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原油、成品油、液化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化学品等散装液体危险货物的海上运输业务,以油轮运输和LNG运输为两大核心主业。
经营范围:主营沿海、远洋、长江货物运输,船舶租赁,货物代理、代运业务;兼营船舶买卖、集装箱修造、船舶配备件代购代销,船舶技术咨询和转让;国内沿海散货船、油船海务管理、机务管理及船舶检修、保养;国际船舶管理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中远海运能源运输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0026.SH,1138.HK)2016年6月6日成立于上海,是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从事油品、液化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化学品等储运业务的专业化公司,由原中国远洋、中国海运两大集团能源运输板块重组而成。
公司致力成为全程能源运输方案解决者,业务覆盖全球300多个港口,为200多家国内外客户提供全船型全天候、定制化服务。
中远海运能源聚焦油轮运输和LNG运输两大核心主业,拥有多年丰富的经验以及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在业界树立了良好的公司形象。
公司油轮船队运力规模世界第一,覆盖全球主流的油轮船型,是全球油轮船队中船型最齐全的航运公司。
公司大力发展VLCCPOOL的运营模式,提升船队经营效率和效益,全力打造客户与船东之间、船东与船东之间的多方共赢新局面。
中远海运能源是中国LNG运输业务的引领者,是世界LNG运输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公司所属全资的上海中远海运液化天然气投资有限公司和持有50%股权的中国液化天然气运输(控股)有限公司(CLNG)是中国目前仅有的两家大型LNG运输公司,已经成为影响世界LNG运输市场的重要力量。
大连中远海运能源供应链有限公司成立于2024年11月15日,主要从事LPG等气体化工品运输和氢基绿色能源综合物流业务,致力于建设“国内第一、国际领先”的专业化气体化工品运输船队,以“打造东北氢基绿色能源陆海大通道”为使命,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在大连长兴岛(西中岛)建设化工及新能源综合物流一体化供应链,以建设产业“供应链”,打造合作“共赢链”。
上海中远海能化工运输有限公司是我国第一家专门从事散装化学品国际、国内运输的船公司,主营东南亚、东北亚外贸,内贸沿海航线,公司对化学品船舶管理积累了丰富经验。
上海亿升海运仓储有限公司,由中远海运能源受托管理,是上海地区最早的第三方化工品仓储企业,有着20多年的液体化工品仓储管理经验,是上海地区具备液体化工品、食用油脂等装卸,散装液体化工产品储存、分驳、中转、包装、保税和环保功能的特色企业,经营货品达百余种,仓储主营货品有醇类、酯类、剂类、聚醚、烯烃类、基础油、成品油等,为客户提供“7x24小时”全天候服务。
福建中远海运化工码头有限公司,由中远海运能源受托管理,位于福州江阴港保税园区兴化湾北岸,是福建省内大型的独立第三方公共液体化工码头,国家一类口岸,在散装液体化工品和成品油的装卸、仓储、中转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可储存成品油类,芳香烃类、苯类,酸碱类,酮类,酯类等34种液体化工品,市场占有率、油化比例及产品种类均名列前茅。
中远海运能源始终秉承“安全营销世界领先”的经营理念,在液体散货船运输方面的安全管理水平始终处于国际领先的地位。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与竞争洗礼,公司已经形成了一套稳定、高效的安全管理体系,建立了科学合理的技术管理、运输管理和船舶管理制度。
成立至今,中远海运能源逐步建立了全球营销服务系统+全球安全应急保障体系,充分发挥全球网点功能,拓展海外市场份额,借助公司船队规模和结构优势,实现了货源结构、客户结构、航线结构的多元化。
(一)本集团2025年上半年经营情况概述截至2025年6月30日,本集团拥有及控制油轮运力157艘、2,344.8万载重吨。
本集团参与投资建造的87艘LNG船舶中,已投入运营52艘LNG船舶、876.3万立方米;另有1条光租租入LNG船舶、17.4万立方米,已投入运营。
本集团还拥有和控制12艘LPG运输船、12.6万立方米;拥有8艘化学品运输船、7.3万载重吨。
2025年上半年,本集团实现运输量(不含期租)为9,448万吨,同比上升13.07%;运输周转量(不含期租)为3,427亿吨海里,同比上升18.81%;主营业务收入人民币116.14亿元,同比下降2.60%;主营业务成本人民币89.33亿元,同比上升10.83%;毛利率同比下降9.2个百分点。
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人民币18.69亿元,同比下降29.16%,二季度环比一季度增长64.16%;EBITDA人民币50.27亿元,同比下降12.92%。
2025年上半年,本集团主要采取了以下六个方面措施,在复杂多变的地缘政治环境与石油贸易格局中,取得了稳健扎实的经营业绩:一是挖掘重点客户合作场景,进一步释放业务合作能力,确保市场稳定货源,拓展运力合作区域,探索新的项目合作模式和业务内容;二是深化内贸运力市场协同效应,发挥运力灵活性,进一步促进船货匹配;三是积极争取国际LNG运输项目,聚焦LNG板块稳定创效能力,探索研判新的合作模式;四是积极推进科技创新,用数字化赋能运营管理,将船舶科研创新能力转化为实船应用效能;五是坚守合规底线、强化风险防控,通过密切跟踪研判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变化,建立健全突发事态应急管控机制,在有效保障商业运营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科学捕捉市场机遇;六是坚决夯实安全管理,坚持安全管理关口前移,严格确保船舶作业与航行安全。
(二)报告期内国际国内航运市场分析1.国际油运市场2025年上半年,石油供需整体表现为“供给放量、需求平稳”。
石油供给端,OPEC+确定自4月起逐步退出此前220万桶/日的自愿减产,4至7月累计配额增产达137万桶/日;非OPEC+供应持续增长,美国、巴西等贡献主要供给增量。
根据EIA数据,上半年全球石油供给增量为158万桶/日。
石油需求端,在能源转型以及美国关税政策的影响下,全球石油消费增速放缓。
根据EIA数据,上半年全球石油消费增量为66万桶/日。
国际原油运输市场:运输需求方面,报告期内原油海运贸易整体平稳。
出口端,中东原油出口依然占据全球主导地位,占全球份额42%,主要出口地为中国、印度,以及日韩;俄罗斯维持350万桶/日的海运出口、约占全球份额12%,主要出口至印度和中国;大西洋地区出口亚洲的长航线贸易受跨区套利窗口影响,呈现阶段性波动。
进口端,中国原油海运进口量同比基本持平,地方炼厂开工率不足抑制了部分采购需求;欧洲在炼能调整的背景下,原油进口量有所下降;印度进口俄罗斯原油比重持续提升。
运力供给方面,报告期内VLCC新船交付有限,但拆解动力仍然不足。
根据克拉克森数据,2025年上半年VLCC新船交付2艘,拆解2艘。
截至2025年6月末,全球VLCC新船订单104艘,占全球VLCC数量的11.5%。
运价表现方面,2025年上半年,受美国关税、欧美对伊朗及俄罗斯制裁升级、以伊冲突等地缘政治事件影响,原油轮运价出现多次震荡抬升,VLCC船型运价弹性尤为显著。
报告期内运价呈“高频、宽幅、短时”震荡表现。
根据波罗的海交易所数据,2025年上半年,VLCC代表航线TD3C(中东-中国)的平均TCE为40,370美元/天,较去年同期回落2%,环比去年下半年增长41%。
国际成品油运输市场:运输需求方面,成品油贸易流向继续重塑,亚洲新增炼能释放与欧美炼厂关停形成对比。
据Kpler数据,上半年成品油海运贸易量整体降幅4.5%左右。
中国出口量降幅8%,以汽柴油为主。
欧洲增加从中东、印度采购柴油;西非因炼厂投产进口需求继续下降。
整体来看,政策与能源转型成为驱动贸易流向重构的核心力量。
运力供给端,LR2/阿芙拉及MR船型成为交付主力。
根据克拉克森数据,2025年上半年LR2/阿芙拉及MR船型分别交付31艘、36艘新船,占各自船型运力总数的2.6%和2.0%;拆解数量分别为5艘、4艘。
截至2025年6月末,全球LR2/阿芙拉及MR船型新船订单分别为205艘、288艘,占各自船型运力总数的17.3%和16.0%。
运价表现方面,考虑到去年同期红海危机爆发推动彼时成品油轮运价大幅上涨,以及新交付运力的同比增加,报告期内成品油轮运价呈同比下滑。
根据波罗的海交易所数据,2025年上半年,LR2代表航线TC1(中东-日本)的平均TCE约为29,636美元/天,较去年同期下降47%。
2.国内油运市场原油运输市场:2025年上半年,内贸原油市场(MR及以上船型)运输总量约4,700万吨,同比增加约11%。
其中,海洋油货量增加约35万吨;中转油在盛虹炼化增产、东营胜利油田下海等业务带动下同比增量约600万吨。
成品油运输市场:受国内汽油消费结构性变化的影响,成品油海运贸易规模承压,市场运输量有所下滑。
3.LNG运输市场2025年上半年,全球LNG贸易量小幅增长,达2.08亿吨,同比增长约1.7%。
上半年进口需求整体呈现“西升东降”的格局。
亚洲市场今年前6个月进口总量约6,196万吨,同比下降13.7%。
欧洲则因供暖季结束后库存降至五年低位,叠加俄罗斯经乌克兰管道气停供,LNG进口量增长显著,达5,612万吨,同比上涨34.4%。
美国仍保持全球最大LNG出口国地位。
随着PlaqueminesLNG和CorpusChristiLNG三期项目产能稳步提升,美国LNG出口量达创纪录的5,121万吨,同比增长19.6%。
LNG运力供给方面,受环保法规及即期市场经营压力影响,老旧船拆解提速,上半年共有7艘蒸汽型老旧船退出运营;同时船舶交付提速,上半年共交付28艘LNG运输船,同比增长47%。
截至6月末,全球共有LNG运输船710艘(不包括LNG加注船、浮式储存及再气化装置(FSRU)、浮式储存装置(FSU)和浮式液化天然气生产装置(FLNG))。
LNG租船市场延续分化格局,即期市场承压,中长期期租市场相对稳定。
今年以来,约70%的美国出口LNG被欧洲市场消化,航线运距较短,叠加整体贸易量增长有限、船队规模继续扩张,使得即期市场租金复苏乏力。
中长期期租市场租金因新造船价格及融资成本仍处于高位、船东对2027年及以后的运力需求预期乐观,长租租金相对稳定。
4.LPG运输市场国际运输市场:2025年上半年,供需两端总体相对稳定。
中东地区供应增量提振全球LPG运输需求,卡塔尔、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等主力出口国家相继启动一系列产能扩展项目,预计2025-2026年中东地区新增LPG产能在1,400-1,600万吨/年之间,在全球LPG供应体系中形成近10%的显著增量。
需求方面,2025年上半年,中国有3套丙烷脱氢(PDH)装置投产,新增产能256万吨/年。
国内运输市场:2025年上半年,我国LPG整体需求小幅增长,国内主要大型炼厂LPG下海货源趋于稳定。
上半年内贸LPG、丁二烯、丙烯总下海量272.78万吨,同比增长8.3%。
与外贸市场相比,沿海内贸运输市场受国际贸易、区域政策的直接影响较小,关税影响下的转口贸易将推升区域内中小型船舶运力需求,对市场带来一定支撑。
5.化学品运输市场2025年上半年,受石化行业市场需求偏弱以及石化企业成本抬升影响,国内化学品运输市场整体承压。
国际运输方面,根据德鲁里数据,2025年上半年化学品运输船运费承压,主要因贸易增长乏力以及新船交付,预计下半年运费可能在季节性上涨的带动下出现回暖。
截至2025年6月末,全球不锈钢化学品船共1,457艘,较2024年年末增加18艘。
公司的前身是上海海兴轮船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兴轮船"),海兴轮船主要以华东地区沿海货运为主,兼营远洋客货运输,是华东地区的煤炭、原油水路运输商。
海兴轮船是国务院证券委员会确定的第二批境外上市试点企业,经国家体改委(94)54号文批准,由上海海运独家发起设立。
公司成立时的总股本为14亿元,全部界定为国有法人股。
1994年6月18日,经国务院证券委员会证委发(94)13号文批准,海兴轮船于1994年11月1日公开发行108,000万股H股,并于1994年11月11日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本公司于2016年10月18日完成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并取得由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换发的《营业执照》。
公司名称由“中海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中远海运能源运输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英文名称由“ChinaShippingDevelopmentCompanyLimited”变更为“COSCOSHIPPINGEnergyTransportationCo.,Ltd.”。
英文简称由CHINASHIPDEV变更为COSCOSHIPENGY。
经公司申请,并经上海证券交易所核准,自2016年11月28日起,公司A股股票证券简称由“中海发展”变更为“中远海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