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创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北京
  • 成立日期: 2008-03-07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110000672354637K
  • 法定代表人: 赵鸿飞
  • 董事长: 赵鸿飞
  • 电话: 010-62662686,010-82036551
  • 传真: 010-82036511
  • 企业官网: www.thundersoft.com
  • 企业邮箱: ir@thundersoft.com
  • 办公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9号院3号楼创达大厦
  • 邮编: 100083
  • 主营业务: 以“创造丰富多彩的智能世界”为使命,以智能操作系统技术为核心,聚焦端侧智能产品和应用领域,为智能产业赋能。
  • 经营范围: 开发计算机软件;销售自行开发的产品;技术咨询、技术服务;计算机软件技术培训;计算机系统服务;商务咨询;从事通讯设备、电子产品的批发及进出口(不涉及国营贸易管理商品;涉及配额、许可证管理商品的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申请手续)。(市场主体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国家和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中科创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全球领先的智能操作系统产品和技术提供商,自2008年成立以来,一直以操作系统为核心不断进行技术积累与创新,业务领域也从最初的智能终端逐步拓展到智能汽车、智能物联网、智能行业等领域,并于2015年成功上市,成为中国首家成功上市的智能操作系统技术企业。随着智能产业的发展,计算、通信、数据、连接、多媒体、图形图像、AI等通用性技术的积累沉淀,以及底层硬件和上层应用的持续创新和优化,都会导致操作系统日趋复杂,操作系统的产品和技术服务具备高度的技术壁垒。我们自创业伊始,持续在技术领域进行大量投资,目前已拥有操作系统全栈技术和深度技术的优势,引领产业创新发展。我们在全栈式操作系统技术领域,已实现从芯片层、系统层、应用层到云端的全面技术覆盖。在深度技术领域,已覆盖多个关键领域。操作系统提供硬件的虚拟化和应用的运行环境,处于产业中承上启下的核心位置,连接着智能产业的每一个环节。随着智能化应用场景的日益丰富,智能产业链各个环节之间愈发紧密相连,底层硬件和上层应用的协同创新已经成为主流模式。在此模式下,底层硬件的创新需要经由操作系统赋能上层应用,而上层应用的创新依托操作系统调用底层硬件的基础算力。因此,操作系统作为连接底层硬件和上层应用的桥梁,成为支撑整个智能产业发展的核心基础设施。基于操作系统所处的核心位置,我们作为智能操作系统产品和技术提供商,需要触达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合作伙伴,推动生态建设方能实现智能产业链的协同创新。目前,我们已经建立了深入且广泛的生态网络,已与多家芯片厂商、云厂商等业务伙伴建立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卡位及生态优势有助于我们精准理解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升技术前瞻布局能力;通过把握规模化应用的节奏,更好地持续进行业务拓展,提高全球化布局的能力。同时,我们技术能力的提升、业务以及全球化布局的成功,将进一步推动我们构建新的生态,强化我们和生态伙伴的战略合作关系。我们起源于正处在智能产业高速发展时期的中国,得益于中国庞大的手机、汽车、物联网市场及完备的供应链体系,在不断与生态伙伴加速协同创新中,构筑起以智能操作系统产品和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壁垒,致力于承担起全球智能产业中不可或缺的“技术基座提供商”角色;面向未来,我们将一如既往地立足于中国的广大市场,与全球产业头部合作伙伴深化生态网络建设,与世界前沿科技不断交互融合,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同时,我们将致力于帮助中国企业出海,促进全球智能产业的融合与进步。我们将通过全球化生态、全球化技术、全球化业务拓展、全球化人才、全球化投资,进一步赋能全球智能产业,保持我们的核心地位与战略卡位。
  • 发展进程: 公司的前身为创达有限,成立于2008年3月7日,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之前注册资本为23,758,417元。创达有限以截至2012年6月30日经京都天华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审计的账面净资产值170,217,665.24元,扣除2012年7月23日董事会决议分红的金额23,758,417.00元(含税)后的净资产值146,459,248.24元折股,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股份总数为75,000,000股,股本总额为75,000,000元,每股面值1元。2012年8月16日,北京市商务委员会出具了《北京市商务委员会关于中科创达软件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变更为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复》(京商务资字[2012]634号),同意创达有限变更为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10月23日,致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发行人上述注册资本进行了审验,并出具了《验资报告》(致同验字(2012)第110ZC0058号),验证各股东出资到位。2012年11月7日,公司经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变更登记为中科创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为110000450044822,注册资本为7,500万元。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日,本次整体变更所涉及自然人股东的个人所得税已缴纳完毕。
  • 商业规划: 公司以“创造丰富多彩的智能世界”为使命,以智能操作系统技术为核心,聚焦端侧人工智能产品和应用领域,为智能产业赋能。依托智能操作系统技术的商业模式公司为产业界提供"IP+服务+解决方案"的三位一体的全栈式、立体化、模块化、标准化、定制化的软件产品和方案、以及依托软件为核心的软硬一体产品销售。-IP:即软件许可模式。是指授权客户使用本公司自主拥有的软件产品等知识产权,按照授权期限或客户搭载本公司软件的产品出货量收取相关授权费用的业务模式。-服务+解决方案:即软件开发,技术服务的模式。是指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进行专项软件设计与定制化开发,最终向客户交付开发成果,收取开发费用的业务模式,也包括提供相应的技术人员并开展技术支持、技术咨询、系统维护等服务,收取服务费用的业务模式。-软件为核心的软硬一体产品销售:即向产业链内各类厂商销售软硬件一体化产品,PCBA和整机产品的设计服务、配套软件产品的授权、软件定制工具的提供和软件开发服务等。具体业务的经营情况:2008年创业伊始,公司把握移动操作系统的新兴之势,运用技术研发的核心能力迈入高速发展的市场,也从此奠定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增长。如今,智能化计算革命的最新趋势,公司将发力于第二增长曲线(现有业务+端侧智能)以及第三增长曲线(端侧智能+创新业务),沿着全球化布局、提供领先智能操作系统及端侧智能产品和技术的公司的目标而奋斗。公司的"操作系统+端侧智能"平台正在不断推动汽车、机器人、以及以手机、物联网等代表的智能终端的全面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端侧智能全场景图谱。1、”端云混合架构“、"端侧智能"原生的整车操作系统重塑智能汽车平台在“软件定义汽车”的共识下,汽车电子电气(EE)架构也经历着由分布式走向域集中,进而走向中央计算单元的融合创新的过程,并将最终走向高度集成的“中央计算+区域控制”的中央集中式架构。汽车的产品需求,电子电气(EE)架构的变化,软件系统的深度和复杂,都推动了汽车生态体系的巨大变革。然而,在迈向中央计算的产业趋势下,行业内对于操作系统的开发,并没有形成协同效应,业内也在一直期待中立且开放的整车操作系统的出现。同时,行业普遍认识到大模型采用端云混合架构才能为用户带来最佳体验。目前,众多车辆仅仅接入云侧通用大模型,而车辆作为移动出行的关键工具,需要具备即时响应、隐私保护以及断网持续服务的能力,这就决定了端侧模型所处的重要地位。在应用场景方面,云侧能够实现通用个人助理、图文视频生成等功能;而端侧则在诸如保障安全可靠的驾驶过程,营造舒适惬意的乘车体验等驾驶场景中展现出显著优势,进而达成更多差异化服务。因此,应用必然与AI紧密相连。从芯片架构来看,智能汽车的芯片已经呈现多元化态势。同时,在汽车整体架构上,随着域架构走向舱驾泊融合架构演进,大算力芯片的多元化发展,为AI算法、3D渲染等带来新的可能。产业需要整车操作系统同时支持市场上多种主流芯片,并且可以灵活满足海内外主机厂不同的车型架构的设计和市场需求。全球汽车产业生态和应用生态,需要既支持国内的应用生态,又支持海外的全球应用生态,可根据车型、区域、用户提供灵活配置。然而,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市场需求、法规标准、消费习惯以及生态适配等方面面临诸多难题。与此同时,车企还面临着汽车技术架构变革以及大模型等新技术所带来的挑战。因此,产业需要融合了全球汽车产业生态和应用生态,能很好地助力中国车厂的出海战略,彰显全球化特质的整车操作系统。由于座舱和智驾对系统要求的差异,前者注重人机交互,后者则更注重实时性、安全性,实现中央集中式架构的整车操作系统需要具备复杂且强大的软件开发工程实力、技术实力、创新实力、软硬件跨界等综合实力。因此,产业需要一整套能够帮助主机厂实现快速开发的操作系统基础底座,并在此基础上,主机厂可以打造自己的操作系统,并降低研发成本,提升研发效率。在上述背景下,面向中央计算的”端云混合架构“、"端侧智能"原生的整车操作系统—滴水OS应运而生。滴水OS在推动AI大模型与汽车行业深度融合的进程中,展现出了卓越的创新能力与前瞻性,主要体现在芯片整合,模型融合,系统架构,应用创新等领域。芯片整合:打破异构技术壁垒,释放AI算力潜能滴水OS原生支持众多主流AI芯片。不同芯片平台在工具链以及产品特性上存在显著差异,而滴水OS能够无缝对接各类主流芯片,充分释放其AI算力潜能,为上层应用提供稳定、高效的运行环境。模型融合:携手头部厂商,加速大模型落地面对当下模型种类繁多、芯片架构各异以及平台多样化,公司积极与主流大模型厂商展开深度合作,将不同大模型的优势与滴水OS有机结合,打造出一套强大的AI中间件。这一创新性成果极大地降低了大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部署难度,加速其在汽车场景中的快速落地,让前沿AI技术能够迅速惠及广大用户。2024年11月1日,中科创达与火山引擎达成深度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赋能端侧智能。在智能汽车领域,通过与火山引擎的扣子、豆包大模型、火山方舟、火山云等云端服务实现深度整合。依托双方共建的联合实验室,利用大模型对语音交互的上下文理解,实施动态生成复合视觉效果,带来全新的座舱生成式UI体验。同时进一步深化基于端侧和云侧的多模态座舱用户场景交互创新,开发针对用车、出行、娱乐、办公、生活等座舱几大场景的专属智能体,提升用户用车品质。系统架构:构建中间件与框架,强化系统支撑滴水OS着力构建了一套全面且灵活的AI中间件与系统框架。该体系具备强大的兼容性,能够无缝支持各种芯片以及云侧、端侧大模型的接入。无论是云端的大规模计算优势,还是端侧的实时响应与隐私保护特性,滴水OS都能通过这一体系进行有效整合,为丰富多样的大模型应用提供全方位、深层次的底层支撑,保障各类复杂AI应用在汽车操作系统上稳定、流畅运行。应用创新:多Agent协同,拓展AI应用边界在应用层面,滴水OS借助多Agent联合技术,实现了对多个复杂场景的深度赋能。通过不同AI智能体之间的协同作业,滴水OS能够精准洞察并满足诸如智能驾驶辅助、车内智能交互、个性化服务推荐等多样化场景需求。这种创新的应用模式,极大地拓展了AI在汽车领域的应用边界,为用户带来更加智能、便捷、个性化的出行体验。公司发布的整车操作系统-"滴水OS",将座舱、智驾、舱驾融合等全部打通,成为公司汽车智能化的核心系统中枢。滴水OS不仅深度聚焦AI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前沿应用,为中央计算时代的到来量身定制,全面支持全球丰富多样的应用生态,还秉持中立、开放的核心理念。公司通过构建的"OS+域控+生态"的全栈能力,向行业合作伙伴提供全开放、全白盒的选项,来帮助汽车行业提高整车软件研发迭代的效率。2、软件定义的移动机器人平台现今机器人产业界已经形成通用机器人操作系统的雏形,软件定义机器人正在发生。同时,移动机器人在AI赋能下,朝着全流程自动化与高度协同化发展。公司拥有从硬件控制模块到运动控制、自主导航、感知识别、集群调度自研技术和产品,通过边缘计算能力构建成为通用的系统平台,实现机器人硬件、软件、算法模块化和平台化,从而支撑机器人复杂场景下应用的可扩展性、更适应性和后续的易维护性。在端侧智能的赋能下,人与机器人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高效、自然,无需进行特定任务编码就能实现与机器人更自然的语言交互和动作执行,智能化的参数基础结合大量的训练数据和复杂的多层神经网络结构,可以准确地理解多种语言和语义信息,通过边缘侧的部署,极大的提升了边缘侧数据处理效率,凭借模型优化和压缩技术,端侧智能以近乎为零的延迟响应进行任务处理,极大降低机器人从指令到动作执行的响应延迟时间,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公司的机器人产品覆盖了当下几乎全部的机器人场景以及全球众多机器人厂商。公司当前的机器人产品主要是面向工业领域的移动机器人(AMR、无人叉车、多关节复合机器人)全系列产品。公司的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业务版图正在加速扩张,继2023年9月成立了机器人公司晓悟智能后,报告期内,晓悟智能的子公司西安龙行智巡科技有限公司在西安正式揭牌成立。另外,公司多款智能机器人新品亮相CeMATASIA。公司的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产品在汽车及零部件、锂电、3C、食品及饮料等行业形成落地应用。公司的机器人产品也积累了丰富的行业应用场景方案。比如,围绕客户工厂的AMR应用场景,可以根据客户工厂车间当前现状,提供整套物流解决方案,引入多种不同类型的AMR,搭配WCS/RSP等软件,配合其他自动化生产设备及软件,及时响应生产需求,来满足客户车间的各类型物料的生产转运需求。3、突飞猛进的端侧智能创新在端侧智能领域,公司将新型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边缘计算、云计算等技术在操作系统层进行深度融合,在不同算力平台上实现系统优化,助力不同品类的智能产品实现系统剪裁,算法优化及模型的部署,从而实现人与设备基于自然语言的流畅交互,设备和设备以及设备和空间之间的个性化互动,为硬件产品带来全新的智能体验。混合AI和端侧智能的发展是大势所趋,人工智能和操作系统深入结合,必定会使得边侧芯片的推理效率、推理性能和边侧的数据知识结合达到最优。混合AI方式适用于几乎所有生成式AI应用和终端领域,公司正在围绕创新产品赛道,将既有的产品、技术、开发等要素和端侧智能结合,推动端侧智能成为全场景智能终端发展的核心底座。3.1.AI眼镜与MR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穿戴设备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基于对智能眼镜和混合现实未来发展趋势深入洞察与不懈探索,公司旗下创通联达推出的轻量化AI眼镜SmartGlasses和混合现实MRHMDPro,标志着智能穿戴设备在技术创新和用户体验上的又一次飞跃,为行业树立了新的标杆。SmartGlasses搭载了高通骁龙AR1Gen1芯片平台,展现出卓越的运算能力和处理速度,为用户带来流畅便捷的智能体验。SmartGlasses内置了高精度的离线语音识别算法,准确率超过98%,使用户在无网络环境下也能精准地进行语音交互。同时,在大语言模型的加持下,该设备还支持多模态输入,为用户提供智能问答、信息查询等多元化服务,极大地提升了交互体验与实用性。MRHMDPro搭载了高通骁龙XR2+Gen2平台,融合了多项革新的创新功能,为用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混合现实新体验。3.2.AIPC在MicrosoftBuild2024之前,微软宣布新一代支持终端侧AI特性的Copilot+PC,彻底引爆了AIPC市场。2024年被业界视为AIPC元年,PC巨头们竞相拥抱AI,纷纷推出AIPC产品以抢占PC市场。在MicrosoftBuild开发者大会上,高通技术公司宣布推出面向Windows的骁龙®开发套件。该开发套件是一款搭载骁龙®XElite的小型PC,旨在支持开发者面向下一代AIPC创建或优化应用程序和体验。公司为该骁龙开发套件提供了从设计到生产的一站式服务。继而在2025年1月3日,CES2025盛会即将拉开帷幕之际,公司旗下创通联达宣布推出四款AIMiniPC参考设计——AIMiniPCG1Elite、AIMiniPCG1、AIMiniPCG1IoT以及AIMiniPCG1IoTFanless,旨在助力行业客户快速打造面向个人AIPC消费市场和工业场景的创新性产品。公司是AIPC产业全栈产品和技术提供商,与微软,高通都保持着非常紧密的合作,并且在AIPC生态方面也和主流PC厂商建立合作,帮助厂商大模型在端侧场景的落地。3.3.AI手机AI手机标志着手机行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变革阶段,这一阶段将由深度集成的人工智能功能定义,将对手机行业及用户体验带来根本性的变化。随着AI和手机的不断融合为手机产业带来巨大的技术变革,操作系统和最新的芯片技术将不断推动产品的迭代升级和创新发展。公司充分发挥智能软件全球交付的综合优势,以系统工程能力全面支持智能终端以及泛终端的数智化升级。同时,公司和芯片厂商、云厂商等战略合作伙伴一道进行协同创新,面向产业链中的芯片、终端、运营商、软件与互联网厂商以及元器件厂商提供自主研发的知识产权授权、一站式操作系统开发解决方案和技术服务。3.4.生成式AI赋能的多样化端侧智能系列3.4.1.RUBIKPi3(魔方派3开发套件)支持高通AIHub提供的精选模型,通过优化AI模型的部署与运行效率,帮助开发者轻松集成机器学习模型和第三方AI技术,显著简化开发流程并提升工作效率。其全面兼容树莓派5官方配件,降低开发门槛与成本,助力开发者快速将创新项目从概念转化为产品。标志着公司在端侧智能领域的技术深度,以及在打造智能开发生态中的重要进展。3.4.2.新一代视频会议一体机参考设计BlinkⅡ这款参考设计专为中小型视频会议室量身打造,旨在为OEM厂商提供一个易于设计、部署、定制化的高性价比解决方案,从而为企业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沉浸式视频会议体验。BlinkⅡ配备了广角和长焦双摄像头,结合先进的AI算法实现视频会议智能导播,能够精确识别各个参会人并自主调整画面,追踪模式能同时跟踪多个发言人,同时长焦镜头更清晰的捕捉坐在远处的参会人,提供每位参会人均衡的画面质量。3.4.3.“路端”,"车端",”云端"一体化的车路云平台凭借在操作系统,边缘计算,智能驾舱,人工智能,云原生等方向的深厚积累,公司已在车路云一体化建设中取得累累硕果,在北京、上海、苏州、无锡、重庆、成都等地都有落地的项目;同时在车端、路端、云端具备完善的产品矩阵,拥有领先的MEC产品,成熟的云控平台,全息路口,网联公交和AVP方案。报告期内,公司入选苏州市“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战略生态伙伴;与无锡市车联网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就成立无锡市级车联网平台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公司的车路云一体化RoadOS,荣获“物联网新技术新应用新模式成果金奖”。这些成果和殊荣不仅是对公司研发实力的高度认可,更是对车路云一体化领域发展潜力的有力肯定。3.5.核心技术融合AI大放异彩3.5.1.Kanzi:AI原生的智能座舱交互引擎作为人车交互的核心界面,汽车HMI已从功能载体进化为智能生态的交互入口,3D引擎技术的突破正在引领HMI领域的范式革新。Kanzi3D引擎通过实时渲染技术重构了人车交互体验,为用户营造出沉浸式的视觉享受,其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此外,Kanzi3D引擎的技术优势还体现在其强大的工业级渲染能力,以及通过AI驱动的智能开发工具链,实现了从设计原型到量产工程的全流程数字化。KanziAuthor深度融合生成式AI技术,构建了从设计到工程的全方位智能开发体系,为HMI开发效率带来了质的飞跃。公司凭借先进的Kanzi3D渲染引擎和创新的KanziAuthor平台,为汽车HMI的智能化升级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引领智能座舱交互体验迈向新高度。3.5.2.SmartDrive-融合机器视觉与AI视觉的典范SmartDrive全场景视觉产品是中科创达基于机器视觉与AI视觉融合打造的创新产品矩阵。该产品矩阵通过先进的视觉感知技术、精准的图像算法以及系统级优化能力,实现了车内外视觉感知的无缝融合。其为智能汽车提供了基于视觉的多维交互感知解决方案,涵盖AVM(全景环视)、DMS(驾驶员监测系统)、CMS(电子后视镜)、图像质量调优等多个领域。1、概述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3.85亿元,较上年增长2.72%。分行业看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实现温和增长,生成式AI功能在品牌手机中开始逐渐渗透,公司智能软件业务线实现营业收入142,274.17万元,较上年增长0.49%。智能汽车业务线实现营业收入241,640.10万元,较上年增长3.42%。智能汽车业务在2023年经历了30%以上的高速增长,2024年智能汽车行业进入了技术迭代、市场分化的关键阶段。受汽车厂商验收周期加长、部分厂商车型出货不及预期影响,公司智能汽车业务增速暂时有所放缓。公司智能汽车业务的重点是积极拓展并保障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平台平稳过渡的同时,全力拓展全球化业务,并全力推进整车操作系统的前瞻战略布局,从而将智能汽车业务推向一个新的发展台阶。智能物联网业务线实现营业收入154,549.38万元,较上年增长3.73%。分区域看公司来自于中国的营业收入34.26亿元,较上年减少2.73%。来自于欧美、日本等海外国家或地区的营业收入19.58亿元,较上年增长13.87%。报告期内,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07亿元,较上年下降12.60%。主要原因是:1、毛利率较上年同期下降2.66个百分点,毛利额较上年同期减少9,063.20万元。2、研发投入增加。公司在既定的"操作系统+端侧智能"的战略方向下,持续加大对端侧智能的核心技术和创新赛道等领域的投入。报告期内,公司重点布局机器人等端侧智能领域,研发费用较去年同期增加7,752.47万元,同比增长8.16%。自2024年下半年开始,公司经营情况持续改善。2024年下半年,公司营业收入较上半年环比增长24.2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半年环比增长190.4%,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半年环比增长61.16%。其中,2024年第四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3.76%,环比增长30.6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282.76%,环比增长436.76%,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37.46%,环比增长63.35%。基于2024年下半年显著的业绩改善,公司在2025年将进一步巩固优势并突破瓶颈1、核心业务深化,聚焦高增长领域。一方面,公司将对产品服务的结构进行优化,进一步扩大高附加值业务的占比;另一方面,公司通过战略合作锁定大客户需求,降低周期波动对业务的影响。2、继续大力开拓全球市场。公司已在全球16个国家或地区设有研发中心,一方面,公司通过全球团队向当地客户提供便捷、高效的产品和服务,确保全球化业务的持续增长。另一方面,公司会进一步扩充全球整合的研发资源,根据不同国家或地区各自的人才特色和优势,在全球范围内持续不断地吸引优质人才,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技术团队,发挥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才特色和优势,在通讯技术、半导体技术、软件工程、科学技术等方面都拥有良好人才储备,优秀人才的加入也助力公司始终站在操作系统技术的前沿位置。3、坚定在前沿技术、创新应用方面的投入。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的融合带来端侧智能新场景,新机会,公司的智能物联网业务紧密把握端侧智能的机遇,一方面不断将人工智能技术和端侧产品融合进一步深化"端,边,云"一体化物联网平台,另一方面不断拓展端侧产品和应用场景,在机器人、AIPC、MR、XR、AR元宇宙关键技术等领域持续实现突破。4、精细化管控,持续提升运营效率。利用信息化和AI技术手段,精耕细作,持续提升经营管理效率。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