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饲料生产与销售、生猪养殖与销售及兽药的生产与销售
经营范围:畜禽饲料、预混料的生产和销售;饲料添加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畜禽及水产品养殖、加工和销售;粮食收购;饲料原料贸易。
江西正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240位、中国制造业500强第103位、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72位、江西省民营企业100强第1位。
集团设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正邦农业科学研究院,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技术研发平台,承担了包括国家“863计划”——生态福利养猪关键技术研究在内的国家及省市科研项目。
集团饲料生产、生猪繁育与养殖、农药生产、兽药生产、种鸭繁育均居全国前10强。
集团分设畜牧、植保、食品、金控四大产业,在全国29个省(市、区)拥有700家分子公司、70000名员工,在“一带一路”10个国家拥有20家企业。
主发起设立的江西省首家民营银行裕民银行于2019年9月28日开业,2020年实现总产值1037亿元,2022年挺进世界500强。
正邦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总裁林印孙现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副会长、全国工商联常委、江西省工商联副主席。
2017年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2018年荣获“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1、行业发展阶段、周期性特点及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1)行业发展阶段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以及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上市公司行业统计分类指引》,公司所处行业为“农、林、牧、渔业”之“畜牧业”,行业代码“A03”。
“畜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性行业。
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生猪出栏36,619万头,同比增长0.6%;2025年上半年猪肉产量3,020万吨,同比增长1.3%。
2025年半年度末,全国生猪存栏42,447万头,同比增加2.2%;能繁母猪存栏4,043万头,同比上升0.1%。
公司的主营业务是饲料、生猪、兽药的生产与销售,围绕生猪养殖开展产业链上下游业务。
我国是世界猪肉消费和生猪养殖大国,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调查监测数据,2024年居民家庭人均猪肉消费量为28.1公斤/年人,同比下降7.8%,尽管如此,猪肉仍占肉类总产量近六成,主导地位稳固;国内生猪销售市场规模连续多年维持在万亿级别,市场空间广阔但结构性调整深化。
(2)报告期内行业周期性特点①饲料行业饲料行业总产量上半年同比增长7.7%,行业整体无明显周期性特征。
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工业饲料总产量15,850万吨,同比增长7.7%。
其中,配合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量分别为14,807万吨、342万吨,同比分别增长8.1%、6.9%,浓缩饲料产量为614万吨,同比下降1.5%。
主要配合饲料、浓缩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品出厂价格同比呈下降趋势。
数据来源:中国饲料工业协会饲料行业市场需求状况及其变动直接受下游养殖业影响,最终取决于居民饮食结构以及对畜、禽、水产等肉类产品的消费情况。
我国是人口大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对动物蛋白的总体需求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
然而,近年来居民饮食结构呈现多元化趋势,对健康、便捷和可持续食品的关注度提升,正逐步影响不同肉类品种的消费比重,进而传导至饲料需求结构。
从短期看,特定品种饲料产品的需求量会因下游养殖行业的周期性波动而发生变化。
同时,国家推进的豆粕减量替代、饲料粮保供稳价等政策导向,也在主动塑造行业需求结构和发展路径。
从全国饲料整体生产情况来看,我国饲料行业整体不具有明显的周期性上升或下滑特点。
②生猪养殖行业行业规模化程度持续提升,行业呈周期性波动。
历史上我国生猪养殖业长期以散养为主,生产集中程度较低,但2008年以来,中国生猪养殖行业在生猪疫病、政策驱动等因素的影响下,规模化进程显著加快。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以及生猪养殖行业上市公司公开披露信息,据近十年数据来看,头部企业市占率呈现稳步抬升态势,行业规模化程度持续提升。
数据来源: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2023年1月至2024年4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受生猪市场行情长时间磨底、行业持续深度亏损等因素影响持续去化,并在2024年4月降至达3,986万头低点,但2024年5月起随着国内生猪供需关系改善、行情回暖,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小幅回升后趋于稳定,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043万头,为正常保有量的103.67%,仍处于最新产能调控方案所规定的绿色区域内。
从生猪生长繁殖规律来看,一段时间内的能繁母猪存栏量影响大致十个月后的肥猪出栏量,从供给端对猪价产生直接影响,其他影响猪价的因素包括人口数量、饮食习惯、季度需求变化、替代品价格等需求端因素。
目前周期叠加各因素影响,猪价波动幅度收窄但持续时间延长。
③兽药行业我国兽药行业市场竞争依旧激烈,但行业格局已发生深刻变革。
新版兽药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的推进,使行业准入门槛大幅提高,企业数量锐减。
这一变化导致大量规模较小、生产规范性不足的企业被淘汰,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大型企业凭借资金、技术与品牌优势,市场份额持续扩大,形成“强者恒强”的局面。
与此同时,市场竞争焦点已从单一产品转向“产品+养殖技术服务”的综合竞争模式,大型养殖企业依托自身庞大的内部需求,积极拓展动保业务板块,进一步压缩中小兽药企业的生存空间。
需求方面,随着国内生猪产能调整及规模化养殖程度提升,兽药客户的需求更加多样化。
未来,绿色、安全、高效的兽药产品将成为市场主流,推动行业向更加健康、可持续方向发展。
(3)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公司主要从事饲料、生猪、兽药的生产与销售,并为中小型企业、养殖户提供产品、养殖技术服务等综合服务。
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了一批基础良好的猪场和饲料厂,以及国内较为优质的种猪资源。
报告期内公司集中优势资源聚焦生猪养殖业务,同时依靠内需优势协同发展饲料及兽药业务,促进自身与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从事饲料生产与销售、生猪养殖与销售及兽药的生产与销售。
1、饲料业务公司主要提供猪饲料、禽饲料以及少量水产饲料和反刍饲料,产品结构以全价料为主,同时浓缩料产品也已形成了一定规模。
饲料产品主要用于饲喂畜禽及水产品,为畜禽及水产品生长提供必要的营养元素。
公司是国内大型生猪养殖和饲料企业,报告期内公司饲料销量规模稳步增长。
2、生猪养殖业务公司是国内大型生猪养殖企业,公司主要产品包括肥猪和仔猪。
报告期内,公司肥猪产品主要出售给批发商、肉联厂及肉食品加工厂进行屠宰及深加工,仔猪主要出售给其他养殖单位或个人进行育肥。
3、兽药业务主要产品以猪、禽用兽药为主。
公司主要自主研发生产和销售兽药、混合型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添加剂等产品。
兽药产品主要用于预防、治疗、诊断动物疾病或者有目的地调节动物生理机能。
(二)主要业务经营模式报告期内,公司下辖饲料、生猪养殖、兽药三大业务板块,公司各业务板块的经营模式如下:1、饲料业务报告期内,公司饲料业务持续借助双胞胎集团强大的一体化管理平台,实现了高效率管理,精准化成本控制,进一步提升公司在饲料行业的市场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强化前台主战、后台主建的职责分工,建立更高效的流程化经营组织,通过数字化运营体系,持续深挖内部潜力,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2)在产品设计上,针对不同市场,持续深挖客户核心需求,打造质量稳定、高性价的产品;(3)针对不同客户群体采用不同的业务模式,分销主要围绕优质经销商开发,在全国各乡镇布局经销商网点,家庭大猪场采用直销经营模式,养殖公司和规模化大猪场采取大客户代工经营模式。
2、生猪养殖业务报告期内,公司生猪养殖业务的主要经营模式有自繁自养模式和“公司+农户”合作养殖模式。
(1)自繁自养模式是指以自营方式管理和经营猪场,主要产品是种猪、肥猪及仔猪。
(2)“公司+农户”模式“公司+农户”模式是一种轻资产扩张模式,即在公司的繁殖场周围一定区域内,发展若干合作养殖农户,公司为农户提供仔猪、饲料、兽药、全程养殖技术指导和管控,公司负责生猪销售,并承担肥猪销售的市场风险,合作农户负责育肥阶段猪场的建设投资、生猪育肥饲养工作,不承担生猪养殖的市场风险。
该模式的核心是融合了公司成熟的猪场管控技术及环保建设优势、品牌优势、完整的产业链优势、养殖技术优势及肥猪的销售优势,并结合了农户的固定资产建设、土地资源、养殖责任心等要素,该模式可突破自建猪场的资金瓶颈,推动公司生猪养殖业务以更快速度发展。
在“公司+农户”模式下,公司会根据合同要求对养户出栏率、料肉比、饲养时间等指标进行约束性考核,并定期对考核结果无异议的养户进行费用结算。
3、兽药业务公司按计划逐步由渠道向直销大客户转型。
直销大客户销量同比增长,同时组建了一支实力强劲的技术团队,充分复用了双胞胎集团在养猪领域深厚的专业能力,精心打造了信息分享与咨询、疾病检测与诊断、动保化验与药敏、技术培训与交流四大服务体系,同时与客户共享价值链,猪苗、饲料、动保、金融、检测等协同构建生态圈优势。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业务的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
(三)公司经营情况分析1、饲料业务报告期内,公司借助双胞胎集团强大的序列运营能力,对内挖掘降本潜力,对外突破重点市场。
公司致力于贴近一线,业务条线各级管理人员和后台支持部门均积极下沉到业务一线,增进对市场、客户和自身的了解,针对不同区域不同条线的业务痛点定制化解决方案;公司通过加强流程化组织运营,打磨产品竞争力。
2、生猪养殖业务报告期内,公司充分发挥与双胞胎集团的协同效应,结合公司实际,集中优势资源布局生猪养殖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生猪出栏约357.66万头,同比上升125.05%(1)死磕成本,元点发力深化降本增效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强自身的内部管理,不断提效降本,死磕成本,用确定性应对环境的不确定性,实现穿越产业周期的韧性发展。
公司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进种猪遗传性能系统化升级,赋能合作养户效益提升;优化生产资源配置效率,强化生产规划布局,打造猪群健康环境;以项目制为抓手,充分调动组织积极性,实现高效协同;增强市场洞察,导向机会点,精准管理,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2)加速资产盘活,多维提升闲置资产效能报告期内,公司依托现有猪场与饲料厂产能基础,加快存量资源盘活与复产增效。
2024年公司已优先完成周期短、难度低的猪场与饲料厂的业务恢复,但公司整体产能利用率仍然偏低,闲置资产的折旧及摊销持续对生猪养殖全成本控制造成了一定压力。
为提高闲置资产盘活效率、降低成本、改善盈利能力,公司采取多举措盘活闲置资产,包括自主运营、合资运营、盘活租赁等多元化模式,构建多层次盘活体系,着力加速资产盘活、助力利润修复、维护资产价值、降低闲置资产比例。
(3)坚持长期育种,助力业务高质量发展公司始终坚持长期育种工作,培养了一批业务技术骨干,同时也跟华中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等国家重点农业院校保持长期合作关系;公司拥有法系、丹系、PIC、托佩克系等较为丰富的育种资源,建立了从核心群、扩繁群、商品群的一整套完整的育种体系。
公司目前的能繁种群中保留了进口种猪的优质种源,为公司育种科研工作和能繁种群更新扩繁提供了良好基础。
(4)强化数智赋能,全域推进业务场景数智化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业务流程与服务变革,确保公司核心业务场景的高效有序运行。
公司通过建立项目集群化管控体系,重点聚焦流程重构与端到端拉通,系统性完善组织流程体系,从业务管理变革层面推动流程、IT、组织及度量管理体系的集成化,形成业务全链条的卓越运营效能。
同时加速猪场、工厂的智能化升级迭代,全面推进业务数智化转型进程,基于客户需求实现价值链集成,支撑业务绩效提升与风控体系优化。
公司致力于提升业务全场景智能化水平,持续探索新兴技术在业务场景中的融合应用,精准把握市场趋势与产业升级机遇,培育可持续发展新动能。
3、兽药业务报告期内,兽药业务在生产方面通过线上工具,控能耗、重保养三大举措,显著降低厂内费用;研发方面新研战略产品固消的上市填补了公司在此领域的空白,丰富了产品矩阵,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后期将持续打造核心技术平台,精准开发新药、专利药,提升产品竞争力;销售方面借助饲料渠道、颠覆动保营销模式、多品牌竞争,提升市占率,构建生态圈优势;同时组建一流技术团队提供优质产品与服务,打造具有行业竞争力的兽药品牌,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主要业绩驱动因素报告期内,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258.18%,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122.14%,主要驱动因素如下:1、报告期内,生猪养殖业务贡献显著,实现收入40.7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4.59%。
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一是生猪销量大幅提升,公司生猪销量357.66万头,较上年同期增长125.05%,其中仔猪出栏200.6万头,较上年同期增长128.20%;商品猪出栏157.06万头,较上年同期增长121.16%。
二是受生猪市场行情变动影响,仔猪和商品猪销售价格有所回升,生猪销售价格较上年同期增长约46元/头。
最终使得生猪养殖业务呈现“量价齐升”的态势,推动公司养殖业务利润大幅提升;2、报告期内,公司持续狠抓生产管理和成本管控,叠加控股股东双胞胎集团导入成熟的成本管控流程、资源优势,助力公司实现降本增效。
同时为支持公司盘活资产,双胞胎集团租赁公司部分闲置的猪场及饲料厂,有效降低公司资产闲置损失。
在多重举措协同作用下,公司整体生产成绩稳步提升,综合成本逐步下降;综上两点因素,使得报告期内公司综合毛利率较上年同期增长4.39%,净利润有所增长。
(一)改制与设立情况2004年3月25日,经国家商务部商资批【2004】374号文批复,江西正邦实业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江西正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以经中磊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中磊审字【2004】2001号《审计报告》中截至2003年12月31日的净资产审计值按1:1折合股本56,296,785股。
公司发起人为正邦集团有限公司、刘道君先生(加拿大国籍LIEWKENNETHTHOWJIUN)、华大企业有限公司、江西永惠化工有限公司和武汉新华扬生物有限责任公司,分别持有发行人60.731%、22.119%、9.497%、6.651%、1.002%的股份。
2004年4月7日,公司取得国家商务部颁发的商外资资审字【2004】008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
2004年4月23日,公司取得江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企股赣总字第00389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二)股份公司成立后的股权变动情况1、2007年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经中国证监会发行字[2007]197号文核准,公司公开发行1,900万股社会公众股,公开募集资金净额19,288.83万元。
中磊会计师事务所于2007年8月9日对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资金到位情况进行了审验,并出具了中磊验字[2007]2006号验资报告。
公司于2007年12月17日获得商务部商资批[2007]2109号《商务部关于同意江西正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增加注册资本的批复》批准,并于2008年1月13日取得江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为:360000511000013,注册资本为7,529.68万元,公司类型由股份有限公司(中外合资、未上市)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中外合资、上市)。
2、2007年度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经2008年5月9日召开的2007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公司决定以总股本75,296,785股为基数,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方式,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10股,转增后公司总股本变更为150,593,570股。
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503、2008年度中期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经2008年9月4日召开的2008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公司决定以总股本150,593,570股为基数,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方式,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5股,转增后公司总股本增加到225,890,355股。
4、2010年3月非公开发行股票经公司2009年9月3日召开的第二届董事会第二十五次会议、2009年9月22日召开的2009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2010年2月23日中国证监会证监许可[2010]221号文核准,公司采取非公开发行股票方式向正邦集团有限公司、叶祥尧、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沈汉标、江苏瑞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华宝信托有限公司责任公司、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大亚湾核电财务有限责任公司等8名特定投资者发行4,352.00万股股票,每股价格10.5元。
本次非公开发行后,公司总股本增加至269,410,355股。
5、2010年度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经2011年5月10日召开的2010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公司决定以总股本269,410,355股为基数,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方式,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6股,转增后公司总股本增加到431,056,568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