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拓恒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北京科拓恒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科拓生物
- 企业英文名: Beijing Scitop Bio-tech Co., Ltd
- 实际控制人: 孙天松
- 上市代码: 300858.SZ
- 注册资本: 26349.5118 万元
- 上市日期: 2020-07-27
- 大股东: 孙天松
- 持股比例: 19.94%
- 董秘: 张凌宇
- 董秘电话: 010-69667389
- 所属行业: 食品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王郁、陈玲
- 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君致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北京市怀柔区雁栖经济开发区牤牛河路31号院1号-2
- 概念板块: 食品饮料 北京板块 创业板综 幽门螺杆菌概念 基金重仓 深股通 乳业 生物医药 农业种植 高送转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北京
- 成立日期: 2003-09-05
- 组织形式: 中小微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110116754160123E
- 法定代表人: 刘晓军
- 董事长: 孙天松
- 电话: 010-69667389
- 传真: 010-69667381
- 企业官网: www.scitop.cn
- 企业邮箱: zqb@scitop.cn
- 办公地址: 北京市怀柔区雁栖经济开发区牤牛河路31号院1号-2
- 邮编: 101407
- 主营业务: 从事复配食品添加剂、食用益生菌制品以及动植物微生态制剂研发、生产与销售
- 经营范围: 一般项目: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食品添加剂销售;机械设备销售;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食品销售(仅销售预包装食品);食品互联网销售(仅销售预包装食品);保健食品(预包装)销售;化妆品零售;互联网销售(除销售需要许可的商品);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销售;个人卫生用品销售。(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食品添加剂生产;食品生产;饮料生产。(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不得从事国家和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北京科拓恒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于2003年成立于北京怀柔科学城,是研发、生产和销售食用益生菌、后生元以及动植物微生态制剂,并提供整套产品解决方案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健康医疗、畜牧养殖和农业种植等领域,是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战略合作伙伴。科拓生物于2020年7月成功登陆中国A股创业板,股票代码300858.SZ。
- 商业规划: (一)主营业务概况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食用益生菌制品、动植物微生态制剂以及复配食品添加剂研发、生产与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同时也是北京市知识产权优势单位、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公司以“中国乳酸菌、益生菌第一品牌”为长期战略目标。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健康医疗、日化美容、畜牧养殖、农业种植等领域,并为下游客户提供产品完整解决方案。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二)公司主要产品及其用途1、食用益生菌制品公司的食用益生菌制品主要包括面向企业客户的食品级益生菌原料菌粉(用作食品配料或宠物食品配料)和面向终端消费者的“益适优”品牌系列益生菌终端消费品。食用益生菌原料菌粉可广泛应用于发酵乳、乳饮料、奶粉、保健品、功能性食品以及动物饲料。公司在现有食用益生菌制品的基础上,不断深化研发和拓展酸奶发酵剂、灭活益生菌制品和代谢产物等产品,其核心菌株显著的应用功效对食品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发功能性食品,药品生产企业开发各类膳食补充剂均有明显的吸引力。公司拥有包含50,000余株乳酸菌(含益生菌)的菌种资源库,掌握了益生菌分离、筛选、评价、培养、冷冻干燥和保藏的全套技术。其中,干酪乳酪杆菌Zhang(LacticaseibacilluscaseiZhang)、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V9(Bifidobacteriumanimalissubsp.lactisV9)、植物乳植杆菌P-8(LactiplantibacillusplantarumP-8)、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Probio-M8(Bifidobacteriumanimalissubsp.lactisProbio-M8)、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S10(Streptococcussalivariussubsp.thermophilusS10)等核心菌株已广泛地应用于食用益生菌制品以及动植物微生态制剂。2、动植物微生态制剂公司动物微生态制剂主要包括应用于畜牧养殖业的微生态饲料添加剂和青贮饲料微生态制剂。微生态饲料添加剂主要作用是调节和改善动物的肠道菌群,提高饲料转化率,改善其健康状态,从而增强抗病能力,能替代抗生素等药物。青贮微生态制剂主要作用是减少青贮在贮藏过程中营养物质的流失,提高青贮品质。植物微生态制剂主要应用于农作物种植,能够改良土壤,预防土壤板结,提高肥料转化率,促进农作物生长。3、复配食品添加剂公司的复配食品添加剂配方与终端产品配方和工艺技术紧密结合,解决终端产品配方中的某些特定需求,比如:提升风味口感、改善组织状态、增强稳定性、延长货架期等,是终端产品配方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客户采用公司的终端产品配方和工艺技术后通常都会选择向公司采购相应的复配食品添加剂。公司的复配食品添加剂产品包括复配增稠剂和复配增稠乳化剂,主要应用于酸奶及其他风味发酵乳制品,同时可应用于烘焙食品、含乳饮料、调制乳和植物蛋白饮料等食品饮料,主要起增稠、乳化和改善口感的作用,同时可以防止终端产品析水、蛋白沉降及脂肪上浮。(三)公司经营模式1、盈利模式公司拥有独立、完整的研发、采购、生产、质检和销售系统,主要通过销售自产产品实现盈利,随着公司益生菌菌种资源库建设的完善和技术积累,与同行业或上下游产业开展技术合作,为客户定制化的开发、转让益生菌菌株等业务也已成为公司收入和盈利的重要组成部分。2、采购模式公司食用益生菌制品的主要原材料为益生菌原料菌粉以及奶粉、糊精、低聚糖等配料,其中益生菌原料菌粉是由益生菌菌株和培养基、保护剂等发酵生成;动植物微生态制剂的主要原材料为乳酸菌原料菌粉、乳酸菌代谢产物和作为载体的发酵豆粕等。复配食品添加剂的主要原料为变性淀粉、果胶和琼脂等。公司生产所需的各类原材料中,益生、乳酸菌原料菌粉均采用自有菌株。国产原材料主要直接向生产商采购,进口原材料则主要向一级经销商采购。公司的原材料采购以确保食品安全为首要原则。公司制订了《供应商准入制度》《供方评价准则》和《供应商日常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原料采购管理制度,建立了合格供方名单,定期对供应商进行现场审核及评价。此外,公司还对原辅料执行按批抽样的检验制度。公司对原材料实行“以产定购”的采购模式,由供应部负责原材料采购工作。公司于上年末制订次年年度采购计划并与主要供应商签订年度框架合同。供应部每月根据生产部提供的生产计划,结合原料的市场行情、库存量、供应商报价、供货周期等制订具体采购计划,下达采购订单。3、生产模式公司的自有品牌益生菌终端消费品根据市场开发计划、渠道拓展和预计铺货量制定月度销售计划。在面向企业客户的食品级益生菌原料菌粉产品方面,公司与主要益生菌原料菌粉客户签订长期框架合同,客户按需向公司下达订单。金华银河根据前述销售计划和客户订单情况制订益生菌原料菌粉月度生产计划。动植物微生态制剂主要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对于乳安邦、瘤胃邦、止泻邦等非季节性、保质期较长的产品,公司结合客户订单和市场预测制订销售计划和生产计划。对于青贮邦、益贮邦等季节性产品,公司于销售旺季来临之前,对当年的青贮量进行预测,并结合主要客户的需求量制订生产计划。复配食品添加剂实行“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公司与主要客户均签订年度框架合同,生产部每月末根据销售部提供的客户订单及客户每月发货统计量,结合设备检修等情况制订下月的生产计划,安排生产。公司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编制了《生产内部控制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严格按照管理体系的要求规范进行生产管理。4、销售模式面向企业客户的食品级益生菌原料菌粉产品及益生菌终端消费品ODM采取直销模式,公司直接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或订单;公司自有品牌的益生菌终端消费品主要采取经销模式,销售渠道主要包括线上的天猫、有赞商城和线下的母婴店、药店等。面向大型食品、药品或日化类龙头企业,公司采取以益生菌菌株开发或相关技术研发为先导,建立与大型企业的深度研发合作,由此实现战略合作,通过产品或技术绑定实现长期深入的合作。这种合作模式有利于发挥公司的技术优势,有利于长期稳定客户,有利于实现产品销售的利益最大化。在食用益生菌领域,公司还依托菌种资源库和研发平台,与下游部分头部食品、制药企业不断开展委托研发、合作研发、益生菌知识产权转让等业务。动植物微生态制剂以直销为主,公司直接与大中型畜牧养殖企业、饲料生产企业、农业种植企业签订销售合同或订单,对其销售微生态制剂。公司复配食品添加剂产品以终端产品配方和工艺技术为先导,为客户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公司首先与客户就其拟开发终端产品进行技术对接(或直接为客户开发适销对路的终端产品),经过终端产品设计、小试、中试、大试,经客户技术部门评估认可后,与客户签订复配食品添加剂销售框架合同和订单,主要以直销的方式销售复配食品添加剂产品。1、概述作为中国本土的益生菌领军企业,科拓生物坚持以研发为核心驱动力,通过自主研发突破国际菌种技术壁垒,推动行业从主要依赖进口逐渐向国产化替代过渡。公司依托自主知识产权的菌种资源库,构建起从菌株筛选、功能循证到产业化应用的益生菌全产业链研发体系,实现从菌种研发到终端产品的全链条自主可控,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大健康产业。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279.33万元,同比增长1.19%,其中以益生菌为主导的微生物产业板块占比提升至85.57%;益生菌板块无论从技术积累、固定资产投资、盈利能力、公司市场影响力等各方面已经均成为公司的主导产业。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9,435.61万元,同比增长0.94%。主要经营进展情况如下:(1)益生菌消费场景多元化持续释放市场潜力随着大众健康意识的深化与健康需求的精细化,以及科普教育传播力度的提升,消费者对于益生菌产品的认知更加全面,对高品质益生菌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加,更加关注菌株多重健康功能、临床循证。同时,后生元作为益生菌的有效补充,凭借其耐高温、耐胃酸、耐胆碱且后加工不受限制等优势,进一步拓展了益生菌的应用场景,如休闲食品、日化美容、女性健康等多元领域,使益生菌从单核驱动转向“益生菌+后生元”双线布局,既满足健康管理需求,又通过跨品类协同延伸出更丰富的消费场景。公司紧抓大健康产业发展机遇,以自主创新研发为核心,深化益生菌产业链布局,依托研发创新、生产优化、市场拓展全链条协同机制,实现技术产业化能力与经营效益同步提升,2024年食用益生菌制品业务同比增长20.85%。报告期内,公司食用益生菌在固体饮料、乳制品等传统食品领域应用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了后生元在休闲食品、日化美容等品类中的应用,形成“益生菌+”的多元化产品结构,推动益生菌多品类协同发展。随着益生菌在肠道健康、免疫调节等领域的科学价值进一步发现,其消费场景不仅覆盖了传统食品领域,还延伸至多元化健康生活方式领域,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重要引擎。同期,复配食品添加剂业务受下游传统产品市场需求收缩及生命周期下行影响,业务规模相比上一年有所下降。目前,该板块在公司整体业务中所占比重较小,因此对公司产生的影响也较为有限。(2)募投项目微生态制剂生产基地落地公司动植物微生态制剂业务以绿色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围绕动物健康养殖与农业种植领域,建设了液体发酵车间、固体发酵车间及制剂生产车间的智能化生产基地,2024年该业务同比增长8.26%。在动物健康养殖领域,公司通过开发可用于经济动物养殖场饮水添加、环境喷洒的活菌型微生态制剂及用于饲料厂可耐受高温工艺处理的灭活型微生态制剂,形成了成套的多元化应用方案,紧跟国家对养殖业实施的减抗替抗、降本增效、环境友好的战略导向,助力提升动物健康养殖的水平。在农业领域,公司通过自主研发的高活性菌种及精准发酵工艺,推出针对土壤修复、作物抗逆与养分增效的系列产品,不仅显著降低化肥农药使用量,更推动农田生态系统从“化学依赖”向“生物调控”转型。随着我国绿色农业政策深化,公司以微生物肥料为核心的解决方案已与大型农场、有机种植基地形成深度合作。(3)研发创新是公司发展的核心驱动力2024年,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全年研发费用为3,632.70万元,较上年同比增长6.24%。在国家级科技项目层面,公司参与的《优良乳酸菌种质资源挖掘与产业化关键技术创制及应用》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该奖项是科技领域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奖项之一,也是在众多益生菌企业里唯一获得该殊荣的公司。知识产权建设方面,公司新增授权发明专利10项,专利内容涉及缓解焦虑、睡眠改善、改善高脂血症、改善食品贮藏品质等功能。在产品创新方面,公司主要开发了体重管理益生菌、口腔健康益生菌、减盐增鲜后生元、使用后生元替代食品添加剂,使酸奶配方更简单,这些创新成果不仅构筑了益生菌产品的核心技术壁垒,更通过多元化功能开发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健康解决方案,进一步强化了公司在益生菌行业的技术引领地位。(4)加强品牌建设让益生菌走进更多人的生活报告期内,公司推出原创科普读本《中国人的肠道科普地图》,书中揭示了中国菌与中国人之间与生俱来的适配性,阐述了中国人食用中国菌的科学依据和健康价值。此外,公司通过参加国内大型行业展会、举办2024年新品发布会等活动提升品牌知名度,并精心拍摄科拓生物宣传片,以高品质视觉效果展现公司寻菌之路、科学循证、智慧化生产工厂等场景,进一步强化产品核心科技形象。(5)强化AI+赋能益生乳酸菌高质量发展公司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融合乳酸菌基因组大数据以及人体、动物肠道菌群、生态环境菌群等多维度数据,基于大数据模型预测乳酸菌的精准应用方向,筛选适配不同场景需求的个性化菌株,实现益生菌功能与筛选精准度的双重提升。从而打造健康消费新场景,提供个性化健康解决方案,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精准、多元的健康消费需求。(6)公司荣获北京市知识产权优势单位及企业技术中心双重认可报告期内,公司获得了北京市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北京市知识产权优势单位”称号。这一荣誉体现了公司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方面的综合能力。此外,公司还被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认定为“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这一认可进一步肯定了公司在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上的突出表现。这些成就不仅提升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也为公司在行业内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7)募投项目建设进展情况报告期内,公司募投项目微生态制剂生产基地项目已顺利交付生产投入使用,食品板块研发生产基地项目由于投资规模较大,公司综合考虑宏观经济、市场环境和产业政策等因素,针对该项目的土建施工、设备购置和产能扩张等环节,对项目投资进行了动态控制,根据自身业务发展的规划和订单等情况有序投入募集资金,截至报告期末,食品板块研发生产基地项目土建工程已基本实现封顶,部分项目已经开始室外装修,水、电、蒸汽、污水等公用工程已经全面开工,大部分工程完成土方开挖工作,为2025年上半年完成管网铺设工作奠定了基础,生产和研发设备的采购工作已经完成了85%,预计2025年3季度前完成设备安装工作。同时考虑到项目配套蒸汽供应、正式电力接入等外部影响因素以及公司整体有序投资安排,公司拟将该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由2025年6月30日调整至2026年12月31日。该事项尚需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方可实施。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