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市企业 / 北京中科金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科金财 - 002657.SZ

北京中科金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日期
2012-02-28
上市交易所
深圳证券交易所
企业英文名
SINODATA CO., LTD.
成立日期
2003-12-10
注册地
北京
所在行业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上市信息
企业简称
中科金财
股票代码
002657.SZ
上市日期
2012-02-28
大股东
沈飒
持股比例
8.12 %
董秘
王姣杰
董秘电话
010-62309608
所在行业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会计师事务所
中瑞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注册会计师
邓丽,李会静
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康达律师事务所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全称
北京中科金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代码
91110000757740123M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注册地
北京
成立日期
2003-12-10
法定代表人
朱烨东
董事长
朱烨东
企业电话
010-51663199,010-62309608
企业传真
010-62308010
邮编
100101
企业邮箱
zkjc@sinodata.net.cn
企业官网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安翔北路11号北京创业大厦B座9层
企业简介

主营业务:应用软件开发、技术服务及相关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服务。。

经营范围:一般项目:信息系统集成服务;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进出口代理;对外承包工程;计算机系统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技术咨询服务;软件开发;专业设计服务;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零售;电子产品销售。(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建设工程施工;第一类增值电信业务;职业中介活动;第二类增值电信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不得从事国家和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

北京中科金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12月,是一家以金融科技解决方案、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为基础,专注于AGI、WEB3.0、数字人民币、数据要素核心技术研发,致力于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国内领先的数字经济科技赋能平台。

2012年2月28日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股票代码:002657),是“中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十大领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会员”、“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北京区块链技术应用协会会长单位”、“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化示范项目”。

在人工智能领域,公司从成立之初就开始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探索和应用,并已在银行领域成功落地,积累了丰富的案例,沉淀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公司总部位于北京,在北京、杭州两地设立AIGC研发中心。

公司汇集了大模型算法(AIGC算法)、NLP算法、AI模型工程等多个方向的优秀人才。

公司致力于用将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业落地应用,用人工智能技术为行业赋能。

始于金融科技,放眼价值互联。

未来,中科金财深入推进人工智能、区块链、隐私计算等技术创新,打造领先的数字经济科技赋能平台,引导产业客户实现从IT到DT到AT的技术升级。

商业规划

近年来,我国信息技术创新持续取得突破,数字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中创新最活跃、增长速度最快、影响最广泛的领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

202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

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

优化全国算力资源布局,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加快完善数据基础制度,深化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促进和规范数据跨境流动。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工智能是驱动软件业增长的核心驱动力,正大力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重塑各领域的发展格局。

赛迪认为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增速领跑全球,2025年至2035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预计将从3,985亿元增长至17,29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5.6%。

2025年上半年,政策层面持续为人工智能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中共中央政治局于4月25日下午就加强人工智能发展和监管进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坚持自立自强,突出应用导向,推动我国人工智能朝着有益、安全、公平方向健康有序发展。

具体而言,要求持续加强基础研究,集中力量攻克基础软件等核心技术,构建自主可控、协同运行的人工智能基础软硬件系统;推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构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助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新赛道;完善人工智能监管体制机制,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

这一系列政策导向从技术研发、产业融合到规范监管等多维度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明确方向、提供支持。

技术层面,智能体作为人工智能应用的高阶形态,在2025年上半年发展迅猛,成为行业焦点,其发展正从实验室概念快速迈向大规模商业化应用,2025年被业内普遍视为“AI智能体元年”,全球科技巨头纷纷重兵布局,加大在智能体领域的投入,推出各具特色的产品和技术,竞争态势激烈。

在技术能力提升上,随着大语言模型在推理、多模态理解和工具使用方面的能力持续精进,智能体已能够完成从基础信息查询到复杂任务执行的全流程工作。

多模态融合成为智能体能力进阶的关键路径,各大公司在视觉、语音、文本等多模态理解与生成方向投入大量资源,赋予智能体更全面感知、理解环境的能力。

从应用场景来看,智能体已从基础的客服和问答场景,拓展至更为多元的领域,如助力企业进一步建立流程自动化、优化客户服务质量与业务决策;为软件开发人员提供代码生成、调试、测试等辅助功能,有效提升开发效率等。

金融科技领域,区块链技术是金融科技的重要技术支撑。

工信部、中央网信办发布的《关于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到2025年,我国区块链产业综合实力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产业初具规模;到2030年,产业综合实力持续提升,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

2025年6月,央行行长潘功胜在2025年陆家嘴论坛发言时指出,新兴技术在跨境支付领域加速应用。

数据要素是数字经济深化发展的核心引擎,为软件业提供关键资源与价值源泉。

根据国家数据局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已突破20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25%。

数据要素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的代表,对于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工信部、财政部、国家数据局等多部门围绕数据流通交易、数据安全与治理、产业融合等出台了多项政策,数据要素产业进入加速发展期。

国家数据局计划同有关部门推动2025年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重点工作,包括加快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共享,组织开展企业、行业、城市三类可信数据空间创新发展试点,以公共数据为突破口深化数据资源有序开发利用;筑牢数字基础设施底座,抓好隐私计算、区块链等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先试先行;提升数字经济核心竞争力,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梯次培育布局具有国际竞争力、区域支柱型、区域特色型数字产业集群,推动数据产业、数据标注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持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

公司遵循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方向,以数字科技为切入点,围绕金融机构、政府与公共事业、企业等客户群体,提供金融科技综合服务、人工智能综合服务和数据中心综合服务,通过科技赋能帮助客户实现新一轮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公司坚持关注行业技术发展趋势,不断挖掘客户需求和业务痛点,与国际国内相关领域各龙头企业建立广泛联系与合作,保持科技的领先性和业务的前瞻性,不断探索并逐步落地创新技术的产品及服务。

通过深化技术研发和行业应用,推进国际领先、前沿的技术、产品及服务在客户场景中的应用。

(一)金融科技综合服务公司依托20余年行业经验沉淀,金融科技综合服务在国内外金融机构已得到广泛应用。

其中,银行为公司主要客户群体,公司金融科技综合服务覆盖银行前、中、后台全业务流程,累计服务国内外银行客户500余家,涵盖全部的三大政策性银行、六大国有商业银行、十二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以及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联社,累计覆盖过约5万个银行营业网点。

公司以客户为中心,依托前瞻且全面的技术服务能力,构建起覆盖需求洞察、服务交付到价值共创的全链条领先优势,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公司稳步推进金融科技业务创新,协同产学研用创新体系,在区块链、互联网3.0、资产证券化等领域取得系列成果,拥有业务端、技术端、产品端的完整布局及团队储备。

公司是北京区块链技术应用协会会长单位,连续多年参与编写《中国区块链发展报告》《中国金融科技发展报告》《中国互联网3.0发展报告》等。

公司在区块链和金融科技领域的创新项目曾两次入选央行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

在元宇宙及NFT领域也均有技术积累和应用落地。

公司在金融科技创新领域积累深厚,顺应行业技术趋势,围绕客户需求,积极探索创新技术及业务布局并落地应用。

报告期内,公司金融科技综合服务营业收入109,284,462.99元,其中续签收入占比93.53%,深入稳定的客户关系和持续的续签收入是公司稳健经营的强大支撑。

(二)人工智能综合服务公司立足于全球AI发展前沿,与国际国内AI领域各龙头企业建立广泛联系与合作,保持科技的领先性和业务的前瞻性,不断探索并逐步落地在AI领域的产品及服务,推动AI技术在更多垂直行业的深度应用。

公司搭建了覆盖算力基础设施、AI算法、大模型、多模态应用、AIAgent、原生Agent的产业布局,致力于打造业界领先的人工智能综合服务。

公司秉持AI-Native技术设计理念,推动业技融合,致力于搭建从底层架构、交互逻辑到应用场景均以AI为核心重新设计的人工智能服务链条,推动实现AI从“功能赋能”到“原生驱动”的质变。

报告期内,公司人工智能综合服务营业收入48,351,358.59元,销售合同签订金额121,523,256.45元。

截至目前,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已获得《银行大模型应用及大模型管理平台V1.0》《基于大模型的银行业务智能推荐引擎系统V1.0》《大模型智能银行数据分析与风控预警平台V1.0》《大模型代码助手及代码智能审查平台V1.0》《金融业务流程智能编排系统V1.0》《多模态大模型智能体Agent平台V1.0》《多模态AI视频工具平台V1.0》《AI多模态视频智能创作及应用平台V1.0》等138项软件著作权、5项发明专利。

公司建立了多层次生态合作模式,覆盖基础设施层、模型层、应用层等全产业链合作。

在基础设施层,公司是阿里云、腾讯云、微软云、谷歌云等的合作伙伴,并与华为、新华三、海光信息、浪潮等国产厂商建立合作,共同推出软硬一体联合解决方案;在模型层,公司是阿里云公共云事业部AI大模型服务商、阿里云金融先锋联盟成员单位,是火山引擎、智谱AI、MiniMax的合作伙伴,共同推进大模型对产业发展的赋能。

在业务拓展上,公司开展了以下人工智能综合服务业务:(1)AIAgent。

公司与阿里云联合推出AI业务流程智能体原生平台(SinoAgent),可应用于银行、影视内容等多个行业场景,相较于普通智能体,其可打破固化工作流,通过动态分析、自主决策、执行任务,从底层重构传统产业核心业务流程,大幅提升企业投入产出比,改善企业商业模式。

在银行场景下,AI业务流程智能体原生平台以“原生AI+流程管理+多智能体”架构为核心,依托低代码AI智能体开放平台,支持各业务部门快速定制业务流程、敏捷设计产品,构建“数字员工”、人机协同的高效作业模式;并通过智能分析能力深入挖掘客户潜在业务需求,精准匹配服务场景;将传统预制流程服务模式升级为自然语言驱动的智能体自主决策体系,大幅提升作业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公司还推出了智能体应用平台,包括知识问答助手智能体、报告生成智能体和数据智能体,并接入通义千问等模型。

公司AI业务流程智能体原生平台及智能体应用平台已在大中型城商行、农商行、公共事业单位等客户场景落地。

(2)算力基础设施。

公司探索发展算力中心建设、算力中心改建、算力部署、算力调优、算力中心维保等服务。

公司联合阿里云率先发布基于阿里云APG服务器的金融行业一体机解决方案,并已在多家金融机构落地,以低成本、高性能的算力赋能企业级客户,显著降低AI应用门槛。

针对国内信创需求,公司与华为、新华三、海光信息、浪潮等国产厂商建立合作,为客户提供算力综合服务。

(3)多模态应用。

公司多模态技术在数字IP出海、视觉智算及数字人等领域落地应用。

数字IP出海涉及影视内容、动态漫、小说、游戏、电商等多个内容场景,公司多模态智能体已在影视内容、小说场景落地应用,未来将继续探索动态漫、游戏、电商领域的应用。

在数字IP出海的业务场景下,公司AI业务流程智能体原生平台已接入客户的影视内容分发生态,集合多个多模态智能体,可以高效理解分析内容,并通过智能剪辑、智能翻译、智能发布等多个智能体协作,贯穿内容创作与分发全流程。

目前,该生态已对接十余个国际主流内容分发平台。

公司多模态智能体支持创作者低成本、高效率将创作内容变现,是开启技能平权、技术普惠的新路径,通过整合文本、图像、语音等多维交互能力,显著降低专业技能的获取门槛,推动机会公平,实现更广泛的社会价值流动。

在电商领域,公司提供AI数字人直播、AI无人直播、AI实景/视频直播、AI机器人走播解决方案,内嵌电商直播垂类大模型、多模态驱动影像模型,目前已在8个主流电商平台为200余家品牌方提供AI数字人、AI无人直播及AI短视频服务。

(三)数据中心综合服务公司一直以来向金融机构、政府与公共事业、企业提供数据中心综合服务。

公司数据中心综合服务包括信息系统集成、IT运维管理、数据中心建设、设备维保服务、数据治理、数据分析服务等。

公司通过多年积累,资质及服务体系等较为全面,先后获得了信息系统建设及服务能力四级(CS4)、ITSS运维服务能力一级、软件开发和集成服务能力五级(CMMI5)、信息安全服务一级、涉密信息系统总体集成乙级等100余项行业资质。

公司软件服务业资质完整性目前居中国软件行业前列。

报告期内,公司数据中心综合服务营业收入175,363,383.70元。

截至目前,公司形成了《数据中心资产智能监控管理平台V1.0》《数据实时处理云平台V1.0》《数据采集综合处理系统V1.0》《数据分析与预警系统V1.0》等软件著作权。

公司在数据要素领域持续探索,帮助客户进一步挖掘数据价值,提升对内外提供数据应用与服务的能力,实现业务价值。

发展进程

(一)公司设立北京中科金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系由北京中科金财科技有限公司整体变更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于2007年7月26日在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为110108006333023,注册资本为4,158.8667万元,实收资本为4,158.8667万元,法定代表人为朱烨东。

1-1-59(二)2010年4月增资经2010年3月2日召开的公司2010年度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公司增加注册资本400万元,由达晨创投以现金增资,增资价格为9元/股,共计3,600万元,其中400万元计入注册资本,其余3,200万元计入公司资本公积。

2010年3月15日,立信所出具信会师报字[2010]第80462号《验资报告》,对出资情况进行了验证。

公司于2010年4月6日办理完毕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为公司换发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公司注册资本增加至45,588,667元。

(三)2010年7月股权转让及增资经2010年6月19日召开的公司2009年度股东大会分别审议通过了增资及股权转让议案。

公司增加注册资本人民币200万元,由常春藤投资以现金增资,增资价格9.10元/股,共计1,820万元,其中200万元计入注册资本,其余1,620万元计入资本公积。

2010年7月8日,立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出具信会师报字(2010)第80779号《验资报告》,对出资情况进行了验证。

侯艾聪与常春藤投资、力鼎投资和孚威创业签署《股份转让合同》,约定由侯艾聪将其所持全部股份277.2578万股分别转让给常春藤投资、力鼎投资和孚威创业,其中向常春藤投资转让150万股,向力鼎投资转让97.2578万股,向孚威创业转让30万股,转让价格均为9.10元/股。

公司于2010年7月21日在工商局办理完成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为公司换发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公司注册资本增加至4,758.8667万元。

(四)2010年8月资本公积转增经2010年8月20日召开的公司2010年度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通过,公司以总股本4,758.8667万股为基数,用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1股,共转增475.8867万股,转增后注册资本增至5,234.7534万股,转增后母公司资本公积余额为4,344.11万元。

立信所于2010年9月9日出具了信会师报字(2010)第80847号《验资报告》,对出资情况进行了验证。

公司于2010年10月20日办1-1-60理完毕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为公司换发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五)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情况2012年2月2日,经证监会《关于核准北京中科金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批复》(证监许可2012[152]号)核准,中科金财首次公开发行1,745万股。

本次发行采用网下向股票配售对象询价配售(以下简称“网下配售”)与网上向社会公众投资者定价发行(以下简称“网上发行”)相结合的方式,其中网下配售344万股,网上定价发行1,401万股,发行价格为22元/股。

经深圳证券交易所《关于北京中科金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人民币普通股股票上市的通知》(深证上[2012]37号文)同意,本公司发行的人民币普通股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简称“中科金财”,股票代码“002657”。

本次发行完成后,公司注册资本变更为6,979.7534万元,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为公司换发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公司上市后至本募集说明书签署日,股本情况未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