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上药转换
- 企业英文名: Shanghai Pharmaceuticals Holding Co.,Ltd.
- 实际控制人: 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上市代码: 600849.SH
- 注册资本: 370836.1809 万元
- 上市日期: 1994-03-24
- 大股东: 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 24.761%
- 董秘: 钟涛
- 董秘电话: 021-63730908
- 所属行业: 零售业
- 会计师事务所: 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唐恋炯、茅志鸿
- 律师事务所: 国浩律师(上海)事务所,富而德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张江路92号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上海
- 成立日期: 1994-01-18
- 组织形式: 地方国有企业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1000013358488X7
- 法定代表人: 杨秋华
- 董事长: 杨秋华
- 电话: 021-63557167,021-63730908
- 传真: 021-63289333
- 企业官网: www.sphchina.com
- 企业邮箱: pharm@sphchina.com
- 办公地址: 上海市太仓路200号上海医药大厦
- 邮编: 200020
- 主营业务: 化学原料药、化学药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生物制品中成药、医疗器械、制药设备、化学危险物品等的生产、销售及进出口业务。
- 经营范围: 原料药和各种剂型(包括但不限于片剂、胶囊剂、气雾剂、免疫制剂、颗粒剂、软膏剂、丸剂、口服液、吸入剂、注射剂、搽剂、酊剂、栓剂)的医药产品(包括但不限于化学原料药、化学药制剂、中药材、中成药、中药饮片、生化药品、生物制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与经营范围相适应]、疫苗)、保健品、医疗器械及相关产品的研发、制造和销售,医药装备制造、销售和工程安装、维修,仓储物流、海上、陆路、航空货运代理业务,实业投资、资产经营、提供国际经贸信息和咨询服务,自有房屋租赁,自营和代理各类药品及相关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业务(以上涉及许可经营的凭许可证经营)。
- 企业简介: 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医药"或"公司")是沪港两地上市的大型医药产业集团(港交所股票代码:02607;上交所股票代码:601607)。公司主营业务覆盖医药工业与商业,入选上证180指数、沪深300指数成分股、摩根斯坦利中国指数(MSCI)。上海医药倡导"创新、诚信、合作、包容、责任"的企业核心价值观,致力于持之以恒,提升民众的健康生活品质,努力打造成为受人尊敬、具有行业美誉度的领先品牌药制造商和健康领域服务商。上海医药坚持创新发展,持续加大研发创新投入,加快创新转型发展。构建"自主研发+并购引进+孵化培育"开放多元的创新体系2023年,公司创新药管线获突破性进展,I001目前已有3个适应症处于临床试验中后阶段。其针对高血压适应症NDA上市申请已于2023年6月获受理。X842针对反流性食管炎适应症的NDA上市申请已于2023年2月获受理;I037是上海医药引进的治疗急性脑卒中的1类新药,2023年临床II期试验入组过半;B013是上海医药引进的生物制品1类新药,2023年8月底,已经完成II期临床试验入组。进入临床申请阶段、进入后续临床研究阶段以及进入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IIT)阶段的新药管线已有68项,其中创新药55项(含美国临床II期3项),改良型新药13项。在创新药管线中,已有3项提交pre-NDA或上市申请,4项处于关键性研究或临床III期阶段。加强创新平台合作拓展公司秉承开放合作共赢理念,在创新药早期孵化、临床研究平台建设、中药创新及二次开发等方面持续与领先高校、医疗机构及科研院所开展高水平创新合作,开拓创新合作模式,建立产学研紧密对接的创新研发平台,不断激发创新活力。公司工业制造覆盖化学和生物药品、现代中药和保健品、医疗器械等范围,聚焦抗肿瘤、心脑血管、精神神经、抗感染、自身免疫、消化代谢和呼吸系统七大治疗领域。公司在国内12个省市以及海外建有药品生产基地,常年生产约700个药品品种,20多种剂型。2023年,公司过亿产品达到48个,多个药品通过WHO、FDA、欧盟等质量认证并在海外市场销售。公司拥有21个罕见病药品种,涉及34个罕见病病症。工业制造板块在集团总体战略的指引下,以质量为先、成本最优、绿色发展和智能制造为基本原则,以体系能力为驱动,以实现卓越运营和智能制造为目标,对工业制造全价值链进行全方位的转型升级。上海医药是国内第二大全国性医药流通企业和行业领先的进口药品服务平台。公司分销网络覆盖全国31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其中通过控股子公司直接覆盖全国25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覆盖各类医疗机构超过3.2万家,零售网络分布在全国16个省区市,零售药房总数超过2,000家。公司与国内外主要的药品制造商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持续推进服务创新,通过提供现代物流、信息化服务、金融服务、全渠道整合营销服务等一体化的供应链服务与创新性服务解决方案,引领行业价值创新,逐步向"科技型健康服务企业"转型。公司积极推动国内药品及健康产品的供应链升级,以科技信息化手段,利用自身平台优势,加快推进资源协同,以新机制持续开展新服务、新品种、新市场拓展。在"互联网+"赋能创新服务领域,公司积极孵化"互联网+"医药商业科技平台。上药云健康深度融合"线上+线下",全面发展益药生态圈,为创新药蓬勃发展提供有价值且可及的销售与服务网络。镁信健康致力于深度整合保险领域与医疗领域,打通"互联网+医+药+险"的生态闭环,为中国普惠型保险项目提供专业的配套服务支持,服务中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目标。
- 商业规划: (一)业绩概况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07.63亿元(币种为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0.87%。其中:医药工业实现销售收入58.85亿元;医药商业实现销售收入648.78亿元。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33亿元,同比下降13.56%。其中:工业板块贡献利润5.32亿元;商业板块贡献利润8.34亿元;主要参股企业贡献利润1.96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2.63亿元。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6.12亿元。其中:研发费用4.97亿元,同比基本持平。(二)经营工作亮点医药工业:研发创新有序推进报告期内,在持续研发投入下,多款产品获批及报产,多个创新药研发以及中药二次开发项目取得积极进展。1.研发创新:报告期内,公司多个创新药研发管线有序推进。其中:I001:I001(高血压适应症)已提交发补材料,稳步推进药学核查迎检工作。B001/B007:(1)B001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适应症关键性研究完成58例受试者的入组;(2)B007膜性肾病适应症II期临床完成67例受试者入组;(3)B007重症肌无力适应症II期临床完成41例受试者入组;(4)B007天疱疮适应症II期临床完成全部受试者入组。I025:在末线乳腺癌中展现积极信号,准备与CDE开启Pre-III沟通。报告期内,公司内外协同的研发体系日益完善。“前沿新药技术概念验证中心”、“创新免疫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产教融合中心”、“上海市创新靶标抗体偶联药物重点实验室”在上海生物医药前沿产业创新中心正式揭牌。未来公司将发挥全产业链资源优势,依托合作院校及科研机构的强大科研实力,共同建设创新生态,推动上海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2.新品上市:报告期内,公司旗下常州制药厂有限公司的熊去氧胆酸胶囊、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的奥美拉唑碳酸氢钠干混悬剂(Ⅱ)获得生产批文;另有8个产品(13个品规)申报生产。在一致性评价方面,报告期内公司新增3个品种(3个品规)通过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已有77个品种(106个品规)过评。3.中药业务:报告期内,大品种二次开发有序推进,瘀血痹、胃复春、养心氏、快胃片、银杏酮酯、八宝丹等品种的循证医学研究取得诸多进展。其中:养心氏:与天津中医药大学合作的养心氏片药学研究文章被《Talanta》刊出,其《中药功效物质辨识体系的建立及其再大品种质量提升中的应用》课题获得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银杏酮酯: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联合开展的银杏酮酯(GBE50)多靶点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认知和血管功能障碍的药理机制研究在《Phytomedicine》发表研究成果。同时,为从种植源头保障药材质量,上海医药旗下上药药材全面实施“大基地、大品种、大品牌、大健康”战略,积极布局全国中药资源网络,以数字化转型的新视角,建立符合GAP管理要求的种植全过程标准化管控模型和标准化数据集,构建中药全产业链追溯体系。医药商业:创新业务再创佳绩报告期内,公司包括进口总代、创新药服务、CSO、器械大健康在内的多项创新业务保持良好增长。1.进口总代业务:报告期内,公司进口总代业务实现销售收入86亿元,同比增长9.0%。同时依托现有业务优势,由上药控股下属上药国际物流与临港新片区联合打造的临港新片区药械进出口服务中心正式揭牌成立。通过推动临床急需药品进口、罕见病用药临时进口、境外已上市境内未上市药品临时进口以及跨境电商零售药械等先行先试场景的落地,进一步助力临港新片区跨境医疗政策的有效实施。2.创新药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报告期内,公司依托创新药全生命周期服务,与安斯泰来、康方生物等多家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全方位助力新药商业化进程。创新药业务实现销售收入125亿元,同比增长达到23.2%。3.CSO业务:报告期内,公司CSO业务持续拓展品类,药品CSO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89%。4.器械大健康业务:公司借助现有业务优势,与多家产业伙伴达成战略合作,通过创新驱动服务升级,持续打造从产品交付到终身服务的闭环管理体系。报告期内,公司器械大健康业务实现销售收入109亿元,同比增长6.9%。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