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市企业 / 昆明理工恒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昆工科技 - A21467.SZ

昆明理工恒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状态
注册
上市交易所
深圳证券交易所
保荐机构
红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英文名
Kunming Hender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td
成立日期
2000-08-01
注册地
云南
所在行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
上市信息
企业简称
昆工科技
股票代码
A21467.SZ
上市日期
暂未挂牌
大股东
郭忠诚
持股比例
31.54 %
董秘
朱承亮
董秘电话
0871-63838203
所在行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
会计师事务所
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注册会计师
彭让,赵光枣
律师事务所
北京德恒(昆明)律师事务所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全称
昆明理工恒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代码
91530100719454513L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注册地
云南
成立日期
2000-08-01
法定代表人
郭忠诚
董事长
郭忠诚
企业电话
0871-63838203
企业传真
0871-68317456
邮编
650101
企业邮箱
info@hendera.com
企业官网
办公地址
昆明高新区昌源北路1299号
企业简介

主营业务:新型节能降耗电极材料,新型高效储能材料的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和技术服务等业务。

经营范围:电极材料、高效储能材料、复合型新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及技术服务;银粉、铜粉、银包铜粉以及其它有色金属产品的研制、开发与生产;金属材料的销售;节能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材料表面处理新产品开发、生产、销售及技术咨询;货物及技术进出口业务;自有房屋租赁(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昆明理工恒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有色金属新材料研发、产品设计、加工制造、产品销售和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现已发展成为世界领先的电极材料与新能源材料研究开发、制造及技术服务型企业。

公司由昆明理工大学、东方金海投资(海南)有限公司以及自然人等组成,是典型的股份混合所有制企业。

公司建有国家及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研发平台。

2019年入选国家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1年入选云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

2022年9月1日在北京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近年来,公司紧扣国家节能减排、双碳达标相关政策,不断增加科研投入,勇闯新型储能“无人区”,开发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大容量铝基铅炭长时储能电池,具有“高安全、低成本、大容量、长时储、易回收、循环寿命长”等特点,可为新能源行业提供高效、安全、环保的储能解决方案。

公司将继续深化产学研合作,完善产品结构,拓展应用领域,提升市场竞争力,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新能源电极材料、储能电池供应商,为建设绿色、智能、低碳的美好社会贡献力量。

公司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工作,积极参加行业科研项目,在技术标准建立、核心技术研发、研发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多的成果。

获省部级科技奖励9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

荣获“工信部首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云南省民营小巨人企业、云南省创新型试点企业、云南省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等荣誉称号。

商业规划

2024年,宏观经济环境依旧错综复杂,全球经济增长仍面临重大不确定性。

在此背景下,公司始终秉持战略定力,着力加速战略目标的实现,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与活力,董事会与管理层协同发力,立足核心主业,不断拓展产业边界,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强化对行业趋势的研判,力推新产业新项目的实施,培育发展新动能,以提升公司的可持续竞争力。

报告期主要经营成果:1、秉持创新驱动,筑牢增长基石公司始终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核心理念,锚定研发创新战略方向,持续加大研发资源投入力度,在高层次研发平台搭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高端人才团队引育、产业化应用开发等关键环节协同发力、多点突破。

于有色金属冶金电极材料领域,公司深耕细作,通过强化核心技术壁垒、拓展产品创新品类、优化全流程生产工艺、降低综合生产成本等举措,全面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同时,公司聚焦铝基铅炭电池及系统制造技术升级,深入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与前沿领域研究。

从电池材料的精心优化,到产品设计的创新突破,再到生产工艺、设备的迭代升级,以及电池管理系统的深度开发,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公司的智慧与努力。

在产品开发与推广的过程中,公司始终坚守以客户需求和市场应用为导向的产品研发理念。

针对电网+储能离并网、光伏+储能离并网、光伏+柴电+储能离并网、风电+光伏+柴电+储能离并网、市电+光伏+储能离并网等多样化应用场景,围绕2V-3200AH、6V-430AH等型号,有条不紊地开展铝基铅炭长时储能电池的电芯、电池管理系统、小型户用系统、商储系统、集中共享储能等方面的设计开发工作,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积极进展。

产品正接受客户的使用验证,以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产品性能。

在本年度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中,新增专利申请14项,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2项,实用新型专利申请2项;获得授权专利19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5项,外观专利授权4项。

此外,公司积极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年度参编团体标准2项,已发布1项,同时制定备案企业标准2项。

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公司的研发实力得到进一步彰显,在行业内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

2、锚定客户需求,多维拓展市场版图公司深度洞察市场,精准挖掘潜在机遇,积极投身于新市场的开拓与新客户的拓展工作。

尤其是在海外市场的拓展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公司的栅栏型铝基铅合金复合材料阳极,正逐步在非洲刚果(金)市场崭露头角,已实现在电解铜领域大面积成功替代传统铅合金阳极,收获了当地广大用户的高度认可与信赖。

同时,公司始终坚持技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产品应用场景的拓展和技术优化升级,持续开展深入研究。

通过不断探索,持续拓展产品创新边界,为产品的技术迭代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也为市场开发筑牢坚实根基。

这一系列努力,促使公司能够持续保持产品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有效满足了更多客户多元化、定制化的个性需求。

随着客户满意度的不断提升,公司销售订单量呈现出持续攀升的良好态势,进而带动业务规模稳步扩张,为公司创造了良好的营收,也为利润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产品的销售订单较上年同期显著增加,实现营业收入6.1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6.33%,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

储能电池业务方面,公司踊跃投身各类展会、技术交流会、考察活动等,以前瞻视野捕捉行业风向,紧握发展契机,与多个省份进行合作洽谈,包括宁夏、青海、内蒙古、河北、四川及云南等地,凭借较强的产品创新能力及市场洞察力,公司铝基铅炭储能电池在数据中心、工商储、发电侧领域均有布局并取得较大进展。

发电侧方面,宁夏子公司与中电(甘肃)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中电(广东)能源投资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分别签订昆工中电灵武10万千瓦保障性风电项目和3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合作协议。

两个项目将同时配套建设10%的4小时的储能系统,启用公司首创的铝基铅炭储能电池及系统集成融入光伏/风电发电项目,通过产品的安全性与长时储能能力相结合,为绿电调节机制注入稳定要素,在提升公司的项目实施能力的同时也能扩大公司的行业影响力。

算力中心建设方面,在与云之端网络(江苏)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携手签署了IDC大数据中心供货合同之后,于2025年2月,公司又迎来了开门红,成功中标了“郑州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项目(建筑安装部分)二标段铅蓄电池采购(二次)”,中标总价3,726.86万元。

目前郑州项目订单已经按客户要求生产并分批安排发货,为公司储能电池新业务在国内IDC领域的市场开拓奠定坚实基础,也为公司在储能领域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在工商业储能领域,公司与上海东华环球建材交易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签署储能服务管理合同,在石材市场内建设储能电站,实现“削峰填谷”,目前已在上海嘉定落地4MWh的项目。

此外,公司还与云南龙源新能源有限公司、宁夏喜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分别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在风电、光伏、储能等新能源项目投资开发建设方面及储能系统集成等多领域开展协同合作,共同探索储能技术在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优化应用,共享资源、优势互补,深挖新业务、开辟新市场。

海外市场方面,2024年10月,公司首批搭载6V/430Ah的铝基铅炭电池的户用储能逆控一体机通过陆路运输顺利出口乌兹别克斯坦,户用储能产品通过了出口乌兹别克斯坦的认证,此次储能电池的首次出海为公司海外市场的拓展撕开了一条突破口。

3、夯实产能根基,全面激活产业发展动能截至2024年末,公司产业化进程实现重大突破,多个核心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

在铅炭储能电池业务领域,云南曲靖陆良铝基铅炭长时储能电池生产线于2024年顺利完成调试与投产测试,并于2025年3月正式投产运营,目前正稳步进入产能爬坡阶段。

与此同时,宁夏银川灵武市一期10GWh铝基铅炭长时储能电池项目已完成规划、施工、环评、能评、安评及污染物排放总量等关键审批手续。

项目建筑主体工程现已基本完工,即将进入设备采购、安装阶段。

在光储一体化应用领域,陆良工业园区内装机规模6.2MW、配备0.5MW/2MWh铝基铅炭电化学储能系统的光储一体化项目成功并网运行。

这是继嵩明杨林经济技术开发区0.5MW/2MWh“光+储+充”一体化项目投运后,公司在新能源示范工程领域的又一标志性成果,不仅彰显了公司推动绿色能源安全发展的战略定力,更为后续光储一体化业务的规模化拓展筑牢实践根基。

电极材料业务板块同样成绩亮眼,“年产60万片高性能铝合金阴极产业化及新材料研究院建设项目”与“栅栏型铝基铅合金复合惰性阳极板生产线自动化升级改造实现年产20万片产能项目”均已全面建成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相关募投项目已顺利结项。

通过产能的跨越式提升,公司正加速推进产能爬坡,以规模化效应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总结:2024年,公司通过技术创新驱动、市场精耕细作与管理体系升级的多维战略布局,持续巩固在冶金电极材料领域的行业领军地位。

与此同时,在储能赛道实现了从技术研发突破到产业化成果落地的关键跨越,为长远发展筑牢坚实根基。

尽管当前面临短期市场压力,但铝基铅炭储能电池凭借其在特定应用场景中的适配优势及循环经济价值,依然展现出显著的战略潜力。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产业发展指明方向,随着2025年“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设加速推进,大容量长时新型储能技术将迎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此背景下,公司既面临行业变革带来的挑战,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

未来,随着云南陆良、宁夏灵武两大生产基地的陆续投产运营,以及国内外市场的深度拓展,公司正加速抢占储能产业制高点,有望在行业竞争格局中占据更为有利的位置。

发展进程

1、2000年8月,昆明昆理工恒达表面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2、2001年5月,恒达有限第一次增资。

3、2003年5月,恒达有限第二次增资、第一次股权及名称变更。

4、2007年4月,恒达有限第二次股权转让。

5、2007年10月,恒达有限第三次股权转让。

6、2008年11月,恒达有限第四次股权转让。

7、2010年6月,第三次增资。

8、2010年7月,恒达有限第四次增资。

9、2011年9月,恒达有限第五次股权转让、第五次增资。

10、2011年12月,恒达有限第六次增资。

11、2013年9月,恒达有限第六次股权转让。

12、2013年9月,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

13、股份公司设立后增资。

14、股份设立后的股权转让。

公司将于2015年12月8日,正式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上进行简称变更。

公司证券简称由“昆工恒达”变更为“昆工科技”,公司证券代码为831152,保持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