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贵州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益佰制药
- 企业英文名: Guizhou Yibai Pharmaceutical Co.,Ltd.
- 实际控制人: 窦啟玲
- 上市代码: 600594.SH
- 注册资本: 79192.74 万元
- 上市日期: 2004-03-23
- 大股东: 窦啟玲
- 持股比例: 23.42%
- 董秘: 蒋先洪
- 董秘电话: 0851-84705177
- 所属行业: 医药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中证天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李朝辉、孙太宏
- 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君致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白云大道220-1号
- 概念板块: 中药 贵州板块 破净股 融资融券 预亏预减 低价股 医疗美容 基因测序 独家药品 中药概念 西部大开发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贵州
- 成立日期: 1995-06-12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520000709667830M
- 法定代表人: 窦啟玲
- 董事长: 窦啟玲
- 电话: 0851-84705590,0851-84705177
- 传真: 0851-84704019
- 企业官网: www.gzcci.com
- 企业邮箱: 600594@gz100.cn
- 办公地址: 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白云大道220-1号
- 邮编: 550008
- 主营业务: 药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药品涵盖化学药、中成药和生物药等多个医药细分行业,产品涉及肿瘤、心脑血管、妇科、儿科、骨科和呼吸等多个治疗领域;综合性医院、肿瘤专科医院、肿瘤放疗中心的运营与管理;开发、研制、生产及销售传统中草药健康产品
- 经营范围: 法律、法规、国务院决定规定禁止的不得经营;法律、法规、国务院决定规定应当许可(审批)的,经审批机关批准后凭许可(审批)文件经营;法律、法规、国务院决定规定无需许可(审批)的,市场主体自主选择经营。(硬胶囊剂、小容量注射剂(含中药提取)、片剂、颗粒剂、糖浆剂、冻干粉针剂(含中药提取)、合剂、滴丸剂、煎膏剂、酊剂、口服溶液剂、中药饮片、中药提取;本企业和本企业成员企业自产产品及相关技术的出口业务(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除外);经营本企业和本企业成员企业生产、科研所需要的原辅材料、机械设备、仪器仪表、零配件及相关技术的进口业务(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除外);经营本企业的进料加工和“三来一补”业务;中药材种植及养殖项目投资;农产品销售;中药材市场信息咨询服务;保健食品研发及信息咨询服务。)
- 企业简介: 贵州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0594)创建于1995年6月12日,是一家集新型药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2004年3月23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贵州省首家上市的民营企业。 公司现占地面积近48.44万平方米,建有符合国家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简称GMP)生产厂房4.12万平方米,厂区绿化面积6.87万平方米。公司拥有的胶囊剂、片剂、颗粒剂、糖浆剂、小容量注射剂、冻干粉针剂、滴丸剂、口服溶液剂等生产线均通过国家GMP认证,所有生产线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益佰制药实施集团化运作模式,优化企业管理。目前益佰制药旗下有8家生产企业:贵州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海南长安国际制药有限公司、云南南诏药业有限公司、天津中盛海天制药有限公司、北京爱德药业有限公司、贵州民族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贵州益佰女子大药厂有限责任公司、贵州益佰中药配方颗粒有限公司。益佰医疗板块已拥有3家医院:绵阳富临医院、德阳肿瘤医院、辽阳中奥肿瘤医院。2004年3月,公司动用1200万学习资金与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联合办学,成立了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贵阳班,公司50名中层管理干部成为了该班级EMBA学员,为公司的发展储备管理后继力量。公司还将专业技术人员送往相关药学院进行专业培训,注重提高公司技术实力和培养创新精神;坚持工人培训制度,不断加强工人文化素质、修养、技术技能的提高,全公司员工严格按每年300个以上学时进行相应培训。 公司目前的主要产品有注射用洛铂、艾迪注射液、银杏达莫注射液(杏丁注射液)、复方斑蝥胶囊(康赛迪胶囊)、葆宫止血颗粒、妇炎消胶囊、金莲清热泡腾片、泌淋胶囊和颗粒、克咳胶囊、疏肝益阳胶囊、金骨莲胶囊、艾愈胶囊、心胃止痛胶囊、理气活血滴丸等。已形成企业优势肿瘤系列产品、心脑血管系列产品、妇儿系列产品和骨科、消化、男科和泌尿等综合系列产品。其中,注射用洛铂为国家一类新药,肿瘤化疗的第三代铂类抗肿瘤药,与其他铂类抗肿瘤药相比具有无肾毒性、无耳毒性、无神经毒性的优点,同时与其他铂类无交叉耐药;艾迪注射液和复方斑蝥胶囊(康赛迪胶囊)为双相抗肿瘤新药;复方中药针剂----艾迪注射液的研究已达到基因水平;第四代银杏制剂----银杏达莫注射液(杏丁注射液),是心、脑血管及外周循环障碍的有效治疗药物,其开发投产为公司注入了新的活力;葆宫止血颗粒是国医大师治疗妇科功血药物;妇炎消胶囊是沈氏妇科经典治疗妇科炎症的药物,与金骨莲胶囊和艾愈胶囊等是民族药的特色药苗药;金莲清热泡腾片是李连达院士在白虎汤和增液汤基础上通过药效学实验组成的独特剂型和疗效药品。目前公司正在积极布局化药市场。将围绕肿瘤、心脑血管、妇儿等治疗领域进行生物药、化学药的仿制、创新研发及其它合作等多种方式布局。未来益佰将继续立足药品制造领域,夯实制药主业,形成以化药、中药和生物药并举的综合性制药企业。同时,不断向医疗服务和大健康产品两个领域拓展进军,形成“一舰双翼”的发展局面。 长期以来公司一直非常重视技术创新和科技研发对企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强调“创新是公司发展的原动力”。2005年公司获“全国优秀民营科技创新企业”称号。2006年经国家发改委、国家科技部、国家财政部、国家海关总署、国家税务局等五部委授予"国家认证企业技术中心”。2006年公司获国家人事部批准为企业博士后工作站。2007年经贵州省科技厅批准,公司获建了贵州省新型释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顺利通过验收。2008年获批为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同年还被评为贵州省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经贵州省发改委批准,我公司还获得了贵州省民族药新型制剂工程技术中心,得到了国家资金及技术方面的支持。2009年公司获批为国家级创新性企业,同年被国家发改委批准建设"西南民族药新型制剂国家地方联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也顺利通过了验收。2014年10月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建设"国家苗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该中心目前是我国第一个民族药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也是贵州省中药民族药领域第一个国家级研发平台,填补了国家民族药产业发展工程技术研究平台的空白,实现了贵州中药民族药领域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零的突破。国家苗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要从苗药创新药物基础和应用研究,苗药新制剂新剂型研究,苗药大品种二次开发,苗药资源保护和开发等方面开展苗药综合研究,获得多项研究成果,顺利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在此基础之上我公司正积极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在新产品开发和新剂型研究等方面多个项目有序进行。目前公司共有各类在研品种共41个,其中包括心脑血管类13个,抗肿瘤类4个,感冒咳嗽、清热解毒类9个。公司独家生产的苗药"金骨莲胶囊"质量标准提升和疗效评价获国家重点研究计划支持。公司开发的独家苗药新药“珍珠滴丸”获得国家"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计划支持,已完成三期临床研究,现准备申报生产上市。公司新药研究和开发的各类成果将成为公司发展的战略支撑点,为公司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作为益佰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北京益佰医药研究院于2018年8月在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内注册成立,其历史使命是:推动集团由中药制剂为主转型成为中药、化药、生物医药并重的集研发、生产、流通、销售于一体的医药企业集团。在不远的未来,北京益佰医药研究院将根据集团发展规划,建立自有实验室和研发队伍,研发项目也逐步由现在的以化学仿制药为主向创新药、改良型新药、缓控释制剂、儿童药、大分子药物等高附加值产品转变,研发方式由对外合作为主逐步转变为以自主研发与对外合作相结合的模式进行。最终,将实现集团内研发、生产、销售、再投入的良性循环,促进技术与资本相结合,助力资本市场。 一直以来,公司还十分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2004年就成立了专门的知识产权部门,并采取了申请专利保护及创建驰名商标等措施,注重发展核心技术,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公司现申请了专利229件,已授权112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91件,外观设计专利授权21件;申请商标202件,获证183件。并且将“益佰”、“做足益佰”、“克刻”三个主商标进行了马德里注册,共计获得37个国际商标注册证。“做足益佰”、“杏丁”、“康赛迪”、“益佰艾迪”荣获贵州省著名商标。两个商标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做足益佰”获贵州省著名商标。艾迪注射液、金骨莲胶囊、注射用洛铂3项专利荣获全国专利优秀奖。贵州益佰制药被列为贵州省第一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全国第四批知识产权试点单位。专利申请量和商标申请量居省内同行业第一名,居国内同行业领先地位。 益佰制药也始终投身公益事业,在2008年年初的凝冻灾害中益佰第一时间向灾区人民发出慰问,并捐赠60万元,支援灾区;2008年5月四川汶川地震灾害中,我们冲锋在前,向灾区受难的同胞捐赠了现金共计124万和价值100万的药品;吃水不忘挖井人,益佰制药还全力参与我省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和公益扶贫,在2011年初的贵州干旱灾情中,捐赠现金280万元;2013年乌当区东风高穴村公共设施建设捐赠15万;2014年向贵州省文史馆捐赠文艺支教款145万;2016年赞助第四届天下贵州人活动100万。2013年在罗甸建设中药材基地栽种珍稀药材——大果木姜子,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不仅推动当地产业发展,为企业原料供应解困,还让贫困农民收获致富经验。 2020年初全国各地投入到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中,不少地方仍面临医疗物资紧缺的状况。社会各界爱心捐助,正在成为缓解物资供应难题的重要补充。作为贵州医药工业龙头企业的贵州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参与抗疫情实际行动。公司总部向贵商总会捐赠价值66万元的药品;益佰各地分公司陆续在多个省市向各级医疗单位捐款、捐赠金莲清热泡腾片等药品以及医疗物资逾千万元,有效提升了对社会关爱,对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服务能力。 公司以“卓越的现代医药产品提供者,优秀的健康医疗服务领航者”为使命,在经济市场大潮中,恪守“健康100、品质100、感恩100、创新100”价值观,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符合环保要求的产品,为投资者创造最大的财富,为社会创造最大的价值。向“成为中国医药产业受尊敬的、具有持续经营潜力的公司”愿景不断迈进!
- 商业规划: 2024年,全球经济依旧处于深度调整期,国际局势呈现出多极化竞争与区域化合作并存的复杂态势。国际地缘政治冲突不仅未见缓和迹象,大国博弈还在持续深化。与此同时,能源转型引发的供应链重构进程加速,全球通胀虽相较于2023年有所缓和,但仍处于历史高位。在此背景下,我国经济在双循环战略的驱动下展现出强大韧性。在投资领域,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新兴产业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不过经济复苏的基础仍需进一步巩固。房地产市场已步入存量时代,地方政府债务化解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消费市场呈现出服务消费增长快于商品消费的结构性特征。受全球经济放缓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我国出口面临较大压力,而外贸则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深化实施的推动下,实现了优进优出的转型。由此可见,我国经济长期基本面向好的态势并未改变,但仍存在较多累积的风险。处于这样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中,医药行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原材料价格的波动给医药企业带来了成本压力;医保控费政策持续推进,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常态化,使得医药企业产品价格下降压力增大,利润空间进一步被压缩;医药行业的监管日益严格,对医药企业的研发、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医药行业如何在不确定性中探寻高质量发展路径,成为了关键课题。从需求层面,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持续上升,老龄化进程加剧,如心脑血管、肿瘤等慢性病发病率逐年上升,这推动康复服务、银发经济及慢性病药物使用需求的增加,而环状RNA药物、AI辅助研发、精准医疗等新兴技术进一步推动市场扩容。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逐步恢复、公众健康意识不断提升、消费不断升级大背景下,我国医药行业长足发展有了坚实基础,医药行业可持续发展将呈现“需求分化、技术驱动、政策主导”的特征,医药企业需要在不确定中构建差异化竞争力。中医药在慢性病防治中独特优势,将给中药企业带来巨大机遇。从政策层面,2024年,《“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进入关键落实阶段,我国医药健康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速。国家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培育医药领域新质生产力。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国家一方面继续鼓励研发创新、稳步推动中医药发展、持续优化医疗服务结构;另一方面继续加强医药监管、持续深化医改,不断探索建立医疗、医保、医药统一高效的政策协同、信息联通、监管联动机制,以促进医药健康产业的创新及可持续发展。2024年医药行业政策以“控费+创新双轮驱动”为核心,通过集采控费腾挪医保空间与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并行,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创新驱动转型。2024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生物医药、生物制造、生命科学置于优先战略位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健全支持创新药和医疗器械发展机制,并明确落实到2024年深化医改重点任务中“制定关于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国务院常务会议于7月审议通过《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在价格管理、医保支付及药品审批等方面全面加强政策保障,推动新药的研发和上市,首次将创新药支持从研发端延伸至商业化全流程,这一系列政策扶持是我国医药行业在政策层面的重大突破,标志着创新药发展进入新阶段。2024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提出深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深化药品领域改革创新等七方面任务,旨在以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为核心,推动行业向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转型。通过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病种分值(DIP)支付方式改革、药品集中采购等举措,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患者负担,倒逼医疗机构提升服务效率。第十批国家集采覆盖62个品种,并向基层医疗机构、药店延伸,建立全国统一的药品价格监测体系,同时,国家推动实施“四同药品”价格联审机制,打击虚高定价,推动药价回归合理水平。这一系列举措旨在为医保进一步腾挪空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鼓励医疗机构将康复服务社区化和家庭化,为医药产业在老龄化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医药领域倡导开展“新时代神农尝百草”工程等,系统性挖掘《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典籍,运用人工智能(AI)文本分析提取有效方剂,结合临床循证研究筛选疗效明确的中药品种等,旨在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推动现代科技与中医药深度融合,医药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将成为行业发展的新趋势。从供给层面,2024年,我国医药行业供给呈现“总量扩张、结构分化、高端突破”等特点,国家通过缩短临床试验审批周期、医保谈判倾斜等政策出台推动创新药研发和国际化产能释放,但产能过剩、资源约束及合规成本压力仍是主要挑战。未来需通过技术升级和产业链整合提升中国医药市场的供给质量。综上,2024年,我国医药健康产业在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下,在提升服务质量、加强研发创新、生物及AI技术优化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在推动中医药发展、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展现出新的活力和潜力。多方面的政策措施为企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药企业既需要把握行业发展新机遇,又要应对市场竞争和政策调整带来的挑战。在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公司始终坚定“一舰双翼”的发展战略,迎接挑战,聚焦主业,迎难而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7,403.16万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1,721.54万元。其中,医药工业板块与医疗服务板块营业收入占比分别为77.44%和21.46%,医药工业板块为公司的主要业绩贡献的来源。医药工业板块:公司医药板块业务涉及化学药、中成药和生物药等行业,均为原料制剂一体化,覆盖肿瘤、心脑血管、呼吸专科、妇儿专科、骨科等领域。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现拥有152个品种、194个药品生产批准文号,其中64个品种进入国家医保目录(按照药品注册证书显示:中药43个、化药21个;按照医保目录甲乙类区分:甲类品种23个、乙类品种41个)。抗肿瘤用药中,化学抗肿瘤用药方面,公司拥有注射用洛铂等产品,注射用洛铂为第三代铂类化合物,是独家品种、原研药,为一类新药,进入国家医保目录;中药肿瘤用药方面,公司拥有复方斑蝥胶囊和艾愈胶囊等产品;慢病用药组以心血管产品为主,公司拥有银杏达莫注射液、注射用瑞替普酶、理气活血滴丸、心脉通胶囊、心胃止痛胶囊等多个产品;妇儿(男)科用药方面,公司拥有疏肝益阳胶囊、妇炎消胶囊、葆宫止血颗粒、金莲清热泡腾片、泌淋胶囊(颗粒)等众多产品;骨科类用药方面,拥有金骨莲胶囊等产品;镇咳类用药方面,公司拥有克咳家族系列等产品。医疗服务板块:公司医疗服务板块主要业务包括综合性医院、肿瘤专科医院、肿瘤放疗中心的运营与管理。公司根据医疗服务机构的运营特征,建立了规范、高效的内部管理制度及激励机制,同时利用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医生资源作为技术支撑,保障公司旗下医疗服务机构长期发展,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医疗服务板块主要有1家综合性医院,2家专科医院,2家肿瘤治疗投放公司,包括绵阳富临医院、辽阳中奥医院、德阳肿瘤医院等。大健康板块:公司大健康板块致力于开发、研制、生产及销售以苗药为特色的大健康产品,产品涵盖糖果、植物饮料、膏滋等,公司一直努力探索依托公司自营销售团队和电商销售相结合的模式,提高大健康产品的销售规模和市场份额。报告期内,公司重点推进以下几点工作:1、坚持以高质量创新研发作为业务发展核心驱动力公司积极布局化药、中成药及生物药领域,通过搭建科学完善的自主研发体系,整合优势研发资源,持续开展创新药物研发。同时,公司除了注重自主研发外,还采用联合开发、购买、投资并购、技术合作等各种方式,不断丰富产品线,以期更快实现创新研发的突破。从而实现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例如公司在报告期内加强与临床医院沟通合作,转化临床技术成果,填补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研发创新平台的搭建工作,形成药物研究所、苗药工程中心和北京益佰医药研究有限公司互动一体化的研发体系。公司持续推进在研产品的研发工作,新药研发方面,获得了注射用阿扎胞苷原料药注册批件和普乐沙福注射液原料药注册批件;获得了普乐沙福注射液生产批件。YBR-8002项目稳步推进。对已有品种中独家或类独家的产品进行挖掘,开展古代经典名方复方制剂的研究工作。在技术优势、产品质量标准、循证医学证据、适应症范围增加等方面进行研究,包括进行银杏达莫注射液、艾迪注射液安全性再评价研究,开展艾迪注射液质量研究工作,配合湖北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初步完成银杏达莫注射液质量标准提升研究等;对具有产业优势的苗药大品种进行二次开发。对拟过注册期产品进行再注册申报,包括获得感冒止咳糖浆等12个品种的药品再注册批件。对中药配方颗粒进行国标、省标标准研究,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完成新增备案品种405个,其中247个国标品种,158个省标品种。2、全面落实推进营销升级,多结构多层级深入拓展市场报告期内,公司秉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客户服务为中心”的市场销售原则,围绕“专业专注、专业成就未来”的营销理念,开展营销相关工作,并持续加强以自营模式为主的核心产品队伍和营销队伍建设。公司不断进行销售模式的转型与升级,销售团队建立管理区销售板块模式、加强院外和民营医院板块开拓,多结构多层级地深入拓展市场,并持续完善终端市场建设,强化终端管控,提升产品拓展能力。3、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深入建设,促进创新管理模式与信息系统紧密结合与管控,增强公司运营管理能力和效率①强化基础建设、推进应用深度整合、积极探索AI技术的新应用场景,致力于实现整体效能升级坚持遵循“数字赋能”的指导思想,致力于将先进的数字技术、AI技术与现有的业务流程紧密结合,以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在数据治理领域,打造了坚实的基础设施,并深化主数据平台的建设,确保数据的统一性和准确性。通过建设数据中台实现关键数据的集中管理与高效利用,为多元化应用场景开发奠定基础,有效提升数据决策效率。②积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实体业务深度融合,将其作为提升企业运营质量与效率的核心路径,助力实现全面的提质增效目标在人工智能技术持续突破的背景下,公司着力推进AI与实体业务的深度融合。报告期内,公司办公环境智能化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通过规模化部署AI助手,实现了系统操作的自动化和数据分析的智能化,不仅有效减少了员工的工作量,还显著提高了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目前公司在多个关键部门成功实施了AI助手技术的试点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基于阶段性成果,公司将进一步拓展AI技术的应用领域,全面加速办公流程的数字化转型,力求构建一个更为智能、高效的办公生态系统。4、开展生产目标责任制,推行降本增效、循环环保经济型体系报告期内,生产中心仍然以目标责任制为核心开展工作,将权责一致的管理理念在生产各个环节贯彻落实,以夯实各生产单元主体的管理责任,提升生产管理水平,具体包括持续完善及规范生产管理流程、修订相关制度及规范性文件、明确各项指标要求、深化工艺研究、推进稳定工艺参数、强化过程监管、加强确认与验证的管理工作,旨在保障产品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药品质量。其次,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进一步提升风险识别能力,从而预防风险,将生产风险最大限度降低。第三,始终以降本增效为目标,各个生产单元秉承“精益生产”的理念,在生产的各个环节实施精细化管理。最后,注重药品安全问题,积极开展健全药物管理警戒体系的相关工作,如聚集性信号收集,上报药品安委会或药监,划分风险等级,事故调查,出调查报告,应急演练等。5、深化研发进程,助力公司产品线多元化布局为实现公司提高化药生产工艺技术水平和提升公司产品质量、促进公司化学仿制药的研发进程,多途径实现公司丰富产品线的目标,报告期内,公司继续按计划进行阿扎胞苷和普乐沙福注射液的申报工作。同时公司已完成阿扎胞苷的原料药注册审评和补正研究,获得上市批准;完成了制剂部分中试、放大及工艺验证的生产,以及相关指标的考察研究,完成注册申报工作;普乐沙福注射液的原料药和制剂均已陆续获得上市批准;创新药YBR-8002正在进行药学处方及工艺的开发以及非临床试验研究,助力公司未来在生产中实现产能释放、研发推进、产品质量提高的突破。6、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加强投资者权益保护报告期内,公司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完成各项信息披露工作。为进一步完善和健全科学合理的公司治理制度,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提升内控体系质量,提高信息披露质量,进一步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营层及各职能部门等的权利、义务、责任,切实建好公司治理长效机制,以充分保障公司运营管理合法合规,促进公司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7、认真贯彻国家绿色环保发展、扶贫等重要指导意见,履行社会责任报告期内,公司切实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到各项社会责任活动中。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