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专业从事以中成药为主的药品、保健品的研发、生产及市场营销,以灯盏花系列产品为主
经营范围:许可项目:药品生产;药品批发;药品零售;药品进出口;药品委托生产;食品销售。(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一般项目: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保健食品(预包装)销售;初级农产品收购;食用农产品初加工;食用农产品批发;食用农产品零售。(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云南生物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集灯盏花系列药品的研究、开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科技制药企业。
公司成立于1999年6月,前身为云南生物谷灯盏花药业有限公司,于2012年11月完成股份制改造与更名。
2015年8月在新三板挂牌,2016年6月进入创新层,2020年7月进入精选层,2021年11月成为北交所首批上市企业。
公司是云南省首批、国家第二批创新型试点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公司拥有较强的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并一贯重视对技术创新和研发的投入,到目前为止公司共拥有发明专利49件。
经国家认定和批准,公司设立了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云南省特色植物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研究中心拥有多台高精密检测设备,如核磁共振谱仪、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制备液相色谱仪等,建成了国内一流的“天然产物高效分离和鉴定系统”。
公司是国家“863”计划、“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项目等国家重点科技计划项目承担单位。
公司荣获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23年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入围“2022年度中国中药企业TOP100排行榜”、2022年云南省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并获得第九届云南省民营经济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公司专利“一种具有药用活性的新化合物灯盏细辛酸乙酯”荣获第二十二届中国专利优秀奖。
公司目前已拥有灯盏花系列品种7个,已上市的灯盏生脉胶囊、灯盏细辛注射液、灯盏花滴丸、灯盏细辛软胶囊4个品种是全国独家品种,公司参与了灯盏生脉胶囊、灯盏细辛注射液、灯盏花滴丸3个药品的国家标准制定工作。
公司主导产品灯盏生脉胶囊为《中国药典》2010版、2015版、2020版的收录品种,2023版医保目录产品、2018版基药目录产品;2007年参与了国家“863”计划和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疾病中医防治研究课题,是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脑卒中二级预防用中成药,并在产品说明书中记载可用于预防脑卒中复发的口服中成药;被收录在中华中医药学会2019版《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诊疗指南》,和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发布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治指南(2015版)》以及中华医学会《缺血性卒中基层诊疗指南(2021年)》、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慢病管理指南》、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国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22》中。
公司主导产品灯盏细辛注射液为《中国药典》2005版、2010版、2015版、2020版的收录品种,是全国中医医院急诊必备中成药、2023版医保目录产品;2001年参与了国家火炬计划项目,2007年参与了国家“863”计划研究课题,2012年-2015年参与了“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药上市后再评价关键技术研究”之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课题;被收录在中华医学会《缺血性卒中基层诊疗指南(2021年)》中。
为满足市场需求,保障产品质量,经过持续地经营和发展,公司已建成集开发研究、加工生产、市场营销为一体的灯盏花产业链平台,包括红河州弥勒产业基地及昆明马金铺生产基地,并建构了从药材种植源头到生产各个环节直至最终产品的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
生产过程以物料管理为主线索,严格按照GMP要求,对原辅料、包装材料、工艺用水、生产环境、产品中间体、待包品直至最终成品建立完善的全过程、多项目质量监测网络。
采用多指标含量测定、指纹图谱、高精度杂质限度测定等技术手段,高效、准确地进行质量控制。
以完善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和科学检测手段为坚实后盾,实现药品质量控制全程、高效、精准控制的规范化管理。
2025年上半年,公司聚焦高质量发展主线,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在营销变革、生产运营、合规经营、精细管理、品牌塑造及研发创新等领域协同发力,系统推进各项重点工作落地见效,经营管理态势稳健向好。
1、创新营销策略,深挖市场潜力;升级商业模式,实现销量突破创新驱动营销变革,多维重构市场格局。
公司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系统优化营销体系:强化产品医学定位,推动营销模式向价值医疗转型;构建“线上+线下”全渠道营销网络,建立竞品动态监测机制。
院内市场实施“三级开发”策略:核心医院深化专家网络建设,潜力医院推进诊疗方案落地,基层医院加强规范化使用培训,全面提升重点医院覆盖率;零售端同步开设天猫官方旗舰店,打造专业医药电商平台,实现多渠道协同发展。
商业模式持续迭代升级,业绩增长实现突破性进展。
依托循证医学驱动,深化“学术+服务+电商”营销模式,建立医学价值转化体系。
上半年,公司主导产品灯盏生脉胶囊和灯盏细辛注射液累计销量较去年同期增长51.71%。
2、科学规划生产,精准把控质量;筑牢安环防线,确保生产达标围绕需求分析、产能规划、排程优化,系统化完善生产计划体系;加强生产调度与监控,保障供应链稳定,针对部分生产线推进技术改造以扩充产能,确保生产计划按时完成;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明确各级安全管理职责,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活动,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对生产过程中的环保指标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环保措施有效落实。
通过科学合理的生产计划管理、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以及全面的安全环保管理,全面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上半年,各品种成品率较去年同期实现较大幅度增长,质量、安全及环保目标均达标。
3、精研产品全链,深挖价值潜能;强化核心优势,提升竞争实力聚焦优质种质种源的研究与保护,推进品种选育、推广种植及制种等工作,重点实施“灯盏花高咖啡酸酯新品种选育研究及示范项目”;同时开展连作障碍攻关,探索连作地块的高效生产路径。
坚持以临床价值为核心打造产品竞争力,系统布局产品研发项目:联合国家级高水平科研机构,深入挖掘已上市产品在主要适应症领域的临床价值,评估拓展新适应症与新治疗领域的研发方向;此外,强化研发成果转化应用,推动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转化为学术推广优势。
其中,针对主导产品灯盏细辛注射液开展的研究,相关论著已刊发于《临床合理用药》(2025年5月25日第18卷第15期)。
4、强化运营管控,夯实发展根基;优化管理效能,提升经营质量①深化合规经营与内控管理。
持续开展风险评估及合规性检查,防范化解各类风险;进一步提升公司规范化治理水平,加强在资本市场的规范运作,通过强化商业客户资格审核、规范采购供应商准入流程等措施,确保信息披露的及时性与准确性;针对重大事项开展内部专项审计,保障公司重大事项及决议程序合规健全、资金管理安全可控。
②推进精细化管理与提质增效。
建立全链条动态成本管控机制,紧盯“提质”和“降本”两大重点,做好成本科目动态分析与精细化核算,通过精细化管理严格控制费用开支;推进公司信息化系统整合,优化各项业务流程,建立经营数据动态跟踪机制,上半年“控费降本”成果显著。
③完善人力资源体系与团队效能。
进一步健全公司组织架构,完善组织管理职能;拓展多元化招聘渠道,定期分析渠道效能、优化资源投入,同步完善人才储备库;建立健全员工激励机制与绩效管理机制,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借助信息软件构建内部沟通平台,强化团队沟通与协作。
④强化品牌建设与产业发展构建。
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和专业机构支持,建设并维护优质的学术、科研与资质平台,成功申报省级财政支持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专项项目;创新开设“生物谷小讲堂”专栏,聚焦心脑血管健康科普,精准传递专业医学知识,助力提升大众健康素养;精彩亮相“天坛会”“南博会”等权威展会,品牌影响力与行业美誉度实现双提升。
5、有序推进弥勒大健康产业园建设及搬迁工作上半年,公司全力推进弥勒大健康产业园二期项目建设及搬迁工作,通过科学规划实施时序、精准保障要素供给、强化多方协同机制,在各方协作下取得阶段性进展。
目前,项目已顺利完成设备测试与系统测试,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或优于设计标准,为设备投产后的稳定高效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正按计划推进GMP合规性审查,各项搬迁工作稳步有序开展中。
1999年4月10日,云南省畜牧局出具了“(99)云牧(办)字第35号”的《关于成立“云南三戍灯盏花药业有限公司”的批复》;1999年5月30日,三戍投资与制药厂签署《公司章程》,成立“云南三戍灯盏花药业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其中,三戍投资以现金出资700万元,占70%的股权;制药厂以现金出资300万元,占30%的股权。
1999年6月3日,昆明亚太昆税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亚昆会验字(1999)第3-24号”《验资报告》,确认截至1999年6月3日止,灯盏花有限已收到其股东投入的资本1,000万元,均以货币资金出资。
1999年6月13日,三戍灯盏花取得云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的注册号为5300001008742《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2000年4月26日,灯盏花有限召开股东会通过决议,同意将公司注册资本由1,000万元增至6,000万元;其中,制药厂以其拥有的80.834亩土地使用权作价增资656.47万元,三戍投资以现金方式追加投资4,343.53万元。
经向昆明市国土资源局盘龙分局、昆明市国土资源局查询确认,且取得该等部门提供的相关地籍档案,制药厂该次作价增资的土地使用权原为其“官国用(94)字第1119006号”的《国有土地使用证》分割而得,当时的昆明市土地管理局于2000年5月18日分别出具“昆土准字(2000)第085号”及“昆土准字(2000)第086号”的《昆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批准通知书》,且制药厂已经依法办理了土地估价、签订出让合同、缴纳出让金等手续(评估价格共计656.47万元),并最终取得了“昆国用(2000)字第00271号”及“昆国用(2000)字第00272号”的《国有土地使用证》。
2000年7月31日,昆明市土地管理局分别出具“昆土转审字(2000)第046号”及“昆土转审字(2000)第047号”的《昆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审查批准通知书》,且制药厂与生物谷有限办理了土地使用权转让的相关手续(转让价格共计656.47万元),生物谷有限相应取得了“昆国用(2000)字第00274号”及“昆国用(2001)字第00015号”的《国有土地使用证》。
后来,由于当地国土资源部门管辖调整及生物谷有限改制更名,该两项土地使用权变更为“盘国有(2014)第00022号”及“盘国有(2014)第00023号”的《国有土地使用证》。
2014年12月23日,昆明市国土资源局盘龙分局已出具《土地登记查询结果回复》,确认该两项土地使用权登记在公司名下。
2001年3月19日,生物谷科技与制药厂共同出具《双方出资确认书》,确认了上述增资事项。
2001年3月26日,云南安科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云南高新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及生物谷科技共同出具《证明》,其中记载,云南安科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转入生物谷有限的4,000万元及云南高新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转入生物谷有限的350万元,均系生物谷科技投资生物谷有限的追加投资款。
2004年5月13日,根据中共云南省委企业工作委员会出具的《关于云南省生物制药厂脱钩的批复》(云企复〔2003〕29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下达云国资产权〔2004〕45号《关于云南省生物制药厂国有产权转让中净资产处置的批复》,同意云南省农业厅将制药厂的国有产权整体转让给生物谷科技,2004年6月11日云南省农业厅与深圳市生物谷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产权交易合同》,制药厂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并更名为“云南省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根据公司提供的工商材料记载,云南生物制药厂于2004年9月24日完成工商变更。
2009年11月1日,生物谷有限召开股东会并形成决议,同意将公司注册资本由20,000万元减少至6,000万元,将减少的14,000万元按出资比例退还给股东。
同日,生物谷有限在都市时报上刊登减资公告,公告公司拟将注册资本从人民币20000万元减至6000万元。
2009年12月24日,昆明云木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出具“云木验字[2009]第260号”的《验资报告》,确认截至2009年12月24日止,生物谷有限已减少注册资金14,000万元,其中减少生物谷科技出资12,950万元,减少康和投资出资1,050万元;变更后注册资本6,000万元,累计实收资本6,000万元。
2009年12月30日,生物谷有限就本次减少注册资本完成工商变更登记。
2012年9月20日,中瑞岳华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中瑞岳华专审字[2012]第2675号”《审计报告》,确认截至2012年7月31日生物谷有限经审计的净资产值为人民币151,939,697.47元。
2012年10月20日,北京中同华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出具“中同华评报字(2012)第493号”《资产评估报告》,确认截至2012年7月31日生物谷有限经评估的净资产值为人民币27,906.05万元。
2012年11月2日,生物谷有限召开股东会并通过决议,同意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名称确定为“云南生物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按照审计结果和评估结果孰低的原则确定公司净资产值为151,939,697.47元,将净资产中的10,000万元折合为股份公司的股本总额10,000万元。
同日,生物谷有限全体股东签署《关于设立云南生物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之发起人协议》,同意设立生物谷。
2012年11月19日,生物谷召开创立大会暨第一次股东大会并通过决议,同意以公司截至2012年7月31日经审计的净资产值人民币151,939,697.47元按1.51939697:1的比例折合为股份公司股本总额10,000万元,超出股本总额的人民币51,939,697.47元列入资本公积。
2012年11月19日,中瑞岳华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中瑞岳华验字[2012]第0311号”《验资报告》,确认截至2012年11月19日止,公司之全体发起人已按发起人协议、章程之规定,以其拥有的生物谷有限基于2012年7月31日的净资产出资,其中10,000万元折合为公司的股本,股份总额为10,000万股,每股面值1元,缴纳注册资本10,000万元,余额全部作为资本公积。
2012年11月30日,公司就本次改制完成工商变更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