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市企业 / 唯优印象(北京)国际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摘牌唯优 - 835488.NQ

唯优印象(北京)国际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日期
2016-01-20
上市交易所
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
企业英文名
Vision Unit (Beijing) International Culture Media Corp,Ltd.
成立日期
2011-01-17
注册地
北京
所在行业
广播、电视、电影和录音制作业
上市信息
企业简称
摘牌唯优
股票代码
835488.NQ
上市日期
2016-01-20
大股东
山西华龙科迪文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持股比例
72.409 %
所在行业
广播、电视、电影和录音制作业
会计师事务所
亚太(集团)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注册会计师
吴长波、李秋莲
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华泰律师事务所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全称
唯优印象(北京)国际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代码
911101125674093339
组织形式
中小微民企
注册地
北京
成立日期
2011-01-17
法定代表人
侯保军
董事长
侯保军
企业电话
010-64189399
企业传真
010-64189066
邮编
100016
企业邮箱
vu@vu-media.com
企业官网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半截塔路55号七棵树创意园B2-1
企业简介

主营业务:电影、电视剧、电视节目、广告以及各类视频内容的策划创意、前期摄制、后期制作。

经营范围: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承办展览展示;营销策划、企业策划;市场调查;经济贸易咨询;教育咨询;舞蹈培训(不得面向全国招生);电脑图文设计;租赁影视服装道具、影视器材;技术咨询、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推广、技术服务;文艺创作;摄影摄像服务;影视策划;设计、制作、代理、发布广告;计算机系统集成:零售计算机软件及辅助设备、仪器仪表、通讯设备、电子元器件、专用设备;出租商业用房、出租办公用房(不得作为有形市场经营用房);专业承包;制作,发行动画片、专题片、电视综艺,不得制作时政新闻及同类专题、专栏等广播电视节目(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有效期至2022年11月17日)。(市场主体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动画片、专题片、电视综艺,不得制作时政新闻及同类专题、专栏等广播电视节目以及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国家和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

唯优印象(北京)国际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于2011年1月17日成立,并于2016年1月20日成功挂牌新三板。

公司当前拥有四大主营业务,即影视全流程制作、影视IP研发、投资出品与娱乐营销,形成了覆盖电影、电视剧、电视综艺节目、广告视频、网生内容等全类型的后期制作与娱乐营销业务格局,在影视行业中享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

公司立足国际一流的影视制作工业化实体,打造以影视内容为核心的技术、创作、营销的全流程全产业影视传媒集团。

商业规划

公司全年完成营业收入84,188,304.39元,同比下浮22.26%,净利润-32,384,117.57元,同比下浮250.81%。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归属挂牌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84,618,438.17元,较期初下浮27.68%;总资产达到104,534,310.91元,较期初下浮19.93%;资产负债率为19.05%,较期初增加83.53%。

报告期内,由于行业监管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对全年影视产量造成很大冲击,公司作为以影视后期制作为主营业务的产业实体在向影视前端转型的过渡阶段,相关业务受到影响,这是营业收入与净利润下浮的原因所在。

2018年,公司继续完善全产业链战略布局,实施产业升级战略转型,在全流程后期制作产业化、专业化的基础上,加大了剧本原创及IP研发、娱乐营销的力度。

报告期内,签订重大合同项目《拳城出击》协议,总金额为人民币20,000,000.00元(贰仟万元整),公司作为本项目的IP开发方和内容承制方,是项目创作主导力量和生产主体。

本项目对公司影视内容产业升级转型战略的实施将产生重大价值,同时对公司提高经营业绩、实现影视技术、内容创作与广告运营业务的深度整合产生积极影响。

报告期内,娱乐营销业务板块有所突破,与贵州大兴东酒业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央视广告发布合同》,合同总金额为人民币25,674,600.00元(贰仟伍佰陆拾柒万肆仟陆佰元整)。

娱乐营销业务是公司四大主营业务之一,包括广告代理与媒介投放,也是公司全资子公司的核心业务。

本项目的成功签约对公司完善全产业链、提高经营业绩将产生积极影响。

影视全流程后期制作公司后期制作的电影《冥王星时刻》入围2018年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是今年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中唯一一部华语电影;后期制作的电影《暴雪将至》获得东京国际电影节两项大奖;全案后期电影作品《识色,幸也》入围第23届韩国春史国际电影节最佳海外作品单元,是唯一入围的国产电影;全案后期制作的电影《归去》荣获2018年第七届马德里亚洲国际电影节亚洲大奖提名,最佳导演、最佳剪辑、最佳女主角和最佳原创音乐四项提名;后期制作电影《四个春天》入围FIRST影展竞赛单元;参与后期制作的电影《引爆者》获得2018国际影视演艺技术高峰论坛(IFTT)暨2018年度“声音制作优秀作品奖”电影类三等奖。

公司全案后期制作的电视剧《恋爱先生》东方卫视、江苏卫视双平台收视飘红,连续多日实时收视破2,峰值达2.195,平均1.56,全网播放量超130亿,荣获2018国际影视演艺技术高峰论坛(IFTT)暨2018年度“声音制作优秀作品奖”电视剧类二等奖,一等奖从缺,是本届电视剧类的唯一奖项。

全案后期制作的电视剧《一起长大》入围金鹰奖评选。

报告期内,公司娱乐营销业务完成多部影视剧的广告植入及广告代理业务签约合作,公司将不断拓展娱乐整合营销业务模式,搭建整合营销业务平台,此项业务未来将成为公司娱乐营销与广告媒介代理业务新的利润增长点。

公司不断加大影视IP研发和原创剧本的扶持力度,采取以公司为立项主体的联合投资出品运作模式,在版权发行、前后期生产制作、影视广告植入等领域实现新的营业收入与利润。

目前,公司已经完成电视剧版《慕辰》、《彩妆》的有声读物出版。

(二)行业情况2018年是电影市场规范加强年,在有针对性的相关举措下,偷漏瞒报票房、恶意技术锁场、盗录盗播、高额票补等市场乱象得到有效整治。

同时在电影产业促进法以及相关配套政策的引导下,电影市场发展更具规范化和理性化。

国家电影局2018年12月31日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609.76亿元,同比增长9.06%,城市院线观影人次为17.16亿,同比增长5.93%;国产电影总票房为378.97亿元,同比增长25.89%,市场占比为62.15%,比去年提高了8.31个百分点,市场主体地位更加稳固。

一、电影市场票房统计2018年单月电影票房市场,2月中国电影总票房突破100亿,刷新了内地电影市场单月票房最高纪录和全球单月票房最高纪录。

但暑期档之后,中国内地电影市场高歌猛进的态势戛然而止,国庆档票房仅有19.1亿,同比下跌27.9%。

观影人次方面,全年单月观影人数基本都在1亿以上,仅9月人数不足1亿,2月由于春节假日加持,观影人数达到2.66亿。

根据猫眼资料显示2018年我国观影人次增速放缓,但观影年龄层更加广泛,更多30岁以上观众走进电影院,为观影人次增长贡献约3.4个百分点,看电影从年轻人时尚消费行为,变成全民娱乐消费行为。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电影票房市场近年来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观影人次从2012年的4.4亿,增长2018年的17.16亿,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5.5%。

国内电影票房从2012年的170.7亿元增长到2018年609.7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3.6%。

中国电影产业在国民经济新的发展形势下实现了快速增长。

以电影票房收入衡量,我国电影市场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

虽然2018年电影票房市场增速放缓,但从中长期来看中国电影票房仍将维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主要原因在于中国人均观影次数和每百万人口票房金额与北美地区存在较大差距,随着中国居民消费水平上升、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和对文化产品的需求,电影市场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2017年中国电影市场总票房已达到559亿元,同比增长13.45%。

2018年票房突破600亿大关,但票房增速放缓,年增速为9.1%,即五年来首次回落至个位数。

二、年度电影票房排行榜6部电影票房超20亿《红海行动》36.5亿问鼎年度冠军。

2018年一大批国产电影通过口碑实现逆袭,取得了优异成绩,有六部电影票房超20亿元。

2018年度电影票房排行榜前十名有六部国产电影,四部引进片皆来自美国。

其中《红海行动》、《唐人街探案2》、《我不是药神》、《西虹市首富》四部国产影片占据2018年电影票房前四。

电影类型方面以喜剧和动作片为主,分别占4席和5席。

从上映时间来看,春节档上榜电影最多,共有3部;暑期档2部。

榜单排名第一的是《红海行动》,该片于春节档上映,上映首日排片仅11.4%,在同时期上映的影片中排第4位,而上映7天之后,成为单日票房冠军,全年累计票房为36.5亿元,一路逆袭成为2018年年度票房冠军。

同时春节档影片《唐人街探案2》位列第二,累计票房为33.98亿元。

《我不是药神》全年票房为31亿元,排名第三位。

三、全国电影产量变化趋势近年来,中国电影产量保持向上向好的发展态势。

数据显示:2012-2018年我国电影产量从893部增加到1082部。

2018年电影产量总计1082部,其中新上映电影504部,TOP10及TOP20影片票房占总票房比重仍在逐年上升。

受影视行业监管风暴影响,电影行业进入产能收缩期,2018年9月份开始电影开拍数量大幅下降。

我国电影类型中,电影故事片一直以来占据较大比例。

2018年全年共生产电影故事片902部,动画电影51部,科教电影61部,纪录电影57部,特种电影11部,总计1082部;全年票房过亿元影片82部,其中国产电影44部;全国银幕总数达到60079块,其中2018年新增9303块。

四、全国银幕数量变化趋势2018年全国银幕总数已突破6万块,稳居世界电影银幕数量首位。

在2012年银幕数仅有13118块,短短几年时间,银幕数增长了4倍有余。

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拥有银幕数60079块,较2017年增加9303块,同比增速18.3%,增速比2017年放缓了5个百分点。

整体看来,2018年我国电影银幕终端仍维持较快扩张。

2018年里,主管部门为了规范行业的发展,整治乱象,制定和出台的多条规定成为了监管行业的主要方式,也是整个影视行业的指向标。

一、国产影视剧“走出去”向产业化方向发力近几年来,影视行业企业、监管机构等多方角色均大力提倡中国影视剧走出去,并提出了相应的优惠政策。

从产业角度来看,国产影视剧“走出去”的发展是一个“从零到一,然后从一再往前发展”的过程。

随着影视剧制作水平的提高及话语体系的调整,国产影视剧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越来越适应国际市场的交流的方式。

前几年,国内热播的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北京青年》和《老有所依》等被作为国礼带出国门。

这些类型多元且制作精良的影视作品的成功“出海”,不仅反映了如今国产电视剧制作水平的日益国际化,更展现了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与独特魅力。

二、内容题材的限制更加明确和细化近几年来,我国影视行业内容监管力度持续加大,对内容题材的限制更加明确和细化。

2018年以来,广电总局多次发文强调规范电视剧和综艺节目题材内容。

年内《如懿传》等多部古装剧遭遇撤档或转网端播放。

而在综艺节目内容上,广电总局也多次明确严格控制偶像养成类节目及影视明星子女参与的综艺娱乐节目,减少明星娱乐、真人秀、歌唱类选拔等节目播出量。

网络视听节目审核新规待出,台端和网端内容监管标准趋向统一。

2018年11月,广电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文艺节目管理的通知》,强调“网上与网下要坚持统筹管理、统一标准”,并“探索建立网台联动的有效管理机制”。

这表明台端和网端内容的审核流程和监管口径将趋于实质性统一。

据报道2019年初广电总局将出台网络视听内容管理新规,将对网络视听内容采取“先审后拍”、“先审后播”的监管模式。

我们认为,新规若获得实行,在线视频平台的节目过审风险恐将加大,多轮审批也可能会降低网端内容生产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此外,2018年以来,中国影视行业在文化大数据、文化企业发展、电影院建设、电影票房补贴、收视率等多方面也相继发布了多条政策。

2018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了广播电视节目收视综合评价大数据系统。

系统主要通过建立与网络传输机构之间的安全通道,汇聚大样本用户收视行为数据,经清洗、转换、分析与挖掘,输出开机用户数、观看用户数、收视率、市场占有率等多项核心指标。

①以上数据来自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②以上数据来自数据来源猫眼电影③以上数据来自数据来源艺恩④以上数据来自数据来源中国情报网⑤以上数据参与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影视广告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发展进程

2011年1月14日,毛红霞、韩友志共同出资50万元设立唯优印象(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2011年1月14日,经北京东易君安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出具东易验字(2011)第3-0162号《验资报告》审验,截至2011年1月14日,唯优有限已收到股东以货币缴纳的出资50万元。

2011年1月17日,唯优有限办理了工商设立登记,并领取了注册号为110112013529703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资本为50万元。

2015年7月22日,唯优有限股东会作出决议,决议以整体变更的方式共同设立唯优印象(北京)国际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2015年7月20日,天衡会计师事务所对唯优有限截至2015年6月30日的净资产进行审计并出具了天衡专字(2015)02066号审计报告,截至整体变更基准日2015年6月30日,唯优有限经审计的净资产为3,655.82万元。

2015年7月21日,北京天健兴业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出具的天兴评报字(2015)第0753号评估报告,截至评估基准日2015年6月30日,净资产评估值为3,734.50万元。

2015年7月22日,唯优有限全体股东签署《发起人协议书》,各发起人根据天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公司进行审计出具的天衡专字(2015)02066号审计报告,以2015年6月30日为审计基准日,公司经审计的账面净资产为人民币3,655.82万元,将上述经审计的账面净资产值折股成股份公司股份2,600.00万股(人民币2,600.00万元折合为股份公司股本,人民币1,055.82万元计入资本公积)。

股份公司总股本为2,600.00万股,每股面值为1元。

2015年8月15日,经天衡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天衡验字(2015)02037号《验资报告》验证,公司已收到全体股东缴纳的注册资本2,600.00万元。

2015年8月11日,公司召开创立大会暨2015年第一次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唯优印象(北京)国际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筹办情况的报告》、《关于唯优印象(北京)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依法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及各发起人出资情况的报告》、《唯优印象(北京)国际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章程》、《唯优印象(北京)国际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大会议事规则》、《唯优印象(北京)国际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议事规则》、《唯优印象(北京)国际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议事规则》、《唯优印象(北京)国际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工作细则》、《关于唯优印象(北京)国际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聘任财务审计机构的议案》、《唯优印象(北京)国际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关联交易管理制度》、《唯优印象(北京)国际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对外担保管理制度》等议案。

会议决议以整体变更的方式共同设立唯优印象(北京)国际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2015年8月10日,公司召开职工代表大会,经全体与会职工代表选举,同意推选张建强先生为公司第一届监事会职工代表监事,任期三年。

2015年8月11日,公司召开第一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选举毛红霞为公司第一届董事会董事长,聘任夏昕为公司总经理,聘任韩冰为公司副总经理,聘任李婕娣为公司财务负责人及信息披露事务负责人。

2015年8月11日,公司召开第一届监事会第一次会议,选举张建强为公司第一届监事会主席。

2015年8月20日,唯优传媒办理了本次整体变更的工商变更登记,取得北京市工商局通州分局核发的注册号为110112013529730的《营业执照》。

注册资本为2,600.00万元;注册地址为北京市通州区永顺西街32号(北京市通顺招待所415号)。

法定代表人为毛红霞;公司类型为其他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经营范围为:制作、发行动画片、专题片、电视综艺、不得制作时政新闻及同类专题、专栏等广播电视节目(广播电视节目及电视剧制作许可证有效期至2016年09月18日)、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不含棋牌);承办展览展示;营销策划、企业策划;市场调查;经济贸易咨询、教育咨询;技术推广;舞蹈培训;电脑图文设计;租赁影视服装道具、影视器材;技术咨询;技术开发;文艺创作;摄影摄像服务;影视策划;设计、制作、代理、发布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