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博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黑龙江
  • 成立日期: 1997-09-12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2301991276005724
  • 法定代表人: 邓喜军
  • 董事长: 邓喜军
  • 电话: 0451-84367021
  • 传真: 0451-84367022
  • 企业官网: www.boshi.cn
  • 企业邮箱: ir@boshi.cn
  • 办公地址: 哈尔滨开发区迎宾路集中区东湖街9号
  • 邮编: 150078
  • 主营业务: 智能制造装备,工业服务,环保工艺与装备
  • 经营范围: 许可项目:电气安装服务;道路货物运输(不含危险货物)。一般项目: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通用设备制造(不含特种设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不含许可类专业设备制造);工业机器人制造;工业机器人安装、维修;工业机器人销售;特殊作业机器人制造;智能机器人销售;智能机器人的研发;软件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信息系统集成服务;普通机械设备安装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专用设备修理;通用设备修理;包装服务;普通货物仓储服务(不含危险化学品等需许可审批的项目);装卸搬运;技术进出口;货物进出口;塑料制品销售;化工产品销售(不含许可类化工产品);电工仪器仪表销售;软件销售;电子产品销售;智能仪器仪表销售;电力电子元器件销售;智能仓储装备销售;橡胶制品制造;合成材料制造(不含危险化学品)。
  • 企业简介: 哈尔滨博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97年,是专业从事智能制造装备及工业机器人研发、生产、销售、服务,并围绕系列产品提供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2012年,“博实股份”在深证A股挂牌上市,证券代码002698。公司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是国家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试点单位、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中国机器人TOP10峰会成员、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TOP10、中国最具投资价值百强企业、智能工厂非标自动化集成商百强企业、中国新经济500强企业、品牌认证五星级和全国商品售后服务达标认证五星级企业......博实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化工、冶炼、物流、食品、饲料、建材等领域,覆盖国内除港、澳、台所有省区,并出口欧、亚、美、非洲多个国家。作为机器人及智能工厂解决方案专家,博实致力于将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打造“5G+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装备”综合竞争优势,助力更多制造业企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 发展进程: 公司由哈尔滨博实自动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设立。根据中瑞岳华出具的<审计报告>(中瑞岳华专审字[2010]第0277号),以博实有限截至2009年12月31日审计后净资产371,948,779.44元为基数,各发起人以其享有的权益按照1.033191:1的折股比例折为股份公司的总股本36,000万股(余额11,948,779.44元全部计入资本公积)。2010年8月19日,公司在哈尔滨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正式登记注册成立,注册号为230199100007441,注册资本36,000万元。2012年9月20日完成工商变更手续,并获得哈尔滨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局换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为:高开230199100007441,注册资本:40100万元人民币,实收资本:40100万元人民币,企业类型:股份有限公司(上市、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 商业规划: (一)公司主要产品、服务、应用水平及经营模式大型智能制造装备的经营模式以订单驱动,从销售、组织生产、产品交付、验收、收入确认等环节概括,如下图所示:运维售后类及补充类工业服务经营模式的内容、特点,概括如下图所示:以下环保工艺与装备业务是对公司智能制造装备、工业服务两项公司核心成长业务的有益补充。(二)发展新质生产力,树立智能工厂新标杆新质生产力作为技术革命性突破和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的成果,正在重构全球智能装备工业的竞争格局,推动中国工业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演进,催生产业生态的变革。公司在智能制造装备产品应用领域,实现了由单机、自动化生产线向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跃升的能力和突破,深度服务国家数字化战略、产业升级和发展培育未来产业的需求。面向国家数字化战略和未来产业需求,公司对智能工厂方向大力投入,报告期内,公司圆满完成内蒙古君正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和宁夏英力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两项电石智能工厂(车间)项目,营收增量达3.2亿元。电石生产智能工厂全面革新电石矿热炉传统生产工艺,攻克解决了环境有害、能耗高、污染大、生产效率低等行业痛点。公司将机器视觉、深度学习、机器人控制算法、专家控制策略等人工智能技术与工业互联网通讯技术相融合,应用于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中,构建“感知-决策-执行”智能闭环,显著提升生产安全性与运营效率,实现全流程精准管控和高效智能生产。公司针对电石生产领域打造的智能工厂,依托智能化生产决策管理,最大限度地打造少人化、无人化车间,助力客户安全、高效生产,开启未来制造模式,颠覆了电石矿热炉传统生产工艺,达成智能制造的变革性产业升级,树立行业智能工厂新标杆。图示:数字孪生技术赋能电石智能工厂(三)主要业绩驱动因素自2017年以来,公司业绩持续保持良好且快速的增长态势,营收规模相继突破10亿、15亿、20亿、25亿元,净利润也趋于同步提升。2024年,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63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归母净利润达到5.24亿元,智能制造装备、工业服务、环保工艺装备等业务营收均实现同比增长。公司长期致力于智能制造装备的创新与发展,实现国产装备替代进口及重大装备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凭借技术领先的差异化竞争策略,公司持续开拓新市场,引领行业新需求。公司坚实的核心技术能力、丰富的产业应用实践经验、“点→线→面”高效的技术开发路径,以及专注于高技术壁垒的研发定位,共同构造了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核心驱动力。与此同时,中国智能制造2025、2035等中长期战略规划的推进实施,智能制造、机器人、数字经济等产业促进政策的密集出台,以及制造业企业对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制造的强烈内生需求,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近年来公司业绩驱动因素主要得益于积极把握中国制造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带来的旺盛需求。公司通过技术进步与产品创新,实现了产品多品类扩张。智能制造装备不断进行技术迭代与产品创新,新产品在市场上的加速应用推动了公司以第二曲线延续成长期。期间,固体物料后处理智能制造装备销售增长强劲;以高温炉前作业机器人为代表的创新产品,成功应用于电石、硅铁、硅锰、工业硅等高危、繁重工况领域,特别是报告期内,两项电石智能工厂(车间)的成功交付运行,使得“机器人+”业务迅速占据重要的收入份额,推动了公司整体业绩表现;此外,公司新能源多晶硅原料领域固体物料后处理关键智能装备在行业内多点应用,进一步拓展了产品在不规则固体物料后处理智能制造装备领域的应用维度,为智能制造装备营收增长提供了新的增量;工业服务业务长期保持稳健增长,成为公司重要的收入和利润来源,同时也为智能制造装备业务赋能;节能减排环保工艺装备业务也对公司整体营收、利润增色。公司始终坚持实施技术领先战略、大系统成套战略、产品服务一体化战略。在产品应用领域,公司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实施能力不断提升,智能工厂成功落地,“智能装备”与“工业服务”的协同发展模式进一步夯实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公司业绩实现良好且快速的发展。展望未来,与中国智能制造发展方向高度契合的主营业务,将持续为公司贡献成长动能,荣盛谋远,久久为功,行稳致远。1、概述2024年,中国经济在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多重挑战下,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4.9万亿元,同比增长5%,增速位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贸易保护主义壁垒高筑、地缘政治冲突和国际贸易摩擦频发等外部压力,以及国内有效需求不足、新旧动能转换阵痛释放等困难,国家积极部署一揽子增量政策,推动经济运行明显回升,社会信心有效提振。公司智能制造装备产品广泛应用于石化化工、矿热炉、新能源、粮食、饲料、建材、医药、食品、港口等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主要产品应用领域在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设备更新改造等方面的需求长期看好,为公司提供了持续发展的良好空间。报告期,公司积极把握产业机遇,面向未来需求,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竞争力,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保持优势竞争地位。2024年度,受智能制造装备、工业服务两项核心成长业务推动,公司整体实现营业收入28.63亿元,同比增长11.59%,营收规模创历史最好水平;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5.24亿元,同比略降1.76%;公司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为14.59%。从营收构成看,公司智能制造装备、工业服务营收分别实现8%、7.18%的同比增长,其营收规模占公司整体营收的比重分别为66.21%、26.84%。从营收及利润构成看,公司智能制造装备、工业服务、环保工艺与装备的营收及贡献毛利的结构如下图所示。营业收入(人民币亿元)贡献毛利(人民币亿元)注:上图中,贡献毛利=对应业务的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贡献毛利未考虑少数股东损益之影响报告期内,公司实现的主要经营数据及主要财务指标列示如下:项目2024年度2023年度同比增长。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