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医疗服务、医药流通及医药制造
经营范围:药品生产、药品委托生产、中药提取物生产、中草药种植、食品生产、保健食品生产、健康咨询服务(不含诊疗服务)、医学研究和试验发展(除人体干细胞、基因诊断与治疗技术开发和应用)、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
贵州信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元月,注册地为贵州省罗甸县,管理总部设在贵阳市。
2010年4月,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002390。
目前已发展为集医疗服务、医药流通和医药制造的医疗健康全产业链集团。
医疗服务板块:公司致力于为居民提供基本以及多元化的优质医疗服务,坚持医疗、教学和科研协同发展的办医理念,坚持“一体化管理、同质化发展”的管理模式,在临床及医技学科实行首席专家制,在信息化、医保、后勤等保障体系实行集团中心化管理,实现了专家、医患及设备等资源共享。
公司拥有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附属白云医院、附属乌当医院等6家医疗机构,拥有床位数4500余张,在各医疗机构开设中医诊疗科室发挥中医诊疗优势,拥有贵州医科大学白云临床教学中心,具备肿瘤专业的GCP机构资格证书,并开展了分子病理中心等新的治疗项目和技术。
其中肿瘤医院是贵州省唯一的三甲肿瘤专科医院,具有肿瘤专业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肿瘤研究实验室;白云医院、乌当医院是较有影响力的三级综合医院;各医疗机构拥有各自的特色学科,已建立起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优质医院网络,在贵州省已形成了一定品牌效应。
医药流通板块:公司为贵州省医药流通龙头企业,已具有区域性集团化企业的地缘优势,拥有众多国内外知名上游供应商的省级独家代理权,建立了覆盖省内主要等级医院的销售网络,形成了包含药品和器械的全品类配送体系,拥有覆盖公司既有医院和主要合作医院的医药零售网络,建有现代医药配送物流中心并开展第三方物流服务。
医药流通聚集了众多上下游客户与品种资源,基于公司长期积累的品种、渠道、技术和服务等优势,并依托公司医疗服务终端,通过建立商业资源对接平台,为上游供应商提供全渠道销售服务和多维度增值服务,为下游医疗机构提供一站式的供应链服务解决方案,改善其诊疗服务能力,凸显自身供应链价值。
制药工业板块:在中成药业务板块,公司拥有11个国家基药目录品种,23个国家医保目录品种,产品主要覆盖心脑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等治疗领域,主要品种有益心舒胶囊、脉血康胶囊、银杏叶片、六味安消胶囊、贞芪扶正胶囊、关节克痹丸(独家品种)。
在中药饮片业务板块,制定了“以中药饮片为主体、大健康产品和中药材贸易为两翼”的战略发展规划。
在中药饮片方面,品种138个、品规208个,加工产能达6,000吨/年;在大健康产品方面,已开发出中药香囊、沐足汤、药枕、药食同源保健产品等系列产品;在中药材贸易方面,在保障自身中药饮片生产需要的前提下,以贵州为中心辐射西南、以甘肃为中心辐射西北、以安徽为中心辐射中原的道地药材基地公司也开展道地中药材贸易业务。
秉承“精诚至信、众志兴邦、健康民众、发展民生”的企业理念,践行“诚信合作、求实创新、追求结果”的核心价值观,公司坚持诚信经营和创新发展,公司被列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扶贫龙头企业”“国家民族贸易及民族特需商品生产百强企业”“第八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被授予“中国红十字会奉献奖章”和“中国红十字人道服务奖”“中国工业行业履行社会责任五星级企业”“黔南州脱贫攻坚突出贡献民营企业”“资本市场服务贵州脱贫攻坚贡献奖”等荣誉,并连续荣登中国上市公司口碑榜,分别获得“最具成长性上市公司”“最佳商业模式上市公司”“2021年贵州省优秀企业荣誉称号”等称号,并连续入围贵州省“双百强”榜单,2023年位列“贵州民营企业100强”第5位、“贵州制造业民营企业20强”第3位,持续领跑贵州省医药行业。
1、主要业务及经营模式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未发生变化,具体如下:公司形成了以医疗服务为核心、辅以医药流通及中医药制造的主要业务架构,构建了“医疗服务+”平台运营模式。
(1)医疗服务公司致力于为居民提供基本以及多元化的优质医疗服务,坚持医疗、教学和科研协同发展的办医理念,坚持“一体化管理、同质化发展”的管理模式,在临床及医技学科实行首席专家制,在信息化、医保、后勤等保障体系实行集团中心化管理,实现了专家、医患及设备等资源共享。
公司拥有肿瘤医院、白云医院、乌当医院等6家医疗机构,拥有床位数4,500余张,已形成以肿瘤医院为核心的肿瘤专科、以白云医院为核心的综合医院体系的医疗服务网络,开设有中医诊疗科室发挥中医特色优势,肿瘤医院具备肿瘤专业的GCP机构资格证书。
(2)医药流通公司为贵州省医药流通龙头企业,已具有区域性集团化企业的地缘优势,拥有众多国内外知名上游供应商的省级独家代理权,建立了覆盖省内主要等级医院的销售网络,形成了包含药品和器械的全品类配送体系,拥有覆盖公司既有医院和主要合作医院的医药零售网络,建有现代医药配送物流中心并开展第三方物流服务。
医药流通聚集了众多上下游客户与品种资源,基于公司长期积累的品种、渠道、技术和服务等优势,并依托公司医疗服务终端,通过建立商业资源对接平台,为上游供应商提供全渠道销售服务和多维度增值服务,为下游医疗机构提供一站式的供应链服务解决方案,改善其诊疗服务能力,凸显自身供应链价值。
(3)医药制造在中成药业务方面,公司拥有11个国家基药目录品种,23个国家医保目录品种,产品主要覆盖心脑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等治疗领域,主要品种有益心舒胶囊、脉血康胶囊、关节克痹丸(独家品种)、银杏叶片、六味安消胶囊、贞芪扶正胶囊。
在中药饮片方面,公司拥有中药饮片品种223个、品规374个,其中集采品种21个、品规36个,加工产能达6,000吨/年,仓储能力达10,000吨,搭建了全流程质量管理体系,从源头开始对中药材进行全面质量管控,并将质量追溯实现了信息化管理,构建了稳定共赢的供应链体系、规模化的生产管理体系、标准化的仓储物流体系、优质稳定的营销体系。
在大健康产品方面,精选江苏省中医院的经典验方和院内制剂,选用优质道地中药材,已开发了上工同德黄精片、精山饮固体饮料、慧儿高植物固体饮料等13款药食同源食品以及上工交泰沐足汤、上工香囊、上工本草伴眠枕等5款中药保健用品。
2、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1)行业因素①在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医保体系日益完善等多重因素作用下,人民群众日益提升的健康需求逐步得到释放,我国已成为全球药品消费增速最快的地区之一,我国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整体呈上升趋势,医疗健康市场消费将会持续增长,行业发展存在刚需。
②在国家和各地方政府的持续推动与支持下,社会办医的行业环境日趋规范,作为公立医疗机构的重要补充,社会办医在满足多样化医疗需求方面越来越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③近年来国家推行“带量采购”、“DRG/DIP支付方式改革”等政策,客观上推动了行业结构调整,提升了医药流通行业的集中度,龙头企业的规模和市场份额稳步提升。
(2)公司因素①在医疗服务方面,继续落实“同质化发展、一体化管理”的管理思路,优化完善临床及医技学科首席专家负责制的管理体系,在信息化、医保、后勤等实行集团中心化管理,采取全方位成本管控增效措施,将提高医疗服务的经营质量;利用好与江苏省中医院的战略合作,打造有竞争力的中西医结合旗舰医院;利用肿瘤医院和白云医院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医学技术等方面的领头作用,带动集团内其他医疗机构共同发展。
②在医药流通方面,在行业集中度提高的大背景下,将进一步放大公司在贵州省内的地缘优势;公司将持续推进供应链建设,完善商业资源对接平台的建设,为上下游客户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优质服务,进一步稳固与客户关系,有利于公司进一步提高市场份额,提升供应链增值服务。
③在医药制造方面,公司中成药业务已趋于稳定,将为公司提供持续稳定的贡献;中药饮片业务将始终坚持以质量为中心,从源头把控药材质量,让药材纯正、优质、稳定、可控,入围全国中药饮片集采将为中药饮片业务带来新的增长点,继续深化与主要客户的合作关系,借集采契机加快推进新市场的开发;大健康产品业务将继续加快产品开发,根据市场需求或反馈进一步优化现有产品,加大资源性投入,力争将大健康产品业务培育成公司新的增长点。
概述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4,502.53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6.6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719.68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6.69%;基本每股收益0.0565元/股,较上年同期下降6.15%。
(一)医疗服务本报告期,医疗服务业务实现营业收入79,095.33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89%,其中:肿瘤专科医院38,148.65万元,综合医院40,946.68万元。
公司加强医疗信息化建设及管理,提升信息化质控水平,提高医疗质量水平;优化护理服务流程,创新护理服务,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从机制上创新医患关系管理,优化入院办理、结算支付、投诉等流程,进一步改善就医环境,提升医患关系满意度;继续重视并深化与江苏省中医院在医疗事业方面的合作,充分利用好江苏省中医院知名中医专家贵州工作站的优势,提升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效果,进而推进学科建设。
此外,各医院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打造各自特色和亮点,开设特色科室,走差异化发展道路,肿瘤医院创新管理,新设了特需病房,为患者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精细化的高品质服务;乌当医院成立治未病中心、特需病区,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提升患者就医体验;白云医院积极推进重症医学、盆底诊疗中心、医养中心及其他学科中心建设,三期建设工程项目(内科住院综合楼)主体已完工,预计下半年投入使用。
(二)医药流通本报告期,医药流通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13,732.34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2.10%,其中,药品营业收入196,016.31万元,器械营业收入17,716.03万元。
公司持续高度关注并积极应对集采、省级联盟采购等政策对医药流通业务的影响,在医药批发方面,重点加强回款管理,对超账期客户进行有效梳理,催收老账,抓住优质客户提升销量及回款,优化劣质客户;持续强化与核心供应商的合作关系,有序引进市场核心厂家,扩张市场销售规模,管控市场风险;继续管好进、销、存,严控滞销产品报损,降低各项物耗,加快资金回笼;在医药零售方面,强化供应链建设,与上游核心供应商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确保紧俏药品的稳定供应,降低缺货风险,加强近效期药品控制,通过促销、门店间调拨减少损耗,推进“专业药学服务”落地,提供用药咨询、慢病管理等服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
(三)医药制造本报告期,医药制造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9,139.2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38%,其中:中成药业务营业收入13,587.81万元,中药饮片及大健康产品业务营业收入35,551.44万元。
在中成药业务方面,继续做好主要品种的销售服务,根据市场变化适时调整销售策略,加强优势品种的开发力度,扩大基层终端开发与零售市场拓展,同时做好生产端的品控管理以及能耗管控,保证质量的同时实现降本增效。
在中药饮片业务方面,非集采业务供货品种进一步增加,集采业务在山东、湖南、福建等省份已实现销售,营业收入稳步增长;为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执行品种等级管理;加强供应商和道地药材基地管理,强化风险控制管理、验证管理等生产现场管理以及仓储现场管理,进一步夯实质量管理体系;完成新车间的技改项目,完成炒药四车间、炒药五车间改造并投入使用,完成铜仁智慧产业园异地库的改造,进一步提升生产能力和仓储能力。
在大健康产品业务方面,持续完善营销体系建设,聚焦市场需求加快推进产品研发,重新完善产品开发流程,编制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文件。
本公司前身为贵州信邦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5年1月27日。
根据贵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函[2000]23号文《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设立贵州信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复》,以张观福、杜健、何文均、吕玉涛、张侃、姚凤岐及贵州信邦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工会为发起人,于2000年2月2日发起设立的股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