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销售电力产品和热力产品
经营范围:建设、经营、维修电厂;生产销售电力、热力,电力行业的技术服务、技术咨询;电力仪器、仪表及零部件的生产销售;煤炭销售;粉煤灰、石膏、硫酸铵、石灰石及其制品的加工与销售;新型建筑材料的生产、加工与销售;自有房产、土地及设备租赁;开发、生产、销售保温管道;大气污染治理,固体废物污染治理;工程和技术研究与试验发展;施工总承包服务;道路货物运输、装卸;风力、生物质能、光伏发电项目的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风力、生物质能、光伏发电的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涉及专项管理规定及许可经营的,取得许可后方可从事经营)。
华电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2月,是黑龙江省政府和原电力工业部首批股份制试点企业之一,公司A、B两种股票分别于1996年7月1日和4月22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国有电力资产上市的第一股。
这里是中国火电工业的摇篮、中国火电文明发展史的缩影,从这里走出的近万名火电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支持了我国火电事业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电力工业文明的进程;1955年投产的富拉尔基热电厂是我国第一座高温高压热电厂,也是前苏联援建我国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始建于1958年的哈尔滨热电厂是我国第一座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安装的“三自”发电厂,2017年国内唯一一台35万千瓦超临界双转子高背压热电联产机组建成投产;1984年,国产首台60万千瓦发电机组落户的哈三电厂,被誉为国产大机组的“摇篮”。
在这块充满红色记忆的黑土地上,红色基因已融入公司发展的血脉,当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的抗日英雄赵一曼1933年在哈尔滨发电厂成功领导了工人大罢工,激发了哈尔滨人民奋起抗日的民族精神;1947年,作曲家马可在佳木斯发电厂创作了新中国第一首工人歌曲《咱们工人有力量》,成为中国人建设祖国的豪迈战歌;1949年,根据哈尔滨发电厂真实历史事件拍摄的电影《光芒万丈》,再现了特等劳动英雄刘英源带领工人队伍,恢复生产发电、支援解放战争的英雄事迹;踏着历史的足迹一路前行,2002年,公司划归中国华电集团,成为中国华电在黑龙江省的发展主体和资本运作平台。
党的十八大以来,公司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电力、科技创新、生态文明、国资央企等方面的重要论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积极落实集团公司发展战略,创新奋进担使命、奋勇争先建新功,如今已发展成为黑龙江省最大的发电供热企业,全资、控股8家热电联产企业和2家新能源发电企业,公司装机容量745.07万千瓦,总供热面积1.42亿平方米,是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四个中心城市的主要热源单位。
公司控股1家年产量1200万吨的山西锦兴能源有限公司、1家从事智慧供热的黑龙江龙电电气公司;全资1家从事供热工程及环保服务的华电能源工程公司。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我们将在集团公司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坚决贯彻落实“三个总”“两个途径”“三个作用”的“国资央企新使命新定位”,聚焦公司肩负的使命任务,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为打造“五位一体”跨行业跨地区的大型综合能源上市公司,为集团公司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能源企业,为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龙江华电力量。
2025年上半年,公司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两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股东大会、董事会的各项决议,保障能源安全,深化提质增效,推动改革深化提升,加强科技创新,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一)安全基础持续夯实,保供能力稳步提升。
一是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强基固本年”活动,动态管控隐患、风险“两个清单”,提升设备可靠性,机组实现“零非停”。
二是扛牢能源保供主力军责任,强化生产管理和组织协调,圆满完成“两节”“两会”“亚冬会”等重要时段的保供任务;成功启动山东梁山北、东平及日照南的煤炭发运,开辟保供新通道。
三是创新应用“智能感知+大数据分析+AI决策”技术模式,建成覆盖全矿的UWB精准定位系统、全矿井AI分析管控平台、安全监控系统、实时监测气体等200余项关键指标,设备健康水平明显提升。
四是积极应对暴雪冰冻等自然灾害重重考验,全面提升优质服务,热用户报修回访率、办结率达到100%,圆满完成保暖保供任务,所属9家供热主体均进入政府信用评价“红榜企业”,供热工作获省委省政府高度评价和百姓高度赞扬。
(二)积极应对市场影响,提质降本取得成效。
一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量价统筹,努力增发效益电量。
扎实开展电力市场中长期交易,积极争取获得关停机组补偿电量3.3亿千瓦时;全力提升机组顶峰出力,获得容量电费2.58亿元;有效发挥电锅炉、切缸调峰作用,获得深调辅助服务收益2.35亿元。
二是制定提质增效登高目标优化方案,狠抓关键要素指标管控,增收节支取得显著效果。
努力降低燃料成本,入炉煤折标煤单价完成842.53元/吨,同比降低55.90元/吨,节支2.28亿元;直供热耗同比下降,节约燃料成本近5,000万元;取得保险理赔421.05万元。
三是全力争取政策支持,上半年申报“超长期国债”“稳增长扩投资专项债”“技术改造再贷款”共32项,资金需求41.25亿元,累计已获批“稳增长扩投资专项债”3项,获得专项债资金2.14亿元;已获批“技术改造再贷款”15项,资金需求26.22亿元,已落实再贷款资金2.13亿元,已取得贴息55.78万元。
取得相关奖励150万元。
提升资金创效能力,可比口径财务费用同比节支0.43亿元。
(三)绿色转型步伐加快,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安全与绿色发展并重,积极推进矿山生态修复。
公司狠抓政策机遇,通过“两个联营”,快速推进哈尔滨第三发电厂66万千瓦“上大压小”热电联产项目,哈尔滨新能源、孙吴新能源、汤原新能源、北安新能源等70万千瓦一体化联营新能源项目建设,为企业优化资产结构、实现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四)改革创新纵深推进,内生动力有效激发。
一是健全完善科技创新工作组织体系,成立科技创新委员会,设立科技与数智化部,推动科技创新任务落实见效。
积极推进矿井智能化建设,依托万兆环网实现“一张图”系统的综合接入。
智能调度中心及模块化数据中心投入使用,配套完成工业控制虚拟化、大数据云平台建设。
二是强化市场营销体系建设,优化人员配置,提升公司电力营销市场竞争力。
实施“焕新”行动,总结四个“首台”新一代睿蓝DCS改造经验,研究推进其他DCS的安全可靠应用替代改造,按照“能替尽替”原则逐步实现全覆盖。
三是积极推进“三项制度”改革,严格实施市场化招聘,组织公开竞聘上岗,激发全员活力。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全资及控股电厂完成发电量101.01亿千瓦时,上网电量完成86.31亿千瓦时,机组含税平均电价480.4元/兆瓦时;机组平均利用小时1,575小时;上半年供热量完成3,752万吉焦;煤炭产量567.31万吨,煤炭销量574.20万吨。
截止2025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296.83亿元。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42.51亿元。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2.84亿元。
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58亿元。
基本每股收益为0.06元,每股净资产为0.54元。
公司1992年10月20日,由黑龙江省电力开发公司、黑龙江省电力公司、中国人民建设银行黑龙江省信托投资公司和黑龙江省华能发电公司等四家单位共同发起,在老企业改组的基础上,以定向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是黑龙江省和电力工业部的股份制试点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