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自所(北京)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北京
  • 成立日期: 2002-10-23
  • 组织形式: 央企子公司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110102743318765H
  • 法定代表人: 王振林
  • 董事长: 王振林
  • 电话: 010-82285183
  • 传真: 010-82285161
  • 企业官网: www.bzkj.cn
  • 企业邮箱: IR@bzkj.cn
  • 办公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教场口街1号3号楼
  • 邮编: 100120
  • 主营业务: 从事以自动化立体仓库为核心的智能物流系统的研发、设计、制造与集成业务
  • 经营范围: 工程设计;技术开发、服务;专业承包;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代理进出口;销售电子产品、机械设备;软件开发。(公司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国家和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北自所(北京)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北自科技”)主要从事智能物流系统集成业务,基于自主开发的智能物流装备和软件控制系统,为客户提供从方案设计、系统仿真、软件控制系统开发、装备定制到现场系统集成的“交钥匙”工程,是一家智能物流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公司的智能物流系统能够为客户提供涵盖搬运、包装、仓储、配送等各个环节的物流系统综合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实现物流系统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 北自科技的业务前身——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简称“北自所”)物流工程技术事业部,是我国较早研究自动化物流技术的机构,自上世纪70年代起致力于智能仓储物流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深耕物流领域40多年,参与建设了我国第一座自动化立体仓库,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机械工业科学大会显著成绩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械电子工业部一等奖”等重大科技奖项。 凭借着多年软件控制系统开发和智能仓储物流系统集成经验,北自科技成功开发了多款专用物流装备和软件控制系统,研制了针对化纤、玻纤和机械制造等行业的智能生产物流系统解决方案,获得“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包装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首届智能制造创新大赛“智能制造装备”赛道一等奖、“系统集成解决方案”赛道二等奖等行业奖项。 北自科技秉承“交付美好,追求卓越”的经营理念,以智能仓储物流为基础,以智能生产物流为发展方向,推进以智能物流为核心的智能制造,帮助客户实现仓储物流的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助力我国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
  • 发展进程: 2002年10月,北自所作出《关于发起设立“北京利玛环太科技有限公司”的决定》(机自内办字[2002]第030号)和《关于“北京利玛环太科技有限公司”自动化所出资方代表人的决定》(机自内办字[2002]第031号),决定发起成立利玛环太,由张入通、王金友、郝玉成代表北自所出资,每人代表34.00万元。同月,张入通、王金友和郝玉成等22名自然人共同出资设立利玛环太,公司注册资本为200.00万元,由股东以货币方式一次性缴足。2002年10月14日,北京京诚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出具《开业登记验资报告书》(京诚会验字[2002]第076号),确认张入通等22位自然人于2002年10月10日已将认缴的注册资本200.00万元全部筹足。2002年11月1日,上述出资资金转入利玛环太银行账户。2002年10月23日,利玛环太获得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1101022492976)。 2021年7月22日,中国机械总院作出《关于同意北自所(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股份制改制的批复》(机科战投发[2021]264号),同意北自有限股份制改制方案,以2021年4月30日为基准日经审计的净资产360,217,689元为基础,按照1:2.96折合为121,670,643股,其余净资产238,547,046元转入资本公积,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股份公司名称为“北自所(北京)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8月12日,公司召开创立大会暨第一次股东大会,同意以2021年4月30日经审计的净资产360,217,689元折股121,670,643股,整体变更设立股份公司,并更名为“北自所(北京)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8月20日,公司在北京市西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办理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并取得营业执照(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110102743318765H)。 报告期内,公司及前身北自有限未发生重大资产重组,但存在增发股份方式收购湖州德奥100.00%股权的情况.
  • 商业规划: 公司秉承“交付美好,追求卓越”的经营理念,以智能仓储物流为基础、智能生产物流为发展方向,推进以智能物流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聚焦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全面提升企业价值创造能力。报告期内,公司重点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1、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提升价值创造能力智能物流装备研制:2024年,公司研制多层穿梭车、托盘四向车系列产品,增强密集存储设计规划、生产制造和项目实施能力;研制智能悬挂输送系统并实现成功应用,使公司成为全球少数拥有全品类化纤生产物流核心装备的企业,进一步增强了化纤生产物流领域的竞争力。智能物流软件开发:2024年,公司基于低代码开发平台,采用新架构开发新一代工业软件WMS、WCS和WES产品,全面提升性能及可扩展性,降低二次开发及运维的成本,为打造物流领域工业软件生态奠定基础;加快推动机器视觉算法、物流调度算法、数字孪生和数字化仿真等先进人工智能、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在物流行业不同场景的应用,助力物流数智化转型升级。知识产权矩阵布局:2024年,公司参与制定并成功发布国家标准4项,其中《制造物流系统互联互通通用要求》为牵头编制单位,行业标准3项;新增授权专利46项,其中发明专利21项;新增软件著作权35项;知识产权布局涵盖智能制造、数字孪生、智能检测等多个领域,不断夯实竞争技术优势。截至2024年末,公司有效授权专利237项,其中发明专利72项;登记软件著作权143项。科技创新成果认定:2024年,公司“复杂装备数字孪生运维管控共性关键技术及标准体系”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为近年来智能物流领域首个国家级科技奖项;荣获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首届制造业智能化解决方案创新大赛一等奖和二等奖、第四届智能制造创新大赛二等奖等科技创新奖项,入选工信部“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揭榜挂帅”项目,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企业”,在“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分类分级评定”中获集成实施类AAA最高评定。2、多渠道开拓市场,拓展应用场景持续拓展区域和海外市场:2024年,公司成立广州分公司,筹建成都分公司,持续拓展营销网络,加大在华南和西南等国内区域市场布局;采取国际化市场销售网络建设和随下游产业链企业海外投资等多种方式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产品成功出口至意大利、土耳其等欧洲国家市场。应用场景持续拓展:公司在巩固现有优势行业基础上,聚焦重点行业不断拓展智能物流解决方案,2024年成功开拓轮胎等行业市场,医药、石化等行业市场取得重大突破。战略合作深度绑定:公司与世界玻纤龙头中国巨石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双方将在玻纤行业的智能化升级、技术创新、市场拓展等方面展开更加深入、全面的合作。公司与全球化纤装备龙头企业TMT机械株式会社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就化纤生产装备领域展开合作,共同研发、生产并在全球范围内销售纺丝卷绕设备用自动生头机器人(Birdie),作为全球独家合作伙伴共同拓展全球化纤市场,以点带面,积极“出海”。截至2024年末,公司在手订单45.51亿元。3、改革引领发展全局,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体制机制改革深化:公司积极落实国资委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部署,通过组织架构调整强化垂直管控与专业化分工,全面推进市场化用工,优化考核和薪酬体系,完善竞争上岗、末等调整等制度,不断提升工作效率和项目交付能力。数字化转型升级:公司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战略,打造全新数字化平台,以数据中台为核心,打通公司运营内外核心环节,提升运营效率与决策精准度,进一步夯实降本增效基础,强化客户体验管理与产品研发协同能力,为业务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为企业长期战略落地及可持续增长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与数据支撑。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公司持续加大自主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力度,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紧密围绕战略发展目标系统推进人才队伍建设,2024年引进多名博士及行业专家,布局人工智能、高端装备等前沿领域,为公司长期稳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多元认证体系升级:2024年,公司获得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认证、CS4信息系统建设和服务能力评估四级认证,通过欧盟CE认证和EMC认证,为公司产品和业务在海外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运营管理能力提升:2024年,公司营造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机制,持续全面推动各项工作精益改善,通过QC小组、6S管理等活动有效提升产品质量,实现降本增效。公司湖州智能化物流装备产业化项目按计划于10月份开工建设,预计在2025年底开始逐步形成生产能力。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