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智慧交通系统集成业务、智慧交通技术服务、商品销售及其他业务。
经营范围:许可项目:建设工程施工;建设工程设计;测绘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一般项目:信息系统集成服务;软件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物联网技术研发;物联网技术服务;物联网应用服务;物联网设备制造;物联网设备销售;信息技术咨询服务;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设计施工服务;工程管理服务;电子、机械设备维护(不含特种设备);机械电气设备销售;电子(气)物理设备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销售代理;机械设备销售;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电子元器件制造;非居住房地产租赁。(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国家和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经营场所:丰台区方庄芳星园二区4号楼6层-10层、12层)
北京云星宇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1997年4月23日注册成立,隶属于北京市首都公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业务涉及高速公路工程建设、高速公路维护维修、智能交通与交通信息化、物联网、绿色交通业务领域,所建设项目遍布全国,形成以首都为中心的全国业务网络。
云星宇公司也是最早进入高速公路系统集成行业的公司之一,凭借扎实的技术、丰富的经验以及精细的管理,已经成为国内高速公路交通系统集成项目解决方案的主要供应商,用户遍及全国。
云星宇公司拥有“公路交通工程专业承包通信、监控、收费综合系统工程资质”、“公路交通工程专业承包安全设施资质”;“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一级资质”,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在未来发展道路上,云星宇公司将在努力巩固高速公路工程业务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国内与国际市场,力争成为中国智能交通领域科技领先、服务领先的技术服务商。
并用现代企业经营智慧和对事业的忠诚,在不断追求中,谱写可持续发展的宏伟篇章。
2025年为公司上市后的巩固拓展的关键年,面对智慧交通市场的波动和公司自身的调整期,公司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的总基调,重点做好数字化转型、业务协同、科技创新、深化改革和风险防控等工作,努力提升公司发展质量和投资价值。
1.市场形势与上半年业绩2025年1-6月,我国智慧交通市场呈现显著分化态势。
城市智能交通市场规模同比、环比均出现显著下滑,城市交通管控项目因投资回报周期长而暂被搁置。
公路信息化受益于国家推动数字化升级的政策,市场仍在增长。
地方政府将有限资金投向具有明确政策要求和经济效益的公路数字化升级领域,特别是国家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示范工程(第二批)的启动为市场提供了持续动力。
云星宇在2025年上半年积极推进技术融合创新,将人工智能、车路协同等新技术与传统交通基础设施深度结合,显著提升了产品竞争力和服务能力。
云星宇“灾害监测告警系统”顺利完成试点测试应用,启动“交通守望者”项目预研。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5,653.05万元,同比下降20.8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63.33万元,同比下降17.6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857.12万元,同比下降37.66%;公司基本每股收益为0.09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8.18%,主要原因一是受宏观经济环境及智能交通领域竞争加剧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本期完成的项目总合同金额小于上年同期,二是综合毛利率同比下降。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资产状况保持稳健,总资产为34.30亿元,净资产为15.02亿元,资产负债率从上年期末的58.42%降至56.20%。
伴随当前经济环境中的结构性调整,公司认为未来市场活动存在风险积累和结构性挑战,部分新项目可能出现买方信用弱化和信用能力降级。
有鉴于此,为应对这一复杂局面,公司在新项目承揽中调整战略重心,加大项目承揽环节的风险控制,强化新项目承揽的预期资金回流控制,不单纯追求业务规模的扩张,聚焦提升资产质量和经营韧性,以换取更稳健的现金流、更强的风险抵御能力和更可持续的长期发展基础。
2.深化数字化建设,筑牢智慧交通技术底座公司紧抓2024-2026年“车路云一体化”国家试点机遇,依托北京区位优势,聚焦路侧感知、边缘计算、云控平台等核心环节。
持续优化业务布局,向高技术含量项目倾斜。
核心在于推动服务模式转型,借助“科改”契机,将“建设+运营”理念融入设计、施工、运维全链条,探索向综合服务商转变。
同时,着力构建数据闭环能力,实践数据采集、处理到应用流程,将基础设施数据转化为基础信息、分析预警及决策支持等多层次服务,该等技术已通过东六环综合智控平台实现了应用。
在智慧高速、数字地图、交通枢纽等领域不断积累,强化技术复用与协同,拓展应用场景。
3.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构建可持续业务模式针对行业竞争加剧与业主预算压力,公司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破局手段,重视研发投入。
重点布局人工智能、数字孪生、机器人等通用技术及设施智能监测、全天候通行、快速通行、多源感知等交通专有技术,研发项目紧密围绕降本增效目标。
成功实施的“东六环智慧隧道”、“数字化地图”等项目形成良好示范效应。
深化产学研合作,储备“车路云一体化”、“低空经济”等前沿技术实力,提供建设-智慧运维-场景构建一站式解决方案,实现向综合价值创造者升级。
4.深化改革增效,做好风险防控持续推进“科改行动(2023-2025)”,优化治理效能与运营效率。
完成新《公司法》要求的治理结构改革,取消监事会并完善董事会运作机制,提升决策效率与合规性。
健全市场化选人用人及科学灵活的考核激励机制,激发核心团队活力。
严格执行信息披露制度,多渠道加强与投资者沟通,维护市场形象。
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强化项目全周期管理,加大应收账款催收力度,推行精细化成本管控,建立动态客户信用评价机制,从源头防范经营风险,保障健康发展。
1997年1月17日,经北京市交通局《关于对京津塘高速公路北京市公司和首都高速公路发展公司联合成立<北京云星交通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的请示>的批复》(京交综计字:(97)026号)批准,同意京津塘北京和首都高速共同出资设立云星宇有限。
1997年3月12日,京津塘北京、首都高速签署《北京云星宇交通工程有限公司章程》约定由京津塘北京、首都高速共同出资,设立云星宇有限;京津塘北京出资人民币1,650万元,首都高速出资人民币1,350万元。
1997年3月20日,北京望达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望达(97)第1139号《开业登记验资报告书》,验证京津塘北京、首都高速已于1997年3月20日将其各自认缴出资存入云星宇有限的入资账户,共投入3,000万元,全部以货币投入。
1997年4月23日,北京市工商局向云星宇有限核发注册号为11510114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2013年9月29日,北京市国资委出具《关于北京云星宇交通工程有限公司改制上市方案的批复》(京国资〔2013〕199号),同意云星宇有限引入投资者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
2013年10月29日,云星宇有限股东会决议注册资本由59,755,501.40元增至82,120,483.30元,新增注册资本由合伙企业九鼎投资、京国发、锦阳投资以及自然人潘海军、潘婕等五方分别认购。
2013年12月27日,致同出具《专项审计报告》(致同专字(2013)第110ZC2001号),确认截至2013年10月31日,云星宇有限的资产总额1,376,667,650.96元,负债总额为1,057,544,769.59元,净资产为319,122,881.37元。
2013年12月28日,北京京都中新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出具了《北京云星宇交通工程有限公司拟整体变更设立为股份有限公司项目资产评估报告》(京首公经字[2013]第0216号),确认截至2013年10月31日,有限公司净资产评估值为42,593.09万元。
就前述评估事项,北京市国资委出具了京国资产权〔2014〕22号《北京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对北京云星宇交通工程有限公司拟整体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资产评估项目予以核准的批复》。
2014年1月27日,全体发起人首发集团、首都高速、九鼎投资、京国发、锦阳投资、潘海军及潘婕共同签订了《发起人协议》。
2014年2月18日,云星宇有限召开股东会,决议通过以经致同审计的截至2013年10月31日的公司账面净资产额31,912万元中10,800万元,按照1:1的比例折合为变更后的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本10,800万股,每股面值一元人民币,将云星宇有限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其余部分计入资本公积。
同日,云星宇(筹)召开创立大会,审议通过了设立股份公司的决议。
2014年2月28日,致同出具了致同验字(2014)第110ZC0055号《验资报告》。
经审验,截至2014年2月28日,股份公司已收到全体股东以有限公司净资产出资产10,800万元,折合股本10,800万股,每股面值1元。
净资产折合股本后的余额转为资本公积。
2014年3月6日,云星宇依法在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登记,并取得了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110000005101140),注册资本10,8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