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在全球范围内从事金、铜、锌等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适度延伸冶炼加工及贸易金融业务等
经营范围:矿产资源勘查;金矿采选;金冶炼;铜矿采选;铜冶炼;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珠宝首饰、工艺美术品、矿产品、机械设备、化工产品(不含危险化学品及易制毒化学品)的销售;水力发电;对采矿业、酒店业、建筑业的投资;对外贸易;普通货物道路运输活动;危险货物道路运输活动。铜矿金矿露天开采、铜矿地下开采;矿山工程技术、矿山机械、冶金专用设备研发;矿山机械、冶金专用设备制造;旅游饭店(仅限于分支机构)。(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在全球范围内从事金属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为主、上海A股(601899.SH)和香港H股(2899.HK)两地整体上市的大型跨国矿业集团。
紫金山大型金铜矿是紫金矿业的发祥地,公司创始人陈景河董事长是该矿山的主要发现和勘查者,自1993年以来,陈景河董事长带领一批年轻的紫金创业者创新开发,使紫金山这座不被看好的“鸡肋”矿蜕变为“中国第一大金矿”。
在历经紫金山低品位金铜矿开发、全国大发展、全球化布局三次重大战略升级,目前已在国内17个省(区)和海外17个国家拥有超过30个重要矿业基地,公司海外资源储量、产量、利润超过国内,矿产铜、金、锌产量中国第1,分别位居全球第4、第6、第4位。
创新,是紫金矿业的核心竞争力。
公司在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富有紫金特色的“矿石流五环归一”矿业工程模式,在矿业经济和系统工程思想指导下,把地勘、采矿、选矿、冶炼和环保五个环节统筹研究,归结于实现经济社会效益最大化。
公司拥有矿业开发全流程自主勘查、研究、设计和施工能力,形成了项目建设运营速度快、效率高、成本低、效益好的全球比较竞争优势。
国内外一大批问题矿山、亏损项目,在紫金并购接管后,均在极短时间内扭亏为盈,为成功开发全球低品位、难处理金属矿山贡献了“紫金智慧”。
资源是矿业企业生存和发展最重要的物质基础。
公司坚持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积极响应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家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通过“逆周期并购”和“自主勘查找矿”双管齐下,大幅降低了资源获取成本。
矿山越开越大、资源越开越多,全球一大批金属矿山成为绿色高效开发的经典案例。
公司坚持资源优先战略,面向全球重要成矿带及勘探开发程度相对比较低区域进行布局。
本世纪全球新发现的十大铜矿山大部分仍处于研究阶段,但紫金控制的位居前4位的3座铜矿已全部建成投产,并正积极推进扩建工程。
目前公司储备资源量铜超1.1亿吨、黄金3,973吨、当量碳酸锂1,788万吨,是中国控制金属矿产资源最多的企业。
公司铜、金、锌、钼、锂资源量分别位居全球第5、第6、第3、第1和第10位,其中50%以上资源为自主勘查获得。
公司近年铜、金并购成本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紫金矿业始终秉持“两山”理念,高标准建设ESG体系。
公司旗下项目执行全球最高排放标准,矿山基本实现“零排放”;在矿山下游设立在线监测,由所在地政府或政府指定低三方进行实时监管。
公司摒弃“闭坑复垦”的国际惯例,从项目建设期即开展生态修复,做到了“开发一片、治理一片、成效一片”,一大批绿色矿山、绿色工厂已成为紫金的亮丽名片,公司ESG绩效受到全球权威评级机构认可,获评路孚特行业前列。
公司高标准落实降碳减排工作,计划在2029年实现碳达峰,单位工业增加值温室气体排放量比2020年下降38%,并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
在这一目标指引下,公司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低碳转型新增长极”,低碳、智能化、自动化,正成为紫金项目的崭新标签。
“创造价值、共同发展”是紫金矿业的核心价值观。
公司致力于构建股东、员工、所在国社区和协作伙伴携手共进的“共同体”,努力让更多的人因紫金矿业的存在和发展而受益,把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企业责任。
全球员工总数达5.5万人,其中一半员工分布在海外,本地化用工率达96%,直接和间接为全球超10万个家庭提供了稳定的经济来源。
公司着力推进“授渔式”社区共建项目,得到各方面高度评价。
2024年,公司全球社会贡献值突破750亿元,4次获得中华慈善奖。
公司坚持“开发矿业、造福社会”的企业宗旨,坚持长期主义,持续提升全球竞争力,为人类美好生活提供低碳矿物原料:到2028年,公司规划实现矿产铜150-160万吨、矿产金100-110吨、当量碳酸锂25-30万吨,主要指标进入全球前3位,致力于打造“绿色高技术超一流国际矿业集团”。
(一)主要生产经营数据2025年1-9月,公司矿产金产量65吨,同比增加20%,矿产铜产量83万吨,同比增加5%,矿产银产量335吨,同比增加1%,矿产锌产量27万吨,同比下降12%;实现营业收入2,542亿元,同比增长10.33%;实现归母净利润378.64亿元,同比增长55.45%;矿山企业毛利率为60.62%,同比增加2.91个百分点;综合毛利率为24.93%,同比增加5.40个百分点。
2025年第三季度环比第二季度,公司矿产金产量24吨,环比增加7%,矿产铜产量26万吨,环比减少6%,矿产银产量112吨,环比减少6%,矿产锌产量9万吨,环比基本持平;实现营业收入864.89亿元,环比下降2.58%;实现归母净利润145.72亿元,环比增长11.02%;矿山企业毛利率为61.27%,环比上升0.78个百分点;综合毛利率为27.23%,环比上升2.71个百分点。
报告期,公司矿产金产量同比和环比持续提升,超过全年计划指标时序进度,主要增量来自:新并购的加纳阿基姆金矿(交割后5个月贡献产量3.2吨)、新投产的新疆萨瓦亚尔顿金矿,以及处理量提升的山西义兴寨金矿、贵州水银洞金矿、塞尔维亚博尔铜金矿;公司矿产铜产量环比下降,主要原因是受刚果(金)卡莫阿-卡库拉铜矿淹井事件影响,公司正与股东方积极推进卡库拉矿段东区的复产工作;公司碳酸锂板块业务有序推进,前三季度产碳酸锂1.1万吨(包含藏格矿业2025年5月以来的产量0.37万吨),旗下阿根廷3Q锂矿一期年产2万吨碳酸锂项目已于三季度末投产,湖南湘源锂矿500万吨/年采选系统也将于四季度试生产。
报告期,公司矿产品单位销售成本有所上升,主要原因:(1)部分矿山品位下降、运距增加及部分露天矿山剥采比上升;(2)因黄金价格大幅上涨,以金价为基准计算的权益金同步大幅提升;(3)新并购企业过渡期成本高:如,加纳阿基姆金矿交割后暂时仍延用收购前的矿山生命周期模型(至2027年结束)计算资产折旧,导致折旧摊销成本较大。
(二)集团黄金矿山企业生产经营数据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矿产金产量65吨,同比增加20%,其中,第三季度公司矿产金产量24吨,环比第二季度增加7%。
伴随金价上涨,黄金板块已成为公司利润增长的重要引擎。
2025年前三季度,集团主产黄金矿山中,新设立并上市的紫金黄金国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紫金黄金国际”,股票代码:2259)实现矿产金32吨,实现归母净利润9.05亿美元(以2025年1-9月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平均汇率7.1642,折合人民币64.84亿元);集团其他主产黄金矿山实现矿产金20吨,实现归母净利润50.13亿元。
(三)报告期内其他重要事项1.紫金黄金国际上市公司于2025年9月30日成功将子公司紫金黄金国际分拆至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以71.59港元/股的价格发行4.01亿股(含超额配授权),募资总额约287亿港元,创下迄今为止全球黄金开采行业规模最大IPO、中国矿业企业境外最大IPO以及2025年全球第二大IPO的纪录。
本次发行获得全球投资者热烈追捧,实现大幅超额认购,并成功引入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高瓴、贝莱德、施罗德、高毅资产、富达国际、景林、柏基、瑞银、太平洋保险、泰康等26家全球顶级投资机构作为基石投资者,合计认购16亿美元,占基础发行规模的50%,充分体现了国际资本市场对紫金黄金国际长期价值与发展前景的高度认可。
紫金黄金国际的上市为国际资本市场提供了一个稀缺的“全球纯黄金业务”投资标的。
上市首日,公司股价高开高走,收盘价达120.6港元/股,较发行价上涨约68%,表现亮眼。
此后,公司股价延续强势表现,截至2025年10月17日,股价已进一步上涨至147.80港元/股,总市值约4,000亿港元,较上市时整体市值上涨超100%,位列全球黄金矿业企业市值第4位。
2.重大收购项目交割今年以来,公司相继完成加纳阿基姆金矿、藏格矿业控制权、安徽沙坪沟钼矿、哈萨克斯坦Raygorodok金矿等四项重大项目的收购和交割,公司黄金、铜、锂、钼资源储量再上新台阶,并新增战略性矿产钾资源储量。
除沙坪沟钼矿尚未启动建设外,两座金矿已开始贡献产量和利润,藏格矿业完成交割及董事会改组后,价值迅速获得市场重估,市值最高逼近千亿,投资效益显著。
3.重大项目建设报告期,公司旗下巨龙铜矿、朱诺铜矿、马诺诺锂矿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其中巨龙铜矿二期工程预计将于2025年底建成投产。
4.权益分配报告期,公司实施2025年半年度权益分派,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2元(含税),共计派发现金红利约58.47亿元。
公司经福建省人民政府闽政体股[2000]22号文“关于同意设立福建紫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复”批准,于2000年8月17日以发起方式设立,于2000年9月6日在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登记,公司的营业执照号码为:3500001002192。
公司于2003年11月18日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核准,于2003年12月16日至12月22日首次向境外投资人发行400,544,000股H股(每股面值为人民币0.1元),并于2003年12月23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经公司2003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公司更名为: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于2008年3月24日经国务院授权的审批部门批准,公司增加发行了140,000万股境内上市内资股(每股面值为人民币0.1元),并于2008年4月25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变动人 | 变动日期 | 变动股数 | 成交均价 | 变动后持股数 | 董监高职务 |
---|---|---|---|---|---|
沈绍阳 | 2025-09-03 | -200000 | 24.99 元 | 751000 | 高级管理人员 |
沈绍阳 | 2025-09-02 | -50000 | 25.05 元 | 951000 | 高级管理人员 |
曹三星 | 2024-09-30 | 69500 | 17.59 元 | 193500 | 监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