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和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杭州和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和顺科技
- 企业英文名: Hangzhou Heshun Technology Co., Ltd.
- 实际控制人: 范和强,张静
- 上市代码: 301237.SZ
- 注册资本: 8000 万元
- 上市日期: 2022-03-23
- 大股东: 范和强
- 持股比例: 23.56%
- 董秘: 吴学友
- 董秘电话: 0571-86318555
- 所属行业: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 会计师事务所: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边珊姗、胡云云
- 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天元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仁和街道獐湾路16号
- 概念板块: 塑料制品 浙江板块 创业板综 融资融券 预亏预减 碳纤维 微盘股 太阳能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浙江
- 成立日期: 2003-06-16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30100749494479F
- 法定代表人: 范和强
- 董事长: 范和强
- 电话: 0572-8358626,0571-86318555
- 传真: 0571-86322798
- 企业官网: www.hzhssy.com/
- 企业邮箱: security@hzhssy.com
- 办公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仁和街道獐湾路16号
- 邮编: 311107
- 主营业务: 差异化、功能性双向拉伸聚酯薄膜(BOPET薄膜)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 经营范围: 绝缘材料、塑料粒子、聚酯薄膜生产。服务:功能性薄膜的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批发、零售:五金交电,塑料制品,化学纤维,纺织品;货物进出口(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项目除外,法律、行政法规限制的项目在取得许可后方可经营)。(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杭州和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301237),成立于2003年6月,是一家专注于差异化、功能性双向拉伸聚酯薄膜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主要生产厂区分别位于杭州市余杭经济开发区和湖州市德清临杭工业园区(全资子公司浙江和顺新材料有限公司)。公司现共有六条聚酯薄膜生产线,年产能可达11.5万吨。主要产品为有色光电基膜、透明膜及其他功能膜三大类,是国内少数几家能够提供多色系有色光电基膜产品的企业之一,市场份额稳居国内前3名。公司已形成了双向拉伸有色薄膜制造技术有色薄膜配方技术及阻燃聚酯膜制造技术等核心技术体系并已取得了62余项专利授权,其中发明专利27项,打破了日、韩在有色膜领域的垄断,为我国电子工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关键膜材料技术支撑。数年来,公司获得无数赞誉,已被评为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浙江省创新型中小企业、浙江省AAA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等荣誉称号,并通过了美国UL认证质量体系ISO9001、环境体系1SO14001等体系认证,已成功申请62余项国家专利证书,其中发明专利27项,并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公司技术力量雄厚,生产设备精良,管理体系健全,目前拥有六条专业的全自动BOPET生产线,能根据市场和客户的不同需求,通过对设备的组装、工艺的设计、配方的优化、参数的调整生产出不同规格、不同型号、不同用途的差异化功能性聚酯薄膜产品。公司设有省级研发中心、博士后工作站,以聚酯薄膜(BOPET)的差异化功能性为主要研发方向,致力于聚酯薄膜的功能化改性,尤其是高端光学聚酯薄膜和高端功能聚酯薄膜方向,为解决国内各工业产业链中涉及到功能性聚酯薄膜产品的关键材料和“卡脖子”材料问题做出贡献。
- 商业规划: 主要原材料的采购模式原材料价格较上一报告期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原油作为聚酯切片生产的主要原料之一,其2024年价格的下降会直接影响聚酯切片的生产成本,进而可能导致聚酯切片采购价格的下降。功能性母粒采购价格下降,一方面受原油价格影响,另一方面系产品配方更新所致。能源采购价格占生产总成本30%以上主要能源类型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主要产品生产技术情况主要产品的产能情况主要化工园区的产品种类情况报告期内正在申请或者新增取得的环评批复情况报告期内,公司开展了年产350吨碳纤维项目环评工作,截至报告期末已取得环评批复。批复文号:杭环钱环评批2024]59号报告期内上市公司出现非正常停产情形相关批复、许可、资质及有效期的情况从事石油加工、石油贸易行业从事化肥行业从事农药行业从事氯碱、纯碱行业1、概述2024年伊始,聚酯薄膜行业步入深度调整阶段,前期布局的产能逐步释放,产业链重构加速,市场竞争激烈。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03,092,855.79元,比去年同期上升19.3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7,143,549.82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22.03%;2024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1,342,312,777.30元,比去年同期下降6.42%;实现基本每股收益-0.59元/股。业绩变动主要原因如下:(一)报告期内,受供需格局变化、行业价格竞争等影响,销售价格阶段性下降致毛利率下滑。部分产品的存货跌价损失以及信用减值等增加,导致利润同比下降。(二)报告期内,公司新增BOPET薄膜产能,管理费用同比上升。在行业竞争激烈的形势下,公司凭借董事会的精准引领,主动探寻突破之策。公司聚焦产品打造、技术创新、市场开拓、质效协同以及风险管控等关键领域,持续发力,致力于提升企业整体运营效能,全力塑造企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一)矩阵跃升:打造“差异化+功能性”驱动的产品竞争力体系公司以高分子材料核心技术为支撑,聚焦消费电子、新能源等下游场景需求,通过“技术突破—场景适配—生态协同”的闭环体系,构建兼具差异化竞争优势与功能性价值的产品生态,实现产品矩阵化的跨越升级。(二)创新驱动: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研发体系面对行业挑战,公司2024年持续强化研发投入,通过"市场导向+基础研究"双轮驱动策略,深化与浙江工业大学的协同创新,围绕BOPET薄膜工艺优化、装备升级等方向开展联合攻关,攻克薄膜制备关键技术。依托"销售-研发-客户"联动机制,精准识别消费电子、汽车等领域需求痛点,推动专利总量突破60项,助力子公司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三)精益智造:锻造柔性化生产核心竞争力为应对市场波动,公司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利用新建智能化德国柔性生产线,实现从原料配比到成品检测的全流程数字化管控。提升产品切换效率,缩短定制化订单交付周期。重点布局新材料领域,差异化竞争优势显著增强。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