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精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奥精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奥精医疗
  • 企业英文名: Allgens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 实际控制人: Eric Gang Hu(胡刚),黄晚兰,崔福斋
  • 上市代码: 688613.SH
  • 注册资本: 13555.1584 万元
  • 上市日期: 2021-05-21
  • 大股东: Eric Gang Hu(胡刚)
  • 持股比例: 7%
  • 董秘: 仇志烨
  • 董秘电话: 010-56330938
  • 所属行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常明、周末
  • 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中伦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甲5号1幢1#厂房西区二层015
  • 概念板块: 医疗器械 北京板块 专精特新 融资融券 预亏预减 机构重仓 医疗器械概念 微盘股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北京
  • 成立日期: 2004-12-22
  • 组织形式: 中外合资企业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110108769900489W
  • 法定代表人: Eric Gang Hu(胡刚)
  • 董事长: Eric Gang Hu(胡刚)
  • 电话: 010-56330935,010-56330936,010-56330938
  • 传真: 010-56330939
  • 企业官网: www.allgensmed.cn
  • 企业邮箱: information@allgensmed.com
  • 办公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开拓路5号3层A305
  • 邮编: 100026
  • 主营业务: 高端生物医用材料及相关医疗器械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 经营范围: 医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提供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研究开发医疗器械、医用新药;销售自产产品;佣金代理(拍卖除外);货物进出口、代理进出口、技术进出口;销售医疗器械Ⅲ类(以《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核定的范围为准);生产医疗器械Ⅲ类(以《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核定的范围为准)。(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奥精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是一家致力于组织再生修复植入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11年率先在国际上研制出成分和结构均与天然人体骨组织高度相似的矿化胶原仿生骨材料,并实现了产品的临床转化和产业化。使得我国在医疗器械领域处于靠前地位。2021年5月成功登陆上交所科创板(688613),奥精以更好的研发能力和不断扩大的生产力,创造了国内医疗器械公司快速发展的奇迹。目前矿化胶原仿生骨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骨科、口腔科、神经外科等领域的骨缺损修复,现已在临床使用超百万例,骨缺损修复再生效果显著,为广大患者和他们的家庭带来了健康和幸福。
  • 发展进程: 奥精有限系由黄晚兰、EricGangHu(胡刚)共同出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2004年12月4日,黄晚兰、EricGangHu(胡刚)签署了《北京奥精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章程》,约定共同出资设立奥精有限。奥精有限设立时的注册资本为100万元,其中黄晚兰以“聚酯尿道支架”非专利技术作价60万元出资,占注册资本的60%;EricGangHu(胡刚)以折合40万元的美元现金出资,占注册资本的40%。2004年12月20日,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理委员会出具了《关于合资企业“北京奥精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合同、章程及董事会组成的批复》(海园发[2004]1287号),批准了奥精有限设立。2004年12月2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向奥精有限核发了《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2004年12月22日,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向奥精有限核发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2004年12月31日,奥精有限召开股东会,作出如下决议:同意黄晚兰将其在奥精有限登记注册时认缴的无形资产——“聚酯尿道支架”非专利技术作价149.36万元(其中60万元记入注册资本,89.36万元记入资本公积)转移至奥精有限。同日,根据上述决议,黄晚兰与奥精有限签署了《财产转移协议》,约定黄晚兰将其持有的上述无形资产转移至奥精有限,奥精有限同意接受上述无形资产,自双方签字之日起,黄晚兰不再对上述无形资产享有所有权。 2019年11月8日,奥精有限召开董事会,作出如下决议:同意奥精有限由有限公司整体变更设立为股份公司。立信会计师对奥精有限截至2019年7月31日的财务报表进行了审计,并出具了《审计报告》(信会师报字[2019]第ZB50779号)。经审计,截至2019年7月31日,奥精有限的净资产为457,794,295.70元。东洲评估师对奥精有限截至2019年7月31日的全部股东权益进行了评估,并出具了《资产评估报告》(东洲评报字[2019]第1089号)。经资产基础法评估,截至2019年7月31日,奥精有限的全部股东权益的评估值为515,907,090.91元。2019年11月12日,奥精有限的全体股东作为发起人签订了《奥精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协议》,就股份公司的设立方式、组织形式、注册资本及股本比例、出资方式等发起设立的相关事宜进行了约定。2019年11月12日,发行人召开股份有限公司创立大会暨第一次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关于设立奥精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议案》、《奥精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章程》等相关议案。2019年11月12日,发行人的全体股东签署了《奥精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章程》。2019年11月18日,立信会计师对本次整体变更设立股份公司的出资情况进行了审验,并出具了《验资报告》(信会师报字[2019]第ZB50800号)。经审验,截至2019年11月12日止,发行人之全体发起人已按发起人协议、公司章程等相关规定,以奥精有限截至2019年7月31日止的经审计净资产457,794,295.70元,按折合比例1:0.2184折合股份总额10,000万股,每股人民币1元,差额部分357,794,295.70计入资本公积。2019年11月20日,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向发行人换发了《营业执照》。2019年12月9日,北京市海淀区商务局向发行人出具了《外商投资企业变更备案回执》(京海外资备201901498号),准予本次变更备案。 2016年12月9日,中关村发展经投委会决策通过,同意中关村发展及中关村创业以进场挂牌方式退出奥精有限。2016年12月30日,奥精有限召开董事会,作出如下决议:同意中关村发展、中关村创业将持有奥精有限2.8465%的股份、2.7530%的股份在产权交易机构公开挂牌转让,除黄晚兰外的其他股东放弃上述股权的优先购买权。2017年3月14日,北京国融兴华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出具了《中关村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关村创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拟转让所持北京奥精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股权项目评估报告》(国融兴华评报字[2017]第090009号),评估基准日为2016年12月31日。经评估,奥精有限净资产评估价值为37,316.35万元。2017年5月12日,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向中关村发展下发了《关于对北京奥精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股权资产评估予以核准的批复》(中科园发[2017]23号),同意对中关村发展、中关村创业拟转让奥精有限股权项目资产评估事项予以核准。2019年5月11日,奥精有限召开董事会,作出如下决议:同意天津天源通以4,600万元的价格向国投创合转让奥精有限2.8395%的股份,以4,492.184万元的价格向厦门中南弘远转让奥精有限2.7730%的股权,以1,200万元的价格向厦门中南星火转让奥精有限0.7407%的股份。2019年5月21日,天津天源通与国投创合、厦门中南弘远、厦门中南星火共同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2019年6月6日,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海淀分局向奥精有限换发了《营业执照》。2019年7月15日,北京市海淀区商务委员会向奥精有限出具了《外商投资企业变更备案回执》(京海外资备201900880),准予本次变更备案。
  • 商业规划: 2024年度,公司在董事会统筹部署下,始终践行“深耕再生医学,成就生命健康美好”的发展理念,高效推进各项运营工作,确保核心业务保持稳健增长态势。报告期内,公司紧密围绕战略规划目标,持续强化研发创新、生产管理及市场运营体系建设,多维度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本年度重点经营成果如下:1、以技术创新为引领,推动研发成果转化作为技术密集型的高端医疗器械研发制造企业,公司坚持长期研发投入战略,通过持续的技术积累在细分领域建立领先优势。当前研发投入强度位居行业前列,技术储备覆盖高端再生医学材料研发、新型植入类医疗器械产品设计、先进生产流程和制造工艺等关键环节,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本年度研发项目取得系列突破:8月,矿化胶原/聚酯人工骨修复材料完成注册申报并获国家药监局受理;11月,全资子公司北京奥精器械可吸收胶原蛋白止血海绵获得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其余在研项目均按计划有序推进。经北京市人社局批准,公司成功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此举将有效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为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搭建高端平台。产能建设方面,全资子公司潍坊奥精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取得由山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准予核发的人工骨修复材料产品(注册证号:国械注准20193131531、国械注准20143132075、国械注准20193171523)的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许可证编号:鲁药监械生产许20240086号),作为受托生产企业通过了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符合性检查,形成年产200万盒矿化胶原人工骨修复材料的标准化产能,为集采实施后快速增长的临床需求和公司市场拓展提供产能支持,充分保障人工骨修复材料的临床供应。此外,公司入选“2024年北京市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知识产权能力提升计划”支持单位,表明在知识产权创造、国际布局等方面获得权威认可,进一步巩固行业地位。2、市场开拓步伐加快,业绩增长动能充沛2024年公司共新开发医院900余家,其中由于骨科人工骨全国集采落地实施新增的医院数量为800余家,终端医院数量较2023年底增加90%。公司组织和参与的行业展会、学术沙龙会、招商会全年共百余场,覆盖全国近30个省区市,超过10000人次参加或到访;进行核心医院科室会及沟通会600余次,服务医护人员近万人。公司凭借综合竞争优势与众多经销商建立和保持了长期合作关系,在相互支持、互惠互利的基础上,为公司带来了更多销售机会,保证主营业务增长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战略布局方面,公司4月完成对德国HumanTechDental公司的全资收购,正式进军口腔种植领域。通过整合现有销售网络,组建专业口腔营销团队,建立多元化分销体系,已推出具有自身特点的种植解决方案并获得市场积极反馈,该业务板块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有望成为新的业绩增长点。国际市场开拓取得实质进展:人工骨修复产品在东南亚、拉美等多国完成临床试用,2024年8月马来西亚医疗器械管理局(MDA)正式授予公司BonGold™产品D类注册证,为东南亚市场拓展奠定基础。2024年公司还参加多场海外市场活动,目前正与多个国际合作伙伴推进市场准入工作,全球化布局步伐持续加快。3、完善公司治理体系,促进管理能力升级本报告期工作中,公司系统优化内部控制机制,持续深化运营管控效能。重点强化决策层在战略实施中的引领作用,通过科学论证提升重大决策的精准度。健全标准化管理体系框架,形成覆盖各业务模块的规范指引,确保运营流程有序开展。构建覆盖全员的成本管控网络,实施资金配置动态监测机制,集中资源用于战略发展和效益提升。建立经营数据动态解析机制,强化过程监管效能,及时调整运营偏差。同步推进绩效评估体系升级,建立多维考核指标,强化责任传导机制,有效提升团队执行力和部门协同效率。通过系统性优化,既夯实了基础管理架构,明晰权责划分,畅通信息传导渠道,从而提升组织效能;又创新实施矩阵式管理模式,推动管理体系向精细化、高效化演进,为年度目标达成奠定制度基础。4、优化人才梯队结构,助力企业长远发展公司着力构建双向沟通机制,系统搭建包含教育培训、能力评估、人才储备、文化培育在内的综合发展平台。基于员工能力图谱实施个性化成长规划,通过实战演练、项目参与及专项培养等方式,强化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融合提升,实现人才与组织的协同进化。创新文化培育路径,将价值理念植入人才发展全流程,整合优势资源打造特色文化载体,通过场景化建设推动文化管理体系迭代升级。建立文化要素与人才战略的联动机制,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格局。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