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助畅运医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北京天助畅运医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天助畅运
  • 企业英文名: Transeasy Medical Tech.Co.,Ltd.
  • 实际控制人: 刘建
  • 上市代码: A22206.SZ
  • 注册资本: 7000 万元
  • 上市日期: 暂未挂牌
  • 大股东: 刘建
  • 持股比例: 39.32%
  • 董秘: 郑志国
  • 董秘电话: 010-60575299-8888
  • 所属行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李成林、时静、崔雯
  • 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君合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海四路156号院2号楼1、2、3层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北京
  • 成立日期: 2002-11-13
  • 组织形式: 中小微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110105744717434Y
  • 法定代表人: 刘建
  • 董事长: 刘建
  • 电话: 010-60575299-8125,010-60575299-8888
  • 传真: 010-60575299-8124
  • 企业官网: www.temedical.com
  • 企业邮箱: SC@temedical.com
  • 办公地址: 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荣华南路2号大族广场T6座1005
  • 邮编: 101102
  • 主营业务: 从事以疝修补产品为代表的普通外科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 经营范围: 一般项目: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技术进出口;货物进出口;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第二类医疗器械生产;第三类医疗器械生产。(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不得从事国家和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北京天助畅运医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于2002年11月在中关村科技园区注册成立,是一家专注于普通外科及微创医疗器械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占地面积6500平米的北京工厂,是国内屈指可数的先进疝产品制造基地;今年投入使用的全新无锡工厂面积为4000平米,是全球少有的超大规模医用电纺中心之一。公司具有4大中心组织架构从研发到生产再到营销和支持中心,分工明确协调合作,在完备的运营机制和信息化技术推进下,不断提升公司整体运行效能。公司秉持“正直诚信、勇于担当、客户至上、加速成长、协作致胜、创新变革”的企业文化,以提供品质卓越、价格合理的产品以及专业的技术服务为己任,努力创造和传递为健康和生命负责的社会价值。
  • 发展进程: 2002年11月7日,自然人刘建、马进、孟凯、邓平华签署了《北京天助畅运医疗技术研究所章程》,约定共同出资设立畅运研究所,企业性质为股份制(合作),注册资本50万元,其中刘建认缴出资20万元、马进认缴出资15万元、孟凯认缴出资10万元、邓平华认缴出资5万元,出资方式均为货币出资,刘建为法定代表人。同日,北京瑞文成联合会计师事务所对畅运研究所设立时的注册资本缴纳情况进行了审验,出具了《验资报告》(京瑞联验字[2002]第09-B-2467号)。经审验,截至2002年11月7日,畅运研究所已收到各股东货币出资50万元,并全部计入注册资本。2002年11月13日,畅运研究所在北京市工商局朝阳分局完成设立登记并取得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2004年4月8日,畅运研究所全体股东召开股东会并做出决议,决定畅运研究所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刘建、马进、孟凯、邓平华签署《北京天助畅运医疗技术有限公司章程》并向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提交了企业变更(改制)申请,约定刘建认缴出资20万元,马进认缴出资15万元,孟凯认缴出资10万元,邓平华认缴出资5万元,设立北京天助畅运医疗技术有限公司。2004年4月30日,畅运有限取得了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2009年9月10日,畅运有限召开股东会并作出决议,决定畅运有限整体变更为“北京天助畅运医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畅运有限8名股东作为共同发起人,以2009年8月31日作为基准日,将畅运有限经审计后的账面净资产折股为1,500万股股份,每股面值1元,剩余部分转为资本公积。根据北京中和谊资产评估有限公司于2009年9月9日出具的《关于北京天助畅运医疗技术有限公司拟股份制改造评估项目资产评估报告书》(中和谊评报字(2009)第11073号),以2009年8月31日为评估基准日,按照成本法评估,畅运有限净资产的评估价值为1,719.04万元。根据中喜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于2009年9月8日出具的《审计报告》(中喜专审字[2009]第01213号),截至2009年8月31日,畅运有限经审计后的账面净资产15,460,212.72元。2009年9月10日,各发起人共同签署了《北京天助畅运医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协议书》,决定发起设立天助畅运,约定畅运有限以上述净资产折股为15,000,000股,每股面值1元,剩余460,212.72元计入资本公积。2009年9月18日,中喜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出具的《验资报告》[中喜验字(2009)第01044号],经审验,截至2009年9月18日,畅运有限已按照上述决议调整所有者权益,变更后的注册资本为1,500万元,实收资本(股本)为1,500万元。2009年9月25日,发行人召开创立大会暨2009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并作出决议,全体股东审议通过并签署了《北京天助畅运医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章程》。2009年10月19日,发行人完成设立登记,取得了北京市工商局行政管理局核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 商业规划: (一)经营计划1、经营成果总结医疗器械行业为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产业,在国家政策大力扶持医疗器械行业创新的大背景下,报告期内,公司按照既定的发展战略,整合各类资源,发挥核心技术优势,以临床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牵引,加大对研发项目的投入力度,实现创新发展,不断丰富、完善公司主营产品线,销量稳步提升。公司在业绩稳步增长的同时,也持续注重内控规范化管理,为公司未来的发展壮大打下坚实基础。本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327万元,较去年增长33.11%,公司销售增长较大主要源于市场部与销售部销售策略的执行,通过学术推广扩大产品影响力及市场渗透与转化策略;实现净利润3,625万元,较去年增长72.44%,主要是收入增长带动净利润;总资产13,196万元,较去年增长18.67%。2、经营计划实现情况(1)研发与技术创新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报告期内,由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国产首个可吸收钉修补固定器成功上市。该产品安全性和有效性与进口同类产品相当,与公司善释复合补片产品配套使用,更是相得益彰。不仅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同时丰富了善释产品线,将成为公司新的收入增长点。对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善释品牌市场占有率,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行业的持续发展与进步具有积极影响。报告期内,公司发展战略目标顺利实施,创新能力不断加强。完成了部分可吸收性腹股沟疝疝修补片产品、可吸收钉修补固定器的注册,获得了III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在研项目顺利推进一次性穿刺缝合器、新型PVDF疝修补片、一次性腔镜电动吻合器在研项目前已取得阶段性进展。借助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注册上市,进一步拓宽了公司产品的业务覆盖面,提升了善释产品在疝修补片领域的核心竞争力。(2)市场与销售年度内,根据公司发展规划,结合目标市场的策划与研究,持续加强对市场销售部管理,进一步加大对国内外市场的开拓。一是持续加大对临床专家学术支持及市场推广力度,传递品牌价值,彰显产品技术优势,扩大公司和公司产品的知名度,提高产品竞争力。二是加强对各个产品线实施精细化的管理。以产品实施计划为牵引,通过产品线经理的有效组织,协同销售部门推动产品销售目标的实现。三是加强销售队伍的建设。通过实施完整的培训、考评管理体系,不断强化销售人员专业知识的积累,促进销售人员技术及服务水平等综合素质的提升,使市场营销能力显著增强。(3)信息化建设OA办公系统上线2018年5月公司OA办公系统正式上线运行。随着系统在应用内容的深度与广度的进一步完善,OA系统在促进协同办公中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工作流程的自动化及异地办公管理,增强监控能力及信息收集能力。U订货系统使用建立渠道U订货系统平台,自助完成在线下单、支付、发货、对账,并与财务系统对接实现无缝集成,解决错单、漏单处理不及时等问题,提升企业订货反映速度,为客户提供了更好的订货体验。经销商进销存管理建立经销商进销存管理平台,完善产品可追溯体系。(4)人才培养及管理完善人事管理制度:报告期内,公司相继制订了《薪酬与福利管理制度》、《奖励与惩处管理制度》、《KPI绩效考核方案》等系列合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了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的薪酬体系,为稳定人才队伍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基于公司发展规划及组织架构调整,积极打造适合员工职业发展平台,营造积极主动文化氛围,实现个人与企业共同成长。加大人才引进与培养,助力公司发展技能型人才是公司发展的持续动力,是推动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2018年,根据公司规模扩大与发展战略对人才需求的分析,公司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力度,加快人才培养速度。以内部培养与外部吸纳方式相结合,从研发、营销、质量生产管理能力、技术与素质提升等方面入手培养优秀人才,全方位构建富有开拓创新技能型人才队伍,为实现公司未来发展战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5)构建以“四个中心”为框架的新格局生产运营中心为进一步提高产能及产品质量,满足市场对高品质产品增长的需求,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报告期内,公司根据新版GMP标准完成了对生产车间、质检中心的整体升级改造,实现了更高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开拓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研发中心根据市场需求,结合公司优化产品结构的发展规划,2018年底,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大族企业湾设立研发中心。加大了对生产研究领域投入,为公司开展普外科全线产品及部分微创治疗领域产品提供先进的研发和生产基地,为加快科研创新、全面促进公司品牌战略实施奠定基础。营销中心2018年10月底,以市场、销售、财务为核心的公司营销运营中心迁入北京经济开发区大族广场T6座新址办公。培训中心年度内,公司成立独立的培训中心,通过实施公司培训计划,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提升公司的竞争力,增强公司发展的源动力。通过对公司的全面建设与改造,完成构建了以研发、生产运营、营销、培训四个中心为框架的新格局,并随着各项制度体系的不断完善,将为公司进一步发展壮大,夯实发展之基础,汇集前行之动力。(二)行业情况2005年之前,国内临床疝修补片主要使用国外进口产品,处于市场垄断地位,国内企业尚没有生产该产品的能力。2005年国产品牌上市,治疗效果得了到国内临床医生和专家的认可,打破了进口产品垄断的局面。近年来,国产疝修补产品技术水平有了快速提升,加之价格优势,具备了与国外同类产品抗衡的竟争实力,国产替代国外进口产品趋势明显。目前国家连续出台了扶持国产医疗器械的相关政策措施,调动了国内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同时,鼓励医疗器械国产化创新及进口替代,提倡医疗机构以采购国产产品为主,对公司所处行业产生有利影响。伴随着我国居民对医疗健康需求的进一步增长,医疗器械产业作为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国民福利的重要产业,中国的医疗器械产业将会获得更快发展。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