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市企业 / 北京航天宏达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航天宏达 - 430096.NQ

北京航天宏达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上市日期
2011-08-30
上市交易所
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
企业英文名
Beijing Aerospace HONGDA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成立日期
2002-05-27
注册地
北京
所在行业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上市信息
企业简称
航天宏达
股票代码
430096.NQ
上市日期
2011-08-30
大股东
张润松
持股比例
42.25 %
董秘
谭力华
董秘电话
010-68461400
所在行业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会计师事务所
北京中名国成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注册会计师
郑鲁光;尚春英
律师事务所
辽宁申智律师事务所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全称
北京航天宏达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企业代码
91110108739373921G
组织形式
中小微民企
注册地
北京
成立日期
2002-05-27
法定代表人
张文茜
董事长
张文茜
企业电话
010-58894308,010-68461400
企业传真
010-58894310
邮编
102627
企业邮箱
hongdauv@yahoo.com
企业官网
办公地址
北京市大兴区春和路39号院3号楼3C1506
企业简介

主营业务:光等离子管,光等离子管专用电源,UVCN空气净化器及专用电源,技术开发,咨询与服务等

经营范围:技术开发;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代理进出口;制造机械电子设备、电子器件、医疗器械Ⅱ类(限分支机构经营)。(市场主体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国家和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

北京航天宏达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5月,是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的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长期专注于特种紫外光源技术的研发,拥有特种紫外技术应用产品和制造经验。

紫外应用产品涉及:特种紫外光源、紫外光源镇流器、光清洗机、空气净化器、油烟净化设备、水处理系统和空气治理工程等。

公司产品出口欧洲、北美等地。

航天宏达拥有自己的生产制造基地,公司信誉良好,产品质量不断提高,获得了国、内外客户的认可。

航天宏达所设计的产品坚持保持技术上的高端,系统性能优化,高性价比。

对于国外先进的技术不是单纯的引进和模仿,也不是一般的系统集成,而是引进、吸收其精华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创出自己的特色产品。

我们的产品定位和立项原则是有明确市场需求的前提下,目标实现有一定的技术难度,通过创新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创出高端产品。

变“仿制”为“创造”,创出出色的性、价比,才能具备很好的竞争优势。

在系统设计上更突出“适用性”和“差异化”,如“自净化”的创意,使得更环保,更安全。

多种传感器的应用使系统功能更优化,价格适度,可以更好地推广。

可以做到替代进口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具有竞争优势。

几十年来航天宏达技术团队开发出了许多优质项目:1998年砷化镓单晶水平生长系统,2001年“测井用精密陀螺仪”研制成功,2003年光清洗机的立项,2012年移动交通工具空气净化系统等。

基础研究和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增强技术储备也是提高核心竞争力本企业自2003年开始从事紫外技术产业链关键环节的全方位的研发,集光源(核心部件)、电源(核心部件)、整机及应用系统于本企业一身,前期投入巨大,但起点高,凸现了市场竞争优势,并能快速成长,渴望最终形成战略新兴产业。

公司于2007年成立了“紫外技术研究院”并被北京市科委认定为“研发机构”。

明确了产品定位和发展方向,励志开发出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部件和高性、价比的应用产品,我们的许多单项核心部件、整机及系统设计成果与国外差距不大。

为此,我们加大全产业链各个关键技术的研发投入力度,经过企业十几年的积累和发展,目前在紫外技术应用方面在业内已经处于专业水准。

跨专业、多学科、跨行业的复合技术前述中列举的大项目如“砷化镓单晶水平生长系统”、“光清洗机”、紫外核心部件(光源与电源)等都是专业跨度很大甚至是跨行业的复合技术,凸显出航天宏达较强的技术优势。

航天宏达一贯重视基础研究和关键共性技术的开发,如为了光清洗系统的研发成功,先期研发了特种光源、光源电源;为使其技术指标达标,又专门研发了其测试设备和分析仪器—真空紫外光谱仪,使光源能够进行定量的测试和分析(目前国内光源厂家没有进行定量检测);同时,研制了具有独特性能的光源生产设备和典型工艺创新,保证了核心技术的竞争力。

技术全面,能够在光、机、电等专业跨度较大的领域发挥优势善于进行跨专业、多学科的技术运用进行系统总体设计。

例如光清洗机涉及了特种紫外光源、大功率光源电源、较复杂的自控系统及电光源、微电子、电力电子、自动控制、光机电一体化等诸多跨度较大的专业。

因此技术难度大、竞争力强。

研制的产品是跨行业的产业复合。

如光清洗系统中的三个子项分别都有很突出的创新点。

特种光源、电子镇流器、整机系统三大部分与传统行业有很强的差异性与不可比性,表现出了它的高附加值和技术优势。

坚持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知识产权的自主风格和核心竞争力。

航天宏达公司勇于挑战前沿技术,对新技术敏感。

在多年的研发实践中,坚持走自己的路,对先进的技术学习借鉴,从不简单模仿和“集成”任何课题项目,必须有自主的核心竞争力,形成独特的风格与特色。

如“测井斜精密陀螺仪”(将用于航天的惯性制导技术移植到石油勘探的测井系统),借鉴美国的产品。

但实现了“连续测试”;项目“马达控制器”实现了“闭环控制”。

每个项目都做到了消化、吸收再创新。

如目前正在研制的大功率紫外光源电源,购买德国名牌样品,但研制却优于其性能指标。

目前国内的紫外技术应用没有在环境污染治理领域得到大力推广,其核心技术,核心部件依赖进口,价格昂贵,影响了推广应用。

许多作坊式的小厂,生产规模小,水平低,科技支撑投入小,技术进步很慢,由于核心技术不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能做集成,使技术的发展受到制约。

通过加大对研发的投入,对研发能力有效提升,对紫外技术的核心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如核心部件,整机产品,系统设备并研究其匹配关系,实现完美效果,改变核心部件低端品,整机产品低功能,系统设计技术单一的局面;通过技术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即:实现核心部件高端品,整机产品智能化,系统设计复合型的新高度,打造高附加值,低成本的好产品;使紫外技术通过创新得到发展;并参与国际竞争。

特种紫外光源适用的科研管理体制,勇于继承和创新。

通过研发机构体制创新做好产业链中的关键要素(特种紫外光源、专用配套电源、应用产品及应用系统);最终做全产业链。

紫外技术项目的应用领域为环境保护。

具体为空气与水的污染治理。

这是一个庞大的多学科跨专业的系统工程。

紫外技术是其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由于它的高效无二次污染的优势;使其呈快速增长之势。

我国随之新的饮用水标准进入强制执行期及空气净化要求如PM2.5等环保形势的快速变化;必然引发紫外技术的巨大需求。

该技术在我国尚处起步阶段。

但在国外已有近百年历史,运行模式相对成熟,形成规模的企业几乎是做“全产业链”。

①目前国内都在产业链的孤立领域发展。

因这一产业链专业、行业跨度很大彼此不了解。

单一技术领域开发很难组成具有一定水平的应用系统,②关键部件特种紫外光源及电源的研发很难满足系统的要求。

反过来从事应用系统的企业不了解前者技术,很难提出确切的要求并与之匹配。

③光源电源又是与光源行业不同的另一领域。

(搞光源的不懂电源,搞电源的不懂光源)三家协调更为复杂。

④现有体制很难保证光源与电源的成果为系统企业独享,知识产权也不能得到有效保护。

紫外技术的核心内容:光源、电源、应用系统。

既是三个不同的行业;之间又有着非常密切的匹配关系,只有“三合一”(或N合一)的体制由一家企业完成全部产业链,才能做到产业链中各关键环节的最佳匹配,才能克服各环节协调中的突出矛盾,使紫外技术创新,产业快速发展以适应我国环境形势的重大需求。

国外同行的大型企业成功的经验已证明了这一点。

为尽快赶上并超过国世界水平,就要做产业链,就要体制创新。

以自主研发为主并广泛合作,聚集精英,实现目标。

自主研发:以紫外技术为核心技术,以特种紫外光源及配套电源为核心部件的光等离子技术,我们紧跟世界专业水平,突破前沿关键技术,积极创新,突出差异和特点,在应用上创出我们的特色和优势,积极参与世界竞争。

广泛合作:在此应用领域,除了核心技术进行创新外,还涉及了许多相关专业技术、采取与相关专业的大学或科研机构进行联合开发。

如“真空紫外光谱仪”的研制成功就是与“长春光机所”合作的结晶,解决了特种光源的定量检测和分析,提升了我们在行业的地位。

目前正积极准备建立“实验室”。

又如紫外技术在“减排”环保领域的示范应用,与上海复旦大学电光源研究所、北京石油大学化工科学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光学工程系……等进行合作并签署了产、学、研协议,今年将加大其合作力度推进成果转化。

坚持研发的必要投入是坚持创新的保证多年以来企业坚持技术创新,在研发方面的投入是巨大的,最高可达70%以上,最低也在总收入的10%以上,用来增加研发设备、仪器、申报专利、购买图书、资料及参加必要的学术交流活动,加强技术团队建设,不断的提升研发能力。

多年来,航天宏达在创新的道路上不畏艰辛、不怕困难。

2003年立项“紫外光清洗机”,为购买国外的紫外核心部件遭到了拒绝,而国内产品技术指标不能满足项目系统要求,面对“技术封锁”,没有退缩,在毫无基础的条件下,从零开始,白手起家,自主研发(核心部件、整机系统)。

没有设备,没有仪器自主研制。

从第一条特种紫外光源试验生产线到第一台紫外光源研发用关键设备-到真空紫外光谱仪。

用我们自己研制的设备仪器,培养了一批技术团队,摸索出了独具特色的生产工艺,生产出了符合项目系统要求的特种紫外光源与电源。

2006年获得“紫外辐射光清洗机”发明专利。

2007年组建了“紫外技术研究院”,从此打破了核心部件被“封锁”的被动局面,由于我们的光源与电源技术指标先进,性能可靠,成为了欧美知名品牌空气净化器核心部件的供应商。

经过数年对紫外技术的潜心研究与生产实践,其核心部件在国内外享有一定的声誉。

科学态度与求实精神在多年的科研生产中,航天宏达坚持科学态度与求实精神。

在与客户多年的合作中,对于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哪怕是微小的问题)都首先认真的自我检查,即便不是我们的问题,也能善意的给以技术指导和建议,谦虚谨慎赢得了客户的信任,与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和谐的供求关系。

聚集精英,团结协作的凝聚力。

经过多年的历练和积累,技术较为全面,知识得到了更大的扩展,加之对新技术的敏感,获取信息的快捷,能够跟踪前沿技术并掌握其发展动态,对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能够快速的做出反应并凭借丰富的工程经验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

与其他专业领域进行深入的沟通、探讨、合作,达到技术上能够互通有无,实现互补,争取最好的效果。

团结协作成果共享,利益共享,诚信至上。

持之以恒的毅力与坚持到底的决心企业自创业3000元起家至今已经20多年,企业的发展就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回顾所走过的路程,有成功的阶段辉煌;也走过弯路,但坚持下来了,企业成长了。

今天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机遇,并持续发展,坚持做优质产品,保持技术的创新是航天宏达的优势。

商业规划

本报告期内,受国内总体政策及大环境影响,如去产能、转型、环保严查、大批非首都功能制造业关停与外迁,以及我公司对口的上游企业大都为中小企业资金周转缓慢,交货困难,公司委外产品质量的稳定性等因素,影响到公司下游客户企业的交货周期与产品品质,致使公司本年度总体经营状况下降幅度较大。

生产模式的转型进行的较为平稳,公司管理层、实际控制人基本未动,核心技术人员基本稳定,总体经济指标与上年同期相比降低许多。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5.19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降低了49.41%。

本年度净利润为-89.35万元,较上年同期相比降低了568.59%。

经营状况总体指标大幅下滑其主要原因是本年度营业收入的大幅下降;公司的供应商、经销商本年度经营状况也较为困难,影响本企业的经营运转;本年度客户对公司产品的需求量与上年相比也降低了许多,以上因素致使本报告期内,公司经营业绩下降。

营业收入中特种紫外光源占本年度营业收入的23.10%,特种紫外光源电源占本年度营业收入1.98%,应用系统产品占本年度营业收入的47.38%,技术开发占本年度营业收入的11.19%,技术服务占本年度营业收入的16.36%,其中特种紫外光源电源和应用系统产品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幅度较大,分别降低了94.23%和42.13%。

其主要原因为本年度客户对上述产品的需求量较上年同期降低,致使本年度特种紫外光源电源和应用系统产品降低许多。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成本为221.77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了55.08%,主要原因为公司营业收入大幅下降以致营业成本也相应比例的降低。

管理费用本期较上期增加了87.11%;主要原因为人员薪酬以及房租成本较上年同期增加较大,致使本年度管理费用增加许多。

财务费用本期较上期减少了380.88%,主要原因为本年度长期借款还清,利息支出大幅减少,以及汇兑收益的增加,致使本年度财务费用降低。

销售费用本期较上年同期减少了71.71%,主要原因为本年度运费及业务宣传费较上年同期减少,致使销售费用本期降低许多。

本报告期内,研发费用投入较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发展进程

2002年5月27日,经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登记,北京航天宏达科贸有限公司由张润松、张友兰共同出资成立。

营业执照注册号:1101082383981;有限公司类型: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50万元.2003年3月25日,有限公司股东作出决议,同意公司变更名称。

2003年4月23日,经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变更登记,有限公司名称变更为北京航天宏达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2006年6月29日,有限公司股东会作出决议,同意各股东按所持股权比例同比增加注册资本至150万元。

2010年12月20日,有限公司股东会作出决议,同意上述股权赠与行为,同意增加注册资本至1,692,046元2011年3月4日,公司取得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注册号:110108003839819公司类型: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资本:6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