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市企业 /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海油发展 - 600968.SH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日期
2019-06-26
上市交易所
上海证券交易所
企业英文名
CNOOC Energy Technology & Services Limited
成立日期
2005-02-22
注册地
北京
所在行业
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上市信息
企业简称
海油发展
股票代码
600968.SH
上市日期
2019-06-26
大股东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持股比例
81.65 %
董秘
肖德斌
董秘电话
010-84528003
所在行业
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会计师事务所
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注册会计师
洪权;石宁
律师事务所
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全称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代码
91110101771554423Q
组织形式
央企子公司
注册地
北京
成立日期
2005-02-22
法定代表人
朱磊
董事长
周天育
企业电话
010-84528003
企业传真
010-84525164
邮编
100027
企业邮箱
sh_cenertech@cnooc.com.cn
企业官网
办公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外小街6号
企业简介

主营业务:主要为海洋石油工业上、中、下游的勘探、开发、生产、销售、油气加工、LNG、炼化等环节提供产品与技术服务,现有能源技术服务、低碳环保与数字化、能源物流服务三大产业。

经营范围: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投资及投资管理;石油、化工、电力设备设施和船舶的维修、保养;油田管道维修、涂敷;油田生产配套服务;油田工程建设;人员培训;劳务服务;仓储服务;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代理进出口;通信信息网络系统集成服务;油田作业监督、监理服务;承包境外港口与海岸、海洋石油工程和境内国际招标工程;国际货运代理;下列项目仅限分公司经营:物业管理;出租办公用房;再生资源回收、批发;船舶油舱清洗及配套维修服务;环境治理;垃圾箱、污油水罐租赁;起重机械、压力管道的安装、检测、维修;海洋工程测量、环境调查及环境影响评价咨询;工程防腐技术服务;弱电工程设计及施工;数据处理;压力容器制造;油田管道加工;对外派遣实施上述境外工程所需的劳务人员;下列项目仅限分公司经营:制造、销售石油化工产品、油田化工产品(剧毒品、易制毒品除外)、危险化学品(具体项目以许可文件为准);餐饮服务;普通货运;经营电信业务。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的上市公司,聚焦海上、陆上油气生产领域,致力于发展成为以提高油气田采收率、装备制造与运维、FPSO一体化服务等为主导产业的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一流能源技术服务公司。

公司积极把握能源转型大势,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加快推动低碳环保和数字化产业发展,致力于成为海洋石油行业发展绿色产业和数字化、智能化建设的生力军和主力军。

公司以2005年2月22日注册成立的中海石油基地有限责任公司为基础变更设立,2008年6月20日在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完成工商变更登记,2019年6月26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简称:海油发展,股票代码:600968)。

公司总部位于北京市东城区。

公司以海洋石油生产技术服务为核心,拓展陆上非常规油气田技术服务业务,为海上及陆地油气资源的稳产增产提供技术及装备保障。

同时,公司通过物流、销售、配餐等能源物流服务提供全方位综合性生产及销售支持。

另一方面,面对能源转型大势,公司以产业低碳化、数字化为抓手,加快推动公司低碳环保和数字化产业发展。

公司以技术服务支持生产,以产品带动技术服务,以物流服务联通技术服务与产品销售,形成能源技术服务、低碳环保与数字化、能源物流服务三大核心业务板块,具备综合性强、风险抵御能力强的业务竞争优势。

商业规划

报告期内,公司锚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业化创新型能源技术服务公司”的发展目标,全力以赴稳经营、提能力、强管理、促转型,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25.97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2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46%和13.15%。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475.35亿元,较上年末降低3.9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76.2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9%,整体经营呈现稳中有进的积极态势。

(一)聚力提升产业发展质效,能源转型成效初显能源技术服务产业实现营业收入79.93亿元,同比增长2.79%。

核心能力建设扎实推进,高质量助力油气增储上产,实施智能注采作业35井次,实施稠油注采一体射流举升工艺46井次,实施智能分舱控水技术43井次,圆满完成浅水水下采油树模拟海试、工程化产品总装。

持续加大重点领域有效投资力度,加快推进高端油气装备、智能制造基地、生产支持基地建设,天津海洋装备智能制造基地(一期)顺利投产,移动式自安装井口平台“海洋石油165”完成适应性优化并成功投用,我国首座海上移动式多功能支持平台“增产一号”开工建造,持续提升油气生产领域核心技术和高端装备产品的供给能力。

通过技术创新与生产保障,实现市场增量提质,井下工具业务工作量同比增长16.11%,人工举升服务工作量同比增长3.24%,装备设计制造及运维服务工作量同比增长5.42%。

低碳环保与数字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38.70亿元,同比增长11.17%。

积极探索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路径,高速风电运维船“海洋石油511”“海洋石油512”成功交付并投入运营,有效支撑海上风电运维业务市场开拓,新能源技术业务工作量同比增长32.89%。

国内首台套耐高温防火围油栏、深水溢油监测系统、四足防爆巡检机器人研发应用,安全应急服务工作量同比增长22.70%,公司运营的中国海油安全生产培训中心获评“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加快高附加值化工单体、无机功能材料、油水分离材料等新材料技术研发和膜脱碳、脱酸等绿色低碳技术的工业化推广,新材料基地项目(一期)开工建设,炼化催化材料销量同比增长29.02%。

聚焦“物联网+人员物资”全链条管理,大力推广物资动态跟踪应用,不断夯实海陆信道基础保障,5G应用规模持续拓展,数字化业务工作量同比增长10.17%。

能源物流服务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16.40亿元,同比增长5.13%。

数智物流与精益销售双轮驱动,作业支持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

围绕设备设施改造、数智系统开发、智慧场景建设3个核心方向,公司全力推进大物流数智系统建设,码头装卸工作量同比增长6.23%,装卸船次同比增长10.46%。

公司以精益销售为引擎,构建“市场-客户-生产”全链条价值体系,科学预判市场动态,精益把控销售节奏,商品销量同比增加15.61%;积极应对油价波动,灵活运用“南油北调”“混储共销”销售策略,实施“一终端一策略”差异化经营模式,有效缓解销售价格同比下降的影响。

(二)不断优化产业布局结构,加快打造新增长极加速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发布生产管理、能碳管理、安全管理等十大数字化模块产品,大力推进智能工厂建设,新增3家已进入试运行阶段。

“海洋溢油应急及台风预警场景”入选国资委首批中央企业人工智能战略性高价值场景应用成果。

海洋石油钻完井一体化施工设计平台投入使用,数据分析效率提升64倍,设计编写效率提升超30%。

海洋石油回注水水质多参数智能化在线监测系统建成投用,检测效率提升11倍,测试准确率达95%以上。

探索建立公司碳足迹管理体系,推动建立油化药剂、隔水套管等11类重点产品碳足迹背景数据库。

深入开展设备设施更新改造专项行动,完成1,436台/套设备设施更新改造。

实施节能降碳技改项目5个,节能1634吨标煤。

加快培育发展战新产业与未来产业。

实施海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行动方案,进一步优化公司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目录,深化布局6大领域、137项产品与服务。

开展计量业务、海上风电一体化服务、VOCs等业务专题调研,研究开展“钻头+”业务新方向。

中长期FOB资源配套LNG运输船项目整体进入“十船同造”阶段。

积极推进海洋大数据生态系统建设,已完成设备陆地调试。

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

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套深水液控智能流量控制阀成功应用,实现深水油气田开发核心工具国产化替代。

自主成撬的国内首台1.8MW级国产透平机组成功投用,系统推进海洋能源装备国产化进程。

主导制定的涂料中防腐剂含量测定3项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台套兆瓦级电解海水制氢装置成功连续示范运行超1,000小时,产氢规模达200立方米每小时,氢气纯度高达99.999%。

(三)精雕细琢多元产品矩阵,深度挖掘市场潜力持续推进品牌建设。

梳理重点产品及外向型产品清单,初步形成以永磁电泵、化学药剂、智能注采工具为代表的96类产品,形成“核心主品牌+特色品牌”产品品牌架构。

选取水下采油树、PDC钻头等10类产品试点推广“产品经理”模式,建立健全市场营销体系,统筹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开展全面提升产品质量行动,永磁电泵1-6月累计入井172井次,平均节电率24.6%;集输化学药剂自主化率提升至89%。

公司“海龙”品牌以219.38亿元评估价值斩获“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产品品牌)”第四名,成功入选“中国品牌优秀典型案例”,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深入攻坚两外市场。

成立国内新疆区域市场中心,积极发挥“大窗口”作用,加大外部市场开发力度,新签合同3,160万元,同比增长141%,管道涂敷、铂网催化剂等业务成功开拓外部客户。

坚持“聚焦主业、强内拓外”发展思路,明确海外业务中长期布局实现路径,油套管、化学药剂、管道涂敷、自有钻机一体化服务等核心产品和服务在加拿大、文莱、卡塔尔等国家实现突破。

不断创新商务模式。

以协同降本增效为出发点,优化生产组织模式,目前已形成“10项扩大规模+9项重点突破”的推广推介计划。

创新物流码头装卸总包作业服务模式,惠州、湛江基地码头装卸效率提升5%。

发展进程

本公司的前身为基地集团,是由中国海油出资组建的有限责任公司,于2005年2月22日成立,注册资本为人民币37.8亿元。

根据中瑞华恒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于2005年2月1日出具的《验资报告》(中瑞华恒信验字[2005]第2004号)以及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的《关于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实收股本的复核报告》(信会师报字[2016]第711751号),截至2004年12月31日止,本公司已收到中国海油以净资产出资的注册资本合计3,780,000,000元。

中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出具的《验资报告》(中审验字[2008]第8014号)已对变更股份公司出资情况进行确认,截至2008年6月12日止,本公司已收到投入股本相关的净资产及货币资金合计9,021,906,941.27元,该等净资产及货币资金折合注册资本为人民币60亿元,其余部分计入资本公积。

国资委出具的《关于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筹)国有股权管理有关问题的批复》(国资产权[2008]532号)已对本公司上述国有股东的持股数额及持股比例予以核准。

2008年6月20日,本公司在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完成变更登记,领取了注册号为110000007992192号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