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主要从事企业级存储系统和军工及工业级固态存储产品的研究、开发和应用
经营范围:技术推广、技术服务;数据存储产品、数据管理产品的技术开发、销售;计算机技术培训;计算机系统设计、集成、安装、调试和管理;数据处理;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代理进出口;销售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生产数据存储产品;经营电信业务。(市场主体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经营电信业务以及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国家和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
北京同有飞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同有科技”)深耕存储行业三十余年,是从芯到系统的全产业链专业存储厂商。
作为国内第一家上市的企业级专业存储厂商(股票代码:300302),同有科技坚持以软件定义为基础、贴近应用为核心、满足客户需求为方向,为全球用户提供高效安全融合的存储服务。
数字化已开启新一轮全球变革时代,在全人类共同畅享、描绘数字未来的同时,数据同人类的IDEA一起呈爆发性增长。
而数据除了本身具有的客观特性,更延伸出了能够影响人类生活方式的深远意义。
同有科技立志为国家甚至世界的数据安全保驾护航,同时凭借多年深耕存储行业的经验积累,以敏捷高效、安全稳定的存储产品及解决方案为用户守护数据价值,助力业务的全面数字化转型。
同有科技坚持以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最强动能,建设强大的研发团队,成为业界少数拥有超过二百项自主知识产权的专业存储厂商,也是国内完全拥有存储架构、存储管理软件及存储核心算法的自主研发企业之一。
在技术急速变革的今天,同有科技聚焦闪存、自主可控、云计算三大战略,紧紧抓住弯道超车的历史性机遇,以自主创新的中国力量掌握核心技术命脉,铸就国之利器,绽放于世界舞台。
创新的技术、优质的产品、先进的供应链体系、完善的服务,为同有科技积累了政府、科研院所、金融、交通、医疗、教育、能源等多个行业用户,并将数字化转型真正地深入到各行各业。
为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同有科技通过“内生+外延”战略,持续整合存储产业链资源,力求以最大的协同效应带动中国存储行业整体技术进步,为建设我国安全可控的信息安全体系提供有利支撑,促进国家大数据产业链与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开启存储产业的新篇章。
同有科技作为发展了三十余年的民族自主创新型企业,不仅注重自身的发展,更肩负着助力建设信息强国的重要使命。
同有科技为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推动大数据存储产业发展,与高校、科研院所进行战略合作,为国家输出高水平技术人才,传承中国科技之魂,真正扎稳自主创新发展之根,与中国存储共成长。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同有科技作为国内最早上市的专业存储厂商,主要从事企业级存储系统和特殊行业及工业级固态存储产品的研究、开发和应用。
在当前数字化浪潮与国家安全战略深度交织的背景下,我国数据存储产业正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数据安全自主可控已成为国家核心诉求,连续两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相关数字经济政策陆续落地,为自主可控存储打开广阔市场。
AI技术的发展为存储设备拓展了更广阔的创新空间,让存储系统从被动承载数据转向主动赋能决策,同时闪存及分布式存储技术快速演进,也推动着AI、大模型技术等新兴应用快速推广。
1、数据安全需求叠加政策落地,打开自主可控存储广阔市场2025年7月国家互联网办公室要求就某非国产芯片漏洞后门安全风险进行说明,我国数据安全保障仍待加强,坚持自主可控发展路线势在必行。
同时2025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了“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自主可控在数字经济领域仍是创新升级的主旋律,《政务数据共享条例》、《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8年)》等一系列法规政策的出台,为数据高效流通与安全利用奠定了制度基础,也直接刺激了对先进存储技术的需求。
近期国家数据局公布首批可信数据空间创新发展试点项目,标志着数据要素规模化流通及利用迈出关键性步伐,而自主可控存储设备作为保障数据经济安全的重要基础设施,将在后续的数据要素规模化利用及建设中获得广阔市场空间。
2、AI技术在各行业全面推广,国产存储产业链从芯片到系统加速升级整合Deepseek大幅降低大模型训练成本及AI商用化门槛,加速AI在各行业的全面推广,国产存储产业链从上游芯片到系统加速升级与整合。
随着大模型参数规模突破千亿级,以DeepSeek为代表的开源模型生态爆发,驱动存储系统在容量、速度与能效上实现跨越式突破,存储角色从辅助也在向核心转变。
越来越多的行业用户在本地部署大模型形成可观市场规模,助力国产存储厂商快速发展。
各行业用户业务应用的智能化升级,将需要更多大容量、高带宽及高可靠性的存储,内存和闪存也向更高阶提升。
面对智能化需求和挑战,国产存储取得长足进步,离不开产业链技术底座积极创新,国产存储生态正在以空前力度加速整合。
3、闪存及分布式技术快速演进,加速AI及HPC应用与用户业务深度融合闪存介质、分布式架构技术的快速演进,推动闪存接口进入PCIe5.0时代,PCIe5.0SSD的带宽、IOPS相比PCIe4.0成倍增长,PCIe5.0存储系统相比上一代性能成几何级提升,更好满足AI大模型和HPC高性能计算对大规模数据存储和高并发访问需求。
分布式存储技术可根据用户业务需求灵活弹性扩展存储节点和容量,实现容量和性能的线性增长,分布式存储的并行文件系统和高速网络协议,还可实现多节点之间的高效数据共享和协同计算,满足HPC场景下海量数据频繁读写访问需求。
闪存技术和分布式存储的快速演进,加速AI及HPC高性能计算应用与用户核心业务应用深度融合。
(二)公司2025年半年度主要工作及成果同有科技是国内领先的企业级专业存储厂商,主要从事企业级存储系统和特殊行业及工业级固态存储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为“8+2”行业用户提供高效、稳定、可靠的自主可控存储产品及解决方案。
2025年上半年,公司将战略重心转向高端核心应用与定制化项目,主动放弃低毛利、高服务成本类项目,充分彰显了公司技术实力与差异化定制优势,有效避免了低效竞争。
报告期内,公司产品线条进一步拓宽,自主可控存储新品加速市场拓展,打造多个行业案例标杆,并在AI、HPC高性能计算领域取得突破,公司综合毛利率相比一季度实现显著提升。
同时,报告期内公司还重点强化体系建设,提升研发、供应链与产品质量、售后服务能力和效率,赋能公司战略转型和未来发展。
2025年上半年,公司主要工作及成果如下:1、产品链条进一步拓宽,自主可控高端新品在AI、HPC等核心应用领域取得突破进展报告期内,公司继续保持高强度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超20%,公司产品链条进一步拓宽,发布可面向HPC高性能计算等专用应用场景进行定制和优化的液冷加固存储服务器,以及发布适配公司高端存储系统并可兼容国产主流CPU平台的自主可控企业级SSD,初步完成“存储系统+定制存储服务器+自主可控企业级SSD”的全链条产品矩阵布局,全方位为用户的AI、HPC高性能计算大数据采集、处理、存储,提供高可靠、低延时的产品及解决方案。
报告期内,公司结合用户业务应用特点对存储产品进行定制化改进,打造差异化产品竞争力,并对高端自主可控存储系统新品在AI、HPC高性能计算等高负载场景下的稳态性能持续调优,加速高端新品在行业用户核心业务领域的应用部署和推广进程。
报告期内,公司高端自主可控存储系统新品首次在卫星大数据的实时码流数据地面高速缓存场景取得突破进展,为卫星大数据的实时码流数据接收、数据解析、数据处理和存储全链条提供高效解决方案,充分彰显公司产品技术优势和贴合用户应用需求的解决方案能力。
2、加速产业链资源共享和技术导入,深化上下游技术协同存储技术的自主可控离不开对底层关键核心技术的掌握,公司借助上市公司资本平台,在存储底层的芯片、软件算法、关键部件等核心技术环节进行战略投资,先后投资了忆恒创源、泽石科技、全资并购鸿秦科技等优质标的,形成从“芯片到系统”的存储产业链布局,通过整合产业链投资标的核心技术,加速存储系统产品研发迭代的进程。
报告期内,公司加强公司存储系统与鸿秦科技SSD技术资源共享,齐心合力实现项目技术攻坚,并加速忆恒创源企业级SSD技术导入进程,产业链上下游技术协同优势显现。
报告期内,鸿秦科技聚焦国产自主可控固态存储技术开发,并持续强化特殊行业装备定制固态存储领域的领先优势;泽石科技自研国产企业级PCIe5.0主控芯片在报告期内已顺利回片并成功点亮,主控芯片研制进程取得显著进展;截至报告期末忆恒创源PCIe5.0固态硬盘已累计出货突破50万片,充分体现其在高性能SSD市场的领先地位与产品交付实力。
3、销售重心转向高端核心应用和定制化,有效提升品牌知名度并拓宽行业市场覆盖面公司报告期进一步深化符合自主可控存储系统厂商定位的立体化营销体系,依托专注于行业细分领域及重点终端用户的专业营销团队,深入挖潜客户AI、HPC高性能计算等业务场景需求,加速自主可控存储高端新品导入用户高负载场景进程,并贴合用户业务需求进行产品差异化定制改进,在卫星数据接收、HPC高性能计算、超大规模非结构化数据处理等场景打造批量典型标杆,成功积累客户口碑。
报告期内,公司产品及销售的战略重心转向能充分彰显公司技术实力和差异化定制优势的高端核心应用与定制化销售项目,主动放弃低毛利、高服务成本类项目,有效避免低效竞争,公司的销售策略得到市场积极反馈,二季度公司的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综合毛利率相比一季度显著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还总结行业标杆案例成功经验和推广价值,针对各行业细分领域集成商及重点终端用户开展高端新品全国巡展,有效提升公司品牌知名度,扩大公司自主可控存储产品市场影响力及行业市场覆盖面。
4、长沙存储产业园各项搬迁工作有序开展,报告期末实现如期投产为应对未来国产替代全面推广及公司销售规模增长,公司在长沙打造自主可控存储系统及闪存SSD研发智能制造基地(以下简称“长沙存储产业园”),助力公司在存储生产能力、专业化软硬件研发能力、覆盖全国的售后网络体系等方面实现全方位提升。
公司长沙存储产业园已于2024年末竣工入驻。
截至报告期末,长沙存储产业园研发团队已超百人,占公司研发总人数过半,已成为公司研发的中坚力量,报告期内长沙研发团队申请的存储研发项目,成功入围工信部国家算力强基揭榜行动名单,充分彰显团队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
公司报告期明确未来生产布局将以长沙存储产业园为核心,各项面向长沙存储产业园的搬迁和聚集工作有序开展,并重点加速推进长沙生产团队能力建设与流程优化,报告期末长沙存储产业园已实现如期投产,未来将逐步全面承担起公司生产主力工作,为公司销售规模增长所需生产产能和交付效率提升提供保障。
5、持续优化内部体系建设,高效赋能公司战略转型国产自主可控对存储厂商具备深入产品底层各关键环节研发能力、与一线主流高端产品持平的产品质量水平、从器件级到系统级全链条生产管理能力、全天候响应客户需求的售后保障能力等方面均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存储厂商将自主可控理念嵌入至公司体系化、流程化、规范化管理的方方面面。
报告期内,公司以产品研发为引擎,构建了全链条产品矩阵布局,产品竞争力实现系统跃升。
同时,公司不断优化研发体系架构与流程,加强研发资源共享与整合,强化产品可靠性设计,提升产品稳定性,并紧跟AI、HPC高性能计算等主流趋势,全面审视公司技术路线与产品定位,聚焦企业级业务核心应用,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
此外,随着公司业务规模扩张,供应链管理重要性日益凸显。
公司对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交付的供应全链条进行精细化管理,提升产品交付效率和产品质量水平。
同时紧跟公司产品高端化及应用核心化的步伐,强化售后服务保障能力,加强售后团队能力和职级体系建设,强调产品质量问题溯源和归零管理,提升售后服务满意度和客户粘性,高效赋能公司战略转型。
(三)业绩变动原因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369.87万元,同比下降31.09%,综合毛利率51.61%,累计净利润负1,838.05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及净利润亏损主要受一季度销售项目交付节奏延迟影响,但是随着公司将战略重心转向高端核心应用与定制化项目,销售市场给予积极反馈,公司二季度订单交付节奏提速、毛利率相比一季度显著增长,并实现单季度盈利,进而带动公司上半年累计净利润相比一季度大幅减亏。
同时报告期内公司加强客户及供应商信用管理,经营性现金流相比同期实现大幅改善。
1、年初交付延迟导致收入同比下降,充足在手订单为全年业绩夯实基础2025年上半年公司累计营业收入同比下降主要系公司一季度项目交付节奏延迟,随着公司产品性能的提升、营销模式的优化,以及重要标杆案例复制推广效应的显现,公司销售市场空间逐步打开、中标节奏显著加快,2025年二季度公司中标项目签约及交付节奏显著提速,进而带动公司上半年亏损收窄。
同时,截止报告期末公司已中标未执行在手订单含税超2亿元,也将为全年业绩进一步夯实基础。
2、产品技术竞争力加强,有效带动综合毛利率进一步提升公司近三年平均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超19%,高强度的研发投入有效提升产品性能和技术竞争力。
公司报告期内产品技术实力实现系统性跃升,自主可控存储产品在用户高负载业务场景取得多个案例标杆,产品行业应用的覆盖广度大幅拓宽,同时,随着公司报告期内将战略重心转向高端核心应用与定制化项目,主动放弃低毛利、高服务成本类项目,公司二季度毛利率实现显著提升,有效带动公司上半年实现综合毛利率51.61%相比同期进一步提升。
3、降本增效控制费用总规模的基础上,继续保持高强度研发投入公司报告期内继续坚持降本增效原则,有效控制销售、管理、研发总体规模,剔除长沙存储产业园转固增加上半年折旧费用影响因素后,前述三项期间费用总体规模持平。
公司在控制总体费用投入的基础上,继续优化资源配置结构,保持高强度的研发投入,报告期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超20%。
4、计提参股公司投资亏损,进一步导致报告期净利润降低报告期内虽然参股公司营业收入均同比增加,市场占有率进一步强化,但是参股公司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其中,忆恒创源报告期末计提存货减值准备导致上半年由盈转亏,泽石科技由于发展阶段处于成长期报告期利润尚未回正,上述原因导致公司对参股公司计提投资亏损并进一步降低报告期净利润。
公司由北京同友飞骥科技有限公司整天变更成立。
2010年10月8日,同友有限股东会审议通过公司整体变更设立为股份公司的决议。
根据中磊字(2010)第8068号,同友有限以截止2010年9月30日经审计的10730.17万元净资产为基数,按照1:0.4194的比列折合为4500万股股本整体变更设立股份有限公司。
2010年11月17日,中磊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中磊验资第8016号验资报告,对公司注册资本进行了审验。
2010年11月23日,公司取得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的注册号为110108004569941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 变动人 | 变动日期 | 变动股数 | 成交均价 | 变动后持股数 | 董监高职务 | 
|---|---|---|---|---|---|
| 杨建利 | 2025-07-15 | -3800 | 15.3 元 | 7547700 | 董事、高管 | 
| 杨建利 | 2025-07-14 | -190000 | 15.52 元 | 7551600 | 董事、高管 | 
| 杨建利 | 2025-07-11 | -532500 | 15.45 元 | 7741600 | 董事、高管 | 
| 杨建利 | 2025-06-27 | -245000 | 16.53 元 | 8274100 | 董事、高管 | 
| 杨建利 | 2025-06-26 | -171400 | 16.32 元 | 8519100 | 董事、高管 | 
| 杨建利 | 2025-06-24 | -275000 | 16.05 元 | 8690500 | 董事、高管 | 
| 杨建利 | 2025-06-23 | -150000 | 15.73 元 | 8965500 | 董事、高管 | 
| 杨建利 | 2025-06-20 | -60000 | 15.68 元 | 9115500 | 董事、高管 | 
| 杨建利 | 2025-06-18 | -180000 | 15.56 元 | 9175500 | 董事、高管 | 
| 杨建利 | 2025-06-17 | -180000 | 14.58 元 | 9355500 | 董事、高管 | 
| 杨建利 | 2025-06-06 | -10000 | 14.75 元 | 9535500 | 董事、高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