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房地产综合开发经营,是集房产开发、商业运营、物业服务、建筑施工等为一体的大型国有综合集团型公司
经营范围:房地产开发经营,房地产经纪,企业投资,国内贸易(除国家专项外),仓储(除危险品),道路货物运输,货物运输代理。【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光明房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600708,证券简称:“光明地产”。
光明地产由原上海海博股份有限公司于2015年7月与农工商房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过重大资产重组组建而成,控股股东为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光明地产作为上海国资背景的上市房企,上海上市公司协会理事单位,上海市五星级诚信创建企业,上海市著名商标,公司开发足迹已遍布江苏、浙江、山东、安徽、河南、河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云南、江西、上海、重庆等十二省二市,累计开发各类住宅、商业办公面积6000多万平方米。
公司秉持深耕上海的战略布局,致力建设为具有光明食品产业基因的城市建设运营集成服务商。
公司主营业务为房地产综合开发经营、冷链物流产业链,是集房产开发、商业运营、冷链物流、物业服务、建筑施工等为一体的大型国有综合集团型公司。
目前,公司拥有下属企业一百多家,下属房产开发项目、商业房产经营集团、物流集团、服务集团、城市建设集团。
光明地产下属全资子公司农工商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具有房地产开发企业国家一级资质,是上海市房地产行业协会理事单位,上海市五星级诚信创建企业。
公司开发的房地产项目曾获得中国土木工程最高奖项-詹天佑土木工程奖;中国建筑工程最高奖-鲁班奖;上海市建筑工程最高奖一白玉兰奖。
光明地产围绕上海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浦东新区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以及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实施、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建设等重大发展机遇,聚焦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
地产业务板块以“优布局、调结构、去库存、控风险”为重点,在“深耕上海”导向下,内精管理,外强协同,加速去化存量,合理拓展上海本土区域的重点项目。
转型业务板块聚焦美好生活的需求导向,积极参与城市更新、城市建设、城市保障等进程,通过专业开发建设能力的发挥提升,以高质量发展为主基调,全力践行“让市民离不开光明”,坚持稳中求进,努力成为光明品牌城市建设、城市保障等综合城市服务功能的重要载体。
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在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加快构建的背景下,当前行业深度调整,市场持续承压,竞争日趋激烈,公司锚定目标,攻坚克难,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全力推进存量去化,加速战略回归上海,深入推进管理改革,为企业保持稳定发展夯实基础。
经营情况回顾:2025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08亿元,实现利润总额-3.71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98亿元。
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所有者权益94.35亿元。
攻坚存量去化:2025年上半年,行业政策持续释放积极信号,一季度市场延续修复态势,跌势有所回稳,但二季度受政策效应减弱等因素影响,成交有所回落,虽然整体库存减少,但各区域冷热分化。
公司密切关注市场形势,加强市场研究,总部与各区域、各项目上下联动,全面推行“一盘一策”差异化营销策略,通过租售并举、打造情景样板间、增设夜间接待服务、创新在线购房等各类手段多措并举,积极推动了上海临港、金山、江苏宜兴、常州、浙江杭州、云南昆明、山东菏泽、湖北武汉等项目的阶段性快速去化。
2025年1-6月,公司签约面积为22.74万平方米,上年同期为23.6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63%。
签约金额为24.12亿元,上年同期为23.08亿元,同比上升4.52%。
探索转型发展:公司聚焦“三大工程”建设,重视服务城市建设与功能保障,促进形成健康运行和稳定发展相结合的新模式。
其中,第一事业部重点推进临港光明星城项目的年内交付工作;第二事业部通过与上海金山、奉贤等区域政府的持续协调统筹,持续跟踪金山城中村项目“房票购房”等政策的落实,积极争取奉贤城中村项目规划调整,研究项目前策分析;保障房事业部锚定重点项目攻坚,加快推进浦东川沙03-04项目地块和惠南L07-02项目地块的建设,并探索对接上海区域的保障房建设需求。
同时,公司利用在过往项目建设中的专业团队和能力,研究在各地的代建项目拓展,发挥政府沟通和专业背景的优势,探索稳健性代建业务的可行性,努力寻求在代建领域的业务发展。
体制机制改革:公司通过机构改革,切实提高运营效率,重点聚焦总部规模收缩和功能性集群整合。
总部层面将原战略投资、产业发展研究职能整合成为投资发展部、将运营、成本、质量等职能部门归并为运营管理部,减少部室数量的同时,进一步厘清职能、提升效率;区域层面将原物业管理与商业运营两大平台,融合归入华都集团,进一步夯实物业底板,做实资产管理,加速尾盘去化;人员结构方面,全面梳理岗位编制及职责,推进干部队伍结构优化工作,更好地适应当前行业调整的趋势。
提升运营管控:围绕全面预算管理,结合年度目标计划,通过内部ERP、EPC、成本控制、集约招采、质量管控等信息化系统,以控本增效为原则,对成本控制严格动态跟踪,严格落实各个环节的品质管控与提升,并持续对统一招采平台及信息安全系统进行优化,助力运营合规与提效。
2025年1-6月,公司竣工面积为41.78万平方米,上年同期为29.0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3.75%。
保障融资平稳:公司重视现金流和财务稳健,开源节流,严格执行预算要求,有序排布资金计划,灵活运用各类融资方式,不断优化融资结构和成本。
通过及时关注融资市场变化趋势,运用好公司债、中期票据、超短期融资券、供应链资产支持计划、保债计划等融资产品和方式,有效降低公司融资成本,助力资金整体平衡与现金流平稳。
强化风险管控:公司坚持守住合规红线,通过重视产品品质管理,始终把安全生产作为经营管理的底线,上半年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通过系统性推进亏损企业专项治理、应收账款自查清收、小产证督办、尾盘企业清算注销等各类专项工作,通过管理为企业降本增效。
治理规范运作:公司董事会坚持对宏观趋势的研究分析,在公司治理上坚持战略领航、规范运作、高效有序的原则,报告期内,召开董事会5次,审议议案38项,召开股东大会1次,围绕新《公司法》与《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等治理导向,完成了对《公司章程》及配套制度的修订,以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替代监事会。
在市值管理上,积极通过现场股东大会、年度业绩说明会、投资者热线等各类形式,多渠道和投资者充分互动沟通,并通过制定市值管理制度、制订年度估值提升计划暨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等举措,积极维护投资者权益,争取市场与投资者的理解与支持。
下半年,公司上下将在充分认识行业当前困难和挑战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全年目标任务与重点工作,力争守住“基本盘”,稳住“方向盘”,扛住“风险盘”,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集中精力抓推进、抓落实。
一是经营运行确保平稳。
总体坚持围绕全年经营目标计划,持续做好存量去化、现金流平衡管控、降本增效等工作。
将存量去化工作置于首要位置,紧跟市场政策窗口,通过全员营销、政府协调、租售并举、社区运营赋能等各类创新营销模式的探索推进,加快去化速率,对大宗资产处置通过多元拓展客户、抢抓窗口期,进一步推进现金流回笼。
融资上,通过推进融资渠道拓展、长短期债务调整、高低息成本置换等方式,进一步优化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
二是主业发展稳中求进。
在业务方面,要通过苦练内功,筑牢安全屏障,深化在开发、建设、运营等专业领域的优势,立足城市更新、保障房建设经验,深化产品与运营优势,结合行业当前发展阶段、企业特点和资源布局,始终坚定实施回归战略,始终坚持“建设好房子”的一贯理念,加快推进回归上海,加强客户需求调研,提升产品力和品牌影响力,努力用好的产品来服务市民,践行产业与服务共生的导向;在资源融合方面,要立足城市发展和光明战略,加强与光明集团、头部企业的协同合作,提升公司资产运营能力,积极争取发展增量。
三是内部管控平稳优化。
管控方面,在上半年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适应行业变化和公司改革的需要,重点加强总部部室间、部室与下属企业间、项目与项目间的协作效率;在人才建设方面,推行动态考核机制,优化干部队伍建设与人力运行效能;在运营与安全方面,要强化项目成本管控、坚决杜绝各类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的发生,做好安全、合规与风控管理,以努力践行“让市民离不开光明”的目标导向,助力光明品牌的提升及运营的安全有序。
上海海博股份有限公司更名前为上海东海股份有限公司,是1992年12月经上海市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沪体改办(92)第15号文、上海市农业委员会沪东委(92)327号文批准,由十六家国有农垦骨干企业采用定向募集方式组建成立的。
1996年5月23日,经中国证监会批准,于1996年6月6日正式挂牌上市。
2005年12月,公司已完成了股权分置改革。
公司于2015年10月28日办理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并取得由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换发的新营业执照,公司法定注册全称变更为“光明房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经公司申请,并经上海证券交易所核准,公司证券简称自2015年11月12日起由“海博股份”变更为“光明地产”,公司证券代码“600708”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