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研发、生产及销售缝制设备及智能制造设备,经营业务还涉及汽车内饰件、商贸物流等领域。公司的产品应用领域除服装、箱包鞋帽、沙发家居等传统缝纫领域外,还广泛应用于汽车等领域
经营范围:研发、生产、维修缝制设备及零部件,缝纫机专用设备,机械设备、工业自动化设备及相关零部件,制衣、塑料制品,生产汽车零部件,办公设备、文教用品、电器连接线束、影像设备与感光材料,技术开发与咨询,销售自产产品;从事机械设备、工业自动化设备、夹具、模具技术领域内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软件开发,机械设备、工业自动化设备及相关零部件、夹具、模具的设计、加工及销售,智能机器人的研发、销售,人工智能行业应用系统技术研发,机电设备安装建设工程专业施工,机电设备维修(除特种设备),工业机器人成套生产线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从事货物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其他印刷品印刷、打印、复印(除投资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的编辑出版、制作业务);预包装食品(不含熟食卤味、冷冻冷藏),自产产品及同类商品的批发、零售(零售仅限分支机构经营),进出口、佣金代理(拍卖除外)及其相关配套业务。
上工申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工集团”或“公司”)是一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混合所有制企业。
公司主要从事缝制设备及智能制造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还涉及汽车内饰件、商贸物流等领域。
产品涵盖缝纫、绣花、裁切等缝制工艺设备,汽车内饰件(头枕、座椅背板等),超声波焊接设备,机器人焊接、组装生产线,程控机械加工流水线等。
上工集团总部位于中国上海,在中国、德国、捷克和罗马尼亚拥有十多家生产工厂,在全球拥有三十余家销售子公司。
公司拥有杜克普爱华、百福工业、KSL、毛瑟、首诺超声、上工、宝石、富怡等著名工业缝制设备和智能制造装备品牌,以及国内家喻户晓的家用缝纫机品牌:蝴蝶、飞人、蜜蜂。
公司生产的工业缝制设备已广泛应用于诸多不同的行业。
在传统的服装、箱包加工领域,公司高端缝纫设备成为几乎所有欧洲顶级奢侈品牌的首选;在汽车工业领域,为诸多知名汽车的内饰件、安全件制造提供智能化缝纫加工设备;在航空航天及新材料领域,为多家大型飞机制造商提供复合材料预制体的机器人缝合加工中心。
上工集团曾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缝纫机制造商,“蝴蝶牌”商标可追溯至1919年。
公司前身为1965年建立的国营上海工业缝纫机厂。
1993年改制为上海工业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并于1994年成功上市。
1997年更名为上工股份有限公司。
2005年与上海申贝办公机械有限公司合并更名为上工申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同年,公司踏上国际化征程,成功收购在全球缝制设备行业享有极高声誉的德国杜克普爱华公司,通过大力整合,使这家诞生于1860年的老企业焕发青春。
2013年成功收购德国另一家百年缝制老店百福工业以及在缝制自动化应用领域全球领先的创新企业KSL公司,迅速掌握包括缝纫机器人在内的世界顶级缝制技术,巩固公司的全球行业技术领先地位。
2015年至2018年先后投资设立主要从事标准化工业缝纫机生产的浙江上工宝石缝纫科技公司以及国内智能制造装备组装和关键零件生产基地的百福工业(张家港)公司,投资并控股CAD软件开发以及工业裁床、绣花机、口罩机等特种程控设备制造的上工富怡智能制造(天津)公司,形成了研发和营销“两头在沪”、生产制造“中间在外”的“新上海制造”模式。
2020年投资建立上工缝制机械(浙江)公司,建成年产39万台工业缝纫机的智能制造工厂。
2021年投资设立上海蝴蝶链衣数字科技公司,搭建以蝴蝶共享工厂为基础的服饰时尚产品新制造平台。
2023年完成对德国超声波焊接非标自动化设备隐形冠军企业SONOTRONIC公司的并购交割程序,至此,上工集团旗下再添一名欧洲新成员,也使其连接技术扩大到超声波焊接领域。
同年,上工集团再次出手,收购上海上工飞尔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切入汽车内饰件制造领域,开始对业务进行垂直整合。
面对“新一百年”发展机遇,上工集团将依托工业4.0的先行基础,秉持“全面数字化”和“智能制造”理念,发挥技术领先、创新研发和全球布局优势,更好地为汽车、航空、环保、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提供工艺解决方案,并继续为鞋服、箱包、家居等生活消费品产业提供技术创新服务,从而启动从“生产型制造”到“服务型制造”转型的增长引擎,创造公司成长的“第二曲线”。
报告期内,海外子公司受下游主要市场欧洲汽车制造及皮革加工需求不景气以及能源和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等因素的影响,经营持续低迷。
德国DA公司高毛利的中厚料类缝制设备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订单骤减,至今没有回升,产能利用率不足,制造成本同比上升,毛利率大幅下降。
国内业务虽然总体盈利,但无法覆盖境外业务的亏损。
SGIA公司的通用航空飞行器制造业务处于业务整合与产品生产恢复期,以及受支持国内生产基地建设投入等因素影响导致该业务目前尚处于经营亏损状态。
上半年,公司重点围绕“全面质量管理”的经营目标,稳步推进年初制定的经营计划,开展了降本增效、回笼资金、质量改进、产品创新、业务拓展、减员整合等多方面的工作,具体情况如下:1、巩固落实降本增效保障现金流稳定自2024年下半年以来,公司德国子公司订单出现大幅下滑,经营业绩承压。
报告期内,公司在以下方面大力推进降本增效,力促业绩改善:在业务重整方面,公司对严重亏损的德国子公司实施大幅度减员增效重整措施,着力压降成本,控制费用,进一步推进产品制造的成本梯度转移;在运营成本方面,公司通过集中采购,引入竞价机制,同时优化供应链管理,严格控制库存数量,减少库存积压;在组织架构方面,公司集中统一管理,共享行政财务资源,并通过扁平化组织架构整合职能相近的部门,提高决策效率和响应速度;在预算管理方面,公司严格控制预算外支出,通过精细化的预算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2、深化全面质量管理加强企业韧性报告期内,公司坚持“质量第一”原则,将这一原则贯穿制造业全过程,确保产品质量稳定,提升客户满意度。
公司通过建立质量文化、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质量控制、利用质量工具和技术方面持续推进全面质量管理,产品一次交验合格率得到大幅提升,上工浙江的整机一次交验合格率达到98.1%,公司产品质量提升已得到客户认可,满意度也在不断提升。
3、整合全球营销网络优化资源配置报告期内,公司聚焦重要市场,加速营销网络布局落地,并着力实施多品牌本地化管理策略。
通过明确品类与区域管理的矩阵式职责划分,强化关键市场本地化人才配置,优化经销商网络管理及激励体系,有效促进品牌间协同,杜绝内部消耗。
公司深度整合下属各品牌并依托DAP营销网络平台,实现全球资源的协同共享与高效发展。
4、促进中德技术合作提升制造能力报告期内,公司充分发挥研发中心与德国创新中心的技术协同优势,通过中德联合研发与资源共享机制,持续提升整体制造工艺水平。
具体举措包括:一是加速德国子公司技术在国内的转化应用,依托本土成本优势推动技术落地,加快产品国产化进程;二是深化双边技术融合,通过人才交流、联合培训等形式促进技术纵深合作,驱动缝纫设备创新升级。
在此过程中,公司同步培育了一批具备核心技术的本土化工程师团队,为国产化技术落地与自主创新奠定人才基础。
5、加快多元化布局发展开拓新领域公司以“连接工艺技术,发展优质生产力”为战略核心,持续推进横向拓展与纵向延伸的相关多元化布局。
报告期内,公司联合威海高新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在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设立了上工飞人通用航空(威海)有限公司,该项目标志着公司在完成对美国ICON及德国FlightDesign公司资产收购后,对国产化制造体系整合的深化,即通过国产化生产显著改善过往高成本、低效率的痛点。
新公司聚焦轻型飞机及碳纤维复材结构件制造,既是公司基于“连接工艺”实施相关多元化战略的重要落子,也是对现有材料工艺技术与制造能力的战略性延伸。
上工申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为境内公开发行A、B股股票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缝制设备行业上市公司。
本公司于1993年12月注册成立,取得由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