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市企业 / 杭州和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和顺科技 - 301237.SZ

杭州和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日期
2022-03-23
上市交易所
深圳证券交易所
保荐机构
东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英文名
Hangzhou Heshun Technology Co., Ltd.
成立日期
2003-06-16
注册地
浙江
所在行业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上市信息
企业简称
和顺科技
股票代码
301237.SZ
上市日期
2022-03-23
大股东
范和强
持股比例
23.56 %
董秘
吴学友
董秘电话
0571-86318555
所在行业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会计师事务所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注册会计师
边珊姗;胡云云
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天元律师事务所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全称
杭州和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代码
91330100749494479F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注册地
浙江
成立日期
2003-06-16
法定代表人
范和强
董事长
范和强
企业电话
0572-8358626,0571-86318555
企业传真
0571-86322798
邮编
311107
企业邮箱
security@hzhssy.com
企业官网
办公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仁和街道獐湾路16号
企业简介

主营业务:差异化、功能性双向拉伸聚酯薄膜(BOPET薄膜)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经营范围:绝缘材料、塑料粒子、聚酯薄膜生产。服务:功能性薄膜的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批发、零售:五金交电,塑料制品,化学纤维,纺织品;货物进出口(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项目除外,法律、行政法规限制的项目在取得许可后方可经营)。(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杭州和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301237),成立于2003年6月,是一家专注于差异化、功能性双向拉伸聚酯薄膜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目前主要生产厂区分别位于杭州市余杭经济开发区和湖州市德清临杭工业园区(全资子公司浙江和顺新材料有限公司)。

公司现共有六条聚酯薄膜生产线,年产能可达11.5万吨。

主要产品为有色光电基膜、透明膜及其他功能膜三大类,是国内少数几家能够提供多色系有色光电基膜产品的企业之一,市场份额稳居国内前3名。

公司已形成了双向拉伸有色薄膜制造技术有色薄膜配方技术及阻燃聚酯膜制造技术等核心技术体系并已取得了62余项专利授权,其中发明专利27项,打破了日、韩在有色膜领域的垄断,为我国电子工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关键膜材料技术支撑。

数年来,公司获得无数赞誉,已被评为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浙江省创新型中小企业、浙江省AAA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等荣誉称号,并通过了美国UL认证质量体系ISO9001、环境体系1SO14001等体系认证,已成功申请62余项国家专利证书,其中发明专利27项,并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

公司技术力量雄厚,生产设备精良,管理体系健全,目前拥有六条专业的全自动BOPET生产线,能根据市场和客户的不同需求,通过对设备的组装、工艺的设计、配方的优化、参数的调整生产出不同规格、不同型号、不同用途的差异化功能性聚酯薄膜产品。

公司设有省级研发中心、博士后工作站,以聚酯薄膜(BOPET)的差异化功能性为主要研发方向,致力于聚酯薄膜的功能化改性,尤其是高端光学聚酯薄膜和高端功能聚酯薄膜方向,为解决国内各工业产业链中涉及到功能性聚酯薄膜产品的关键材料和“卡脖子”材料问题做出贡献。

商业规划

(一)公司行业分类公司主要从事差异化、功能性聚酯薄膜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根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代码》(GB/T4754-2017),公司所从事的行业归属于C2921-塑料薄膜制造业;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所从事的行业归属于C29-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二)BOPET薄膜行业情况及发展趋势我国的聚酯薄膜工业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现工业化。

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国内聚酯薄膜行业迅猛发展,已由最初的依赖进口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国,产品种类及质量快速提升。

BOPET薄膜是聚酯薄膜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被广泛认可的综合性能优良的高分子薄膜材料,它以PET为主要原料,经结晶干燥、熔融挤出片材和双向拉伸而得双向拉伸聚酯薄膜(BOPET)。

作为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凭借其多维性能优势构建了覆盖2000余种场景的应用生态。

其核心特性包括:卓越的力学性能、宽温域稳定性以及优异的化学耐受性。

通过涂布PVDC或真空镀铝等工艺,可赋予功能扩展性如热封性、电磁屏蔽及激光全息防伪特性。

应用领域横跨包装行业、电子光电、特种工业及新兴领域。

同时可持续发展方向已实现生物基BOPET商业化应用,正推动行业向高端化、绿色化升级。

近年来,我国BOPET薄膜产业快速发展,该细分行业的发展现状呈现以下特点:1、产能结构性矛盾突出低端产能较多随着聚酯薄膜行业市场需求的增长,目前国内聚酯薄膜行业的经营模式呈现出分化的趋势。

国内中低端产品因技术门槛低、投资门槛低,导致同质化竞争激烈,产能利用率不足。

高附加值产品如光学膜、MLCC离型膜、OCA离型膜等仍依赖海外企业。

近年来,企业通过差异化产品开发、供应链协同降本等方式抵御周期风险。

2、应用领域向多元化拓展,新兴市场机遇凸显凭借其多维性能优势及可定制化特性,BOPET薄膜已构建覆盖2000余种场景的应用生态,持续引领高性能薄膜材料的产业升级与技术革新。

据Technavio《全球聚酯薄膜市场报告》(2024)数据显示,2023年BOPET全球市场规模达137.8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贡献率超45%,应用场景覆盖度较2018年增长63%。

3、绿色转型推动可持续发展近年来,生物质原料替代石油基单体,以降低对化石资源的依赖成为了新材料的发展趋势之一。

在循环技术及政策驱动下,生物基相关材料在降低碳排放、减少塑料污染的同时,逐步突破性能与成本瓶颈,未来有望推动全球薄膜行业从“石油依赖”向“可再生闭环”的模式转变。

公司生产的BOPET聚酯薄膜产品结构以有色光电基膜为主,其他功能膜及透明膜为辅。

应用领域主要包括消费电子、汽车、卡牌等。

上述终端应用领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具体如下:(1)消费电子行业发展情况分析:2025年上半年,全球消费电子市场在AI技术深化、5G网络普及及政策推动下持续复苏,中国市场凭借技术创新与政策红利成为全球核心增长引擎。

市场整体表现方面,据Statista统计,2024年全球消费电子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05万亿美元,而到2028年,这一数字可能增长至1.18万亿美元。

国际数据公司(IDC)最新发布的《全球手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2025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预计将同比增长0.6%,达到12.4亿部。

其中,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生产快速增长,出口稳定向好,效益持续改善,行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

其中智能手机产量达5.63亿台,同比增长0.5%。

PC方面,IDC预估2025年全球PC出货量达到2.74亿台,同比增长4.1%。

根据Canalys的最新数据2025年第一季度,台式机、笔记本电脑和工作站的总出货量增长了9.4%,达到6270万台。

2025年是AI应用全面落地的大年,AI大模型在语音和图像识别方面的积累也将推动AI在智能眼镜上呈现出更加实用且具性价比的应用场景,AI终端形态向AI眼镜、全息投影快速演进。

IDC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148.7万台,同比增长82.3%。

工信部发布的2025年一季度数字产业运行情况显示,“人工智能+”加速应用赋能,科技企业加快推出AI眼镜等智能硬件,AI手机、AIPC出货量占比快速提升,有望带动新一轮数字消费升级。

数据来源:IDC(2)汽车行业发展情况分析: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产业在政策红利、技术突破与全球化布局驱动下实现高速增长,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44%,市场竞争从“价格战”向“价值战”转型。

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汽车产销量首次双超1,500万辆,分别达1,562.1万辆和1,565.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5%和11.4%。

新能源汽车成为核心增长引擎,产销量分别达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增幅超40%,市场渗透率提升至44.3%,创同期历史新高。

汽车出口总量达308.3万辆,同比增长10.4%,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06万辆,同比激增75.2%,占全球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

(3)卡牌发展情况分析:2025年上半年,谷子经济中的卡牌产业在IP生态、社交属性与技术升级驱动下持续爆发,未来将向全球化、技术化与可持续化方向深化。

展望未来中国泛Z世代群体构筑“谷子经济”坚实的用户基础;同时,随着二次元文化的持续渗透,叠加本土IP快速发展,衍生周边产品种类丰富度不断提升,有望共同驱动谷子经济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三)碳纤维行业发展趋势碳纤维具有密度低、比强度大、比模量大、耐腐蚀、耐低高温(负180°C—2000°C均可使用)等诸多优点,在同等重量下拉伸强度在3500MPa以上,可达到钢、铝合金、钛合金的9倍以上,弹性模量在230GPa以上,可达到钢、铝合金、钛合金的4倍以上。

其已经成为飞行器、高端汽车等核心轻量化材料。

碳纤维能够显著减轻结构重量,同时保持高强度和刚性,提高燃油效率和降低排放。

此外,碳纤维还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风力发电叶片、体育用品等领域,为产品的轻量化设计和高性能要求提供了理想的解决方案。

《2024全球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碳纤维的总需求为84,062吨,同比增长了21.7%,其中,进口量为16,422吨,同比增长2.1%,国产纤维供应量为67,640吨,同比增长了27.6%。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拓展,碳纤维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其在新材料产业中的重要地位也将日益凸显。

数据来源:赛奥碳纤维。

发展进程

和顺有限由范和强、张静于2003年6月16日共同出资设立。

设立时注册资本200万元,其中范和强出资12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60%;张静出资8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40%。

2003年6月10日,杭州天辰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对注册资本实收情况进行审验,并出具“杭州天辰验字(2003)第0765号”《验资报告》,截至2003年6月10日,和顺有限已收到全体股东缴纳的注册资本合计人民币200万元,出资方式为货币资金。

2003年6月16日,杭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余杭分局核发了注册号为“3301842007386”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2009年11月,因和顺有限遗失营业执照正本,杭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余杭分局重新补发营业执照。

有限公司注册号由“3301842007386”变更为“330184000103711”。) 2015年3月20日,和顺有限召开201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会,全体股东一致同意以2015年3月31日为审计、评估基准日将公司由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变更后的股份有限公司名称为“杭州和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5年4月15日,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以下简称“立信会计师”)出具“信会师报字[2015]第610377号”《审计报告》,确认截至2015年3月31日,和顺有限经审计的账面净资产值为34,777,406.96元。

2015年4月16日,银信资产评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信评估”)出具了“银信评报字(2015)沪第0063号”《杭州和顺塑业有限公司股份制改制净资产价值评估项目评估报告》,确认在评估基准日2015年3月31日,和顺有限净资产的评估值为5,220.87万元。

同日,有限公司召开2015年第三次临时股东会,确认了立信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和银信评估出具的《评估报告》结果,全体股东一致决议以经立信会计师审计的和顺有限2015年3月31日公司账面净资产34,777,406.96元为基础,折为股份公司的股份,共计2,000万股,其余14,777,406.96元计入资本公积。

范和强、张静、范顺豪作为发起人,按照其原在有限公司的出资比例持有股份公司的股份。

2015年4月16日,发起人范和强、张静、范顺豪签署发起人协议,就共同出资以发起方式设立股份公司的有关事宜达成一致。

2015年5月14日,立信会计师出具“信会师报字[2015]第610456号”《验资报告》,对股份公司2,000万元注册资本予以审验确认。

2015年5月15日,股份公司召开创立大会暨第一次股东大会,通过了股份公司筹备情况、设立费用的报告;通过了股份公司章程,选举了范和强、张静、范顺豪、张伟、吴锡清为公司第一届董事会成员,选举了姚惠明、范军为非职工代表监事,通过了《股东大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监事会议事规则》、《对外担保管理制度》、《关联交易管理办法》、《防范大股东及关联方占用公司资金管理制度》、《重大投资业务管理办法》、《筹资管理办法》。

2015年5月15日,股份公司董事会召开第一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全体董事选举范和强为公司董事长,任公司法定代表人;聘任范和强为公司总经理;聘任张伟为副总经理;聘任吴锡清为董事会秘书;聘任张静为财务总监;并一致审议通过了《总经理工作细则》、《董事会秘书工作规则》、《委托理财管理办法》。

同日,公司召开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俞国芳为职工代表监事。

同日,股份公司监事会召开第一届监事会第一次会议,会议选举姚惠明为公司监事会主席。

2015年6月5日,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出具了“(杭)名称预核[2015]第319779号”《企业名称变更核准通知书》,预先核准公司名称为“杭州和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5年6月5日,公司依法办理了工商变更登记,并取得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换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