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正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江西
  • 成立日期: 1996-09-26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600006124405335
  • 法定代表人: 熊志华
  • 董事长: 鲍洪星
  • 电话: 0791-86280667
  • 传真: 0791-86287668
  • 企业官网: www.zhengbang.com
  • 企业邮箱: zqb@nzbkj.com
  • 办公地址: 江西省南昌市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昌东大道7003号办公大楼6楼
  • 邮编: 330000
  • 主营业务: 饲料生产与销售、生猪养殖与销售及兽药的生产与销售
  • 经营范围: 畜禽饲料、预混料的生产和销售;饲料添加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畜禽及水产品养殖、加工和销售;粮食收购;饲料原料贸易。
  • 企业简介: 江西正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240位、中国制造业500强第103位、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72位、江西省民营企业100强第1位。集团设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正邦农业科学研究院,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技术研发平台,承担了包括国家“863计划”——生态福利养猪关键技术研究在内的国家及省市科研项目。集团饲料生产、生猪繁育与养殖、农药生产、兽药生产、种鸭繁育均居全国前10强。集团分设畜牧、植保、食品、金控四大产业,在全国29个省(市、区)拥有700家分子公司、70000名员工,在“一带一路”10个国家拥有20家企业。主发起设立的江西省首家民营银行裕民银行于2019年9月28日开业,2020年实现总产值1037亿元,2022年挺进世界500强。正邦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总裁林印孙现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副会长、全国工商联常委、江西省工商联副主席。2017年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2018年荣获“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
  • 发展进程: (一)改制与设立情况2004年3月25日,经国家商务部商资批【2004】374号文批复,江西正邦实业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江西正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以经中磊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中磊审字【2004】2001号《审计报告》中截至2003年12月31日的净资产审计值按1:1折合股本56,296,785股。公司发起人为正邦集团有限公司、刘道君先生(加拿大国籍LIEWKENNETHTHOWJIUN)、华大企业有限公司、江西永惠化工有限公司和武汉新华扬生物有限责任公司,分别持有发行人60.731%、22.119%、9.497%、6.651%、1.002%的股份。2004年4月7日,公司取得国家商务部颁发的商外资资审字【2004】008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2004年4月23日,公司取得江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企股赣总字第00389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二)股份公司成立后的股权变动情况1、2007年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经中国证监会发行字[2007]197号文核准,公司公开发行1,900万股社会公众股,公开募集资金净额19,288.83万元。中磊会计师事务所于2007年8月9日对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资金到位情况进行了审验,并出具了中磊验字[2007]2006号验资报告。公司于2007年12月17日获得商务部商资批[2007]2109号《商务部关于同意江西正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增加注册资本的批复》批准,并于2008年1月13日取得江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为:360000511000013,注册资本为7,529.68万元,公司类型由股份有限公司(中外合资、未上市)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中外合资、上市)。2、2007年度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经2008年5月9日召开的2007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公司决定以总股本75,296,785股为基数,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方式,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10股,转增后公司总股本变更为150,593,570股。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503、2008年度中期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经2008年9月4日召开的2008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公司决定以总股本150,593,570股为基数,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方式,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5股,转增后公司总股本增加到225,890,355股。4、2010年3月非公开发行股票经公司2009年9月3日召开的第二届董事会第二十五次会议、2009年9月22日召开的2009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2010年2月23日中国证监会证监许可[2010]221号文核准,公司采取非公开发行股票方式向正邦集团有限公司、叶祥尧、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沈汉标、江苏瑞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华宝信托有限公司责任公司、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大亚湾核电财务有限责任公司等8名特定投资者发行4,352.00万股股票,每股价格10.5元。本次非公开发行后,公司总股本增加至269,410,355股。5、2010年度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经2011年5月10日召开的2010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公司决定以总股本269,410,355股为基数,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方式,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6股,转增后公司总股本增加到431,056,568股。
  • 商业规划: (一)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其用途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从事饲料生产与销售、生猪养殖与销售及兽药的生产与销售。1、饲料业务公司主要提供猪饲料、禽饲料以及少量水产饲料和反刍饲料,产品结构以全价料为主,同时浓缩料产品也已形成了一定规模。饲料产品主要用于饲喂畜禽及水产品,为畜禽及水产品生长提供必要的营养元素。公司是国内大型生猪养殖和饲料企业,报告期内公司饲料业务复工复产工作有序推进。2、生猪养殖业务公司是国内大型生猪养殖企业,公司主要产品包括肥猪和仔猪。报告期内,公司肥猪产品主要出售给批发商、肉联厂及肉食品加工厂进行屠宰及深加工,仔猪主要出售给其他养殖单位或个人进行育肥。3、兽药业务主要产品以猪、禽用兽药为主。公司主要自主研发生产和销售兽药、混合型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添加剂等产品。兽药产品主要用于预防、治疗、诊断动物疾病或者有目的地调节动物生理机能。(二)主要业务经营模式报告期内,公司下辖饲料、生猪养殖、兽药三大业务板块,公司各业务板块的经营模式如下:1、饲料业务报告期内,公司饲料业务持续借助双胞胎集团强大的经营管理能力,复用双胞胎集团经营管理模式逐步盘活公司饲料业务,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强化对营销前台的管控,重新构建前后台作战体系及分权和行权,强化前台主战、后台主建的职责分工,建立更高效的流程化经营组织;(2)在产品设计上以猪料和禽料为主,同时根据经营规划布局水产料和反刍料;(3)针对不同客户群体采用不同的业务模式,分销主要围绕优质经销商开发,在全国各乡镇布局经销商网点,家庭大猪场采用直销经营模式,养殖公司和规模化大猪场采取大客户代工经营模式。2、生猪养殖业务报告期内,公司生猪养殖业务的主要经营模式有自繁自养模式和“公司+农户”合作养殖模式。(1)自繁自养模式是指以自营方式管理和经营猪场,主要产品是肥猪及仔猪。(2)“公司+农户”模式“公司+农户”模式是一种轻资产扩张模式,即在公司的繁殖场周围一定区域内,发展若干合作养殖农户,公司为农户提供仔猪、饲料、兽药、全程养殖技术指导和管控,公司负责生猪销售,并承担肥猪销售的市场风险,合作农户负责育肥阶段猪场的建设投资、生猪育肥饲养工作,不承担生猪养殖的市场风险。该模式的核心是融合了公司成熟的猪场管控技术及环保建设优势、品牌优势、完整的产业链优势、养殖技术优势及肥猪的销售优势,并结合了农户的固定资产建设、土地资源、养殖责任心等要素,该模式可突破自建猪场的资金瓶颈,推动公司生猪养殖业务以更快速度发展。在“公司+农户”模式下,公司会根据合同要求对养户出栏率、料肉比、饲养时间等指标进行约束性考核,并定期对考核结果无异议的养户进行费用结算。3、兽药业务公司兽药产品主要通过一级代理商分销为主,逐步加大直销大客户开发力度。同时组建了一支实力强劲的技术团队,充分复用双胞胎集团在养猪领域深厚的专业能力,精心打造了信息分享与咨询、疾病检测与诊断、动保化验与药敏、技术培训与交流四大服务体系,为广大养殖客户排忧解难,让养殖更轻松更高效。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业务的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三)公司经营情况分析报告期内,公司借助双胞胎集团强大的序列运营能力,积极稳健地开展饲料工厂复工复产工作。公司致力于贴近一线,业务条线各级管理人员和后台支持部门均积极下沉到业务一线,增进对市场、客户和自身的了解,针对不同区域不同条线的业务痛点定制化解决方案;公司通过加强流程化组织运营,打磨产品竞争力;借助布局完善的饲料配方和营销体系,通过大量招商会快速开发禽料优质客户及养户;公司优先在市场容量大、有物流优势的区域复工复产。报告期内,公司销售饲料(含调拨至养殖板块)合计124万吨,同比增长94%。2、生猪养殖业务报告期内,公司充分发挥与双胞胎集团的协同效应,结合公司实际,集中优势资源开展生猪养殖业务的复工复产工作。报告期内,公司生猪出栏414.66万头,其中商品猪出栏199.46万头,仔猪215.20万头。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能繁母猪存栏约27.5万头。(1)分层分类精准管理,整合资源,死磕成本报告期内,公司优化管理模式,分层分类精准管理,整合资源、死磕成本。公司围绕项目制改革,元点发力,群策群力;细化组织序列,分层分类,抓主要矛盾及矛盾的方面,成立几百个具体项目,精准管理;通过复工复产盘活闲置资产、数智化赋能、灵活优化防控策略、优化考核激励、完善流程制度等方面提高管理及技术水平,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2)盘活闲置猪场,提升经营效益报告期内,公司建立的专门资产处置团队对复养复产工作进行项目制管理,并实行一场一策的盘活策略,重视效率与效益的平衡,进一步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和资产盘活质量。随着复工复产工作的积极稳健推进,公司核心种猪种群实现了延续和稳定,繁殖种群和育肥种群规模正逐步恢复。但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整体资产利用率仍偏低,公司闲置资产对公司整体经营效益仍存在一定程度影响。(3)坚持长期育种工作,助力业务发展公司始终坚持长期育种工作,培养了一批业务技术骨干,同时也跟华中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等国家重点农业院校保持长期合作关系;公司拥有法系、丹系、PIC、托佩克系等较为丰富的育种资源,建立了从核心群、扩繁群、商品群的一整套完整的育种体系。公司目前的能繁种群中保留了进口种猪的优质种源,为公司育种科研工作和能繁种群更新扩繁提供了良好基础。(4)加速数智化,精细化管控助力降本增效报告期内,公司加快智能化养猪步伐,进一步扩大智能化设备的推广和IOT(物联网)的覆盖范围:智能化设备共计接入10.4万套,IOT综合覆盖率77%。智慧养猪IOT系统深度融合智能装备、5G网络等技术,赋能养猪生产,颠覆传统养殖模式,助推行业转型升级。智慧养猪IOT系统对猪场设备、环境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对异常情况及时预警、报警,帮助更快、更准地发现影响猪群生长的问题,提前人工干预纠偏,提升生产养猪效率。其中智能环控系统对猪群舒适度实时、自动分析,温湿度异常单元自动报警推送,可以精准发现现场问题,辅助管理者高效解决现场环控问题;智能饲喂系统对猪群采食实时监控、分析,通过健康和长势进行营养方案的优化,异常采食、健康状态自动报警推送,兽医提前介入治疗;智能供料系统实现了饲料从猪场外输送进猪舍内的自动化,减少了人工操作的环节和劳动强度,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成本;智能水电系统对场区水量、水质、水压实时监测,异常用水、用电超标场区预警,帮助场区实现节水减排、节能降耗。3、兽药业务报告期内,在双胞胎集团的帮扶下,公司兽药业务全面对标、全面复用、全面赋能;整合双方的生产、技术、市场资源,成本降低,效率提升,对外销量明显增长,2024年兽药销售收入0.74亿元,同比增长14.34%。报告期内,兽药业务在生产方面通过配置自动化设备、整合产品结构、优化生产流程,生产效率显著提升;后期将持续引入自动化生产线,逐步完善智能管理系统,探索灯塔工厂,持续提升生产效率。研发方面通过变革产品工艺、包装、浓度等,进一步提升产品品质,降低成本;后期将建立产品研发体系,打造核心技术平台,精准开发新药、专利药,提升产品竞争力。销售方面目前以渠道经销商为主,直销占比较低,后期将加大直销客户开发,同时组建一流技术团队提供优质产品与服务,拓展销售渠道,打造具有行业竞争力的兽药品牌,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报告期内,公司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工作,饲料业务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管理沉一线,端到端拉通,销量大幅增长;生猪养殖业务逐步恢复,养户市场信任度逐步修复,生产成绩显著提高,生产效益稳中有进;兽药业务充分发挥与控股股东的协同、对标与赋能效应,销售收入同比增加。(四)主要业绩驱动因素自2023年12月公司重整执行完毕后,生产经营逐步好转,生猪养殖业务、饲料业务稳步复工复产,养户口碑和信誉逐渐恢复,经营业绩明显提升。公司复用控股股东双胞胎集团的管理与平台,通过强化管理、提升技术、改革考核等措施,生产效益稳中向好。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88.70亿元,同比上升26.8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6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3.33亿元,较上年同期亏损48.83亿元大幅减亏93.19%,主要原因如下:1、复工复产有序推进叠加生猪市场回暖,营业收入实现同比增长2024年,公司商品猪销售数量较上年同期基本持平,销售均价较上年同期增加1.2元/斤,出栏均重较上年同期增加15公斤/头左右,得益于均价及重量的上升,公司养殖业务收入实现了一定增长。与此同时,饲料业务复工复产顺利推进,有力带动了饲料业务收入的提升。综上,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8.70亿元,较上年同期69.92亿元增长26.86%。2、深耕成本管控叠加控股股东赋能,生产成绩攀升综合成本下降公司持续狠抓生产管理和成本管控,叠加双胞胎集团将成本管控流程、资源优势等全面复制导入公司,公司生产成绩稳步提升,综合成本逐步下降。2024年,公司生猪养殖业务毛利率22.83%,较上年同期-25.43%增长48.27个百分点,整体毛利润13.15亿元,较上年同期-10.00亿元大幅上升,实现扭亏为盈。3、产能加速恢复偕同负债清偿,财务与期间费用双降2024年,公司产能加速恢复,有息负债基本清偿完毕。2024年财务费用1.59亿元,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79.85%,期间费用14.08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8.24%。4、报告期减值损失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公司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对往来账款计提预期信用损失,并对部分存货计提减值准备。2024年,公司计提的各项减值损失约1.72亿元,较上年同期计提20.95亿元大幅下降91.79%。2024年,公司净利润虽然因重整收益大幅减少导致降幅较大,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经营利润有了显著提升,公司生产经营稳定,已重回良性发展的轨道。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