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联航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广联航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广联航空
- 企业英文名: Guanglian Aviation Industry Co., Ltd
- 实际控制人: 王增夺
- 上市代码: 300900.SZ
- 注册资本: 29664.4066 万元
- 上市日期: 2020-10-29
- 大股东: 王增夺
- 持股比例: 31.1%
- 董秘: 毕恒恬
- 董秘电话: 0451-51910997
- 所属行业: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中兴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赵怡超、刘卫钦
- 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哈尔滨哈南工业新城核心区哈南三路3号
- 概念板块: 航天航空 黑龙江 专精特新 创业板综 深股通 融资融券 预亏预减 机构重仓 转债标的 低空经济 飞行汽车(eVTOL) 商业航天 大飞机 军民融合 无人机 军工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黑龙江
- 成立日期: 2011-02-25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230199565431270F
- 法定代表人: 王增夺
- 董事长: 王增夺
- 电话: 0451-51910997
- 传真: 0451-51910986
- 企业官网: www.glavi.cn
- 企业邮箱: ir@glavi.cn
- 办公地址: 哈尔滨哈南工业新城核心区哈南三路3号
- 邮编: 150060
- 主营业务: 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的研发、生产、制造
- 经营范围: 一般经营项目是:飞机部段、飞机零部件、飞机内饰、飞机机载设备和地随设备、燃气轮机零部件、卫星零部件、工业机器人、机械电气设备、自动化装备、自动化系统和自动化生产线的开发、生产、销售、维修及相关技术服务;工艺装备、模具、夹具和复合材料制品的开发、生产、销售、维修及相关技术服务;机械零部件的开发、生产、销售、维修及相关技术服务;机械加工、钣金、金属表面处理及热处理加工;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智能无人飞行器销售;智能车载设备制造;智能基础制造装备制造;电器辅件制造;智能控制系统集成;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航空运输设备销售;航空运营支持服务;航空商务服务;智能车载设备销售;通用设备修理。(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经营项目是:飞机、飞机发动机、航天器、航天器零部件及相关设备的设计、制造、维修、加装、改装、销售及相关技术服务(取得相关许可或资质后方可经营);船舶、船用配套设备、航标器材及其他相关装置设计、制造、维修、加装、改装、销售及相关技术服务(以上涉及国家禁止产能过剩的项目除外);火箭发射设备研发和制造;火箭发动机研发与制造;火箭控制系统研发。(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自有房屋租赁;计算机软件开发及相关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推广及技术转让;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民用航空器制造及维修。
- 企业简介: 广联航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300900),成立于2011年2月25日。是专业从事航空航天金属及复合材料零部件的制造、航空工艺装备(工装)设计制造、飞机设计制造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黑龙江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作为航空航天配套企业,公司产品覆盖民用航空航天市场,参与了国家批复的多个大型飞机研制项目,积累了丰富的技术与加工经验,获得了一系列开展主营业务所需相关业务资质和发明专利,成为了专业化程度高、技术积累丰富、广受认可的航空航天工业相关产品供应商。目前公司下设16家子公司,分别为哈尔滨正朗航空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哈尔滨卡普勒广联航空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广联航宇(哈尔滨)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广联航发(沈阳)精密装备有限公司、广联航空装备(沈阳)有限公司、广联航空工业(北京)有限公司、广联航空(晋城)有限公司、广联航空(西安)有限公司、西安中捷飞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广联航空(南昌)有限公司、成都航新航空装备科技有限公司、广联航空(自贡)有限公司、景德镇航胜航空机械有限公司、广联(北海)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广联航空(珠海)有限公司、广联航空(海南)有限公司,员工总数超过2000人,形成了以东北哈尔滨工装、零部件和无人机制造基地为主体,覆盖华北、华东、华南、西北、西南等国内航空工业各主机厂的产业布局。公司始终坚持科技创新和产品创新,在技术能力、生产规模、产品质量等方面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坚持以务实创新为基础,诚信共赢为原则,逐步形成航空航天结构类产品初期研发、产品工艺装备制造、产品零件生产、产品总装的全产业链、一站式制造服务平台,打造中国航空全产业链创新型领军企业,为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奋起与腾飞、发展区域经济做出自己的贡献。
- 商业规划: 1、主营业务及产品公司专注于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的研发、生产、制造,是国内知名的民营航空航天工业配套产品供应商。产品覆盖军用和民用领域,主要为航空工装、航空航天零部件与无人机产品,其中复合材料工艺装备、零部件和部段的加工制造技术处于行业先进水平。公司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黑龙江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及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目前已获得AS9100航空航天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等各类开展业务所需的资质认证。公司参与了国家批复的多个大型飞机研制项目,是C919大型客机的零部件、成型工装供应商和C929货舱门等零部件及中机身壁板组件装配生产线的供应商,设计制造了AG600水陆两栖飞机的总装配生产线,此外还为多种型号军用飞机、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航天器以及无人机研制航空航天配套产品。(1)航空工装航空工装,是指用于飞机零部件成型或部段、整机装配的专用工艺装备。航空工装设计在飞机生产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工装设计水平直接影响产品的生产周期和产品质量。按照产品用途,公司的航空工装产品可以分为成型工装和装配工装。公司承接了航空工业集团下属主机制造厂和科研院所众多型号军用飞机、民用飞机、通用飞机及无人机的航空工装研制。1)成型工装成型工装,是指用于航空航天零部件成型的专用工艺装备,尤其是复合材料产品成型过程中所需使用的各类工装。出于导热均匀性、轻量化的需要以及产品成型过程中所面临的外形复杂、曲率变化大、难于脱模等问题,成型工装目前普遍采用薄壳式焊接结构。通过持续对复合材料预浸料加工生产、热固性复合材料成型工艺与热塑性复合材料成型工艺研发以及复合材料产品轻量化应用等项目开展科研立项和技术攻关,公司在大型复合材料成型工装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工艺制造经验,如为C919在飞机研发阶段和定型阶段承制其主要的复合材料成型工装研制任务,为各飞机主机厂商、科研院所等客户提供各主力机型的大型、超大型复合材料成型产品。2)装配工装装配工装,是指在完成产品从零件到组件、部件以及总装过程中,用以控制其几何参数所用的具有定位功能的专用工艺装备。装配工装是一种协同工艺设计,主要包括工艺模型编制、工艺表单样式定制及生成、工作流程管理、工艺知识库维护和使用等功能。装配工装具有定位、夹紧等功能,其作用是对飞机各类部段的装配、铆接进行支持,最终完成飞机结构的总体装配。公司所研制装配工装大多采用先进的柔性支撑定位系统,以此来定位飞机各大部段,用以完成飞机前机身、中机身、后机身的精准对接,中央翼与中机身、中央翼与外翼、尾翼与后机身的精准对接,以及起落架、发动机的安装等。装配产线,是指用于飞机各个部件和组件的制造和装配的生产线,采用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技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装配质量。飞机总装智能装配生产线在航空制造领域的应用是飞机数字化柔性装配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公司设计制造了AG600柔性自动化总装配生产线,采用站位式总装集成,分别进行大部件对接、起落架安装、发动机安装、系统安装调试等工作;承接了高压电机自动化装配产线,使高压电机由传统的装配模式向数字化、智能化装配模式转变。数字化车间配备的MES系统,可以与SAP、IWMS、PLM及车间微软件深度融合,实现车间智能排产、AGV及RGV运输车统一调度、定转子自动合装、生产可视化等一系列智能管理;承接的C929中机身壁板组件装配产线,在项目执行中将交付首条国产自研宽体客机壁板生产线的关键工艺装备,为我国航空工业远程宽体客机国产工艺装备制造开创先河,为公司工艺装备发展注入新的引擎。3)航发工装航空发动机工艺装备,指航空发动机产品研发和量产所必备的生产准备工具,包括夹具、量具、模具、工位器具及转运装备等。在夹具领域,公司可完成机匣、盘轴、叶片、钣焊、导喷、热表、装配等加工装备的生产制造,可通过零点定位快换系统及液压控制技术,实现各类夹具的快速换装,提高零件刚性,保证加工的稳定性,缩短生产准备时间;在量具领域,可完成机匣测具、盘轴测具、钣焊测具、叶片测具、导喷测具、精铸测具、装配测具等测量器具的生产制造,通过采用不同主体材料、定位装置,机械结构等实现多种零件的高效测量,实现自动数据传输;在模具领域,专注于钣金模具、弯管模具、辊轧模具、热锻模具、精铸模具及叶片电极的生产制造,通过不同的成型工艺、结构设计、介质替代等方式可实现模具成型精度高、结构稳定、适应性强、生产效率高、易于加工维护和更换等要求;在工位器具及包装箱领域,公司产品主要包括零部件装配车、发动机部件及整机运输车、装配战架、发动机部件、整机吊具及发动机单元体、整机、零部件转运装备等。(2)航空航天零部件航空航天零部件是直接组装在飞行器上的零部件,按材质可以分为金属零部件和复合材料零部件。公司航空航天零部件业务的主要客户包括航空工业集团、中国航发、中国商飞、中国兵工、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下属多家主机厂、总装厂及科研院所等。公司长期从事航空工装设计制造、航空航天零部件制造等工作,技术团队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在设计经验、工艺技术、生产流程、制造风格等方面,拥有了丰富的操作经验、稳健的机制以及优良工艺设计习惯,公司与多家主机厂及科研院所开展战略合作。1)金属零部件金属零部件原材料大多为专用的钛合金、铝合金、不锈钢和高强度耐热合金等,需要加工成各种结构复杂的零部件,如飞机肋类、梁类、框类,航天器各类舱体以及两机机匣类、盘类、环类等零部件,其结构复杂,加工难度大,加工精度和产品质量可靠性要求高。因铝合金、钛合金、不锈钢、镍基高温合金、高强度钢等材料,材质轻、难加工的特性,且本身尺寸跨度大,很容易发生变形。因此,在航空航天零部件的制造中,数控加工技术得到普遍应用。公司在金属航空航天零部件生产方面,尤其在大型零件加工和工艺技术上领先,公司具备独有的金属零部件加工策略和加工技术,保证了薄壁航空航天零部件的质量和周期。2)复合材料零部件复合材料零部件主要是以碳纤维、玻璃纤维等为增强体,合成树脂等为基体制造的航空航天零部件。相比传统金属零部件,复合材料零部件在比强度、比模量、耐疲劳性、耐腐蚀性等技术指标具有一定优势,可有效减轻飞行器重量、提升飞行器产品性能。公司复合材料零部件主要通过热压罐成型工艺制造而成。热压罐成型工艺是目前航空航天系统最为常用的复合材料零部件成型方法,生产的产品具备刚度强度高、内部质量优良、性能稳定等特性。因此,热压罐成型工艺主要应用于结构效率高、尺寸较大、性能要求稳定、制造难度大的复合材料零部件或整体结构件。公司在复合材料零部件制造方面,基于在成型工装研发上的优势,具有先进设计理念和创新的复合材料产品生产工艺能力。(3)无人机平台依托公司长期在成型工装、航空航天零部件的技术积累与经验优势,根据下游客户需求,公司涉足无人机业务,进一步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力。第一阶段公司通过将自行生产的航空零部件组装成航空部段,研制生产无人机部段;第二阶段公司成功研制无人机机体结构平台,完成最大起飞重量60至3,500公斤的多种无人机机体结构平台的研制,第三阶段,公司具备了无人机整机结构设计与整机结构制造能力,能够完成产品结构设计、工装设计制造、产品生产、部段装配和总装装配任务;第四阶段,公司凭借无人机整机结构的整体装配能力及全产业链制造优势,能够完成从生产初期所需工艺装备到无人机整体产品的研发制造,将客户需求形成终端产品交付。2、主要经营模式(1)采购模式公司采购模式为按需采购。公司编制采购计划,下达采购订单,分批向供应商采购。公司建立了专职的采购部门,负责公司业务所需原材料采购。采购部门根据批准的用料计划单组织采购,将采购计划进行比价,与供货方签订采购合同。采购物资运到公司时,先由采购部门对照核对采购计划,经确认无误后,交质检部门进行质量检验,检验合格的物资交仓储部进行核对办理入库手续。财务部门审核相关单证后进行付款。对于常用材料,如部分钢板、常用标准件等公司会进行备库以保证及时供应。公司建立了完善的供应商管理制度。在初选供货商时,公司进行深入细致的市场考察,重点了解供货商的实力、专业化程度、货物来源、价格、质量及目前的供货状况。公司对其采购产品投入生产后的使用情况进行质量追踪,由生产、技术部门反馈,同时对供货单位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工作,进行业绩评价,对其采购的产品进行检验。公司与具有一定规模和经济实力的供应商形成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建立了稳定的采购渠道。在保证原材料质量的基础上,保证了原材料的及时供应,并实现了对采购成本的有效控制。(2)生产模式公司技术部门根据客户提供的数模、图纸、技术参数等进行工艺分析,完成产品设计,确定工艺方案,编写工艺规程,送客户审定并取得客户确认;生产部门确定生产任务后根据合同约定时间进行生产排程,生产各职能部门、生产班组按照技术部门制定的工艺规程及作业指导书,严格执行生产控制程序,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生产任务;在生产过程中,公司质量部门对各生产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监控,确保产品的质量。生产过程中,根据客户要求,公司通过召开生产调度会的形式对生产任务及模具参数进行及时调整,以确保订单的如期保质履行。对于特别复杂的工艺和编程技术,在技术人员制定后,公司召开制造工艺评审会,按评审后方案修订工艺技术文件。公司及时、准确、真实地记录工艺数据。成品入库后,将入库单与合同检查核对,办理产品发运手续。公司按合同和用户要求办理产品发运。根据公司与客户签署的航空工装/航空航天零部件来料加工协议内容,客户委托公司按照其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进行定制加工,加工所需的主要原材料如钢材、铝材、复合材料等由客户提供,加工费根据客户每次的具体加工要求,综合考虑加工难度、加工风险、工艺设计、工序、工装耗用、辅材提供、交付进度等因素确定。来料加工在航空工装、航空航天零部件领域属于常规业务模式,如爱乐达等同行业可比公司均存在该类模式业务。(3)销售模式国内飞机主机制造厂商均建立了合格供应商名录,在选择供应商时,飞机主机制造厂商仅从合格供应商名录中挑选部分优质供应商进行综合评选,供应商的产品设计制造经验、加工制造能力是获取业务的重要支撑。公司已成为航空工业集团、中国商飞、航天科工等国内航空工业核心制造商的供应商。航空工装、航空航天零部件等产品均需按客户的要求设计、制造,产品差异化程度高,部分产品需要在客户生产线进行调试验收,因此公司产品的销售采取直销方式。公司主要通过各主机厂的任务分派、综合评标、议标和公开竞标等方式获取订单。公司设立了专门的销售部门,负责销售工作的开展。公司销售人员进行日常市场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客户提出实际需求后,销售部门联合技术部门、生产部门审核客户的需求,安排签订合同。销售部门按规定程序下达项目生产令并及时送往各执行部门,生产部根据项目生产令的重要程度、生产的难易程度和客户的时间要求,科学合理地组织生产,销售部门同时与技术质量部门配合,对质量要求高、生产难度大、时间要求急的产品进行现场跟踪,以满足客户的要求。产品完工入库后,销售部门按合同要求制定发运计划,保证产品按时、安全运到客户处。销售部门负责搜集客户质量信息反馈,并及时处理。3、行业地位公司深耕于航空、航天复合材料结构类产品领域十余载,以具有突出技术优势的航空复合材料工装为基础,积极开拓航空、航天复合材料结构类产品业务,已实现了航空航天高端工艺装备研发、航空航天零部件生产、航空航天器机体结构制造协同化发展的全产业链布局,形成了跨度较深的纵向一体化产业链优势,是国内专业化程度高、技术积累丰富、广受认可的民营航空、航天配套产品供应商,在国内航空、航天工业中具有较高知名度,是多家主机制造厂商的战略供应商以及金牌供应商。1、概述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一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也是公司加快推进两机应用、复合材料产品应用、低空经济等核心业务建设的关键之年,公司把握战略契机,主动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聚焦主责主业”为首要任务,加快产业链布局,通过整合同行业资源,创新技术研发、升级智能制造,构建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平台和客户生态体系,提升核心竞争力,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和挑战,以做优航空航天装备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对内“夯实基础、扎实内功”;对外“拓宽渠道、优化布局”,多措并举推动各项任务平稳有序进行,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本报告期内,公司主要经营情况如下:(一)加快全产业链布局,积极应对市场变化挑战公司不断丰富产品种类、拓展市场份额,密切对接航空工业集团、中国商飞、中国航发、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中国兵工、中国兵装、中船重工等军工央企的区域主机厂、总装厂及科研院所需求,强化传统业务优势的同时,积极布局两机应用、低空经济及商业航天领域,深化与各大客户的业务合作,持续推进业务下沉,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快速响应机制,依托集团化运营优势,公司高效调配内部人力物力资源,精准对接客户需求,深化协同效应,实现资源互补,不断提升应对市场变化的综合竞争力。航空工装版块业务新增航空发动机工装相关业务,全年工装类产品业务占比有所提升;在航空航天零部件产品方向,部分客户由于行业变化、政策调整等因素,对航空航天零部件产品的需求及定价方式发生改变,导致公司在航空航天零部件领域的毛利率有所下降;同时,公司持续加大无人系统研制投入,部分无人机订单仍处于科研阶段,需配合客户进行联合研制,成本投入较高,导致部分订单出现亏损,阶段性拉低公司综合毛利率水平。(二)强化研发基因,构筑创新优势,科研投入持续增加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专利共317项,其中发明专利45项,实用新型专利270项,外观设计2项,完成科研课题11项。公司围绕主营业务领域,不断完善产品研发体系,构建“研发引领应用、应用提升研发”的良好生态,保证公司产品与市场的有效结合,如大型民用客机全尺寸舱门的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应用已申报2024年黑龙江省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将为面向新技术和多应用场景研发储备丰富的产品矩阵,为业务持续赋能。报告期内,公司牢牢把握行业发展机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已形成集航空航天高端工艺装备研发、航空航天零部件生产、航空器航天器机体结构制造协同化发展的全产业链布局。为前瞻开展业务和产品布局,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公司紧跟行业发展趋势,深度对接市场需求,参与客户较多新型号产品的科研制造任务,全力配合新机型研制过程中的技术攻关。公司持续加大对“无人机总装及零配件制造项目”的科研生产投入力度,该项目实施主体自贡广联一期建设已于报告期内进入试生产阶段,圆满完成客户年度内的科研生产工作,相关科研任务的储备将为公司在相关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进一步巩固了公司的长期竞争力优势。但由于该项目建设所带来的产能爬坡以及科研投入较大,导致研发费用增加、折旧摊销等固定成本较高,对公司当期利润造成了较大程度的影响。(三)积极布局大飞机赛道,助力国产大飞机生产制造公司作为中国商飞的供应商,近年来持续参与国产大飞机的研发制造任务,持续参与C909机型飞机的金属胶接地板项目并且已经顺利完成交付。为C919在飞机研发阶段和定型阶段承制其主要的复合材料成型工装研制任务及中机身金属零部件的制造工作并积极参与C919批产提速工装和产线制造任务,承接浙江华瑞C929中机身壁板组件装配生产线的设计制造任务,C929货舱门大部段的制造任务等。公司配备了完善的磷酸阳极化生产线、专用喷漆和固化设备,相关特种工艺已经顺利通过客户的体系认证和特种工艺评审。公司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广联航空工业(上海)有限公司”,牢牢把握国产大飞机行业发展机遇,及时响应和满足下游客户日益增长的产品需求,充分利用产业集群优势,进一步丰富航空工装及复合材料零部件产品类别及应用领域,完善产品结构和产能区域布局,深化协同效应,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助力国产大飞机产业集群发展。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