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即以生活垃圾和市政污水为核心主业,同时聚焦危废医废、土壤修复、市政污泥、固废资源化(餐厨垃圾和建筑垃圾)等4个新兴业务领域,从规划、设计、咨询、研发、监测、监管、投资、建设、运营、工程总承包等环节全方位、全过程提供顶层设计和定制化服务
经营范围:许可项目:城市生活垃圾经营性服务;危险废物经营;自来水生产与供应;建设工程设计;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各类工程建设活动(除核电站工程建设活动)。一般项目:固体废弃物处置、污水处理等环保项目和其他市政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农村生活垃圾经营性服务;固体废物治理;资源循环利用服务技术咨询;环境保护专用设备制造;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资源再生利用技术研发;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服务;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工程管理服务。
上海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SH601200)成立于2004年,于2017年3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作为国内固废行业起步最早的专业环保企业之一,本着“为绿色明天,点亮每一天”的企业使命,秉承“聚力环境,共创低碳时代”的价值观,致力于打造卓越的环境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
公司以生活垃圾和市政污水为核心主业,同时聚焦危废医废、土壤修复、市政污泥、固废资源化等新兴业务领域,从规划、设计、咨询、研发、监测、监管、投资、建设、运营、工程总承包等环节全方位、全过程提供顶层设计和定制化服务。
面向“十四五”,公司确立了从“2+4”演化升级到“环境治理+”的战略格局,深耕上海市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和长江经济带生态环保大局,以“规划设计、生态修复、代建代管”三项轻资产业务和“生活垃圾、危废医废、污水处理”三项重资产业务为主线,轻重并举,双轮驱动,促进横向多元化、纵向一体化发展。
公司现已拥有上海约80%的生活垃圾末端处置市场份额,同时在成都、青岛、威海、漳州、南京、太原、洛阳、宁波、蒙城、奉化、晋中等地建成多个示范性标杆项目,是一家同时运营多座评定等级为AAA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环保企业,并连续多年荣获“中国固废行业十大影响力企业”,“中国固废行业最具社会责任企业”、全国“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等荣誉称号,始终处于行业第一梯队的领先地位。
报告期内,公司聚焦主业核心任务,经营发展稳中有进、进中提质。
公司紧扣提质增效,加强精细化、标准化建设,持续提升运营能级。
积极顺应绿色低碳发展趋势,坚持数智转型和科技创新双轮驱动,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
(一)主要运营项目截至报告期末:1、生活垃圾项目公司运营生活垃圾焚烧项目29个,共计入厂垃圾685.72万吨(含委托运营项目),垃圾焚烧上网电量226,256.10万度;公司运营生活垃圾填埋项目1个,固废填埋量0.64万吨。
公司运营垃圾中转站7个(含委托运营项目),共计中转垃圾75.25万吨。
2、污水处理项目公司运营污水处理项目6个(污水处理厂8座),共计处理污水16,184.02万吨。
3、危废医废项目公司运营危废(医废)焚烧项目(含委托运营项目)5个,医废收运处置量3.44万吨,危废处置量3.10万吨。
(二)主要在建项目报告期内:1、生活垃圾:(1)福建省邵武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PPP项目:截至2025年6月,主厂房幕墙彩钢板安装完成,厂区围墙、厂区绿化工程及道路施工完成。
(2)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截至2025年6月,本项目已基本建成,处于渗沥液系统、餐厨系统调试阶段。
(3)山西省阳泉市餐厨垃圾和有机废物综合处理工程特许经营(BOT)项目:截至2025年6月,本项目施工已基本完成,处于设备安装收尾及消缺阶段。
2、固废资源化:(1)巴彦淖尔农牧固废项目:截至2025年6月,本项目施工已基本完成。
(2)临港新片区危险废物高值资源化与集约化示范基地二阶段硫酸铵废液项目(一期):截至2025年6月,已基本完成污水处理区土建工作;除臭风管开始改造,工艺设备安装已完成80%。
(三)主要拓展项目报告期内:1、生活垃圾:新增收购肃宁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项目,处理规模500吨/日,为当地提供固废处置服务,促进环境治理水平提升。
2、环境修复:累计承接60项区域性场地调查和评估类项目以及环境修复工程项目。
工程项目方面,持续为城市更新保障用地安全。
咨询项目方面,在保持核心咨询业务稳步增长的同时,在环境监理、环保管家、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等方面稳步拓展,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和构建现代化生态基底贡献力量。
3、技术服务:新签技术服务类合同206个,服务领域包括“无废城市”规划咨询、环卫规划、设计咨询、监测监管、“双碳”咨询等,为公司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废弃物资源化:新增临港新片区危险废物高值资源化与集约化示范基地项目,助力服务上海市临港新片区新型废弃物治理和资源化利用。
(四)科技创新报告期内,公司按照计划全面统筹推进科研项目管理,目前在研项目共143项。
公司积极组织申报纵向课题,取得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局、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科研项目6项,同时圆满完成上海市科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5项,顺利完成“焚烧飞灰资源化处理技术研究”等科研项目。
由上海环境科研团队携手同济大学研发的“焚烧飞灰炉内低碳协同减量和无害化处理技术”,已逐步从科研的中试验证向示范应用推进。
报告期内,竹园污水公司入选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生态环境保护实用技术装备和示范工程名录,上海环境新取得10项授权专利成果,其中5项发明专利。
此外,公司新获得各类科技成果奖项,如上海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项目评定市政公用工程设计二等成果等。
(五)ESG上海环境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和“无废城市”等建设要求,持续推进绿色可持续发展。
公司将无废低碳、绿色循环、社会责任履行、治理规范等理念与公司发展紧密衔接、协同赋能。
报告期内,上海环境荣获上海碳普惠优秀合作伙伴奖、第三届中国企业碳中和表现榜年度行业典范奖“碳中和生态建设奖”等奖项,下属公司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项目案例入选上海市循环经济典型案例集等,展现出上海环境在推进“双碳”战略进程中的全方位、多领域成效。
2004年6月24日,上海市国资委出具《关于同意组建上海环境(集团)有限公司的批复》(沪国资委事[2004]251号),同意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组建上海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公司性质为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由上海市国资委作为单一股东进行出资,注册资本为8亿元。
2004年6月25日,上海市工商局出具《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沪名称预核号:01200406250981),同意预先核准企业名称为上海环境集团有限公司。
2004年6月25日,上海市国资委制定《上海环境(集团)有限公司章程》,根据该章程,环境集团由上海市国资委出资设立并委托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监管。
2004年6月25日与2004年6月26日,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与上海市国资委分别批准《企业国有资产占有产权登记表》,对环境集团国有资产占有产权进行登记。
2004年6月28日,上海市工商局核发《营业执照》(注册号:3100001007235)2。
2004年11月3日,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出具《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关于划转上海振环实业总公司等42家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的通知》(沪容环发[2004]236号),将上海振环实业总公司等42家单位国有资产产权划归环境集团。
2005年2月16日,上海市清产核资办公室出具《关于上海环境(集团)有限公司清产核资结果的函》(沪清产办[2004]10号),核准环境集团截至2003年12月31日的资产总额为2,113,693,431.81元,负债总额为628,567,508,66元,所有者权益为1,469,715,888.64元。
2010年2月11日,环境集团完成上述股权变更登记,从国有独资企业变成为中外合资企业。
截至2020年3月31日,累计共有1,226,000元“环境转债”已转换成公司股票,转股数为117,390股,占可转债转股前公司已发行股份总额的0.0129%。
其中,自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期间,公司A股可转债有人民币385,000元转换为公司A股股份,转股数量为36,844股。
截至2020年3月31日,尚未转股的可转债金额为2,168,774,000元,占可转债发行总量的99.94%。
2020年9月19日环境集团发布公告,“环境转债”于2020年9月18日完成赎回,赎回数量人民币8,778,000.00元。
截至2020年9月17日(赎回登记日)收市后,累计共有2,161,222,000元“环境转债”已转换为公司股票,占发行总额的99.60%。
转股数为208,551,494股,占“环境转债”转股前公司已发行股份总额的22.83%。
转股后,上海城投持有上海环境股票521,630,979股,持股比例由46.44%上升至47.93%,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化。
2020年12月1日,发行人取得由上海市工商局核发的《营业执照》,发行人注册资本变更为112,185.854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