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致力于为眼科疾病患者提供诊断、治疗、保健及医学验光配镜等眼科全科医疗服务
经营范围:验光配镜;内科;呼吸内科专业;消化内科专业;心血管内科专业;肾病学专业;内分泌专业/眼科/麻醉科/医学检验科;临床体液、血液专业;临床微生物学专业;临床化学检验专业;临床免疫、血清学专业/医学影像科;X线诊断专业;超声诊断专业;心电诊断专业。(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普瑞眼科医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是一家集医疗、教学、科研和眼健康服务为一体的专业连锁眼科医疗机构,目前已在北京、上海、重庆、成都、武汉、昆明、兰州、合肥、郑州、南昌、乌鲁木齐、哈尔滨、济南、西安、贵阳、沈阳、天津、长春、广州、南宁、东莞等21个城市(4个直辖市+16个省会城市+1个地级市)成功投资经营了27家普瑞眼科医院、3家眼科门诊部,深圳、福州等城市多家眼科医院(门诊部)正在筹建中。
2022年7月5日,普瑞眼科成功登陆A股创业板挂牌上市,加速“全国连锁化+同城一体化”战略布局。
公司是一家致力于为眼科疾病患者提供诊断、治疗、保健及医学验光配镜等眼科全科医疗服务的专科连锁医疗机构。
公司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主要包括屈光项目、白内障项目、医学视光项目和综合眼病项目,具体包括:屈光手术、白内障、眼视光、眼底病、青光眼、斜视与小儿眼科、泪道、角膜病、眼眶病、眼外伤、医学验光配镜等“全年龄段、全程视力、全视觉场景”的眼科诊疗与眼健康服务。
作为国内非公立眼科医疗服务行业的领先企业之一,截至2025年6月30日,已在北京、上海、重庆、成都、武汉、昆明、兰州、合肥、郑州、南昌、乌鲁木齐、哈尔滨、济南、西安、贵阳、沈阳、天津、长春、广州、南宁、东莞、深圳、福州、大理、赣州等二十余个城市投资经营了36家普瑞眼科医院、4家眼科门诊部,形成了在全国主要城市的连锁布局。
1、主要经营模式(1)直营连锁的经营模式自成立以来,公司始终坚持“直营连锁”的经营模式来开展眼科医疗服务业务,通过在直辖市、省会城市以及其他主要城市进行投资和并购眼科专科医疗机构,为公众提供专业且可及的眼健康医疗服务。
(2)矩阵式管理模式公司实行“总部+医院”的矩阵架构,总部负责战略规划、人事财务、品牌管理及外部资源协调,各下属医院聚焦本地医疗资源对接、差异化营销落地与一线运营,既保障全国战略统一,又激活医院的创新活力,实现“管控精准度”与“市场响应速度”双提升。
(3)全周期服务模式公司聚焦诊前、诊中、诊后全流程精细化管理,构建“全周期眼健康服务体系”,通过标准化服务培训、岗位考核机制及全环节质量控制,提升医疗人员服务意识与专业水平,为患者提供多层次、个性化的眼健康诊疗服务。
(4)协同化销售模式在总部层面,公司设有专门的运营管理中心,负责统筹公司的全国性推广运营工作;在下属医院层面,每家医院都设有相应的运营管理部门,具体承担各医院在当地经营目标的执行和落地任务。
这种集权与分权的有机结合,既发挥连锁品牌的规模优势,又赋予一线团队灵活执行空间,最终实现最佳推广效果。
(5)集约化采购模式公司推行“集中采购为主,分散采购为辅”策略,依托全资子公司重庆远志、重庆福瑞灵、马鞍山昶明等集采平台,统一管理医疗器械与高值耗材。
集中采购方式可降低成本,也可强化供应商准入标准、质量管控与售后服务,提升供应链稳定性与毛利率水平,增强市场竞争优势。
2、市场地位公司深耕眼科医疗服务行业二十余年,凭借稳健的全国布局、扎实的运营能力和完善的组织体系,在同行和患者群中形成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公司现已成为国内非公眼科医疗服务行业中位居前列的全国性眼科连锁医疗服务机构,覆盖绝大部分省级行政区,为广大患者提供标准化、高质量的眼科医疗服务。
3、主要业绩驱动因素报告期内,受整体需求增长放缓及行业竞争加剧的双重影响,公司各业务板块的营业收入增速有所下降;自2024年起,各省市开始全面落地执行国家组织白内障人工晶体集中带量采购的政策,并叠加医保DRG/DIP支付方式改革等政策,给公司白内障项目的营业收入带来压力。
同时,公司营业收入增长乏力,利润空间被压缩,各个项目的毛利率均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59,262,003.44元,同比增长2.74%,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15,760,805.12元,同比下降63.60%;归属于母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2,008,166.71元,同比下降51.44%。
2025年,公司继续贯彻“全国连锁化+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坚持内生式发展与外延式扩张并重,进一步扩大在全国主要城市的布局,进一步夯实并提高市场占有率,以满足更多患者对眼健康的诊疗需求,同时公司持续加强精细化管理,优化成本费用管控,增强下属医院核心竞争力。
(1)持续推进扩张计划,确保收入增长潜力自2021年起,公司坚定不移地推进"全国连锁化+区域一体化"战略布局,通过新建与并购双轮驱动,持续优化全国医疗服务网络。
2024年,公司成功完成昆明星耀普瑞、广州越秀普瑞、乌鲁木齐高新普瑞、深圳南山普瑞、福州普瑞、上海宝山普瑞、黑龙江普瑞等七家高标准眼科医院的建设和运营工作,并于年末战略性控股收购大理眼视光眼科医院(现更名为大理普瑞),进一步完善西南地区业务版图;2025年,公司自建的深圳罗湖普瑞正式开诊,并控股收购赣州视明眼科(现更名为赣州普瑞)。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已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包含36家专业眼科医院和4家专科门诊部的医疗网络。
值得关注的是,2023-2025年期间,公司通过内生增长与外延扩张相结合的方式,成功新增12家眼科医疗机构。
这些新建机构经过系统化的市场培育和运营优化,已逐步进入业绩释放期,不仅有效扩大了公司的业务覆盖范围,更为未来业绩持续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通过科学的区域布局和差异化的市场定位,公司已形成"成熟医院稳健增长、新开医院快速爬坡"的良性发展格局。
(2)不断深化学科建设,促进业务均衡发展公司秉持"全生命周期眼健康管理"的服务理念,持续加大学科建设投入力度,着力构建"优势专科引领、多学科协同并进"的立体化业务体系。
在核心专科建设方面,公司重点强化屈光手术、白内障、近视防控等优势领域,率先引进新一代机器人全飞秒VISUMAX800、微创全飞秒精准4.0-VISULYZE技术、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系统、新一代三焦点人工晶状体、景深延长型(EDOF)人工晶状体等国际前沿技术设备,同时创新推出数字化角膜塑形镜验配、巩膜镜等特色项目,持续巩固技术领先优势。
在亚专科拓展方面,公司系统布局眼底病、角膜病、视功能训练、干眼症、青光眼等细分领域,通过设立抗VEGF药物眼内注药中心、标准化干眼诊疗门诊、视觉相关阅读障碍专科门诊、青光眼患者俱乐部等特色诊疗单元,全面提升复杂眼病的综合诊疗能力。
为提升疑难病例诊治水平,公司在重点医院试点建立"多学科诊疗(MDT)中心",整合屈光、白内障、眼底病等多个亚专科专家资源,针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青光眼并发白内障等复杂病例开展联合诊疗,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显著提升了临床疗效和患者满意度。
(3)持续引进专家人才,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公司始终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人才强院"战略,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人才梯队。
在高端人才引进方面,2025年公司成功吸引包括钟敬祥教授、彭艳丽教授、陈少君教授、陈雪艺教授在内的多位国内顶尖眼科专家加盟,这些资深专家的加入不仅快速提升了相关学科的技术水平,更显著增强了医院的品牌影响力。
在内部人才培养方面,公司建立了系统化的职业发展通道,2025年上半年共有28位优秀临床医师通过严格的评审获得职级晋升。
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公司已形成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包含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科医师进阶培养、管理干部储备计划等多个维度,通过"传帮带"导师制、病例讨论会、手术直播教学等多种形式,持续提升医护团队的专业能力,为公司长远发展储备优质人才资源。
(4)打造校企合作标杆,促进医教研一体化作为行业领先的眼科医疗集团,公司始终将医教研协同发展作为核心战略方向,积极构建"临床医疗-学术研究-人才培养"三位一体的创新发展模式。
2025年,公司与上海大学医学院达成深度战略合作,联合成立"上海大学医学院附属眼科中心"和"上海大学医学院眼视光研究中心",共同开展眼科前沿技术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
此次合作将充分发挥高校的科研优势与医院的临床优势,重点攻关屈光手术精准性提升、青少年近视防控、复杂白内障手术等技术难题。
同时,公司还与多家知名医疗器械企业建立联合实验室,共同开展新技术、新设备的临床验证和应用推广工作。
通过构建开放共享的产学研平台,公司不仅提升了自主创新能力,更为行业培养输送了大批高素质专业人才,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5)构建精细运营体系,提升持续发展能力面对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和行业竞争加剧的双重挑战,公司在2025年全面推进精细化运营管理改革。
在医保控费方面,公司主动适应DRG/DIP2.0支付体系改革,通过大数据分析动态优化病种结构,重点发展高价值专科病种;实施临床路径标准化管理,将平均住院日缩短至行业领先水平;针对复杂病例建立特例单议机制,确保医疗质量与经济效益的平衡,推动医院运营从"规模扩张"向"价值医疗"转型。
在运营效率提升方面,公司加大数字化建设投入,引进蔡司新一代机器人全飞秒VISUMAX800、全飞秒精准4.0系统、数字化验配平台等智能设备,优化就诊流程,患者平均候诊时间和手术时间缩短;同时通过专家引进和团队建设,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在成本管控方面,实施组织架构优化项目,管理层级压缩,管理效率显著提升;建立动态人力资源配置模型,实现人力成本与业务量的精准匹配;通过设备共享、场地集约使用等措施,使单位面积产出提升,全方位提升运营效益。
这一系列改革举措使公司在行业变革中保持了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和持续发展动能。
2006年3月20日,广州鑫视康与徐旭阳共同签署《成都普瑞眼科医院有限责任公司章程》,约定共同发起设立普瑞有限。
普瑞有限设立时注册资本为1,000.00万元,其中广州鑫视康以实物出资700.00万元,以货币出资200.00万元,徐旭阳以货币出资100.00万元。
2006年2月8日,四川嘉汇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出具“川嘉会业[2006]评字013号”《评估报告》,广州鑫视康拟出资的实物评估价值为771万元。
2006年3月20日,四川天华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出具“川天会验(2006)013号”《验资报告》,截至2006年3月16日,普瑞有限成立时的注册资本已足额缴纳,广州鑫视康的实物出资已办理财产权转移手续。
2006年3月23日,普瑞有限取得成都市金牛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5101061801652)。
2016年9月5日,北京中锋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出具《成都普瑞眼科医院有限责任公司拟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涉及的股东全部权益价值评估项目资产评估报告》(中锋评报字(2016)第107号)。
截至评估基准日2016年7月31日,普瑞有限的账面净资产评估值为38,352.50万元。
2016年9月5日,普瑞有限召开股东会并作出决议,同意公司以截至2016年7月31日(变更基准日)经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审计的净资产值229,387,220.48元为基础,按照1:0.3923的比例折合为股本9,000万股(每股面值为1.00元),其余139,387,220.48元计入股份公司资本公积,将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9月20日,普瑞眼科召开创立大会暨2016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并作出决议,审议通过《股份公司筹备工作报告》、《关于制定<公司章程>的议案》等议案。
2016年9月26日,成都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成)登记内名变核字[2016]第004368号”《企业名称变更核准通知书》,同意核准普瑞有限名称为“成都普瑞眼科医院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11月1日,天健会计师对各发起人投入发行人的资产进行验证,并出具《成都普瑞眼科医院股份有限公司(筹)验资报告》,确认发起人出资额已按时足额缴纳。
2016年11月15日,普瑞眼科取得成都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的《营业执照》(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510106785430077J)。
2018年12月,股权转让2018年12月20日,普瑞眼科召开2018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并作出决议,同意金林将所持普瑞眼科10.00万股以200.00万元转让给徐旭阳;杨雅琪将所持普瑞眼科10.00万股以200.00万元转让给谭宪才,转让价格均为20.00元/股。
同日,各方就上述股权转让事项签署《股权转让协议》。
2019年2月,股权转让2019年2月21日,普瑞眼科召开2019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并作出决议,同意普瑞投资将所持普瑞眼科417.04万股股份以1,075.97万元转让给叶朝红,转让价格为2.58元/股。
同日,双方就上述股权转让事项签署《股权转让协议》。
本次股权转让前,叶朝红持有普瑞投资7.0685%的股权,从而间接持有发行人417.04万股。
本次转让完成后,叶朝红于2019年5月将其持有的7.0685%普瑞投资的股权转让给徐旭阳,不再持有普瑞投资股权,转变为直接持有发行人417.04万股。
因此,本次股权转让系叶朝红持股方式的变更,转让对价参考普瑞投资历史上取得发行人股权的价格,即2.58元/股。
2020年6月,股东迁址及名称变更2020年6月,发行人股东长青树、齐心致胜、福瑞共创和昶明同程的注册地址由西藏迁移至广西,同时变更了公司名称:西藏长青树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更名为扶绥正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西藏齐心致胜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更名为扶绥锦官青城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西藏福瑞共创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更名为扶绥福瑞共创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西藏昶明同程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更名为扶绥正德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2024年7月2日,公司名称由成都普瑞眼科医院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成都普瑞眼科医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5年6月12日,公司名称由“成都普瑞眼科医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普瑞眼科医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