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从事汽车贸易、化工等生产资料的批发与零售业务
经营范围:金属材料、矿产品(不含铁矿石)、化轻原料、建材、木材、汽车(含小轿车)及配件、机电设备、燃料(不含成品油)、五金交电、针纺织品;进出口贸易业务(不含进口商品的分销业务);受托房屋租赁;仓储、信息咨询及技术服务。(涉及许可证经营的凭许可证经营)
上海物资贸易股份有限公司前身系国有企业上海物资贸易中心。
一九九三年十月经批准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中外合资股份有限公司),一九九四年二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公司所属行业为物资流通类。
(一)行业逆势承压,业绩显韧性2025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叠加国内需求不足,公司主业深度承压。
汽车流通领域受消费信心疲软冲击,行业库存持续高企,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6月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达56.6%,连续六个月高于荣枯线,72.5%经销商未完成半年销售目标,“以价换量”策略导致终端毛利普遍收窄;黑色金属产业链则呈现供需双弱格局,上海螺纹钢均价同比暴跌17.26%至3,239元/吨,华东地区建材产量下降9.01%,上游钢厂减产进一步压制供应链服务需求。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89,237.45万元,同比下降63.33%,主要源于汽车业务板块的战略性收缩与黑色金属业务量萎缩;通过业务结构优化与成本管控,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485.36万元,同比下降45.25%。
(二)业务重构与载体赋能双轨推进面对汽车行业库存压力,公司主动优化经销网络,并计划于下半年关闭低效4S门店,严控新车库存规模,将资源向新能源车及高毛利售后业务倾斜。
此举虽致收入缩减,但推动毛利率提升至11.18%,存货周转率加速,库存规模较期初压降41.56%。
同期,成都空港二手车分市场运营稳步推进。
黑色金属供应链受钢价下行冲击,钢材销售量仅5.83万吨,同比减少1.6万吨;物流仓储业务因客户转向低价过驳模式,过驳量增16.05%但高毛利入库量降39.71%,收益同比减少14.11%。
公司通过推行“一船一议”竞价模式,部分缓解业务下滑。
在实体布局方面,共和新路3550号二期地块已完成搬迁交地,为资产效能释放奠定基础;真大路570号汽车产业园区建设按工程节点正常推进,品牌引进也在逐步落实。
(三)合规筑基与安环治理深化响应新《公司法》及配套监管规则生效,公司全面完成《公司章程》修订,同步更新治理制度体系。
报告期内,公司合规管理持续深化中,组织开展全域风险排查,将合规要求嵌入业务流程,通过专项培训促进业规融合。
安全生产严格贯彻治本攻坚三年行动(2024-2026年)要求:压实主体责任,重点强化物流仓储、园区施工等区域常态化管控;推进安全信息化平台应用,组织专项警示教育活动,以隐患排查为导向筑牢管理基础。
(四)多维攻坚拓增量,提质增效稳基本盘鉴于汽车消费淡季延续及钢材价格承压,公司将聚焦三向突破:汽车业务联合主机厂深化“以旧换新”政策落地,依托真大路园区加速新能源渠道布局;黑色金属供应链业务延续“南材北运”资源补缺策略,扩大过驳业务规模对冲入库量萎缩,强化客户维系提升资源到港量;全域推行“三费压降”与客户信用动态管理,改善现金流质量。
同步完善ESG治理体系,将安全生产、合规风控纳入长效管理机制,夯实可持续发展根基。
上海物资贸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原名上海物资贸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经股东大会决议并获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更名为上海物资贸易股份有限公司,其前身系国有企业上海物资贸易中心。
一九九三年十月经批准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中外合资股份有限公司),一九九四年二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