略”,贯彻落实集团公司与重庆市“11.28”会谈精神,统筹能源生态融合“两个赛道”发展,有序推动打造国家电投境内水电资产整合平台,在全面融入集团、服务国家绿色低碳发展中实现新的价值创造。
2025年上半年,远达环保全体干部员工坚定“绿能、低碳、生态、科技”转型发展方向,向实而行、用功着力,狠抓强管理、拓市场、谋发展、抓科技、提质效等重点任务落实,呈现出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更加显现、安全环保形势总体平稳、“两个赛道”发展提质提速、经营绩效稳健提升、科技支撑产业持续加强等诸多亮点。
2025年上半年主要工作开展情况:(一)重大资产重组项目有序推进,取得突破性进展2025年上半年,公司重大资产重组项目取得重大阶段性突破。
新能源项目资产3月底前完成出表;“二董会议”“三董会议”“股东大会”圆满召开,各项议程均获得高票通过;项目相继获得国资委评估备案批复、经济行为批复以及市场监管总局经营者集中批复;申报文件规范完整,6月22日提交申请,6月25日获得上海证券交易所受理,为重大资产重组项目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交易所于7月8日下发问询函,现正在组织编制回复意见。
(二)运营业务整体增长,工程业务持续承压2025年上半年实现利润总额0.52亿元,同比减少0.46亿元,其中鲲鹏项目补提坏账影响0.33亿元,重大资产重组发生中介费、印花税等相关税费0.24亿元,剔除上述影响同比增加0.11亿元。
1.环保工程业务经营情况报告期内,工程产值下降,工程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96亿元,同比下降19.35%;由于大额计提坏账以及工程毛利率下降的影响,实现利润总额-0.84亿元(含减值影响0.33亿元),同比增亏0.58亿元。
2.特许经营业务情况报告期内,特许经营业务发电量增加,实现营业收入10.72亿元,同比增长4.59%;利润总额1.48亿元,同比增长32.14%。
3.水务业务情况报告期内,水务工程产值增加,牡丹江污水处理项目投运,水务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98亿元,同比增长10.78%;实现利润总额0.24亿元,同比增长4.35%。
4.脱硝催化剂经营情况报告期内,在2025年各行业需求逐渐增加的背景下,远达催化剂公司积极出击主动扩大市场占有率,上半年市场订单共计87个,中标方量2.4万方。
报告期内,脱硝催化剂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47亿元,同比增长18.18%;利润总额0.21亿元,同比增长110%。
(三)传统赛道聚势发力,细分市场拓展取得新突破牢牢把握“大火电”建设窗口期,立体攻关重点客户,“大火电”项目开发高质量落地。
发布实施《特许经营项目开发指导手册》,严格深前期、严开工。
集团公司内,开工桥头、平圩、滨海项目,装机规模598万千瓦;重点跟进及锁定装机规模共计1761万千瓦。
集团公司外,与中煤西安院设立合资公司已经董事会审议通过,获取通州湾、鄂州项目开发权。
成功中标富源西大型风电总包工程,并获取首个氧化铝回转窑电除尘项目。
催化剂公司产品销量同比增长14.34%,并获取首个境外垃圾焚烧催化剂项目。
水务公司打破废水零排放单体金额最高记录,并在石化领域创造新的业绩。
(四)新兴赛道蹄疾步稳,新质生产力提速培育发展减碳降碳技术升级、市场开发取得新进展。
撬装式胺液净化装置在上海长兴岛CCUS项目应用验证。
确定碳捕集节能工艺和燃气、垃圾焚烧碳捕集吸收剂试验方案,立项研究碳捕集吸收剂催化解析材料,推进碳捕集成本持续降低,关键指标保持国际领先。
获取集团内首个CCUS领域公开招标项目,为碳捕集技术推广应用奠定良好基础。
能源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优化、产业落地稳步推进。
光伏组件拆解回收方面,能耗持续下降,确定大尺寸组件拆解装备设计思路;积极对接新疆能源化工、贵州金元,跟踪储备废旧光伏组件近1.5万块。
废旧电池资源化利用方面,优化精细化拆解和正极材料修复示范线,实现未注液废旧电池电芯拆解验收合格率90%,剥离并修复正极材料超2吨。
与相关电池制造商和贸易商建立合作关系,推动构建上下游产业链“生态圈”。
固废综合利用方面,比选确定石膏资源化利用技术路线,与贵州金元、重庆公司就技术研究及示范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五)改革攻坚深入推进,一流本部的体制机制更具活力组织效能稳步提升。
打表推进改革深化提升行动。
“压层减户”任务超额达标。
工程公司、特许经营公司、生态能源公司组织调整有序推进。
考核分配机制持续优化,公司系统年度任务指标分解精简高效,分层履职考核导向更加鲜明,工资分配向科研骨干及一线苦脏险累岗位倾斜。
改革深化与管理创新相融互促,“长兴岛电厂CCUS创新示范”案例入选集团“双碳”优秀经验,2家单位管理创新成果获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奖项。
ESG和公司治理持续优化。
正式发布《2024年度ESG报告》,凭借在环境责任、社会责任及公司治理领域的突出表现,获评首届“中国长江经济带ESG标杆企业”及“卓越社会责任企业”荣誉。
系统升级权责清单管理事项173项,进一步理清各层级权责界面。
推进全级次控股单位监事会及监事的撤销,并完成相关章程修订工作,夯实治理结构基础。
下半年,公司全面贯彻落实“衡增长战略”,聚焦“转型发展落地见效、内部管理巩固提升”年度主线,以党建为统领、安全为基础、合规为前提、效益为中心,统筹抓好投资发展、市场营销、工程建设、生产运行、科技创新、改革深化等各方面工作,深化管理提效能,聚势发力齐攻坚,扎实推进公司高质量转型发展落地见效,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一)全力推进重大资产重组工作按照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整体工作安排,细化目标节点,确保履职到位、主动作为,高效合规开展各项工作,确保年内取得证监会注册批复,力争年内完成资产交割。
(三)乘势攻坚“大火电”特许经营项目一是加快推动大火电特许经营项目落地。
集团公司内,投产桥头、平圩等项目,装机规模2320MW;力争开工建设规模3320MW项目。
集团公司外,完成中煤平台公司组建并运作,推进鄂州、通州湾项目工程建设。
二是持续优化特许经营开发工作机制。
系统研究应对“大火电”跨越式发展对资源整合能力、全链条专业能力、管理服务水平提出的巨大挑战,推行“深严精优”标准化管理,提升项目全寿期管控能力,确保新增特许经营项目为公司经营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三)加快推动减碳降碳市场突破一是推动燃气、垃圾焚烧烟气碳捕集吸收剂开发和优化,燃气碳捕集能耗再降10%。
完成两种自主知识产权的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催化剂制备和性能验证。
二是加快落地市场化项目。
发挥好现有工程、技术服务示范效应,完成撬装胺液净化装置产业化应用。
积极跟进长兴岛二期、海南州大基地CCUS项目。
(四)推动“三回收”业务产业化发展一是依托光伏组件回收中试示范基地,完成示范线优化升级,力争电耗降低10%以上。
紧盯贵州金元等二级单位退役光伏组件处置进展,全年签订废旧光伏组件回收订单不少于5MW。
二是打通废旧锂电池拆解回收产线全流程,修复正极材料不少于20吨。
构建产业链上下游稳定渠道,签订电池回收业务订单不少于50吨,力争获取正极材料销售订单。
积极推进电池回收产业化项目选址和可研,适时开展立项工作。
重庆九龙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系经重庆市体改委渝改企发[1994]51号文批准,由当时的四川省电力公司、重庆市建设投资公司等八家单位于1994年6月30日共同发起,并向南桐矿务局等单位定向募集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2000年10月,公司公开发行的6000万元人民币普通股获准在上交所上市交易。
公司全称由“中电投远达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国家电投集团远达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经公司申请,并经上海证券交易所核准,公司证券简称自2016年5月12日起变更为“远达环保”,证券代码保持不变,仍为“600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