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公司是面向媒体机构集成系统开发、视音频资料转储、编目和版权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公司。主要从事涉及媒体版权与媒体资产的的技术开发、技术运维、版权运营、媒体资产及版权管理服务。。
经营范围: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不含演出);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计算机系统服务;公共软件服务;经济贸易咨询;企业管理咨询;影视策划;设计、制作、代理、发布广告;电脑图文设计、制作;承办展览展示活动;会议服务;美术设计;电脑动画设计;资料编辑;数据处理;销售照明设备、摄影器材、计算机、软件及其辅助设备;版权贸易;法律咨询(律师执业活动除外);商标代理;产品设计;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从事互联网文化活动。(企业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从事互联网文化活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以及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提供媒体资产管理及版权管理整体解决方案及音视频制作全案服务的传媒公司,已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并获得国家双软认证资质、系统集成资质、影视节目制作资质,是北京市科委批准的高新技术企业,2014年被中国版权年会授予“最具版权影响力企业”称号。
瑞德传媒现服务于新华通讯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及上海、湖南、江苏、天津、山东、湖北、广东、重庆、陕西、贵州广播电视台等十几家媒体机构和广电总局下属电影频道、西影集团等影视机构,在业界拥有良好的口碑。
(一)经营计划:2018年,公司业绩在战略摸索转型阶段中实现增长,公司在一年来不论从管理体系建设还是业务经验总结,不论是从战略调整还是从产品研发上都取得了预期的进步。
报告期内,2018年主营业务收入6,744.07万元,比上年度增长19.83%,2018年净利润508.33万元,比上年度增长690.32%。
报告期内的业绩增长主要原因是2018年公司在保持原有业务的同时拓展新业务,增加北京人民广播电台音频资料数字化抢救及编目项目(二期)、央广新媒体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中国广播云平台智能音箱硬件产品研发推广项目等,同时,2018年公司获得政府补贴资金382.90万元,带来公司整体净利润上涨。
报告期内,公司管理层始终坚持加大力度发展主营业务,注重人才吸收与培养,提升业务水平,同时也提前预判到广电行业发展趋势所带来的潜在影响,积极探索围绕版权产业链的延伸业务和广电行业以外的市场领域拓展。
1.大力发展主营业务:发展主营业务、获得长期持续的经营与盈利能力一直是公司的首要目标,保持业务的高黏性和高增长也是公司得以长期发展的关键,在2018年度公司一方面继续加强与传统广播电视行业的合作与业务拓展,同时积极拓展新市场领域的项目落地,如新增北京人民广播电台音频资料数字化抢救及编目项目(二期)、河北广电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媒资版权信息管理监测系统平台建设项目、南海智辰投资顾问(北京)有限公司委托技术开发(服务)项目纷纷落地。
此外,新签约故宫出版社视频制作项目、广西电视台视频制作项目、江西凯天动漫有限公司委托制作项目、新华新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动画制作项目、新华新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微视频制作项目、中国资产评估协会视频制作项目、咪咕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统一版权库系统设计服务项目。
通过市场来看确认了公司主营业务在更广泛领域的应用。
2.新增业务初见成效:公司围绕自身业务上下游产业链,分别从版权监测、音视频内容制作、版权运营、音视频产品研发服务四个方面进行了拓展,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版权监测领域,公司完成了版权监测系统及产品线的研发,并投入市场应用,形成了新的版权监测服务订单。
版权监测的研发是在公司既定战略发展目标下,围绕补充公司版权产业链发展的重要一步。
通过系统性的研发,公司在战略层面关于版权监测这条业务线的目标与定位日渐清晰,伴随市场信息的反馈,版权监测已成为公司新的产品线。
在短视频版权运营方面,实现了公司从面向传统媒体提供服务到面向互联网提供视频相关服务的转型和突破。
在互联网内容平台接连爆发的现状下,公司成立了短视频运营事业部。
依托公司扎实的编目业务功底,结合互联网内容需求,实现了版权内容短视频化运营服务和短视频内容精编服务。
音频产品研发方面,公司经过一年的努力,与央广新媒体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合作,双方成功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研发并量产了基于音频广播内容资源以及4G模组的全场景覆盖的AI智能音箱产品,突破了人们传统收听广播的限制,实现了聆听音频产品的的交互新方式。
进一步推进了公司由传统业务向以技术研发为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模式转化。
3.优化布局规范治理:报告期内公司对细分业务与服务开展进一步布局;与此同时,公司持续完善组织架构,优化管理流程,对管理层进行了细化分工与侧重,在吸收优质人才的同时,建立健全了人才培养计划,使得公司内部在艰苦的市场氛围中仍保持着极大的凝聚力与运作的高效性。
4.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报告期内,公司主要研发方式为自主研发。
根据研发课题立项的规划,由公司技术研发部和各个事业部共同承担具体研发任务。
公司报告期内共投入研发费用11,486,396.49元,占营业收入的17.03%,较上年同期增加967,194.14元,重点投入在版权监测平台等领域并取得一定效果。
针对公司业务及市场需求情况,预计公司未来还会继续加大对新产品的研发投入。
报告期内,公司新增6项软件著作权,包括影视作品版权信息管理系统V1.0、体育赛事数字资源管理系统V1.0、晚会大赛版权信息管理系统V1.0、多媒体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V1.0、版权IP孵化管理系统V1.0、影视版权链管理系统V1.0。
(二)行业情况:2018年,文化产业持续发展,内容行业在欣欣向荣的同时也迎来了许多巨大的变化。
传统广电行业受新媒体迅猛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加之传统广电行业内,多迎来深化组织改革、结构性调整等,对公司在传统广电行业的业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但不论内容行业的商业模式如何变化,其内核依旧在内容版权生态之中,因此在广电行业以外,如互联网、新媒体、影视行业、动漫行业、文博等领域,在2018年呈现出“新客体、新行为、新业态”等特点,整个数字内容行业对版权保护、版权管理、版权监测的需求日益旺盛,加之国家版权政策持续利好、立法日趋完善,全国人大常委会也开展大规模著作权执法检查,可以预见版权事业已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对于公司主营业务以及战略重点的版权监测和版权运营都带来了重大利好。
公司致力一方面强化主营业务核心竞争力,拓宽市场领域,另一方面,强化研发,不断适应市场出现的新变化,创新技术产品和服务产品,完善产业链实现带动公司新的业务发展。
2009年3月6日,石柱以货币资金出资设立北京中视瑞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200万元。
2009年3月6日,北京东胜瑞阳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出具东胜瑞阳验字[2009]第C1452号《验资报告》,经审验,截至2009年3月6日止,北京中视瑞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已足额以现金形式缴纳完毕,股东石柱出资200万元。
2003年1月3日,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朝阳分局向北京中视瑞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颁发了设立时的注册号为110105011732791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法定代表人为闫秋江。
公司经营范围为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不含演出);经济贸易咨询;企业管理咨询;影视策划;设计、制作广告;电脑图文设计;技术推广服务。
2015年11月30日,瑞德有限召开第五届第二次股东会会议,会议决定增加常州力合、上海力合、天香投资为新股东。
石柱将其持有的瑞德有限34.49万货币出资转让给常州力合;石柱将其持有的瑞德有限34.49万货币出资转让给上海力合;石柱将其持有的瑞德有限51.73万货币出资转让给天香投资。
同日,转让各方就上述转让签署了《出资转让协议书》。
2015年11月30日,瑞德有限召开第六届第一次股东会,会议决议同意石柱、王旗、刘易航、常州力合、上海力合、天香投资组成型的股东会。
会议决议同意将公司的注册资本由1,000万元增加至1,034.48万元。
其中常州力合增加出资17.24万元、上海力合增加出资17.24万元。
变更后的投资情况为:公司注册资本1034.48万元,其中石柱出资679.29万元、王旗出资170万元、刘易航出资30万元、常州力合出资51.73万元、上海力合出资51.73万元、天香投资出资51.73万元。
2015年11月30日,瑞德有限取得北京市工商局朝阳分局颁发的《营业执照》(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110105685770621Y)。
2016年1月31日,瑞德有限召开股东会会议,同意以经公司会计师审计的截至2015年12月31日的《审计报告》(中天运[2016]审字90051号)中的财务数据为基础将瑞德有限整体变更为北京中视瑞德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1月31日,各股东(发起人)共同签署了《发起人协议书》。
2016年2月16日,公司会计师出具的中天运验字[2016]验字第90013号《验资报告》对此次整体变更进行了审验。
2016年1月31日,瑞德传媒召开股份公司创立大会,全体股东一致同意以审计的原账面净资产中的1,034.48万元折合成股份有限公司股本,共计1,034.48万股,每股面值1元人民币,净资产大于股本部分计入股份公司资本公积金,由各发起人按照各自在公司的出资比例持有相应数额的股份,整体变更设立股份公司。
2016年3月3日,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朝阳分局向瑞德传媒核发了整体变更后的《营业执照》(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91110105685770621Y)。
自2019年12月18日起,公司证券简称由“瑞德传媒”变更为“中视瑞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