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从事有线电视业务;广播电视节目传输服务业务;专业频道、付费频道、多媒体数据广播、视音频点播服务业务;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视购物、远程教育、远程医疗方面的信息及其网络传输服务业务;网络广告、网上通讯、数据传输、专用通道出租服务业务;广播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通信网络及其线路的设计、安装和经营服务业务;广播电视、通信天馈线系统安装、调试;电子社区工程、水电气热收费方面的信息网络服务;卫星及网络系统的技术开发、咨询、应用和服务;吉林省因特网接入服务业务、信息服务业务、发行广播电视节目等
经营范围:有线电视业务;广播电视节目传输服务业务,专业频道、付费频道、多媒体数据广播、视音频点播服务业务,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视购物、远程教育、远程医疗方面的信息及其网络传输服务业务,网络广告、网上通讯、数据传输、专用通道出租服务业务,广播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通信网络及其线路的设计、安装和经营服务业务,广播电视、通信天馈线系统安装、调试,电子社区工程、水电气热收费方面的信息网络服务,卫星及网络系统的技术开发、咨询、应用和服务,吉林省因特网接入服务业务、信息服务业务(移动网短消息信息服务、因特网信息服务业务,网络广告有偿商业信息、网络商城),广播电视、通信及信息设备器材销售、软件开发,制作、发行广播电视节目,家用电器、电子产品零售,计算机及通讯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电子产品、电气设备、教学仪器销售及维护,网络工程设计,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通信信息咨询服务、通信网络系统集成、通信管道建设,综合布线工程、安防监控工程、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及施工,信息系统集成服务,计算机网络工程、器材及维护、电视电话会议系统施工、器材及维护,云平台服务、云存储服务、云基础设施服务、云软件服务,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预包装食品兼散装食品、农副产品销售,智能农业管理服务,境内旅游,基础电信业务,增值电信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吉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是省属国有大型文化骨干企业,在省委省政府、省委宣传部的坚强领导和强力推动下,2008年完成全省广电网络整合改革任务,2012年在上海主板上市,是目前我省唯一的省属国有文化上市企业。
近年来,吉视传媒乘着国家“文化强国”战略东风,发展不断提速,产业不断升级,建成了覆盖千家万户的智能光网络,向全省有线电视用户提供基础视讯、宽带网络、智慧应用、休闲娱乐等服务,形成了涵盖衣、食、住、行、娱等全场景的大众客户智慧广电业务体系。
公司充分发挥省属国有上市文化企业的骨干支撑和示范引领作用,依托“吉林省社会化信息枢纽中心”、“吉林省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基地”,在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政府、构建数字社会、培育数字生态方面持续发力,带动我省数字经济及核心产业的快速发展。
先后建设了国家林草局“东北生态大数据中心”、国家文化大数据东北区域中心、中国科协“科普中国·融媒体传播示范基地”、吉林省祥云政务云主节点、吉林省公安厅大数据云平台等国家和省级信息化项目。
以云网端新型基础设施为核心,以云计算、大数据、视频服务、物联网、人工智能、无线传输、IDC服务等为手段,面向全省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垂直行业建设全场景智慧服务应用平台,为我省政务、教育、卫生、公安、农业、林业、水利、应急、金融等行业提供了广泛的数据服务。
2022年,公司具备了电信运营商的完整资质,全面开展广电5G移动业务,开启了全业务运营的新时代。
吉视传媒的创新发展取得了众多的成绩和荣誉。
自主研发的万兆光纤入户I-PON技术方案被确定为国家和国际标准。
公司还获得国家版权局批准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2项,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类创新奖4项,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专利证书12项。
公司两次被中宣部等四部委授予“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企业”荣誉称号,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文化企业30强提名”、“吉林省优秀文化企业”、“消费者满意服务单位”、“吉林省文化企业发展先进单位”、“吉林省国有文化企业十强”、“吉林省十大服务业名牌”、“吉林省信息产业十强企业”、“吉林省数字产业综合竞争力十强企业”等荣誉称号。
公司安全播出、安全传输和安全防范工作也多次获得国家广电总局的表彰。
未来,吉视传媒将充分发挥国有文化企业优势,全面建强智慧广电网、数据服务网、5G通信网“三张网”,全力做优智慧广电平台、数据服务平台、5G通信平台“三平台”,全心打造智慧广电运营商、数据服务运营商和5G通信运营商“三个商”,努力把吉视传媒建设成为大型国有文化互联网企业,为文化强省、“数字吉林”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一)严格履行上市公司规范运作职责2025年上半年,公司董事会严格按照《公司法》、《证券法》、《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等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董事会议事规则》等规定的要求履行职责。
各位董事积极关注公司发展和经营情况,发挥了董事会专门委员会作用。
报告期内共组织召开1次股东大会、3次董事会会议,5次董事会专门委员会会议。
各项决策程序严格遵循了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的规定,保障了公司的规范运作,维护了股东的合法权益。
(二)半年度各项重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今年开局以来,公司发展极不平凡、极具挑战。
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委宣传部的高位统筹、大力推动下,公司始终锚定“进军国内一流文化科技企业”这一战略愿景,以科技强企、改革强企、数智强企为核心驱动力。
全体干部职工勠力同心、勇毅前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迎难而上,各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呈现“稳中向好、质效双升、创新破局”的积极态势,2025年第一季度有线业务“运营评价指数”全国排名第三、政企业务增速全国第一、“青春校园卡”全国发卡量行业第四、用户服务始终稳居全国第一阵营,同时,总局曹淑敏部长,国家数据局刘烈宏局长到公司调研时,对公司在文化数字化转型及产业融合实践中取得的成果给予高度肯定。
这一系列成绩的取得,为公司阶段发展递交了一份亮眼答卷。
总结起来概括为三个关键词:一是难中有进。
公司以“攻坚克难”的勇气,保持主要经营指标稳中向好。
公司营业收入虽有所增长,但是增幅不足,主要原因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用户服务体系存在薄弱环节,跟踪维护不到位致使用户续费率显著下滑;二是全业务协同发展动能不足、转化效率滞后,直接导致ARPU值持续走低;三是市场需求洞察与响应机制不完善,造成新增回网用户规模缩减;四是多业子公司缺乏市场开拓意识,业务创新能力不足,成本管控不力。
二是进中有稳。
在大众市场方面。
积极推进“拓增量、稳存量”计划,精心策划开展系列营销活动。
用户流失压力得到有效缓解,用户规模趋稳态势显著。
公司与吉林省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不但增强了用户规模,更彰显公司的国企担当和打造退役军人服务“吉林样本”。
在用户服务方面,公司坚持以用户为中心,重塑专业可靠的服务品牌形象。
同时,在全省范围内推行“电话营销”标准化流程,深度挖掘存量用户价值潜力,同时积极开拓增量市场空间,实现用户短信宣传推广全覆盖。
此外,在全省各分公司共同努力下,公司锚定“规范营业窗口形象、构建服务生态闭环”核心目标,从人员形象、服务态度、行为规范等七个维度,在全省城农网营业厅全面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通过“分公司自查自纠、客服专员专项核查、总部集中抽查”三级联动核查机制,推动全省营业厅实现100%整改达标。
如今,全省营业厅以焕然一新的面貌呈现,不仅打造出整洁舒适的服务环境,更以专业规范的服务标准,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体验。
在“有线电视+IPTV”一体化运营方面,通过完成媒资版权统一,节约采购成本。
上半年各分公司高效实施一体化运营新模式,全力推动IPTV酒店业务落地,在助力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彰显吉林文化主阵地的实力。
5G业务方面,开展“春日回归广电有礼5G冲锋赛”活动,提升广电5G业务的办理量和用户满意度。
集客市场方面,聚焦拓展重点行业与重大项目,签约项目覆盖城市治理、数据中心、水利信息化等领域。
从林草防火的“千里眼”到雪亮工程的“安全网”,从应急指挥的“智慧脑”到政务服务的“加速器”,公司正以数字化之力,为城市治理和行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工程款收缴情况,有力解决了历史遗留难题。
同时坚持底线思维,全力化解债务风险,通过搭建多方协商平台,采取协商化债、分期支付等灵活化债方式,极大降低了公司债务风险。
数字化转型方面,公司聚焦文化数字化新赛道,以科技企业定位加速战略转型。
上半年,通过自建研究院、成立低空技术创新应用联合实验室、组建科技创新联合体等组合拳,持续强化自主创新研发能力,实现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的双向突破。
其中I-PON技术、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系统、“一机游吉林”平台等创新项目,凭借技术先进性和应用价值,多次作为广电重点推介项目亮相国家级行业展会,获得行业专家高度评价和社会层面广泛关注。
6月中旬,公司作为会长单位身份牵头举办“数据要素发展大会”,这不仅是对公司“技术创新+生态构建”转型路径的行业肯定,更确立了我们在区域数字经济布局中的枢纽地位。
东北虎豹文化国际传播中心年初成立以来,建立多元传播矩阵,以直播、短视频等多媒体平台全方位传播,与新闻机构、高校开展合作,持续提升传播力,扩大虎豹文化国际影响力。
今年6月,国家数据局、国家广电总局主要领导先后调研公司,对公司文化数字化转型战略视野、技术创新成果及产业融合实践给予充分肯定。
从技术突破到生态共建,公司正以“文化科技融合”的差异化路径,向全国输出东北数字化转型的实践样本,持续放大“广电科技+文化IP”的品牌影响力。
运营保障方面,基础网络是公司稳健发展根基。
上半年,顺利完成43套市/县自办节目停传,以及3套超高清节目落地入网,不断丰富了用户的视听体验。
元旦、春节、两会等重保期期间,累计投入值班人数超1.1万人次、光缆线路巡护近5000人次、出动巡护车辆2000车次,保障了全省安全播出“零事故”。
同时,通过全面预算管理、自主施工、设备下电、动力系统改造等措施,节约电费与设备成本,同时完成蓄电池回收。
在春季光缆线路专项整治工作中,对全省线杆进行系统整治与维护,网络运行质量大幅提升,故障次数和时长明显降低。
三是稳中提质。
在学习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方面,公司党委3月末启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结合党中央和省委学习教育专班关于一体推进学查改要求,组织党员干部对标对表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结合各项工作职责职能,逐条逐项开展自查。
公司党委重点聚焦年轻干部群体,组织年轻干部作风建设专题座谈会,引导年轻干部扣好廉洁从业“第一粒扣子”。
深入开展违规吃喝专项整治行动,严肃纠治违规吃喝顽瘴固疾,持续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省委宣传部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体干部员工拼搏奋斗的结晶。
公司用“吉视精神”诠释了责任担当,用“传媒速度”创造了发展业绩,在公司发展征程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吉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吉林省广播电视信息网络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吉林广电集团”)于2010年1月整体改制设立,吉林广电集团前身为吉林省广播电视网络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吉林广电有限”),吉林广电有限系经吉林省人民政府吉政函【2000】108号文及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2001)广发计字48号文的批准于2001年5月9日在长春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成立,注册资本2,321万元。
吉林广电有限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为:2201071001081。
2005年9月23日,经吉林省财政厅吉财函【2005】715号文批准,吉林省广播电视信息网部将出资2,000万元无偿划转给吉林电视台。
2005年9月延吉市广播电视管理局等32家股东将其持有的全部出资311万元全部转让给吉林电视台。
2005年9月23日,根据中共吉林省委办公厅、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的《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关于组建吉林省广播电视网络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方案》(吉办发【2004】33号文)的要求,吉林省49家省、市(州)、县(市)广播电视局等广电股东以货币和经评估的城市广电网络资产对吉林广电有限增资,组建吉林省广播电视信息网络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变更为64,820.30万元,并于2005年9月28日换发了注册号为2201091001606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2005年12月23日,吉林省广电集团股东会决议同意《集团公司增资扩股方案》。
吉林省广电集团原有19个股东以其垂直管理的乡镇有线电视网络资产评估作价23,592.65万元对吉林广电集团进行增资,公司注册资本变更为88,413万元。
2009年4月1日,吉林省广电集团股东会通过决议,同意通化县广电局等12家股东将合计持有的吉林省广电集团5,869.14万元出资转让给吉林电视台。
2009年9月29日,吉林省广电集团股东会通过决议,同意白城市广电局等22家股东将其合计持有的吉林省广电集团29,169.57万元出资转让给吉林电视台;同时,由吉林电视台、长春电视台等7家股东对吉林省广电集团实施增资,吉林省广电集团注册资本由88,413.01万元增加至111,798.879万元。
2009年11月30日,长春市工商局对上述股权转让及增资予以登记。
公司的注册资本变更为111,798.879万元。
2009年12月19日,吉林省广电集团股东会通过决议,同意敦化市有线电视网络中心将其持有的公司5.25%股权无偿划转给敦化广电局,四平广播电影电视局将其持有的吉林省广电集团1.65%股权无偿划转给四平市广播发射台,延边广电局将其持有的吉林省广电集团0.95%股权无偿划转给延边广电财管中心。
2009年12月25日,吉林广电集团召开临时股东会,决议以截至2009年11月30日止各股东拥有的吉林广电集团的所有者权益113,608.87万元,按原实收资本1:0.984的原则,折股为人民币111,798.879万元,其中注册资本为111,798.879万元,其余1,809.99万元记入资本公积。
公司整体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名称变更为吉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并于2010年1月25日取得了长春市净月区工商行政管理局换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营业执照号为(22010901000124X)。
2012年1月10日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证监许可【2012】29号《关于核准吉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批复》核准,公司于2012年2月10日向社会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股票28,000万股,发行后总股本为139,798.879万股,其中法人股111,798.879万股,社会公众股28,000万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