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市企业 / 中机寰宇认证检验股份有限公司

中机认检 - 301508.SZ

中机寰宇认证检验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日期
2023-12-01
上市交易所
深圳证券交易所
保荐机构
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实际控制人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企业英文名
China Machinery Huanyu Certification and Inspection Co., LTD.
成立日期
2003-11-28
董事长
付志坚
注册地
北京
所在行业
专业技术服务业
上市信息
企业简称
中机认检
股票代码
301508.SZ
上市日期
2023-12-01
大股东
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持股比例
48.57 %
董秘
魏永斌
董秘电话
010-61256133
所在行业
专业技术服务业
会计师事务所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注册会计师
徐继凯;周军
律师事务所
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全称
中机寰宇认证检验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代码
91110115756728827T
组织形式
央企子公司
注册地
北京
成立日期
2003-11-28
法定代表人
付志坚
董事长
付志坚
企业电话
010-61256133
企业传真
010-61256285
邮编
102609
企业邮箱
cmhci@cmhci.com.cn
企业官网
办公地址
北京市大兴区北臧村镇天荣街32号
企业简介

主营业务:为汽车整车、军用装备、工程机械、特种设备、民航地面设备、零部件等产品检测服务,并提供产品及体系认证等技术服务,具有独立的研发、采购、销售等业务体系,具备独立面向市场的自主经营能力。

经营范围:许可项目:认证服务;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动车检验检测服务;检验检测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一般项目: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新材料技术推广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机械设备租赁;特种设备出租;软件开发;软件销售;货物进出口;非居住房地产租赁;会议及展览服务;企业管理咨询。(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国家和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

中机寰宇认证检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机认检,CMCI)成立于2003年,总部位于北京,是国务院国资委直属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的二级中央企业。

中机认检目前有7家各级子公司及控股公司,具有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认监委、工信部、交通运输部、生态环境部等部委授权的检测资质30余项;经国家认监委指定,可开展6大类强制性产品(CCC)认证;经国家认监委批准,获得自愿性认证10大类、管理体系认证4大类以及服务认证中的批发业和零售业、保养和修理服务认证2大类资质。

检测和认证服务涵盖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工程机械、特种设备、航空器地面服务设备及军品等领域。

此外,还完成了碳排放管理体系认证、温室气体核查认证和产品碳足迹认证等管理体系认证国家认监委体系认证备案;获得国家工信部的绿色制造评价机构资格,可为企业开展“双碳认证”、“绿色制造评价”(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绿色产品等)技术服务。

中机认检为客户提供“产品认证+体系认证+试验检测”一体化服务,为政府决策提供专业化、定制化技术咨询,为企业提供试验检测、智能升级、管理提升等一站式服务。

商业规划

(一)主要业务介绍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营业务未发生变化。

公司是一家全国性的车辆及机械设备第三方认证、检验检测综合性服务机构,主营业务为汽车整车、军用装备、工程机械、特种设备、民航地面设备、零部件等产品检验检测服务,以及产品认证、体系认证和服务认证等认证服务。

同时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完善“3+1+3”业务布局,在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安全、低空经济、产品碳标识认证、产品碳足迹管理、“双碳”技术服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检测、认证、服务及技术咨询等工作,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

检验检测业务方面,公司在获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CMA)和国家认可委实验室认可证书(CNAS)资质基础上,还获得了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认监委、工信部、交通运输部(民航局)、生态环境部等部委及机构授权30余项资质,以及“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服务范围涵盖车辆和机械设备等产品的质量、安全、性能、环保、可靠性以及节能等方面试验检测。

认证业务方面,公司是经国家认监委批准的首批从事强制性产品(CCC)认证机构之一,主要提供产品认证(包括强制性和自愿性产品认证)、管理体系认证以及服务认证服务。

此外,还根据市场需求,开发了评价类业务和出口服务类业务。

除检验检测和认证服务外,公司还为客户提供汽车整车造型创意设计、模型验证和汽车工程设计服务。

报告期内,公司大力开拓乘用车检测认证市场,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8,804.68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4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315.21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24%。

(二)经营模式报告期内公司的经营模式未发生变化。

1、检验检测车辆及机械设备检验检测即公司根据委托方的检验检测需求,运用专业的检测装备及设备仪器、科学方法、标准和技术规范以及相关技术,在实验室或专用道路场地对委托样机或零部件的质量、安全、性能等多个方面进行检验、测试、鉴定等活动,并向委托方或其检测相关方出具检验检测报告,供委托方或其检验检测相关方依据检验检测结果评定委托检验产品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

公司提供的检测服务分为准入类检测和综合服务类检测,其中准入类检测包括工信部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即“公告类检测”、交通运输部的“道路运输车辆达标车型公告”即“达标车型类检测”、生态环境部的“机动车环保公告”即“环保信息公告类检测”、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认监委)的“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制度”即“CCC检测”等;综合服务类检测主要是根据客户试验研发、产品评价、质量提升以及招投标需求提供的检测服务,包括一致性测试、可靠性试验、质量跟踪以及鉴定试验等。

公司按照客户或其检验检测相关方需求对委托样机或零部件进行检验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一般情况下检验检测报告的内容为不同试验项目或参数的组合。

2、认证公司的认证业务通过全资子公司中汽认证(含中联认证)开展,中汽认证作为独立的第三方认证机构,能够对企业的产品、管理体系、服务是否符合法规规章、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等要求进行评价,并出具相应的认证证书。

(1)产品认证产品认证是由产品认证机构实施的,对产品满足规定要求的评价以及公正的第三方证明。

产品的规定要求通常包含在标准或其他规范性文件中,它属于合格评定活动,能为消费者、监管机构、行业及其他相关方提供产品在性能、安全和一致性等方面符合规定要求的证明。

产品认证分为强制性产品认证和自愿性产品认证两种。

①强制性产品认证强制性产品认证是通过国家立法或政府颁布强制性指令等方式,针对涉及人身健康、环境保护、安全等的产品实施的强制性认证制度。

对于采用指定认证机构认证方式获取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的产品,需由企业提出申请,在国家认监委指定的认证机构接受认证受理和检查,并由指定的检测机构进行产品检测,符合条件后,认证机构会发放认证证书并允许产品使用认证标志。

我国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为“中国强制认证”(简称“CCC”),该标志是准许产品出厂、销售、进口或者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的证明标记。

经国家认监委批准,中汽认证可开展针对列入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的8大类产品的认证业务,具体包括汽车、摩托车、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电动自行车、汽车用制动器衬片、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以及电动自行车用充电器等产品。

②自愿性产品认证自愿性产品认证是由企业向认证机构提出认证申请,认证机构对符合认证要求的企业颁发产品认证证书的认证形式。

2025年上半年,公司向国家认监委申请扩展并获批了两项国推自愿性产品认证(绿色产品-纺织产品、绿色产品-塑料制品)和一项一般工业产品自愿性产品认证(PV20航空航天设备)共三项自愿性产品认证资质,原有1项国推自愿性产品认证(节能环保汽车)因标准及政策变化而自动取消。

现获批的自愿性产品认证业务由2024年的11大类增加至13大类。

(2)管理体系认证和服务认证管理体系认证是认证机构依据公开发布的体系标准,按照相应认证程序要求,对客户的管理体系进行科学公正的评价,然后颁发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并实施监督的活动。

公司的管理体系认证业务主要通过中联认证开展,中联认证是我国首批取得国家认可、获得授权开展相关管理体系认证的机构之一。

经国家认监委授权,公司可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以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等体系认证10余类,认证对象主要集中在装备制造业,包括机械、电子电气、轨道交通、汽车、飞机制造等行业企业。

在服务认证方面,经国家认监委授权,公司可开展批发和零售业服务、保养与修理服务的2大类的服务认证。

(3)评价类业务为满足市场需求,公司开发了多种评价类业务和出口服务业务,涵盖ESG评价、节能诊断、绿色制造评价、产品碳足迹评价、碳中和评价、碳排放核查、二方审核、二方检测、二方实验室评价、出口认证服务等。

3、汽车设计公司通过控股子公司中机博也开展汽车设计业务,中机博也主要为汽车生产商提供汽车整车造型设计,汽车车身、内外饰和总布置、底盘、电器、CAE等工程设计,汽车改型设计,汽车零部件设计等汽车设计领域的专业技术服务。

(三)销售方式和渠道报告期内公司的销售方式和渠道未发生变化。

公司的销售方式为直销模式。

公司构建两级市场开发体系,采取差异化的营销策略,对于具有行业影响力的知名企业,公司组建专业营销团队,由公司市场开发部牵头,开展营销及后续服务(包括行业研讨会、技术交流会等),该类企业对其产业链上游供应商拥有较大影响力,公司可以借此向行业上游拓展,为其零部件供应商提供产品检测和认证服务。

对于其他客户,由各业务部门牵头,公司凭借自身品牌公信力吸引客户,并通过优质的检测认证服务留住客户,进而保持长期合作。

(四)公司所属行业发展情况(1)行业基本情况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十四五”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发展规划》政策指引下,我国检验检测行业正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规划明确提出以“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集约化、规范化”为发展目标,为行业指明了前进方向。

根据2025年7月14日召开的“检验检测支撑高质量发展”专题新闻发布会数据显示,2024年度全国检验检测行业呈现出“三升三降”的特点。

一是行业营收和单位产值稳步上升,机构数量和报告数量出现下降。

2024年,全国检验检测行业共实现营收4875.97亿元,同比增长4.41%,继续保持良性增长势头;全国共有检验检测机构53057家,全年出具检验检测报告5.53亿份,同比分别下降1.44%和8.66%,机构数量近年来首次出现下降拐点。

二是规模以上机构占比上升,小微型机构占比下降。

营业收入1000万以上的“规上”机构共计7972家,占全行业15.03%,同比上升7.02%;从业人员100人以下的小微机构数量51007家,占全行业96.14%,同比下降0.12%。

表明行业集聚程度有所上升,集约化发展趋势明显。

三是高端供给能力上升,低端供给占比下降。

从行业分布看,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装备等新兴领域的机构数量增长2.05%。

从人员构成看,高级技术职称人员同比增长4.75%。

从技术能力看,检验检测仪器设备1067.01万台套,同比增长3.87%;资产原值5701.70亿元,同比增长8.01%。

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机构6025家,行业占比11.36%,为全国企业平均占比的14.95倍;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的机构1500家,行业占比2.83%,为全国企业平均占比的11.32倍。

表明检验检测专业化能力稳步提升,高技术服务业特征更加鲜明。

通过这“三升三降”可以看出,行业呈现集约化、专业化发展可喜趋势,结构布局持续优化,质量效益稳步提升,支撑高质量发展能力作用明显增强。

2025年上半年,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国家认监委关于撤销千城标准认证有限公司等16家认证机构批准资质的公告》、《国家认监委关于暂停3家实验室部分强制性产品认证指定检测业务的公告》,16家认证机构批准资质被撤销,3家检测机构部分强制性产品认证被暂停。

国家主管部门对检测认证机构的监管力度越来越大。

这表明主管部门正通过加强资质审查和违规惩处,推动行业整合,加速淘汰不合格机构。

监管举措有效遏制了认证乱象,提升了市场准入门槛,进一步强化了检测认证机构的合规性与公信力。

(2)政策法规对行业的影响①推动数字化标准建设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和2024年全国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标准对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事业发展的技术引领作用,国家认监委发布了《检验检测机构数字化建设指南》等25项认证认可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明确“以合规为基础”、“以技术为支撑”、“以数据为资产”的总体发展战略,将会大大推动检验检测机构数字化、智慧化转型的步伐,加快检验检测行业与物联网、大数据、5G、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促进检验检测行业高质量发展。

②推进国际互认与合作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会同商务部联合印发《加快推进认证认可高水平开放行动方案(2024—2030年)》提出以下五个方面内容:一是健全完善认证认可国际合作格局。

包括国际和国内两个层面的具体措施,国际层面要加强政府间认证认可政策法规沟通交流,搭建多双边国际合作平台;国内层面要加强部门间沟通协调,构建统一部署、协同推进的认证认可国际合作体系,同时支持重点区域认证认可领域开放发展,打造一批认证认可领域对外开放“桥头堡”。

二是全面提升认证认可国际合作效能。

包括加快推动国外承认我国认证认可结果、全面实施质量认证“小而美”国际互认合作项目、积极贡献服务全球共同发展的互认解决方案等具体措施。

三是推动认证认可与标准及产业协同发展。

包括建立认证认可与标准化工作协调机制、打造与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的认证认可服务链等具体措施。

四是提升认证认可行业国际发展水平。

包括加强合格评定机构国际化能力建设、加强行业品牌建设、加强海外业务布局等具体措施。

五是强化认证认可高水平开放基础支撑。

包括加强基础研究、强化数字化智能化赋能、加强认证认可国际化人才培养与交流等具体措施。

该方案将加速中国车辆及机械设备认证国际互认,减少重复检测,缩短车辆及机械设备上市时间,提升出口效率,助力相关企业开拓新市场;推动认证机构通过合作参与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等国际标准制定,提升技术话语权,融入国际规则;支持本土机构提供“一站式”国际认证服务,提高车辆及机械设备生产企业应对欧美数据安全等合规要求的能力;使中国车辆及机械设备行业从“国内循环”向“国内国际双循环”升级,推动检测认证成为车辆及机械设备产品全球化的重要支撑力量。

③加速实现低碳转型为推动碳达峰碳中和质量认证制度体系建设,引导和规范直接涉碳类认证活动顺利开展,根据2023年10月《市场监管总局关于统筹运用质量认证服务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和2024年国家认监委发布的《关于明确直接涉碳类认证规则备案要求的通知》,到2025年,基本建成直接涉碳类和间接涉碳类相结合、国家统一推行与机构自主开展相结合的碳达峰碳中和认证制度体系;分步建立产品碳标识认证、碳相关管理体系和服务认证等直接涉碳类认证制度体系,完善绿色产品认证、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等间接涉碳类认证制度体系,初步形成各类制度协同促进、认证市场规范有序、应用采信范围广泛、国际合作互认互信的发展格局,为碳达峰碳中和提供科学公正、准确高效的质量认证技术服务。

(五)公司行业地位公司是国资委直属中央企业中国机械总院的控股子公司,作为最早一批拥有检测认证资质的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检测认证领域的头部企业,是我国车辆检测领域少数具备检验检测、认证一体化能力的专业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获得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认监委、工信部、交通运输部(民航局)、生态环境部等单位授予的30余项检测资质许可,是我国车辆检测领域覆盖范围最广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之一。

公司在工程机械、民用航空地面设备、军用装备领域的检测认证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报告期内,聚焦中长期发展战略,保持在支柱领域的竞争优势,持续加速投资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如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双碳”)、智能网联、低空经济等战略领域,推动和助力新质生产力培育和发展,稳步推进国际化进程,保证公司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

发展进程

2003年11月10日,中汽认证中心员工黄学平、郑金城、龚清清、马世明、马铁华和白晓燕签署《关于建立“北京中汽寰宇机动车检验中心”临时股份制的协议书》,依据《北京市股份合作制企业登记管理办法》共同出资设立北京中汽寰宇机动车检验中心,经济性质为股份制(合作),根据协议约定,六位自然人员工代中汽认证中心出资,个人不实际拥有股权,资产归属于中汽认证中心。

2003年11月24日,北京正衡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验资报告》(正会验字[2003]第410号),经审验,截至2003年11月21日止,寰宇检验中心已收到黄学平、郑金城、马世明、马铁华、白晓燕、龚清清缴纳的注册资本合计人民币100万元。

2003年11月28日,寰宇检验中心取得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大兴分局核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为1102241630518),注册资本为100万元。

2007年8月8日,寰宇检验中心制订《北京中汽寰宇机动车检验中心改制方案》,拟定寰宇检验中心由集体所有制(股份合作)企业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黄学平、郑金城、龚清清、马世明、马铁华和白晓燕将各自持有相应股权及对应的全部资产以零值转让给实际股东中汽认证中心,进行代持还原。

改制及股权转让完成后,寰宇检验中心将变更为由中汽认证中心持有100%股权的一人有限公司。

本次改制已经取得中国机械总院出具的《关于对“北京中汽寰宇机动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改制方案”的批复》(机科企发[2008]217号)。

2007年10月30日,寰宇检验中心股东和职工代表大会通过《北京中汽寰宇机动车检验中心股东会和职工代表大会决议》,同意寰宇检验中心由集体所有制(股份合作)企业改制为一人有限责任公司。

2007年12月7日,北京中达耀华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出具《验资报告》(中达耀华信验字[2007]第C1006号),经审验,截至2007年12月6日止,中汽认证中心用评估后净资产100万元出资,其余1,152.67万元计入资本公积,改制后注册资本100万元已全部到位。

2008年1月31日,北京中汽寰宇机动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取得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大兴分局核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为110115006305184),注册资本为100万元。

2021年5月17日,中机认检有限作出股东会决议,审议通过《关于公司依法整体变更设立为股份有限公司的议案》《关于聘请审计及评估机构暨确定审计及评估基准日的议案》。

2021年6月28日,信永中和出具《中机寰宇认证检验有限公司审计报告》(XYZH/2021BJAA40480号),截至2021年4月30日,中机认检有限账面净资产为68,462.87万元。

2021年6月28日,中和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出具《中机寰宇认证检验有限公司资产评估报告》(中和评报字(2021)第BJV1030号),截至2021年4月30日,中机认检有限净资产评估值为98,453.84万元。

该评估报告已于2021年7月14日经中国机械总院备案(备案编号:3429JXZY2021006)。

2021年8月17日,中国机械总院出具《关于同意中机寰宇认证检验有限公司股份制改制的批复》(机科战投发〔2021〕307号),原则同意中机认检有限股份制改造方案。

2021年8月17日,中机认检有限全体股东共同作为发起人签署《发起人协议》,中机认检有限作出股东会决议,审议通过《关于确认股改审计报告、评估报告的议案》《关于公司整体变更设立为股份有限公司方案的议案》,同意以中机认检有限截至2021年4月30日经审计的净资产值折股,将中机认检有限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

中机认检有限以截至2021年4月30日止经信永中和审计后扣除专项储备的净资产68,395.69万元为基础,按照1:0.2479的比例折股,股份公司的股本16,956.39万元,每股面值1元,上述净资产中超过股本总额的部分相应列入股份公司的资本公积。

2021年9月2日,全体发起人召开创立大会暨第一次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中机认检有限整体变更设立为股份有限公司的相关议案。

2021年9月2日,信永中和出具《中机寰宇认证检验股份有限公司(筹)验资报告》(XYZH/2021BJAA40503号)。

经审验,截至2021年9月2日,公司(筹)收到的与本次股改相关的净资产为68,462.87万元,专项储备67.18万元。

2021年9月30日,中机认检取得北京市大兴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核发的《营业执照》(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91110115756728827T),注册资本16,956.39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