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必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北京必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必创科技
- 企业英文名: Beijing Beetech Inc.
- 实际控制人: 代啸宁
- 上市代码: 300667.SZ
- 注册资本: 20463.6039 万元
- 上市日期: 2017-06-19
- 大股东: 代啸宁
- 持股比例: 13.77%
- 董秘: 胡丹
- 董秘电话: 010-82783640-899
- 所属行业: 仪器仪表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中兴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宁兰华、肖东才
- 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七街1号汇众2号楼710室
- 概念板块: 仪器仪表 北京板块 专精特新 创业板综 预盈预增 预亏预减 机器人概念 商业航天 疫苗冷链 冷链物流 传感器 军民融合 国产芯片 OLED 虚拟现实 国家安防 水利建设 智能电网 物联网 军工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北京
- 成立日期: 2005-01-13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1101087715912089
- 法定代表人: 代啸宁
- 董事长: 代啸宁
- 电话: 010-82783640,010-82783641,010-82783640-899
- 传真: 010-82784200
- 企业官网: www.beetech.cn
- 企业邮箱: tzzgx@beetech.cn
- 办公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七街1号汇众2号楼710室及6层
- 邮编: 100085
- 主营业务: 公司是一家智能传感器和光电仪器产品、系统解决方案和应用服务提供商,运用光敏和力敏的感知手段、融合“感知+连接+智能”的综合性技术,为工业和科研客户提供智能传感、光电仪器、精密光机产品及结合客户需求形成的系统和应用解决方案。
- 经营范围: 生产电阻应变仪、振动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力变送器、压力传感器、数据采集仪;无线传感器网络产品的研发、组装;技术开发、技术推广、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计算机系统服务;数据处理;基础软件服务、应用软件服务;销售电子产品、通讯设备、计算机、软件及辅助设备;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代理进出口;仪器仪表维修;租赁计算机、通讯设备;项目投资。(市场主体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国家和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北京必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总部位于北京,2017年在创业板上市(股票代码:300667),是一家智能传感器和光电仪器产品、系统解决方案和应用服务提供商,聚焦先进感知技术,致力于为工业、城市管理及科研客户提供高效、精准的数据。在技术方面,公司运用已掌握的光敏、力敏等感知技术,推动新型智能传感器向无线化、微型化、埋入及边缘计算等方向发展;在产品方面,自主研发生产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系列产品、金属化光纤、MEMS压力传感器芯片、通用光栅光谱仪、荧光光谱仪、拉曼光谱仪、精密位移控制单元及OLED/LCD显示器件光色评价系统等多项产品的技术性能指标均达到国内较高水平,部分指标达到国际较高水平;在应用方面,行业解决方案已在智能制造、数字油田、智能电网、3C制造、冷链物流、数据连接及船舶领域取得了成熟应用,并向智慧城市、水利、农业、食药安全及汽车电子等领域拓展。随着工业、城市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进程的加速,公司将充分利用感知技术的先发优势、行业应用的成熟经验和优质的客户资源,以深刻理解行业需求、快速响应市场为导向,持续进行技术创新拓展、迭代升级产品应用并提升运营效率,打造公司核心竞争力。实现公司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力争成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产品、方案及服务提供商。
- 商业规划: (一)公司主营业务公司是一家光电仪器和智能传感器产品、系统解决方案和应用服务提供商,运用光敏和力敏的感知手段、聚焦先进感知技术,为工业和科研客户提供光电仪器、精密光机、智能传感产品及结合客户需求形成的系统和应用解决方案。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主要产品及用途未发生重大变化。同时,随着科学仪器国产替代的加速以及光电技术在智能制造、半导体、新能源、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应用创新,公司及时调整策略,逐渐加大了光电技术方面的研发投入、市场拓展和产业布局。公司业务发展历程图(二)主要产品及其用途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新型智能传感器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之一,子公司卓立汉光也是国产光电分析仪器设计制造领域率先进行自主研发的企业之一。经过多年积累,公司已经在光谱核心部件及系统、精密光机、高光谱、无线传感器等细分领域拥有较为齐全的产品矩阵以及丰富的应用经验,在对标国际领先技术的同时,基于具体应用场景的需求进行创新和拓展,逐步在细分市场建立了竞争优势。1、光电仪器本大类产品中,根据使用场景的不同,以及不同行业客户对于产品形态及系统集成度高低的不同要求,公司在相关产品的研发与生产过程中,始终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充分照顾各个客户群体的具体使用条件,始终保持着核心部件和应用系统两种产品形态。(1)光谱核心部件类产品光谱仪与单色仪光谱仪与单色仪既是构成更复杂光谱检测系统的核心部件,又是可以单独销售给技术及应用能力强大的客户群体的标准产品。作为用来对复色光进行分光(即:将复色光/白光中的不同波长成分/颜色,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予以展开的物理过程)的核心单元,光谱仪和单色仪在整个实验和检测系统中,发挥着极其重大的作用。它们的性能指标高低,直接决定着相关实验能否取得精准的实验数据,甚至决定着相关实验或工作能否开展。公司的光谱仪与单色仪,主要基于C-T结构设计,具有通光量大、分辨率高、杂散光低等突出的技术优势,近年来公司根据客户应用场景及更高的测试要求,开发了透射式成像光谱仪、双级联后三级联光谱仪、“图谱合一”功能的高光谱仪、一体化的光纤光谱仪以及全焦面影像校正光谱仪等创新产品。典型光谱仪与单色仪各类光源系统各类光源系统是另一类光谱核心器件类产品。该类产品覆盖从各类激光器、各类常见白光/复色光光源到波长可调单色光源全品类光谱系统光源的类型领域,也包括对各类光源进行全方位测试的光源测量产品或系统。公司的光源系统及其配套测量产品的丰富程度与技术领先性,是保证公司各类光电测量或测试系统稳定运营的重要基础性条件之一。典型光源系统(非激光器类光源)各类高精度的光谱探测器及其控制系统各类高精度的光谱探测器及其控制系统是公司各类光谱测量或测试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各类光谱数据的精准采集,起着非常重要的关键作用。公司提供的标准化光谱探测器,类型丰富、特色各异、产品价格区间广泛,用于匹配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主要的光谱探测器包括光谱/影像CCD系列、高光谱探测器系列、紫外-可见波段单点探测器系列、可见-近红外波段单点探测器系类、中-远红外单点探测器系列等。典型各类光谱探测器及控制系统(2)分子光谱系统类产品荧光光谱测量系统荧光光谱测量系统是卓立汉光20多年持续研发不断进行技术迭代的主力产品之一。荧光是物质经某个特征波长激发光照射后,发出大于激发光波长的光的物理现象。公司整个荧光光谱仪相关产品的产品矩阵包括稳态荧光光谱仪、全功能型稳态及瞬态荧光/荧光寿命光谱仪、三维荧光光谱仪产品等,具有种类全面、型号丰富、核心技术参数优异、硬件配置灵活、维护简单、使用场景匹配度高等特点,是国产荧光光谱仪的市场领导者。荧光光谱仪系列产品的主要应用场景包括但不限于:基础科学研究(物理、材料、化学、生物等)、应用开发性研究(头部企业技术中心、产学研联合体等)和产线制程检测等,涉及的具体行业包括但不限于:新型能源开发、环境保护、农林业生产、半导体工业、光电显示产业、生物医学工程、药物研发与筛选、食品安全保障、社会安全治理等。典型全功能型稳态/瞬态荧光光谱仪拉曼光谱测量系统基于拉曼光谱检测技术的拉曼光谱测量系统是公司另一主力产品系列,既包括单价昂贵、构型复杂、功能强大、较适合高端科研用户使用的研究级拉曼系统,又包括价格相对低廉、携行便利、免维护、适合现场用户针对特定应用场景而使用的掌上型/便携型产品,覆盖了目前国内外全部主流市场应用场景,能够充分满足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内各种客户群体的技术需求。拉曼光谱仪系列产品的主要应用场景包括但不限于:基础科学研究(物理、材料、化学、生物等)、应用开发性研究(头部企业技术中心、产学研联合体等)、产线制程检测和执法检查现场使用等,涉及的具体行业包括但不限于:新型能源开发、环境保护、农林业生产、半导体工业、光电显示产业、生物医学工程、药物研发与筛选、食品安全保障、社会安全治理、科研考古、地质勘探、轻工行业制成品质检等。典型各型拉曼光谱仪(台式共焦和手持式)半导体光电量测及检测半导体光电量测及检测业务是公司在原有光电效应、荧光及拉曼产品线的基础上,针对新型材料机理与器件表征研究、晶圆检测、光刻工艺、薄膜沉积的量测和检测需求,进行了产品和应用的拓展。特别针对第三代半导体SiC、GaN、AlN及MicroLED,新型光伏材料及钙钛矿等,原有的Si晶圆量测和检测手段缺乏针对组分、内应力、载流子浓度、发光的均匀性等特有指标的晶圆级无损、快速检测的方法,需要以宽场荧光成像、共焦光致发光光谱、共焦拉曼光谱、光谱响应度等新技术进行补充和搭配。公司的HiperS系列最新成像光谱仪可以用于半导体中等离子体光源的分光与测试,荧光光谱测量系统用于少子寿命测量与半导体材料机理研究,Raman光谱测试系统可以用于晶圆应力测试与载流子浓度测试,DSR500系列光电流测试系统可以用于目前半导体材料的光电效应测量,DSR300/700/800系列可以用于半导体器件和光伏产品的EQE、IV、光电效应等测试。此外,纳米位移台等产品可以用于半导体量测设备中的精密移动控制,iCMOS与光谱仪系列产品可以用于半导体量测设备中的等离子体光源的电子温度和密度的诊断等。针对半导体光电量测及检测相关业务,公司将把握半导体设备的国产化与新型材料发展周期,通过上下游紧密合作及应用创新,将公司在科研端积累的技术经验及资源,向工业市场积极拓展。半导体量测及检测业务的产品和应用典型的半导体晶圆荧光光谱测试系统高光谱成像高光谱成像技术是近10年来逐渐得到越来越广泛应用的一种新型的以“图谱合一”为显著特征的光谱分析技术,可以获得在更宽的光谱范围内更精准地获取物质光谱信息。随着“低空经济”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光谱成像技术作为低空感知升级的重要手段之一,并与卫星数据、地面数据结合,逐步开始在环保、农林业、安防等领域获得应用,逐步体现其数据价值。公司旗下主要的产品包括:Gaiasky机载高光谱成像系统、Gaiafield地面野外高光谱成像系统、GaiaSorter室内暗箱系列高光谱、高光谱激光雷达热红外一体机以及GaiaMicro显微高光谱等5大系列产品。另外,公司还通过战略合作孵化培育了无锡谱视界科技有限公司,发展小型化、低成本、高性能的像元级镀膜光谱芯片及光谱分析技术,向生态环保、工业智能检测、医美、生鲜食品等领域拓展应用。典型的无人机高光谱成像检测系统农林业监测环境治理特种应用以LIBS和LIF系统为代表的各类专门化集成应用系统各类专门化集成应用系统主要是针对特定的应用领域或场景而设计研制的技术特点突出、强调应用匹配性的高端分析仪器系统。本系列中的系统类别,主要包括等离子体装置光谱诊断系统、燃烧过程光谱诊断系统、宽场飞秒瞬态吸收成像系统、平板显示五轴光学测试系统、超分辨电化学针尖增强拉曼光谱系统、热释光测量系统等。这几大类集成系统类产品,瞄准具体使用需求,集中优化各主要组成部分的技术指标,匹配或开发功能合理的应用软件,持续迭代内置的数据分析模型,最大限度地为相关领域内的使用者提供高度专业化的具有使用方便、维护量低的光电分析测试系统解决方案。这些产品的推出,大幅度提升了公司在高端应用市场的口碑形象,为进一步树立和强化国产高端分析仪器品牌的市场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2、精密光机精密光学机械运动部件及相应的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需要进行高精度光电实验的科学研究场景,以及半导体、3C、光通讯、激光制造等需要精密运动控制的工业制造业场景。该类产品品型丰富,涉及的各类技术多样,需要多年的专门研制工作的积淀,才能更好地匹配各个行业用户的不同需求。从产品大类而言,精密光学机械产品主要涵盖光学平台、位移台(滑台)和光机调整架等系列,每一个系列里,又会根据相应的主要技术参数或应用特点不同,而划分为若干产品线。(1)精密位移台这个类别的产品,种类丰富,从运动方向而言,可以分为直线滑台、旋转滑台、摆动滑台等。从台面移动的驱动方式而言,分为电动滑台(由不同类型的电机驱动)和手动滑台。从产品的结构复杂程度而言,可以分为单体滑台和组合滑台。滑台产品,在光电实验和工业生产产线、测试车间质量控制等应用场合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场景。公司的滑台产品,主要包括:电动/手动直线滑台、压电位移台、电动/手动升降滑台、电动/手动摆动滑台、电动/手动对位平台、电动/手动多轴系统、六轴并联机器人、手动整体式滑台等。精密电动位移台的闭环分辨率可以达到0.1μm,重复定位精度可以优于+/-2μm,从而保证可以充分使用在对精密性要求严苛的3C产品、半导体器件的生产产线上。精密位移台向更极端使用条件发展的方向是基于压电陶瓷驱动技术的各类产品,以期获得具有超高空间分辨率、能在极低温度环境和高真空环境下正常使用的位移台。典型的各类电动滑台(2)光学平台主要功能就是为平台之上的仪器设备或精密系统,提供一个尽可能隔绝振动的局部环境,从而使相应的实验或生产工作,不受外界振动因素的干扰,保证相应的实验或工作的稳定精度。隔振光学平台广泛应用于光学、电子、精密机械制造、冶金、航天、航空、航海、精密化工和无损检测等领域,以及其他机械行业的精密试验仪器、设备振动隔离的关键装置中,其动态力学特性的好坏直接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公司已推出气浮与阻尼隔振平台,应目前国内产业高端化的趋势,公司正在研发主动隔震平台,搭配现有的隔振平台组成为主被动隔振方案,提供给客户。公司提供的光学平台产品,包括成套产品和部件产品两大类。典型隔振光学平台(3)光学调整架光学调整架是公司精密光机运动产品大类中的第三个子类产品。光学调整架(也称镜架、调整架、膜片架等)是光机产品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解决各类光学元器件的装卡(夹持、固定)和调整。典型的各类光学调整架(4)笼式结构系统笼式结构光机组件提供了一种便捷的方法来搭建各种光学系统。笼式系统使用四根坚固的不锈钢支杆,光学元件可以沿着公共的光轴安装,具有高灵活性和可精确定位的特点。主要分为笼板、笼式调整架、笼式立方体、结构件及配件四大类。CS系列笼式组件可用于高端科研仪器集成化的定制化搭建,如空间光调制器、DMD衍射系统、白光干涉仪、移相干涉仪、生物传感器系统、多相机成像系统、超分辨系统、光镊系统、显微系统等等。典型的各类笼式结构系统3、智能传感(1)无线传感器工业互联网时代就是将机器、设备、人员、物料等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连接,同时进行数据的汇聚、处理、分析,并为工业的生产提供决策依据,最终提升制造业与工业企业的智能化水平,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为实现工业互联,必须构建完善的工业传感组网体系,而传感器则是工业互联网数据的采集入口,是工业互联网的基础和关键部件。随着智能制造技术逐步扩展到各个行业和各个环节,在整个工业生产应用中,打造智能化工厂将主要体现在利用智能化技术改变“人机料法环”系统,其中“机”即包括“设备状态监控”的智能化,主要包括电机等设备的远程监控、能耗监测、运行优化、预测性维护和数字孪生等。将智能传感器技术应用到智能监测中,有助于工业生产过程工艺的优化,同时可以提高生产线过程检测、实时参数采集、生产设备监控、材料消耗监测的能力和水平,使得生产过程的智能监控、智能控制、智能诊断、智能决策、智能维护水平不断提高。无线传感器具有减少布线、安装便捷,维护简单、全天候实时监测及智能预警等特点,告别了传统的目测、耳听、手摸、点检的巡检模式,进入了全新的智能监测时代。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无线传感器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之一,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多参数、多应用场景的产品矩阵,广泛应用于智能制造、油田、煤炭、船舶、水利水务、钢铁、医药食品等场景的智能化改造,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障安全生产。(2)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是各种光电检测系统中实现光电转换的关键元件,它是把光信号转变成为电信号的器件。它可用于检测直接引起光量变化的非电物理量,如光强、光照度、辐射、温度、气体成分等;也可用来检测与光量变化相关的其他非电量,如零件直径、表面粗糙度、应变、位移、振动、速度、加速度,以及物体的形状、工作状态的识别等,具有非接触、响应快、性能可靠等特点。目前公司光电类传感器以代理国外知名品牌为主,从敏感波段范围看,有X射线探测器、紫外-可见光探测器、红外探测器等。从光电感应芯片的结构而言,可以分为单点探测器、线阵探测器和面阵探测器。同时,公司可以为用户提供一些相对特殊用途的探测器,如四象限位敏探测器、三明治式夹层探测器等。(3)系统解决方案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成熟,各行各业特别是制造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升级需求越来越迫切,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设备在线式监测系统解决方案已成为工业生产领域改造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公司顺应行业发展趋势,积极响应国家“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推出的设备运行状态智能监测技术已在各种工业场景下持续应用迭代,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更加重视设备管理的“数智化”升级,以辅助企业设备智能运维工作的持续发展,确保制造业生产流程无间断运转。智能工业设备运行状态故障预警系统,通过安装在设备上的智能传感器,实现对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分析诊断、预知维修,有效解决停机维修时间长和人工维护成本高的难题。系统由公司自主研发的组态软件、智能传感器、无线网关,以及数据应用管理器和服务器组成,支持多种传输模式。系统采用面向SOA服务的多层架构,所有监测数据实现自动化采集,软件平台采用分布式C/S或B/S构架进行远程汇总。用户界面层依照不同用户提供不同应用界面,实现对旋转机械设备中振动、温度等信息的采集与显示,并根据预设阈值,对旋转机械故障进行提前报警,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目前已在煤炭、冶金、化工、水泥、港口机械及炼化等多个行业广泛应用。公司的设备状态监测产品线,以温振传感器为基础,改变传统的事后维修和计划维修的状态,达到设备管理预防性维修的目标,通过对设备状态进行在线监测,最终帮助用户实现安全(提早发现设备异常,减少生产事故;识别潜在隐患,保障人员安全和财产安全)、降本(辅助人工巡检,降低维保人员工作强度;辅助智能诊断,对人员技能要求低,减少用工成本;科学预警,有效降低维保费用)、增效(减少生产中断和停机时间,提升设备可靠性和运行效率;智能化在线监测,无需停机维护,提高维护效率;数字化管理,数据准确可靠,形成科学的维修保养计划)。设备运行状态故障预警系统框架图设备智慧监测云平台结构应力监测光纤光栅结构应力监测系统为分布式应力测量系统,将光纤光栅传感器埋入或粘贴到结构物表面,当结构受力载荷变化时,传感器在受力方向上产生应变,内部反射波长发生变化,光纤解调仪通过检测反射波长的变化量,进而测量结构物应力应变量。此系统通过在结构物中部署多个测量点检测其运行中的整体结构应力状态,及时预警,有效避免结构失效事故发生,实现船舶、桥梁、管道、风电等的安全、经济与高效运营。水生态水环境全方位监测是水资源管理与水生态保护的重要基础,能实时、动态掌握流域状况信息,全面、科学、真实反映出被监测区水环境情况,大幅提高了监测信息数据传输和分析效率,有效提高了对突发、恶性水质污染事故的预警预报及快速反应能力,为管理部门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公司的数字化水生态综合监管系统基于大数据、云平台、AIOT等技术,构建一套集监测、分析、展示、调度、运维、考核、修复等于一体的综合监管系统。主要服务于政府职能部门,如水利、住建、环保、河(湖)长办,以及水务集团、城投集团等代管或运营企业。数字化水生态综合监管系统的“全面感知”为技术特色,以自主研发的高光谱成像系统、温振传感监测系统、液位监测设备结合遥感数据、传统监测手段,通过平台的数据融合和智能分析打造“天空人地”一体化的智能感知网。冷链医药立足无线传感技术,致力于药品食品冷链全程温湿度安全监控产品研发和大数据服务。自主研发了药品库房温湿度监控终端、车载4G冷链温湿度监控主机、保温箱无线温湿度监控终端、无线低功耗温湿度验证标签、智能数据网关等一系列冷链智能监测产品。产品结合公司自主的温图冷链云平台、疾控中心疫苗监控云平台、GxP验证平台等大数据服务,实现药品全生命周期冷链安全、数据可视可信,全程可追溯。公司不断完善冷链服务生态,设立了专业的温湿度校准计量CNAS实验室来保障产品的精度要求,在行业内率先具备了从药品生产环节、实验环节、运输配送环节、零售末端环节等全场景一站式产品和数据服务能力。产品广泛应用在疾控中心、血站、医院药店、药品生产经营、冷链物流、生物制药等领域。数字化油田数字化油田监测系统从数据采集、业务分析、软件服务及保障条件等行业应用关键点着手,运用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四环节搭建智能化系统架构,实现远程监控、异常报警、安全防护等功能,解决了油井工况诊断、产液量计算、能耗效率分析和远程启停等问题,全面支持油气生产过程数字化管理,为油田稳产保驾护航。(三)公司的经营模式1、采购模式公司采取“以产定购”的采购模式。公司根据销售订单、生产计划、库存情况以及原材料市场情况进行采购。为了保证采购质量,公司产品原材料由公司采购部进行采购,在建立合格供应商管理制度和原材料采购制度的基础上,通过ERP系统严格执行验收、入库、登记程序,以确保产品的质量要求。对于关键、重要物料,为确保物料采购质量,公司对供应商进行考察、评价和选择合格后,列入《合格供应商名单》并进行定期考核。对于常用原材料,设有安全库存指标,每年的指标都是根据往年的产品销售情况以及整体市场的产品需求情况来制定。2、生产模式公司的生产模式为“以销定产”,根据已经签订的订单情况和订单进度安排,编制生产计划,并采用核心结构件自行加工、通用辅助件等非核心业务环节外协加工的模式,生产,检测、校准等核心技术环节自主完成。在自主生产环节,主要包括核心部件加工、产品装配两部分加工过程,对于精密核心部件通过自主加工方式以保证核心部件高精度加工的良好品质,各产品线均遵循流程化管理模式在产品定型并顺利通过试验后,对外协加工完成的其他辅助部件进行组装。严格根据ISO9001等质量管理体系对所有生产环节进行质量控制、提供品质保证,实行自产产品全检、外协加工件抽检的方式对所有产品进行严格的入库检验。3、销售模式公司的销售市场主要为国内市场,由于公司产品技术专业性较强且大部分产品需要根据客户具体需求进行研发、生产、设计,故主要采取直销的销售方式。对于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用户,需要销售人员与客户技术人员详细沟通,综合考虑客户的需求匹配解决方案,合理引导客户的需求,分方案咨询、方案实施和长期使用三个阶段。同时通过参加相关学术交流会议、产品展会及使用多种媒体平台等方式向客户展示产品并获得市场信息。在各事业中心的销售团队内,除直接销售人员外,还包括负责技术服务的应用工程师和负责产品管理和测试应用方案设计的销售支持人员,销售人员负责客户拓展、合同签订、交货验收等环节,销售支持人员负责产品技术推广、方案设计、产品选型、样品测试、环境搭建及使用培训等技术服务支持,以确保满足客户的需求。4、盈利模式公司销售收入通过提供光电仪器、精密光机、智能传感器等产品及结合客户需求形成的系统和应用解决方案来实现。公司的智能监测、检测分析系统综合考虑软硬件产品配置、技术开发难度、专业化服务的复杂程度、实施定制开发与提供技术服务的人员成本及运营管理成本等因素,并结合市场竞争情况,确定系统解决方案价格。(四)公司所属行业发展及市场地位情况1、行业发展从行业发展趋势上看,在工业传感器以及科学仪器市场,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在工业领域相较于中国具备先发优势,国际巨头凭借核心技术及品牌优势,长期在国内市场占据主导地位。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下,国内企业持续技术积累及应用迭代,国内外的技术差距不断缩小,部分国产产品已达国际先进水平,具备性价比高、本土化、个性化等优势,逐渐向高端领域渗透。2、市场地位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光电仪器和智能传感器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之一,特别在光谱、精密位移、智能传感相关领域积累丰富的基础技术和应用技术,并以监测、检测设备或应用解决方案的形式在工业、科研场景获得了成熟的产业化应用,实现了规模销售。通过持续的技术和市场经验积累,对行业应用的特点和需求了解更加透彻,具有较强的技术和市场先发优势。(五)业绩驱动因素1、外部环境影响数字化和智能化变革:随着以人工智能、机器人、物联网、5G通信、大数据为代表的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向经济社会各领域全面渗透,全球已进入以万物互联、数据驱动、软件定义、平台支撑、智能主导为主要特征的数字经济时代。其中公司业务所处的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工业4.0和智能制造的感知层,是获得巨量、精准、高效的数据的重要基础设施。感知技术总体发展虽然还处于偏早期,但与各个产业的渗透和融合整体呈现加速的趋势。科学研究产业链蓬勃发展:在科研强国的背景下,预计研发经费将保持增长;另外科学仪器国产化趋势也将推动国内科学仪器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提升,实现中高端实验仪器领域的技术突破。复杂的国际形势:在全球经济不稳定因素增加以及地缘政治风险的背景下,公司所处行业受此影响,一方面国内外供应链的不确定性加大,另一方面国产替代、自主可控也成为了需求端的主要动力。“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的政策支持:确立了坚持创新、发展科技、实现现代化等指导思想和中长期目标,随着“推进科学仪器自主化”、“数字化转型”、“新质生产力”等相关产业具体政策的逐步推出,为公司所处行业的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2、内部因素驱动公司业务发展的驱动因素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①在光电领域,公司拥有较为齐全的产品矩阵及应用方案,具备较强的持续创新和优化升级的能力;②公司丰富的行业应用经验、优质的客户资源及专业的技术支持体系有助于公司深度挖掘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标准产品、差别(个性)化产品、配套产品及解决方案,保持客户的高度黏性,形成较强的品牌竞争优势。③公司逐渐建立了“外延式”发展的能力,通过资源整合和创新培育,围绕主业布局创新产品和应用,加快国产替代的进程,并择机进行整合。面对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外部环境,公司的策略是:立足于中国大而统一的市场及其完备高效的制造供应链,把握“国产替代”、“数智化”等产业趋势及政策支持,以“持续创新升级产品矩阵”与“深耕细分市场”为两翼,形成产品研发与市场应用互相推动的正反馈机制、优化产业链布局、推动下游场景的规模化应用,同时对内不断提升运营效率,进而增强综合竞争实力。1、概述报告期内,面对外部环境和技术趋势的变化,受下游市场波动影响,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6,801.28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4.0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197.29万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481.97万元。报告期末无短期借款、现金储备充裕,资产负债率为22.15%。公司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大幅下滑,除营业收入下滑原因外,主要还有计提的信用减值损失、资产减值损失、公司重组合并带来的资产增值摊销及股份支付费用,共计16,061.97万元,其中:包含公司发行股份和可转换债券购买卓立汉光形成的商誉,经减值测试评估后计提商誉减值准备8,863.76万元。报告期内,公司聚焦科学仪器、工业光电及智能传感相关核心部件/模组、设备和应用解决方案,立足主业夯实科研和工业业务基本盘,深挖内部潜力,上下齐心把握新的增长机会。一方面加强新技术研发投入和新应用拓展,通过技术创新加快推出在高端科研、智能制造、半导体、新能源、生命科学等领域可国产替代及具备差异化竞争优势的产品,以产品创新和上下游合作布局新兴赛道,持续提升产品、服务及解决方案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对部分非战略方向的业务板块进行了主动收缩,优化资产负债结构、调整组织架构、提升运营效率、有效管控费用,推进提质增效战略落实,努力开拓市场以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提升公司的整体抗风险能力。(一)在研发方面,公司重点发展光谱核心部件及系统、精密光机、智能传感器等核心技术,以自主可控的核心部件/模组、系列化和高性价比的产品、以及应用创新能力,与公司的市场营销体系和丰富的客户基础互为支撑,形成综合全面的竞争力。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共计8,663.9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0.95%。(1)在科研仪器领域,公司持续聚焦在光谱系统、光谱仪和精密光机等方向。在光谱系统方向,陆续推出了瞬态吸收光谱、超快光谱系统、ECM-TERS系统、PLIF系统、DSR500等系统,取得用户的良好反馈,还有用户已经发表了期刊文章;在光谱仪方向陆续推出了用于国产替代的ICMOS、ICCD、高灵敏度光谱相机、分幅相机等产品,同时对原有的光谱仪进行了改进,提升了光通量,推出的HiperS系列无像差光谱仪,也在和国外品牌的竞争中得到国内头部研发企业和科研领域的认可,HiperS-320i光谱仪更是实现全焦面影像校正、多光栅在轴旋转、高精度校准三大技术突破。在精密光机方向,持续加大对于光学平台的投入,扩大光学平台产能、丰富品类,例如推出60mm笼式结构,应用于高稳定性光路搭建,光学仪器设计等各个领域。(2)在工业光电领域,公司依托自身的强大技术背景,为产业端用户推出了针对于2寸-8寸晶圆的Raman与荧光检测系统,可以有效地对化合物半导体的应力,载流子浓度,翘曲度,膜厚等参数进行测量,解决了客户材料生产与制备过程中的良率改进等问题,可以广泛应用于以SiC,AlN,GaN等为代表的三代半导体,MicroLED新型显示等行业。同时,公司的Raman光谱系统、荧光测试系统、DSR系列光电测试与EQE测试系统,在传统光伏以及钙钛矿等新兴光伏行业都得到了用户认可,解决了用户货期长、价格贵、服务不到位的问题,结合子公司当地光机电一体化的优势,对于新兴行业例如VR/AR中的光波导、硅光通信、激光雷达等,也在提供相关的非标自动化解决方案。(3)在智能传感领域,公司注重产品易用性和可靠性研发,投入更大的研发力量进行机器学习技术平台开发,训练测试电机故障诊断机器学习模型;优化迭代智能传感器核心技术,对多种无线通信协议进行论证测试,保持综合技术优势的同时朝着无线化、微型化、智能化等方向进行创新。进一步聚焦工业过程监测、智慧水利水务、冷链物流、智能装备、机载及船用等场景,根据行业应用需求的变化持续升级产品、优化生产工艺,动态调整供应链,从技术和产品价格两方面提升综合竞争力,研发更具有性价比的智能传感器产品和高性能网关产品。公司推出的压电类传感器的目标市场为机载及船用领域,产品定位于打破海外技术垄断、降低成本、保障国防领域信息安全,通过本地化的产品和技术服务实现进口替代。该产品可应用于机载及船用发动机的振动状态监测,具备高精度、耐高温、高频响、高g值、长期稳定可靠并完全自主可控。报告期内推出的新产品和新应用(二)在营销方面,公司持续在各细分领域与头部客户保持密切合作,打造具有技术差异优势和应用优势的行业专用仪器或系统类产品与服务,组建有战斗力的技术性营销队伍,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针对于产业大客户,公司通过产品研讨会的形式和产业客户进行全方位对接,从研发,到质检,再到产线,全方位合作,强化粘性,同时通过与产学研合作伙伴的深度结合,共同为产业与科研界提供更多的新系统,强化公司品牌定位。报告期内,公司组织召开了新品发布会、“御光同行”光电技术与应用地区研讨会、质量万里行、名师讲堂直播课、光电课堂直播课、光电仪器国内校园行、2024必创测控合作伙伴答谢会、必创测控2024年度产品运行巡检活动等一系列活动,提升了公司的品牌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另外,公司积极参加了慕尼黑上海光博会、长春光博会、全国等离子体生物医学研讨会、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全国强激光与粒子束前沿学术研讨会、超快科学国际研讨会、中国化学会年会、全国光学与光学工程博士生联赛、光谱技术及应用大会、大气压等离子体及其应用技术研讨会、激光光谱与光化学学术研讨会、国际警用装备反恐展览会暨学术研讨会、量子材料与器件学术论坛、2024新时代设备管理高峰论坛、高能量密度物理会议、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大会暨展览会、国际等离子体科学会议、全国激光技术与光电子学学术会议、太原煤机装备展、制药工程设备展、中国工业设备智能运维技术大会、全国制药机械博览会、中国生物制品大会、药品质量安全大会等行业展会,提高了公司品牌在行业内外的影响力和可信度。在产品行销方面,公司突破传统的线下销售模式,打造了专业的线上光电仪器优选平台-卓立商城,将光学精密机械产品,完整有序的整合于线上,构建出快速查找、精准匹配、品类齐全、物流极速为导向的强交互、重产品、重服务的光电产品一站式电商平台。(三)在运营管理方面,公司围绕经营目标,一方面不断优化和完善组织管理体系,强化预算管理和精细化管控能力,提升公司运营效率和运营质量,另一方面不断完善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机制,拓展人才引进渠道,加强选聘高学历的研发人才及专业管理人才,提升人员引进效率,完善后备人才体系,同时,公司持续开展员工培训,提升员工职业技能,促进员工成长,不断夯实公司的人才基础,为公司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四)在投资及产业布局方面,报告期内,公司以自有资金及产业基金,主要围绕光电及传感技术进行布局,主要投资项目包括:湖北众韦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陕西时元新拓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苏州惟光探真科技有限公司,布局高端科研光谱测量、半导体量检测、显微磁光测量、科研相机等细分领域。上述投资事项,有利于公司加快国产替代、拓展有竞争力的产品管线、丰富和完善公司在先进感知技术的布局,并获取合理的投资回报。(五)在股权激励方面,报告期内,公司实施的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第二个归属期,公司层面考核结果对应归属比例为100%,除5名离职激励对象外,公司以7.07元/股的价格为符合归属条件的90名激励对象办理了187.115万的股份归属,归属股份于2024年6月17日上市流通。截至报告期末,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已实施完毕。本次股权激励的顺利归属是对激励对象的工作肯定,维护了核心员工的稳定性,同时也对发挥全员主观能动性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促进了公司的长期稳健发展。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