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钢材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辅以配套、延伸等附属产业
经营范围:一般项目:钢、铁冶炼;炼焦;黑色金属铸造;钢压延加工;铁合金冶炼;石灰和石膏制造;金属废料和碎屑加工处理;金属结构制造;金属结构销售;煤制活性炭及其他煤炭加工;煤炭及制品销售;金属矿石销售;金属材料销售;金属丝绳及其制品制造;通用零部件制造;建筑用钢筋产品销售;生产性废旧金属回收;再生资源销售;气体、液体分离及纯净设备制造;气体、液体分离及纯净设备销售;货物进出口;软件外包服务;软件开发;互联网销售(除销售需要许可的商品);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数据处理服务;科技中介服务;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余热余压余气利用技术研发;普通货物仓储服务(不含危险化学品等需许可审批的项目);装卸搬运;国内货物运输代理;住房租赁;润滑油销售。(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危险化学品经营;供电业务;发电业务、输电业务、供(配)电业务;道路货物运输(不含危险货物);水路普通货物运输;建筑用钢筋产品生产;危险化学品生产。(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
福建三钢闽光股份有限公司于2001年12月26日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登记成立。
2007年1月,公司首次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并于2007年1月26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股票简称“三钢闽光”,证券代码“002110”。
公司是福建省钢铁龙头企业,现有三明本部、泉州闽光、罗源闽光等主要生产基地,具备年产钢能力1200万吨,主要钢铁产品有“闽光”牌建筑用材、金属制品材、中厚板材、机械制造用圆钢、H型钢五大系列。
公司“闽光”商标是福建省著名商标,2009年8月“闽光”牌螺纹钢、线材获得上海期货交易所批准,注册成为“上期所”钢材交割品牌。
2023年,公司荣获第十八届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公司治理特别贡献奖”;公司荣获中国证券报“金信披奖”,公司连续五年(2018-2022年度)获得深交所信息披露工作考核A类评级;公司在2023年《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中位列294位。
(一)公司所属行业发展状况2025年上半年,中国钢铁行业积极应对强供给、弱需求的挑战,加强行业自律,调整生产节奏,实现了粗钢产量稳中有降、经济效益同比改善、环保水平持续提升。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粗钢产量51,483万吨,同比下降3.0%;生铁产量43,468万吨,同比下降0.8%。
出口钢材5,814.7万吨,同比增长9.2%;进口钢材302.3万吨,同比下降16.4%。
上半年,钢铁行业粗钢产量下降,钢材出口增加,国内钢材库存保持相对低位、供需基本平衡,同时原燃料需求下降、成本重心下移,钢铁行业经济效益同比改善。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利润总额462.8亿元,同比增长1,369.2%。
(二)公司从事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用途公司主营业务为钢材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辅以配套、延伸等附属产业。
公司分别在福建省三明市设有公司本部、泉州市安溪县设有泉州闽光、福州市罗源县设有罗源闽光三大钢铁生产基地,拥有烧结、炼焦、炼铁、炼钢、轧钢等全流程的技术装备,具备年产1,200万吨的钢材生产能力。
公司产品主要有六大类:建筑用材、金属制品用材、中厚板材、优质圆钢、H型钢、煤化工产品;钢材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造船、汽车、家电、轻工、机械制造和金属制品等重要领域。
公司采购的原燃料主要有铁矿石、焦煤、焦炭等,分为国内采购和国外采购,其中,铁矿石主要依靠进口,主要来自澳大利亚、巴西、南非;焦煤主要在国内采购,少量进口;焦炭主要在国内采购。
公司国内物资采购采用集中采购、统一招标、比价、磋商采购等模式进行;国外物资采购采用长协采购、直接采购、公开和邀请招标、询比价、磋商采购等模式进行。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业务、经营模式未发生变化。
(三)2025年上半年经营情况2025年上半年,钢铁下游行业需求偏弱,供给保持相对高位,主要原燃料价格显著回落,钢材价格总体震荡下行。
公司持续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低成本化战略,优化产品结构,深化全流程降成本,上半年实现扭亏为盈,经营业绩同比上升。
上半年公司产钢550.59万吨,生铁484.59万吨,钢材539.17万吨,焦炭47.35万吨,入炉烧结矿672.96万吨,球团矿55.23万吨;实现营业收入220.61亿元,同比下降4.32%;利润总额1.93亿元,同比上升163.1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8亿元,同比上升158.79%,基本每股收益0.06元,同比上升160%。
公司的主要工作情况如下:1.智能制造转型升级不断深入。
信息化、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智能运营系统52个子系统顺利通过验收,泉州闽光生产日报表、罗源闽光质量损失分析模块等系统上线运行。
闽光云商可视化平台、多基地远程集中过磅系统、跨基地对标体系、工艺质控点异常预警模型、物流可视化等数据系统搭建顺利完成并取得明显效果。
三钢闽光荣获全国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称号。
2.强化推进产品高端化转型。
成立高附加值产品研发推广项目部和15个单品项目部,推进14大类高品质产品研发,成功研发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及矿用钢、低温冲击性能钢材、耐候板材、模具钢等产品,上半年,三明闽光工业材占比83.11%,较去年提高7.55%。
罗源闽光30MnSi、Q195、ML08Al等产品扩项工作取得进展。
3.重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泉州闽光80MW发电机组、煤气精脱硫顺利投用,产能置换炼钢项目进入全面安装阶段。
罗源闽光转炉二期项目主体安装完工,钢渣一次处理项目顺利投用。
三明闽光大方坯缓冷坑项目成功投产。
上半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56亿元。
4.生产经营灵活高效。
强化一体化管控,月度产、供、销计划实现集中统筹。
根据产能调控、市场需求、品种效益、生产情况等柔性组织生产,上半年,三明闽光中板、圆棒、中大棒产线实现满负荷生产,最大限度提升了公司效益。
强化原燃材料市场研判,灵活优化采购方式和策略,实施库存紧平衡管理,着力降低采购成本。
加强备件、辅材集中采购管理,拓展备件协议范围和耐材总承包采购模式,进一步推进备件国产化替代。
5.强化销售管理,持续加强市场维护,巩固省内市场地位。
上半年,“闽光牌”建材、中板、圆钢在福建市场的占有率分别约50%、78%、75%。
承接了福州国际机场、厦门地铁、三明田安高速、漳州古雷化工等多个重点项目的钢材直供。
H型钢成功入围中石油招投标项目候选名单。
6.创新攻关取得显著成效。
持续推进管理和技术创新,立项重点管理创新项目13项、技术开发项目9项。
强化推进专利申报、标准制定及资质认证等工作,上半年,申报专利51项,获得授权专利35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5项(其中主导起草2项),完成中石化、美标、船级社等多项认证。
强化产品质量及质量稳定性攻关,积极解决客户难题,较好解决了45#钢加工、冷镦钢夹渣、齿轮钢混晶等问题。
公司系经福建省人民政府"闽政体股[2001]36号"文批准,由福建省三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厦门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厦门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厦门市国光工贸发展有限公司、厦门鹭升物流有限公司、福建省晋江市福明鑫化建贸易有限公司、闽东荣宏建材有限公司、钢铁研究总院以及中冶集团北京钢铁设计研究总院等九家单位共同发起设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