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航宇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贵州航宇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航宇科技
- 企业英文名: Guizhou Aviation Technical Development Co.,Ltd.
- 实际控制人: 张华
- 上市代码: 688239.SH
- 注册资本: 14779.3515 万元
- 上市日期: 2021-07-05
- 大股东: 山东怀谷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 22%
- 董秘: 张诗扬
- 董秘电话: 0851-84108968
- 所属行业: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大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马建平、张翔、胡必银
- 律师事务所: 泰和泰(贵阳)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贵州省贵阳市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金阳科技产业园上坝山路
- 概念板块: 航天航空 贵州板块 专精特新 养老金 沪股通 上证380 融资融券 机构重仓 基金重仓 转债标的 商业航天 大飞机 西部大开发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贵州
- 成立日期: 2006-09-04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520115789782002N
- 法定代表人: 张华
- 董事长: 张华
- 电话: 0851-84108968
- 传真: 0851-84117266
- 企业官网: www.gzhykj.net
- 企业邮箱: ir@gzhykj.net
- 办公地址: 贵州省贵阳市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金阳科技产业园上坝山路5号
- 邮编: 550081
- 主营业务: 从事航空难变形金属材料环形锻件研发、生产和销售
- 经营范围: 法律、法规、国务院决定规定禁止的不得经营;法律、法规、国务院决定规定应当许可(审批)的,经审批机关批准后凭许可(审批)文件经营;法律、法规、国务院决定规定无需许可(审批)的,市场主体自主选择经营。(研制、生产、销售:航空航天器;航空、航天及其他专用设备;船用配套设备;锻铸件;机械加工;金属压力技术开发;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培训、维修服务;金属材料及成套机电设备、零部件进出口业务(国家限定或禁止的商品、技术除外)。)
- 企业简介: 贵州航宇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9月,是一家专业从事航空航天及高端装备复杂零部件精密制造系统解决方案的企业,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舰船、新能源等高端装备制造领域。2021年,公司成功登陆科创板,成为贵州省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证券代码:688239),2009年投产,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舰船、新能源等高端装备领域。中国航空航天发动机环锻件核心供应商,产品应用在所有发动机型号;产品应用于超70个航空发动机型号、包括世界推力最大的商用航空发动机GE9x。亚洲最大的商用航空发动机环形锻件供应商;亚洲唯一全面取得全球主要航空发动机制造商供应资质的环锻件供应商(GE航空、赛峰、罗-罗、普惠、霍尼韦尔等)。国产大飞机C919发动机CJ1000、CJ2000的环形锻件核心研制单位。
- 商业规划: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0,537.20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4.1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860.91万元,同比增长1.63%,整体收入规模较上年同期虽有所下滑,但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保持稳定且有小幅增长,充分体现了公司在复杂市场环境下仍能保持稳定的运营管理和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收入下滑主要原因系受部分境内下游客户交付节奏调整等因素影响,而主营业务毛利率的增长则得益于公司制造工艺的持续优化及创新,外贸业务规模效应的显著提升以及内部降本增效措施的有效实施。2024年,得益于全球航空业回暖,叠加海外能源成本上涨、劳动力紧缺、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部分航空配套环节供应格局迎来革新。公司紧抓这一长期发展机遇,持续加大海外市场拓展及工艺优化,境外主营业务收入76,334.19万元,同比增长25.11%,占公司年度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45.24%,外贸业务收入创历史新高;国内业务受部分国内客户交付节奏调整等因素影响,境内主营业务收入92,379.34万元,较上年下降34.02%,占公司年度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54.76%;报告期内公司积极调整优化市场和产品业务结构,保持稳健经营。按下游行业分类,2024年度,公司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两机”(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业务领域,占公司年度主营业务收入规模92.73%。公司核心业务板块航空锻件业务收入较上年下降9.14%,占公司年度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为80.84%,同时,公司加强市场拓展、工艺创新,积极扩展燃气轮机领域业务,燃气轮机锻件营业收入较上一年度增幅20.70%,占公司年度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上升到11.89%。报告期内,公司在手订单持续增长。截至报告期末,以客户的订单统计公司尚有在手订单总额27.82亿元,同比增长6.88%。此外,根据公司与客户已签订的长期协议,结合与客户确认的排产计划,按照相应价格预估的长协期间在手订单金额约20.66亿元。综上,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合计在手订单约为48.48亿元。报告期内,公司重点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1、加强市场开拓,国内海外齐发力2024年,公司围绕“国内海外双轮驱动”战略,通过多元化市场布局与技术创新,全球化战略取得里程碑式进展。在国际市场方面,公司深度服务GE航空、普惠(P&W)、赛峰(SAFRAN)、罗罗(RR)等国际航空巨头,年度内与多家终端客户签订战略协议,新签/续签长协供货协议。同时公司紧抓全球能源转型以及AI数据中心建设爆发的历史性机遇,海外燃气轮机锻件收入持续增长。目前公司燃气轮机境外客户有GEVernova、贝克休斯、西门子能源等,产品已覆盖E、F、G/H等多种功率级别和锻件类别,包括各类环型锻件、自由锻、模锻等。年度内公司积极参与各类国际展会,进一步巩固了航宇科技的品牌影响力,国际业务在手订单和销售收入实现双增长,随着规模效应的逐步体现,公司国际业务毛利率由去年的22.75%提升至25.89%,体现了公司在成本控制和技术溢价上的双重优势。国内市场方面,公司聚焦国产大飞机配套及新兴领域突破。作为C919适配发动机Leap-1C环锻件的核心供应商,航宇科技承担了钛合金大风扇机匣等关键部件的生产任务,多个件号市场占有率全球领先,并深度参与国产CJ1000/2000航空发动机的配套研制,为国产大飞机项目提供了有力保障。公司加速布局燃气轮机、核电、氢能、海洋装备等新兴赛道,核电领域完成多家供应商准入认证,海洋装备已参与海底深潜器、深海空间站等项目配套,为业务多元化奠定基础。2、提升产能利用率,加速推进新产能的建设2024年,公司在提升产能利用率与推进新产能建设方面成效斐然。公司首发募投项目“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用特种合金环轧锻件精密制造产业园建设项目”于2023年投产后,2024年全力推动其产能爬坡。通过精益生产过程管控,从精化工艺设计、优化生产排产、加速生产流转等全流程环节深挖潜力,进一步提升了产能利用率。在新产能建设上,2024年公司积极筹备航空、航天用大型环锻件精密制造产业园建设项目。在确保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加速推进项目进展,力求尽快形成大型环锻件生产能力,实现现有客户的业务规模提升以及新客户的增量拓展。新生产线采用“设备+大数据+智能制造”模式,涵盖全自动下料线、柔性锻造线、全自动热处理线和智能仓储线,为实现高品质、低成本、短流程的生产目标筑牢基础,进一步增强了公司在市场中的影响力与竞争力。3、提升内部运营管理,构建风险防控体系一是疏通管理梗阻,加速管理进程。2023年末,公司确定了超30项管理提升项目。2024年,公司针对这些项目中影响工作质量与效率的堵点、痛点问题,公司将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实现重点突破。把管理重点难点纳入项目化管理框架,全程跟踪绩效管理考核,确保各项措施落地生效。在规范内控机制的同时,着力提升决策效率,为公司持续经营、转型升级以及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基础。二是深化数字化建设,赋能管理升级。公司持续加大在数字信息化系统建设方面的资源投入,全力推进信息系统网络化、生产运营数字化进程,进一步完善“全流程、全计划、全关联”的生产运营信息化管理体系,以数字化手段驱动管理效能提升,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三是夯实班组建设,筑牢管理根基。班组作为企业的基本单元,是公司稳健发展的重要基石。公司通过推行6S管理法,强化班组习惯养成教育,构建起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精益高效的班组管理体系,促进公司安全生产、均衡生产、有序生产,为公司整体运营提供坚实支撑。4、优化财务管理,提高经营效率报告期内,航宇科技以全面预算为有力抓手,及时发现经营短板,强化过程管控,深入推进财务管理优化工作,在报价管理和成本管控方面成效显著,面对恶劣的外部市场环境,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水平较上年上升1.03个百分点。面对愈发激烈的外部市场竞争环境,公司全流程、全要素、全方位深挖降本潜力。从供应采购端持续强化低成本供应链管理,在工艺设计环节精化处理,摒弃冗余步骤,优化生产过程排产,依据订单紧急程度与设备产能灵活调配,减少设备闲置与物料等待时间;加速生产过程流转,各工序紧密衔接,降低在制品积压。通过这些举措,公司保障了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即便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也能凭借成本优势稳固市场份额,确保产品盈利能力稳定。公司依托现有的ERP和各类生产管理系统,大力提升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通过系统整合,实现财务数据与生产、销售、采购等多环节数据实时共享与分析,管理层能够及时、精准掌握公司内部运营情况,为各项发展规划提供有力财务数据支持。5、构建全球化人才高地,打造锻造复合型领军团队公司结合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规划,在全球范围内招聘优秀的研发、技术及管理等高端复合型人才,继续引进和培养各方面的人才,以构建一支具有国际视野的团队,优化人才结构。年度内,公司依托航空航天产业链优势,引进了2名航空材料领域博士,为公司的人才队伍注入新的血液。公司十分注重公司员工个人能力的提升,年度内,公司深化与西北工业大学等顶尖院校的合作,在年度内向高校输送1名骨干攻读工程博士、5名技术骨干攻读工程硕士,在不断培养优秀人才,提高公司的管理团队水平的同时,也形成了"在职深造-课题攻关-成果转化"的闭环,此外,公司还通过内外部培训、课题研究等方式,提升员工业务能力与整体素质,在鼓励员工个性化、差异化发展的同时,培养团队意识,增强合作精神,打造一流人才团队。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