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BTC技术为核心,专业从事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研发、关键设备的研制、系统集成以及信号系统总承包、维保维护服务及其他相关技术服务等。
经营范围:许可经营项目:经营SMT生产线(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检测、技术咨询、技术转让;销售机械设备;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代理进出口。(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定的经营范围为准。)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交控科技”,688015.SH)成立于2009年12月,并于2019年7月科创板上市。
公司是专业提供全生命周期创新技术、安全产品和定制服务的轨道交通整体解决方案高新企业,为城市建设、公众出行,持续创造美好生活。
公司在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基础上,将业务范围延伸至城轨云、智能运维、智能培训、智能列车等生态链业务,并围绕“低空经济”积极展开探索和战略布局。
公司以“保障行车安全每一米、降低运营成本每一分、节省乘客出行每一秒、提升用户体验每一天”为使命,秉承“客户至上、持续创新、安全为本”的价值观,经过十五年的深耕发展,公司成为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建设及运营维护、互联互通等多个领域技术的领跑者和推动者。
2025年1月至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5,219.8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8.6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093.6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43.0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56,095.16万元,较上年期末增加0.3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3,896.4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792.46%。
在市场方面,公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合理配置资源”的原则,稳中求进,持续推动市场开拓。
报告期内,公司共完成合同签订新增总金额9.31亿元,其中信号系统工程项目新增合同签订总金额7.05亿元。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信号系统项目新增中标额4.01亿元,公司在手订单合计70.08亿元(不含税)。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信号系统相关工程项目新增合同签订及中标情况主要内容如下:2025年上半年,公司以场景应用为核心驱动力,聚焦政务一体化、轨道、高速、边境边防、湿地、河道六大领域,提供“AI+运营服务”,并已在全国多个省份成功落地。
报告期内,成功中标3个低空业务项目,新增签订合同金额达1,172.50万元。
其中,东莞地铁1号线基于无人机巡检的地保系统综合管理项目标志着公司在“低空+轨道”领域的市场应用实现实质性突破,这一成果既是市场对公司实力的高度认可,也进一步强化了公司在新兴领域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为后续市场拓展与业务深耕筑牢发展根基。
在研发创新方面,公司积极推进基于感知的车车通信列车运行控制系统(PB-TACS)工程化工作,应用了PB-TACS系统的太原1号线已于2025年2月开通,完成公司首条PB-TACS工程线路的落地应用。
自主虚拟编组运行系统(AVCOS)正在依托北京19号线进行工程化落地应用,相关需求已全部开发完成,并完成保定试车线调试任务,正利用北京19号线新增两组车进行验证。
智能行车调度指挥系统突破运行图自动编制及动态调整关键技术,研制了一套包含辅助决策、动态调整功能的智能行车调度指挥系统,已正式在北京19号线投入运营,能够支持全线延长运营、单车延长运营、临客加开等场景下的运行图在线动态调整及相关电子调度命令的自动生成与下发,行业内首次实现运行图在线动态调整,提升调度指挥效率。
为了保障列车在恶劣天气条件下能够稳定、可靠地运行,从根本上降低潜在的安全风险,确保运营安全,公司持续开展湿轨环境下的列车运行控制方案及设备研制。
继2024年公司基于湿轨环境下轮轨黏着关系的列车运行控制方案成功在北京昌平线正式升级后,公司继续研制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轨道湿润工况检测装备,该装备能够基于AI技术识别不同轨道表面情况,目前正在北京昌平线开展试验验证。
研制全网道岔智能分析系统,实现基于多维度数据分析、AI的故障诊断和异常检测,赋能运营维护。
2025年上半年公司共申请专利43件,授权52件,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累计拥有授权专利1,295件,其中海外专利39件。
2025年上半年,公司牵头编制并发布团体标准1项,参编并发布团体标准2项。
2025年4月,公司“高安全可靠的城轨全自动运行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获得“2024年度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25年5月,公司“多安全等级业务融合承载的列车一体化平台研究与应用”项目获得北京市轨道交通学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25年7月公司被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复评为“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
重点工程建设方面,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共承担了包括北京、成都、深圳、天津、济南、苏州、太原、东莞、香港、宁波、西安、长沙、郑州等32个城市,72条线路,2,903公里的信号系统项目建设,业务覆盖了全国大部分区域。
2025年上半年,公司携手各地建设单位和合作伙伴,共同助力太原1号线、宁波4号线延伸线、乌鲁木齐机场(北区)改扩建市政配套工程(三期)3条线路的高标准高水平开通,其他工程项目按计划稳步推进中。
2025年上半年,济南4号线、济南8号线、东莞1号线、北京13号线等11个项目获得业主嘉奖及表扬累计14项。
安全管理方面,公司秉承多维突破,铸就安全与品质新高度。
2025年上半年,公司在产品认证领域持续发力,通过与第三方独立认证机构紧密合作,以严格的标准化评估为基石,全方位保障信号系统的功能安全可靠。
评估涵盖SIL4级认证、EN50128等国际权威标准,为产品的卓越性能提供了坚实的技术背书。
2025年上半年,公司的全电子联锁子系统(互联互通型)成功通过城市轨道交通装备产品认证(CURC),这一认证标志着产品完全满足《城市轨道交通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BTC)互联互通》系列规范标准的要求。
这不仅体现了产品在技术层面的先进性和兼容性,更为城市轨道交通的互联互通运营提供了有力支持,有助于提升整个行业的运营效率和安全性。
2025年上半年公司成功获取CMMIMaturityLevel3(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三级认证)、以及其他产品类第三方独立认证授权达35次,认证范围广泛覆盖公司多个产品线。
人才培养方面,2025年聚焦干部及关键人才培养,基于雁计划人才全生命周期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机制。
依托极星管理研究院与美国德鲁克管理学院合作,面向各业务板块中高管开展市场营销及品牌培训,提升干部层国际化思维与战略视野。
同时开展极星企业家俱乐部,促动低空行业培训,提高行业影响力及各业务板块创新能力。
面向关键岗位人员针对岗位能力开展应知应会培训;面向新员工开展雏雁计划,新员工前置性培训及新员工入职第一课培训,激发新员工动力,加强PMV&CV宣贯力度。
开展“首届交控创新大赛”,为员工搭建创新的平台,鼓励员工通过优化业务流程、工具开发等方式进行增量价值创造,发现优秀人才。
2025年持续加强各业务板块PMV&CV落地工作,为新业务指明发展方向,通过封面人物宣传,员工活动等举措,让企业文化融入工作,推动行为转变,指引、鼓舞员工之间团结协作。
同时借助政府及媒体的力量,通过国际参观团、研学等方式,推动企业文化对外传播,提高企业影响力。
发行人前身交控有限系由交大创新、唐涛、郜春海、李开成、刘波、马连川、张建明、王海峰、步兵、宁滨、李春红以现金方式出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时公司名称为“北京交控科技有限公司”。
2009年11月9日,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签发教技发中心函[2009]217号《关于同意北京交大创新科技中心设立北京交控科技有限公司的批复》,同意交大创新与宁滨、唐涛、郜春海等10名自然人共同出资设立交控有限,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其中交大创新以现金出资100万元,持有交控有限10%的股权。
2009年10月15日,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海淀分局核发(京海)名称预核(内)字[2009]第0115852号《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核准交控有限的企业名称为“北京交控科技有限公司”。
2009年11月25日,北京中会信诚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出具中会信诚验字(2009)第120号《验资报告》。
根据该报告,截止2009年11月24日,交控有限已收到股东交大创新、宁滨、唐涛、郜春海、李开成、刘波、马连川、张建明、王海峰、步兵、李春红首次缴纳的注册资本(实收资本)合计人民币630万元,均以货币出资;其中,交大创新缴纳出资额人民币100万元,宁滨缴纳出资额人民币30万元,唐涛缴纳出资额人民币85万元,郜春海缴纳出资额人民币95万元,李开成缴纳出资额人民币40万元,刘波缴纳出资额人民币40万元,马连川缴纳出资额人民币40万元,张建明缴纳出资额人民币40万元,王海峰缴纳出资额人民币60万元,步兵缴纳出资额人民币60万元,李春红缴纳出资额人民币40万元,以上股东的货币出资金额合计人民币630万元,占注册资本总额的63%;全体股东的首次出资金额占交控有限注册资本的63%。
2009年12月4日,北京市工商局海淀分局向交控有限核发了10108012460769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根据该营业执照的记载,交控有限成立时的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实收资本630万元,公司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法定代表人为郜春海,经营范围为“许可经营项目:无;一般经营项目: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禁止的,不得经营;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规定应经许可的,经审批机关批准并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后方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未规定许可的,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
(下期出资时间为2011年10月31日)”。
2015年7月15日,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丰台分局出具(京丰)名称变核(内)字[2015]第0027731号《企业名称变更核准通知书》,核准交控有限的名称变更为“北京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该通知书有效期为6个月。
2015年11月7日,立信出具信会师报字[2015]第250386号《审计报告》,对交控有限2015年7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2015年1-7月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股东权益变动表及财务报表附注进行了审计,根据该审计报告,交控有限经审计后的净资产为人民币228,958,607.92元。
2015年11月8日,天健兴业出具天兴评报字(2015)第1065号《评估报告》。
依据该报告,交控有限2015年7月31日的资产评估值为78,684.74万元,负债评估值为52,139.87万元,净资产评估值为26,544.87万元。
2015年11月9日,交控有限股东会作出决议,同意将交控有限由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公司名称为“北京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5年11月9日,交控有限全体股东签署了《北京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协议》,同意将交控有限整体变更设立为股份有限公司,并以交控有限2015年7月31日经审计后的账面净资产228,958,607.92元中的120,000,000.00元折合为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每股面值人民币1元,全部为发起人股份。
2015年11月25日,立信出具信会师报字[2015]第250442号《验资报告》,审验截至2015年11月25日,股份公司收到与投入注册资本(股本)相关的净资产截至2015年7月31日止账面价值为人民币228,958,607.92元,该净资产中的120,000,000.00元折合为120,000,000.00股股份,其余部分计入股份公司资本公积。
2015年11月25日,公司召开股份公司创立大会。
2015年12月3日,发行人领取了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丰台分局核发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91110106697684368N的《营业执照》。
变动人 | 变动日期 | 变动股数 | 成交均价 | 变动后持股数 | 董监高职务 |
---|---|---|---|---|---|
郭辉 | 2024-11-28 | -17344 | 22.17 元 | 0 | 核心技术人员 |
郭辉 | 2024-11-26 | -6787 | 21.6 元 | 17344 | 核心技术人员 |
肖骁 | 2024-11-08 | -16524 | 21.75 元 | 16524 | 核心技术人员 |
郭辉 | 2024-10-08 | 2990 | 21 元 | 24131 | 核心技术人员 |
郭辉 | 2024-05-23 | -7047 | 25.36 元 | 21141 | 核心技术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