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交控科技
  • 企业英文名: Traffic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 实际控制人:
  • 上市代码: 688015.SH
  • 注册资本: 18868.0742 万元
  • 上市日期: 2019-07-22
  • 大股东: 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 16.95%
  • 董秘: 黄勍
  • 董秘电话: 010-83606086
  • 所属行业: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肖常和、韩瑞瑜
  • 律师事务所: 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智成北街3号院交控大厦1号楼1层101室
  • 概念板块: 交运设备 北京板块 举牌 融资融券 股权激励 低空经济 预亏预减 车联网(车路云) 央企改革 区块链 铁路基建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北京
  • 成立日期: 2009-12-04
  • 组织形式: 地方国有企业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110106697684368N
  • 法定代表人: 郜春海
  • 董事长: 郜春海
  • 电话: 010-83606086
  • 传真: 010-83606009
  • 企业官网: www.bj-tct.com
  • 企业邮箱: ir@bj-tct.com
  • 办公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智成北街3号院交控大厦1号楼1层101室
  • 邮编: 100070
  • 主营业务: 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BTC技术为核心,专业从事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研发、关键设备的研制、系统集成以及信号系统总承包、维保维护服务及其他相关技术服务等。
  • 经营范围: 许可经营项目:经营SMT生产线(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检测、技术咨询、技术转让;销售机械设备;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代理进出口。(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定的经营范围为准。)
  • 企业简介: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交控科技”,688015.SH)成立于2009年12月,并于2019年7月科创板上市。公司是专业提供全生命周期创新技术、安全产品和定制服务的轨道交通整体解决方案高新企业,为城市建设、公众出行,持续创造美好生活。公司在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基础上,将业务范围延伸至城轨云、智能运维、智能培训、智能列车等生态链业务,并围绕“低空经济”积极展开探索和战略布局。
  • 发展进程: 发行人前身交控有限系由交大创新、唐涛、郜春海、李开成、刘波、马连川、张建明、王海峰、步兵、宁滨、李春红以现金方式出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时公司名称为“北京交控科技有限公司”。2009年11月9日,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签发教技发中心函[2009]217号《关于同意北京交大创新科技中心设立北京交控科技有限公司的批复》,同意交大创新与宁滨、唐涛、郜春海等10名自然人共同出资设立交控有限,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其中交大创新以现金出资100万元,持有交控有限10%的股权。2009年10月15日,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海淀分局核发(京海)名称预核(内)字[2009]第0115852号《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核准交控有限的企业名称为“北京交控科技有限公司”。2009年11月25日,北京中会信诚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出具中会信诚验字(2009)第120号《验资报告》。根据该报告,截止2009年11月24日,交控有限已收到股东交大创新、宁滨、唐涛、郜春海、李开成、刘波、马连川、张建明、王海峰、步兵、李春红首次缴纳的注册资本(实收资本)合计人民币630万元,均以货币出资;其中,交大创新缴纳出资额人民币100万元,宁滨缴纳出资额人民币30万元,唐涛缴纳出资额人民币85万元,郜春海缴纳出资额人民币95万元,李开成缴纳出资额人民币40万元,刘波缴纳出资额人民币40万元,马连川缴纳出资额人民币40万元,张建明缴纳出资额人民币40万元,王海峰缴纳出资额人民币60万元,步兵缴纳出资额人民币60万元,李春红缴纳出资额人民币40万元,以上股东的货币出资金额合计人民币630万元,占注册资本总额的63%;全体股东的首次出资金额占交控有限注册资本的63%。2009年12月4日,北京市工商局海淀分局向交控有限核发了10108012460769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根据该营业执照的记载,交控有限成立时的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实收资本630万元,公司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法定代表人为郜春海,经营范围为“许可经营项目:无;一般经营项目: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禁止的,不得经营;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规定应经许可的,经审批机关批准并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后方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未规定许可的,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下期出资时间为2011年10月31日)”。 2015年7月15日,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丰台分局出具(京丰)名称变核(内)字[2015]第0027731号《企业名称变更核准通知书》,核准交控有限的名称变更为“北京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该通知书有效期为6个月。2015年11月7日,立信出具信会师报字[2015]第250386号《审计报告》,对交控有限2015年7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2015年1-7月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股东权益变动表及财务报表附注进行了审计,根据该审计报告,交控有限经审计后的净资产为人民币228,958,607.92元。2015年11月8日,天健兴业出具天兴评报字(2015)第1065号《评估报告》。依据该报告,交控有限2015年7月31日的资产评估值为78,684.74万元,负债评估值为52,139.87万元,净资产评估值为26,544.87万元。2015年11月9日,交控有限股东会作出决议,同意将交控有限由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公司名称为“北京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11月9日,交控有限全体股东签署了《北京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协议》,同意将交控有限整体变更设立为股份有限公司,并以交控有限2015年7月31日经审计后的账面净资产228,958,607.92元中的120,000,000.00元折合为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每股面值人民币1元,全部为发起人股份。2015年11月25日,立信出具信会师报字[2015]第250442号《验资报告》,审验截至2015年11月25日,股份公司收到与投入注册资本(股本)相关的净资产截至2015年7月31日止账面价值为人民币228,958,607.92元,该净资产中的120,000,000.00元折合为120,000,000.00股股份,其余部分计入股份公司资本公积。2015年11月25日,公司召开股份公司创立大会。2015年12月3日,发行人领取了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丰台分局核发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91110106697684368N的《营业执照》。
  • 商业规划: 2024年,交控科技秉承“客户至上、持续创新、安全为本”的核心价值观,持续推进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集成领域市场开拓,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居第二,凭借创新技术和优质服务,持续赢得客户信赖。报告期内新增中标6条新建线路和1条改造线路,除上述新增中标线路外,以非中标方式新增签署2条新建线路和1条改造线路项目合同。此外,公司基于对行业趋势的深刻洞察,精准布局“低空经济”新业务领域,这一战略部署不仅契合市场需求,也为公司开辟了新的增长曲线。报告期内公司低空团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推动产品研发、市场推广和客户对接,中标了2个低空业务项目,中标金额突破1000万元,实现了低空业务从0到1的突破。新业务的快速突破,验证了公司战略的前瞻性,彰显了公司卓越的运营管理水平,也充分体现了市场对公司品牌、技术实力和产品价值的认可。这不仅增强了公司在新领域的竞争力,也为后续市场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24年公司主营业务持续向好发展,积极拓展新业务领域,并取得了显著成效。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85,833,148.86元,比去年同期增加9.59%;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为83,572,185.56元,同比下降6.09%;归属于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47,403,531.66元,同比增加76.10%。(一)持续推动市场开拓,市场订单稳中求进在市场方面,公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合理配置资源”的原则,稳中求进,持续推动市场开拓。作为国内首个掌握完全自主技术CBTC系统核心技术知识产权的创新者,公司始终处于技术创新的最前沿,并持续引领行业发展,持续推动市场开拓。截至2024年12月31日,报告期内累计中标金额为27.75亿元,其中公司信号系统项目新增中标额25.29亿元,此外以非中标方式直接新增签订天津地铁8号线一期工程、济南城市轨道交通8号线一期工程和香港迪士尼线信号系统改造项目合同,金额总计5.45亿元。报告期内,公司共完成合同签订新增总金额35.36亿元,其中信号系统工程项目新增合同签订总金额29.15亿元(含2023年中标项目在2024年签订合同2.28亿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在手订单金额合计71.44亿元(不含税,不含截至2025年3月31日已中标尚未签订合同的订单6.71亿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信号系统相关工程项目新增合同签订及中标情况主要内容如下:注:香港迪士尼线信号系统工程改造项目采用港币作为结算货币,为便于统一计量单位,本表格折算为人民币予以列示。公司在专注轨道交通主业的基础上,积极拓展第二增长曲线,2024年低空业务开展初见成效,公司中标“天津七里海湿地自然保护区无人机巡护项目”和“建德市新安江水域无人巡检服务采购项目”,合计中标金额1,219.89万元,公司低空领域的产品已逐步完成从研发到应用场景落地的转化,为后续业务拓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深化自主创新战略,构筑技术领航优势公司秉承“应用一代、开发一代、研究一代”的策略,持续开展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工作,不断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确保长期可持续发展。作为行业技术革新的先行者,公司先后斩获多项里程碑式突破:2010年实现首个国内自主化CBTC系统工程项目应用;2017年实现国内首个自主化FAO系统工程项目应用;在重庆轨道交通互联互通的CBTC系统示范应用项目中,作为信号系统总承包商和示范项目的技术牵头方,联合其他三家国产信号系统厂商共同完成了互联互通标准的制定,首次实现三线互联互通跨线运营,实现了I-CBTC的从理论到实践的突破性跨越;通过参与首个智慧城轨示范工程《智慧城轨新一代智能列车运行系统及平台》项目,依托于北京11号线,攻克了虚拟编组列控(AVCOS)关键技术。AVCOS系统可实现基于虚拟联挂的灵活编组柔性运营,最大化利用轨道及车辆资源,降低运营能耗,可推广至高平峰合理用车、四网融合、客货混运、一干多支等场景应用,预计在未来的超一线城市(北上广深)以及长三角一带以城市轨道交通制式建设的市域线路的应用空间广阔。2024年,公司基于湿轨环境下轮轨黏着关系的列车运行控制方案成功在北京昌平线正式升级,该方案综合运用多种精细化的控车策略,其核心目标在于保障列车在恶劣天气条件下能够稳定、可靠地运行,从根本上降低潜在的安全风险,确保运营安全。该方案的成功实施使北京地铁昌平线成为全国首条成功投入使用湿轨功能的线路。项目仅仅历时6个月时间即高效高质量完成了湿轨功能成功在昌平线正式投入运营,是湿轨功能在轨道交通领域的首次应用,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报告期内,公司在完善、升级既有CBTC、FAO系统的技术同时,大力推动基于感知的车车通信列车运行控制系统(PB-TACS)工程化应用,加快推进自主虚拟编组运行系统(AVCOS)和面向灵活编组的FAO系统、网络化运行智能调度系统、面向客户体验的智能维保生态系统等核心技术的研发进度,并同步通过示范应用等方式,实现工程订单转化,坚持深化自主创新战略,构筑技术领航优势。(三)推进技术场景落地,赋能智慧轨交升级公司基于感知的车车通信列车运行控制系统(PB-TACS)工程化应用持续推进。公司PB-TACS系统(国际)正在香港迪士尼线信号系统工程改造项目开展应用,该系统将提升系统吞吐量、系统可用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作为公司PB-TACS系统首个实现工程开通的项目,太原1号线已于2025年2月开通,PB-TACS系统打破传统按进路征用资源的方式,将线路资源进一步精细化,显著提高了线路资源利用率,提升行车效率;系统实现车载设备自主申请释放线路资源,并基于“车-车”通信实现相对速度追踪,提升系统追踪能力和折返能力;系统具备故障快速恢复能力,即便地面资源控制器等设备重启,列车也能立即原地升级,助力故障场景下快速恢复列车运行和线路运营;系统能够与其他专业的车地通信通道复用,当主用车地通信故障后,提升列车在故障场景下的运营能力和中心管控能力。同时,太原1号线系统配置SIL4级车载智能列车鹰眼系统(ITE系统),实现基于ITE的自主定位和障碍物检测,并首次在行业内实现运营期间的紧急制动常态化接入,显著提升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增强系统在降级模式下的运行韧性。除了公司完全自主化设计的全电子联锁系统进一步在成都、太原、东莞等工程项目实现全面推广外,公司新一代信号系统的列车主动感知技术产品(ITE)正在北京地铁13号线改造项目、成都轨道交通13号线、27号线、30号线及市域线路轨道交通资阳线上开展工程应用,新一代安全计算机平台在成都4条线路以及太原1号线全面工程化应用,相比于旧平台,新平台在外观工艺、安全性、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计算性能上进行了全面的提升。其中成都27号线和资阳线已于2024年开通运营。报告期内,自主虚拟编组运行系统(AVCOS)核心关键技术已获得了阶段性突破。自主虚拟编组运行系统正在依托北京19号线进行工程化落地应用。2024年度,完成了基于FAO的虚拟编组产品研制,且系统兼容机械编组,正利用北京19号线新增两组车进行验证,目前正在保定试车线开展试验中,预计2025年完成正线验证。报告期内,公司研制的一套包含辅助决策、动态调整功能的智能行车调度指挥系统,突破运行图自动编制及动态调整关键技术,2024年上半年正式在北京19号线投入运营,行业内首次实现运行图在线动态调整,提升调度指挥效率。(四)不断优化研发体系,成果转化持续稳进公司采用IPD研发管理体系,同时在轨道交通安全控制领域引入DevOps开发模式,极大提升研发能效和产品交付能力。同时,公司积极开展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及现有产品的升级换代,实现5G、北斗定位、多传感融合的复杂场景智能感知、机器学习等技术应用落地。2024年公司共申请专利108件,授权302件;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有效专利1,244件,其中海外专利37件。2024年,公司牵头编制并发布团体标准6项,参编并发布国家标准2项、地方标准5项、团体标准16项。2024年,公司参与的“人机料法耦合的信号系统精准运维体系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得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城市轨道交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轨道交通列车智能控制与运输调度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颁发的“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超大规模地铁网络高效运行管控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城市轨道交通无人自动运行控制关键技术及装备”项目获得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公司被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到期复核评定为北京市“隐形冠军”企业。公司控股子公司山东交控科技有限公司获得“山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控股子公司广西交控智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颁发的“2024年第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控股子公司成都交控轨道科技有限公司获得“四川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24年公司累计研发投入资金26,672.02万元。未来公司仍将坚持保持自主创新,继续开展研发工作,以确保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五)探索第二增长曲线,业务开拓初见成效当前,低空经济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交控航空和交控智飞开始积极布局AI+运营服务在轨道巡检、高速巡检、边境边防巡检、湿地林业巡检、河道巡检,政务一体化服务等六大行业应用示范项目拓展,形成六大行业应用成熟解决方案,并逐步打造低空飞行管理系统、低空数字化起降场、基于AI的行业场景应用、面向垂直领域应用的无人机等产品体系。2024年6月中标“天津七里海湿地自然保护区无人机巡护项目”,成功落地首个场景应用项目,标志着公司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该项目将低空技术应用于湿地保护领域,利用无人机对湿地重点区域进行定期巡航,并通过AI算法对保护区生态的动态变化进行评估和预测,为管理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2024年12月,成功中标“建德市新安江水域无人巡检服务采购项目”,该项目涵盖的无人机飞行管理技术及智能化服务系统,将为建德市新安江水域提供精准而高效的巡检服务,进而提升水域环境的保护及管理水平,为地方政府的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公司的天津武清低空经济科创园CAAC无人机驾驶培训基地目前正开展针对无人机驾驶员执照的相关培训,为低空行业人才培养贡献力量。公司子公司交控技术装备有限公司设立的“空路轨”综合测试验证基地,秉持数据融通为核心,交通综合化为导向,致力于通过AI技术赋能智慧场景,运用高度仿真的实际场景与精细化的数据采集,深度探索并验证轨道交通、公路智能驾驶及低空飞行技术的场景验证及对接。“空”板块聚焦于低空经济,已获批14平方公里专属空域,为低空航空领域、无人机等行业提供一站式综合验证服务;“路”板块则深耕公路智能驾驶领域,在园区内外精心布局测试场景,引领公路货车编队智能驾驶技术的革新;“轨”板块则以约400米的铁路轨道与车站为依托,搭建列控系统数字孪生研发试验平台,专注于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新技术的测试验证。(六)践行品质交付承诺,树立城市轨交标杆公司秉承“客户至上”核心价值观,践行公司“保障行车安全每一米、降低运营成本每一分、节省乘客出行每一秒、提升用户体验每一天”的使命,实现对客户的承诺,不断提升客户满意度,确保工程建设项目的高质量交付。在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方面,公司形成了覆盖全国的专业化项目管理及实施团队。截至2024年底,公司共承担包括北京、成都、深圳、天津、济南、苏州、太原、东莞、香港、宁波、西安、长沙、郑州等32个城市,70条线路,2,841公里的信号系统项目建设,业务覆盖了全国大部分区域。2024年,公司携手各地建设单位和合作伙伴,共助力深圳、成都、苏州、北京、西安、长沙等城市10条线路的高标准高水平开通,实现了对客户的高质量交付承诺。截至2024年底,交控科技信号系统线路已开通里程1,741km,其中已完成交付的FAO线路累计已达393km,稳居行业领先。2024年6月,长沙市轨道交通1号线北延一期与既有运营线顺利贯通运营,助力城市交通网络迈上新台阶,长沙市轨道交通1号线北延一期工程是长沙市第10条建成通车的线(段),旨在强化金霞组团与主城区之间的紧密联系,推动城市向北拓展,支持外围新区的繁荣发展。2024年6月,被誉为“苏州最美旅游轨交线”的苏州市轨道交通6号线顺利开通运营,本项目的高质量开通有效地缓解了当地的交通压力,促进沿线经济快速增长,极大地提升市民的乘车舒适度和便捷性,为城市未来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2024年9月,四川首条跨市域轨道交通线路——资阳线(成都市域铁路S3线)顺利载客开通初期运营。资阳线连接了天府国际机场和资阳市区,是成都与资阳之间的重要交通纽带。资阳线是公司首条开通的跨市域轨道交通线路,也是公司第一条融合“全电子联锁+ITE智能鹰眼系统+新一代安全计算机平台”工程化应用线路。2024年9月,西安地铁5号线一期工程东段与既有运营线顺利贯通运营,进一步完善了西安地铁5号线作为西安东西走向轨道交通骨干线路的功能。此次贯通不仅加强了西安“四主一辅”客运系统的关键节点连接,还优化了公共交通网络布局,对推动高铁东城片区的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24年12月,昌平南延一期剩余段(西土城-蓟门桥、朱房北站)成功开通运营,至此整个昌平南延项目完成工程施工,本工程从2020年至2024年共历经4次开通。为了提高项目多次开通调试测试的效率,公司积极采用科学的倒切调试等方式,解决了频繁倒切的难题,同时也为后续的改造线路积累了宝贵的倒切经验。2024年12月,成都轨道交通27号线一期工程顺利开通,该线路将显著加强成都北部区域与中心城区的交通联系,进一步改善沿线居民的公共交通出行条件。作为交控在成都的首条全自动运行线路,公司为成都27号线配置了全电子联锁、ITE智能鹰眼系统、湿轨工况列车运行控制方案等新产品新技术,并将所有机柜统型设计,增加电缆成端柜,实现技术创新与产品工艺的双重提升。2024年12月,成都轨道交通8号线二期顺利开通,与一期贯通运营。成都8号线是贯通东北到西南的一条重要交通动脉,主要承担中心城区内部出行,兼顾城区周边与中心城区的联系功能,是促进城市区域经济发展、有效衔接公共交通综合枢纽的重要线路。2024年12月,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13号线一期首通段顺利开通,标志着连接深圳香港的深圳湾口岸正式迈入地铁出行时代。作为连接深圳湾口岸至高新科技园片区的重要线路,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13号线首通段的开通将有助于缓解沿线区域的交通压力,提升市民出行效率,为深港两地人员往来提供便利,对进一步深化深港两地及大湾区互联互通有着重要意义。2024年12月,深圳7号线二期顺利开通,有效提升了深大总医院等南山片区交通出行效率。2024年12月,深圳12号线二期顺利开通,是深圳地区首次开通采用全自动运行系统的工程线路延长线,为深圳轨道交通的深入发展提供了重要经验,并且作为连接宝安区沙井板块、松岗板块等主要工业区的重要线路,深圳12号线二期的开通有助于缓解沿线区域的交通压力,提升市民出行幸福感,加强宝安区与南山区等中心城区的经济联系。2024年度,交控科技凭借稳定可靠的产品以及卓越的高质量交付能力,得到各地业主的认可和表彰,全年共获得业主嘉奖36次。(七)筑牢全周期安全根基,持续提升质量体系公司持续运行涵盖产品功能安全、系统交付安全、工程现场安全、生产制造安全、信息安全、环境保护、职业健康与安全的“全生命周期安全风险管理”体系,2024年公司致力于创新技术的安全质量管理,延续基于EN5012X系列的全生命周期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并根据客户的需求和市场的反馈,从产品功能开发、产品调试、生产制造、工程现场调试等多个方面制定全面的安全质量策略,将安全质量纳入每个系统级别和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并通过内部和外部的审核工作、实验室测试、现场试验等手段验证产品的安全性能,对整体过程的安全进行控制和管理,实现安全质量管理从需求到实现的闭环,提升创新技术的安全管理水平。2024年,公司产品研发过程中组织SIL安全等级认证工作,共获得产品授权143个,完成信息安全IEC62443和50701双标准网络安全体系认证,保障高频创新模式下坚守的“安全为本”。同时,公司持续监控公司运行和管理风险,建立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安全指标逐级分解到各岗位,并通过识别、评估、登记、控制及持续监控实现对于公司风险的监控,实现安全责任落实。公司在2024年进行了安全战略调整,将“安全质量部”正式更名为“安全质量与运营表现保障部”,并将“运营安全”提升至与“功能安全”同等重要的战略高度。新增设的运营安全职责将聚焦于运营风险的分析、评估及闭环管理,以实现对运营安全的全方位、精细化管控。2024年,公司推进各项体系持续运行,确保体系运行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顺利通过ISO22163铁路行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并获取证书。(八)深化PMV&CV企业文化落地,健全人才激励体系公司始终以PMV&CV企业文化管理体系为引领,在公司整体PMV&CV企业文化框架下,交控信号、交控航空等各业务组织,根据自身业务板块的发展特点,识别并理出具有自身业务特色的文化元素。以各具特色的PMV&CV为核心,公司采用“德鲁克十原则”作为重要的管理工具,对业务发展方向及经营目标进行深入的洞察分析、任务梳理、指标制定,并实施全过程的管理与监督。同时,公司依托PMV&CV体系,营造了多元、平等、包容的企业氛围,并在国内外542家知名企业中荣获“2024DEI雇主100强”荣誉奖项。为进一步加强公司核心骨干及各层级员工的归属感与积极性,提升人才厚度,公司结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创新构建了“交控科技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人才激励全景图”,全面助力员工能力提升与自我价值实现。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