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兽用药品(包括化药制剂、原料药、中药制剂)、饲料及添加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经营范围:许可项目:兽药生产;兽药经营;饲料添加剂生产;饲料生产;肥料生产;消毒剂生产(不含危险化学品)。(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一般项目:饲料添加剂销售;畜牧渔业饲料销售;生物饲料研发;化工产品生产(不含许可类化工产品);化工产品销售(不含许可类化工产品);专用化学产品制造(不含危险化学品);专用化学产品销售(不含危险化学品);生物有机肥料研发;肥料销售;复合微生物肥料研发;消毒剂销售(不含危险化学品);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非居住房地产租赁。(除许可业务外,可自主依法经营法律法规非禁止或者限制的项目)
武汉回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300871)成立于2002年1月25日,专注于动物保健领域,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
作为"湖北省企业技术中心"的重要一员,于2020年8月24日在深交所创业板敲锣上市,开启了资本市场的崭新篇章。
此后,公司屡获殊荣:2021年获评农业农村部"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管理型)",2022年荣获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状",2024年再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工作环境优美和谐。
公司办公地点分设于武昌区中华路、东西湖区新沟镇、柏泉。
中华路办公大楼位于武昌区中华路1号,黄鹤楼下、长江之畔,是行政办公总部所在地,宠物药品研发中心坐落于此。
新沟厂区位于东西湖区油纱路、汉江之滨,交通便利、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生产和研发聚集于此;柏泉厂区位于东西湖区张柏路、临空港大道交汇处,与国家网安基地、京东方等单位毗邻,聚集了湖北省动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等研发平台;公司旗下拥有湖北回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长沙施比龙动物药业有限公司、武汉新华星动物保健连锁服务有限公司。
研发创新蓬勃发展。
秉承"源于创新,成于合作"的研发理念,高度重视技术创新与新产品研发在企业发展中的驱动作用,先后被授予"湖北省兽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动物保健品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有"湖北省企业技术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兽药制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研发平台。
学术合作多元开放。
坚持开展高水平、高层次和高品位的学术交流和合作活动,邀请行业专家、学者到公司开展学术交流。
与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武汉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武汉轻工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共建研发平台"华中农业大学-回盛研究院",启动"五年亿元合作计划",与各大高校建立毕业生就业基地、创新创业基地、实习实训基地等合作关系。
动保产品物美质优。
秉承"细节决定品质,质量塑造尊严"的理念,坚持新产品的研发、已有产品的改进和优化。"治嗽静"获湖北省技术发明二等奖,"卫免"获湖北省技术创新专项重大项目(项日编号:2016ABA119)、"绿益态"获湖北省科技成果(登记号:EK2013D120106001621);"万特斐灵"系列产品获得武汉市科技进步奖,并获国家专利认证(发明专利:ZL201510996047.2)。
公司业务涵盖兽药制剂及兽用原料药等领域,产品与服务惠及全国,以及东南亚、欧洲、南美洲等国际市场。
企业文化蓬勃向上。
致力于策划"高品位,小而美"的多层次企业文化活动,形成了以"回盛读书会"为主体的读书节,以"回盛跑团"、篮球赛、乒乓球赛等各类体育赛事及员工家属开放日、卡拉OK比赛等各类文化活动为主体的文体节和以各类学术讲座为主体的学术节等企业文化活动体系,全年开展活动30余次,以卓越文化力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社会责任尽显担当。
新冠疫情发生后,140余名员工毅然返回公司生产一线,在打赢疫情防控战的同时保障了市场供应;在疫情防控、抗洪抢险等重大突发事件前积极组织开展捐赠活动,动员员工深入一线;每年为各大高校捐资助学,承担企业社会责任。
公司荣誉成绩斐然。
公司获评农业农村部"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管理型)"、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状"、"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武汉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是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湖北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3年武汉民营制造业企业50强。
回盛生物以"致力动保科技提升生命质量"为使命,倡导"回知修己盛德立业"的回盛精神,践行"科技引领高效务实艰苦奋斗合作包容"的核心价值观,努力打造动物保健产业链,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精细化质量管理,提供安全、高效、稳定的产品,为动物健康、食品安全保驾护航,实现人类与动物"同一健康"的理念,争取到2025年,跻身全球动保行业20强。
(一)兽药行业的发展情况1、兽药产业助力养殖业健康发展,产业规模稳健增长兽药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动物疾病或者有目的地调节动物生理机能的物质(含药物饲料添加剂),是保障养殖业健康稳定发展不可或缺的投入品。
兽药产业的发展质量关系养殖业生产安全、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物安全。
尽管兽药在养殖成本构成中占比不大,但对于增强动物疾病防治能力,提高养殖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意义重大。
近年来,兽药产业规模持续增长,产品质量不断提高,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根据中国兽药协会发布的《兽药产业发展报告(2023年度)》显示,近年来化药企业销售规模整体呈上升态势,其中2019年到2023年化药企业兽药产业销售额年复合增长率为8.47%。
农业农村部持续开展规范畜禽养殖用药专项整治行动,着力纠治养殖使用原料药、兽药标签和说明书夸大疗效等问题,积极开展兽药安全使用科普宣传活动,有效增强养殖场安全用药意识,提高养殖环节合规用药水平。
国内各地深入实施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积极应对动物源细菌耐药性风险,着力化解畜禽产品兽药残留超标问题,累计推动超10万家规模养殖场参与“减抗”实践,“科学使用兽用抗菌药公益接力行动”等科普宣教活动品牌效应突显,全社会科学合理使用兽用抗菌药的共识基本形成,为保障养殖生产安全、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积极推动了兽药企业在动物专用抗微生物药物和兽用抗微生物药物替代品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具备动物专用、高效、长效、低残留、低耐药性等特性的抗微生物药物成为行业重点研究和推广的方向。
近年来,新兽药上市数量呈现持续增长趋势。
2、养殖规模化+专业化,加速兽药行业集中度提升我国畜禽养殖业正向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的生产方式转变,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超过70%。
随着畜牧生产方式的改变,养殖用药的理念也在发生变化。
养殖密度增加、饲料端禁抗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动物疫病风险,高效、使用便捷、休药期短、低残留的兽药产品成为市场新的关注点,有利于提升养殖效率、提高投入产出比的动保产品和防疫方案更容易获得客户认可。
大型养殖集团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药品评估体系,从产品质量、价格、技术服务、供应链安全、技术创新、生产制造、信用政策等维度综合评价并确定供应商,市场门槛进一步提高,规模化养殖企业与综合实力突出的兽药企业形成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良币驱逐劣币”正成为行业主旋律。
随着下游养殖业集中化、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大型兽药企业凭借品牌、产品质量、研发实力等方面的优势,逐步扩大市场份额,兽药行业的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根据中国兽药协会发布的《兽药产业发展报告(2023年度)》显示,2020年,化药制剂销售前10名企业的销售额为60.46亿元,占化药制剂总销售额的23.93%。
2023年,化药制剂销售前10名企业的销售额为86.86亿元,占化药制剂总销售额的29.05%,集中度较2020年提升5.12%。
3、产业链一体化+多元化,提升综合竞争力全球动保行业呈现出高度集中、技术驱动(拥有标签性产品)、宠物药占比大的特征。
我国兽药行业主要表现为饲料-养殖-兽药一体化、人药-兽药一体化、疫苗-制剂一体化、原料-制剂一体化、宠物用药占比低等特征。
国内大型兽药企业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和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完善业务板块,大力开拓新兴市场,实现多元化、综合性发展。
公司制定了明确的战略目标,在持续巩固猪用药品业务优势的基础上,实现家禽、反刍、水产突破发展。
积极布局核心产品上游原料药业务,实现原料-制剂一体化,从成本优势、品质控制、保障供应等方面构建竞争壁垒。
加大宠物药品研发投入及市场渠道拓展力度,加速布局宠物药品市场发展的蓝海。
4、加强创新转型,发展新质生产力尽管兽药行业近些年有了较大发展,但仍存在较多不足。
一是产业创新能力不足,产品同质化严重,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不够,优质高效的新产品研发生产滞后;二是产业集中度低,产业组织结构分散;三是普通产品严重过剩,产业产能利用率低,产业整体效益低;四是在产业整体效益低和竞争激烈的环境下,部分企业的产品质量不佳;五是国际竞争力弱,优势产品国际认证滞后,全球市场份额与我国作为全球养殖大国的地位严重不匹配。
2021年以来,养殖行业经历了多年的低景气度,养殖业从追求规模扩张向追求养殖效率转变。
很多优秀的养殖企业正在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提升养殖效率,实现降本增效,对整个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推动作用。
兽药行业开始从“规模扩张”向“价值跃升”转向,加快推进兽药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绿色发展为方向,以智能化发展为手段,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面对新的市场环境与竞争格局,公司制定有明确的战略规划。
在研发端,持续加大研发和科技创新投入力度,通过强化自身研发队伍建设,充分利用“华农-回盛研究院”平台,参与洪山实验室建设,承担国家卡脖子项目等方式,聚焦新兽药的开发,提升产品竞争力。
深化“原料-制剂一体化”战略,不断优化产品性能和产业链结构,构建竞争优势。
完善宠物业务板块布局,打造新的增长极。
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降低国内业务周期性影响。
(二)主营业务及主要产品1、公司主营业务公司是一家主营兽用药品(包括化药制剂、原料药、中药制剂)、饲料及添加剂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和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
公司秉承“回知修己盛德立业”的企业精神,打造了集研发、采购、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敏捷响应机制,建立了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强大的技术服务体系,在行业内建立了良好的产品形象和品牌认知。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已取得兽药批准文号219个,产品广泛应用于生猪、家禽、水产、反刍及宠物等领域,为养殖行业及宠物主提高动物疫病防控水平、提升养殖效率、改善动物福祉贡献回盛力量。
2、主要产品3、公司行业地位公司专注于兽药领域,坚持技术驱动战略,致力于为下游养殖行业提供高质量、高性价比的动保产品及方案,助力养殖行业客户提升养殖效率。
“猪生病,找回盛”已在行业内建立起较高知名度,公司已实现国内生猪养殖行业TOP10全覆盖,同国内众多大型养殖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根据中国兽药协会发布的《兽药产业发展报告》显示,公司销售规模连续多年稳居兽用化药制剂国内市场前十名。
(三)主要经营模式公司拥有完整的采购、研发、生产、销售体系,主要收入和利润来自兽用药品(包括化药制剂、原料药、中药制剂)和添加剂的销售。
采购方面,公司供应商甄选严格按照兽药GMP标准中关于供应商审计的工作程序进行,由质量中心、生产部和集采中心等部门共同完成。
集采中心负责收集供应商背景资料及产品小样,质量中心负责检测产品小样,检测合格后由质量中心组织对供应商进行现场调查。
在完成调查后,质量中心组织人员对产品进行工艺验证。
验证结果通过审核后,将供应商纳入公司《合格供应商目录清单》,并与主要原辅料供应商签订年度质量协议。
研发方面,公司按照业务板块分类,建立了专业齐全的研发中心,负责公司的新兽药研发及比对试验等工作。
公司建立的兽药临床试验中心于2024年3月获GCP资质,体内试验平台建设进一步丰富了公司研发学科方向。
近年来,公司研发探索扁平化管理的新型模式,由之前的模块化管理转变为项目制管理,不断提高研发效率。
公司与华中农业大学共同建立了“华农-回盛研究院”,主要进行创新药物、创新技术、系统临床解决方案等方面的研究,同时对兽药基础和前沿领域进行相关探索。
公司紧盯行业发展动态,已与行业内知名院校如中国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生产方面,公司实行以销定产与安全库存相结合的生产管理模式。
销售部门每月提出月度销售计划,运营部根据销售计划、库存量、主要设备产能制定下月月度生产计划。
同时,对于销量较大的主打产品,生产部门根据历史经验和市场需求合理安排生产并确保安全库存。
销售方面,公司采取“直销+经销”的模式。
公司主要采用直销的方式向规模化养殖集团进行销售。
规模化养殖集团一般采取年度招标的方式,确认合格供应商及产品目录,并与公司签订年度合作框架协议,对产品价格、付款方式等主要交易内容进行约定。
针对中小规模养殖户,公司一般采取经销商模式销售产品。
公司与经销商签订年度合作协议,对产品范围及价格、交货期限及地点等交易内容进行约定。
(四)主要业绩驱动因素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2,220.0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8.4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718.1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25.88%。
化药制剂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54.23%,毛利率较上年同期下降0.36%。
兽用原料药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199.01%,毛利率较上年同期提升27.14%。
因可转债赎回,本报告期可转债利息计入财务费用同比减少1,130.71万元,对净利润产生一定影响。
2001年12月2日,武汉康思、台湾回盛作为回盛有限设立时的出资方,以货币资金130万元,机械设备70万元的方式出资设立回盛有限,成立时注册资本为200万元。
其中,武汉康思认缴出资额为98万元(现金60万元,机械设备折38万元),占注册资本的49%;台湾回盛认缴出资额为102万元(现金70万元,机械设备折32万元),占注册资本的51%。
2002年1月8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核发了批准号为“外经贸东外经贸字[2001]0054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港澳侨投资企业批准证书。
2002年1月25日,回盛生物取得湖北省武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的注册号为“企合鄂武总字第003801号”的营业执照。
2016年11月15日,公司全体股东签订《发起人协议》,同意回盛有限以截至2016年8月31日经审计的账面净资产为折股依据,整体变更设立股份有限公司。
根据中审众环出具的“众环审字(2016)012454号”《审计报告》,公司经审计的账面净资产额为13,675.39万元,其中8,000万元折为股份公司的股本,剩余5,675.39万元计入资本公积。
2016年12月10日,中审众环对上述事项进行了审验,并出具“众环验字(2016)010149号”《验资报告》。
2016年12月23日,回盛生物取得湖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9142011273354032X9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2016年12月28日,武汉市商务局出具了“武商资备201600169”号《外商投资企业变更备案回执》,对上述事项予以备案。
2018年4月20日,经发行人2018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通过,梁栋国以1,252.56万元的价格将其持有的发行人1.34%的股份转让给武汉统盛。
同日,武汉统盛与梁栋国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
2018年4月20日,湖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出具“(鄂工商)登记企备字[2018]第57号”备案通知书、“(鄂工商)外资变准字(2018)年第80号”外商投资企业变更登记通知书,准予前述股份的变更登记。
2018年4月23日,武汉市商务局出具了“武商资备201800125”号《外商投资企业变更备案回执》,对上述股权变更予以备案。
2018年12月18日,经发行人2018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通过,注册资本由8,000万元增至8,280.70万元。
新增股东中南弘远、湖北高长信分别以4,000万元、1,000万元按17.81元/股的价格认缴公司新增股本224.56万股、56.14万股。
2018年12月26日,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出具了“(鄂工商)外资变准字(2018)年第308号”《外商投资企业变更登记通知书》,核准发行人投资总额、股东名录、中方认缴资本等变更。
同日,湖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换发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2018年12月27日,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发行人出具了《外商投资企业变更备案回执》(编号为武空港资备201800065),对上述股权变更予以备案。
2018年12月28日,中审众环会计师出具了《验资报告》,验证截至2018年12月19日,上述出资已到位。
2021年6月10日,公司英文全称由"WUHANHVSENBIOTECHNOLOGYCO.,LTD."变更为"HVSENBIOTECHNOLOGY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