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大北农
- 企业英文名: Beijing Dabeinong Technology Group Co.,Ltd
- 实际控制人: 邵根伙
- 上市代码: 002385.SZ
- 注册资本: 430007.8565 万元
- 上市日期: 2010-04-09
- 大股东: 邵根伙
- 持股比例: 22.73%
- 董秘: 尹伟
- 董秘电话: 15652078320
- 所属行业: 农副食品加工业
- 会计师事务所: 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陈洪涛、顾阳洋
- 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天元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澄湾街19号院1号楼1层101
- 概念板块: 农牧饲渔 北京板块 标准普尔 富时罗素 MSCI中国 深股通 中证500 融资融券 预盈预增 深成500 合成生物 粮食概念 水产养殖 北交所概念 消毒剂 转基因 乳业 农业种植 乡村振兴 猪肉概念 互联金融 移动支付 生物疫苗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北京
- 成立日期: 1994-10-18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110000102006956C
- 法定代表人: 邵根伙
- 董事长: 邵根伙
- 电话: 010-82856450,15652078320,010-82478108
- 传真: 010-82472400
- 企业官网: www.dbn.com.cn
- 企业邮箱: cwbgs@dbn.com.cn
- 办公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苏家坨镇澄湾街19号院大北农凤凰国际创新园
- 邮编: 100194
- 主营业务: 公司是一家以饲料加工、生猪养殖和农作物育种为主营业务的农业企业,作为一家综合性农业科技企业,公司业务覆盖饲料科技与养殖服务产业链、种业科技与服务产业链。
- 经营范围: 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转让;畜牧和兽医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动物营养保健品的技术开发;农业信息技术的开发、服务;销售饲料;出口本企业生产的饲料、动物营养保健品;进口本企业生产、科研所需的原辅材料、机械设备、仪表仪器及零配件;销售兽药(严禁经营兽用预防用生物制品);饲料加工(限分公司经营);经营电信业务。(企业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经营电信业务以及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以邵根伙博士为代表的农业科技工作者创立的农业高科技企业。
自1993年创建以来,大北农始终秉承“强农报国、争创第一、共同发展”的企业理念,致力于以科技创新推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大北农集团产业布局涵盖作物、饲料、养殖、动保等多个领域,拥有300多家生产基地和360多家分子公司。
大北农集团建有2个全国重点实验室,4个农业农村部企业重点实验室,3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4家企业入选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建有北京市首家民营企业院士专家工作站、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博士后工作站分站。
2010年,大北农集团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002385),成功登录资本市场。
-
商业规划:
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为种业、饲料、生猪、疫苗动保等相关产品的生产与销售。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76,696.56万元,同比下降13.85%;实现净利润71,549.80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577.27万元,公司经营业绩实现扭亏为盈,主要系:①报告期内生猪销售均价同比上升,生猪养殖成本较去年同期明显下降,生猪业务利润同比增加较多(公司控股及参股生猪养殖公司净利润合计约11.22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4.11亿元);②公司强化经营管理,提升运营效率,期间费用较去年同期呈现下降趋势,其中销售费用同比下降11.31%,管理费用同比下降8.46%。
饲料产品收入1,905,424.64万元,占比66.24%;养猪产品收入627,784.46万元,占比21.82%;种业产品收入142,509.99万元,占比4.95%。
1.种业业务(1)发展布局公司种业业务由生物育种及常规育种构成,2000年成立南京两优培九种业有限公司,2001年成立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色农华”),正式进入种业;2004年大北农集团植物基因工程领域高级专家委员会成立;2006年金色农华被评为“中国种业50强”;2010年筹备成立北京大北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生物技术公司”),着力于玉米、大豆等作物的生物技术产品研发;2012年生物技术公司成为国际监管创优ETS(ExcellenceThroughStewardship)正式会员单位;2016年生物技术公司耐除草剂新基因研发成果获美国专利授权。
2018年起,陆续在阿根廷、巴西设立子公司,开辟南美等海外市场,实施“种出豆进”战略(2023年升级为“技出粮进”战略)。
2019年公司大豆性状产品成为第一个海外获批种植的国产产品,随后4个玉米性状产品、4个大豆性状产品获得国内农业生物安全证书,3个大豆性状产品获得阿根廷种植许可、2个大豆性状产品获得巴西种植许可。
2022年起,公司加快融合发展步伐,陆续融合云南大天种业有限公司、广东鲜美种苗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省宏泽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佳木斯龙粳种业有限公司等种业公司,提高种业业务综合实力。
2024年大北农生物技术法规科学实验室获得国家认可委CNAS实验室认可证书。
2024年公司旗下性状产品合作的种业企业数量已达到200余家,实现了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更多优质、高效的性状价值。
公司以“玉米、水稻、大豆”三大主要农作物种业为突破口,立足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建立了保存能力超10万份的中长期种质资源库,搭建了分子生物学、遗传转化、分子标记等科研平台,建成了生物技术创新试验室和单倍体育种平台,采用内生增长和融合发展相结合的模式,实现了从种质资源挖掘、性状产品研发到“育繁推一体化”的种业全产业链布局。
其中:玉米业务,公司聚焦国内市场,已在东华北、黄淮海、西南三个区域形成较为成熟的研发育种团队,玉米种业在西南区域优势已初步体现,下属子公司云南大天、川单种业、丰度高科等在西南区域形成产业合力与协同,玉米种业正在加强黄淮海及东北区域布局,已筛选出一批换代升级新品种,通过自主育种,合作育种等方式推进业务落地。
种子推广网络遍及全国。
水稻业务,C两优华占在2016年和2017年连续两年成为全国杂交水稻第一大品种,天优华占在全国累计推广面积达3,000多万亩。
目前推广的粤农丝苗、贡两优、华盛优等系列和宜香优2115、龙粳31等品种,在不同生态环境中均表现优异。
大豆业务,公司制定了面向中国和南美市场的双线发展规划,同步有序扩展海外业务。
截至报告期末,国内业务已有4个抗虫耐除草剂大豆性状产品DBN9004、DBN8002、DBN9004×DBN8002、DBN8205获得国内农业转基因安全证书(生产应用);国际业务有3个大豆性状产品DBN9004、DBN8002及DBN9004×DBN8002获得阿根廷种植许可,2个大豆性状产品DBN9004、DBN8002获得巴西种植许可。
同时,DBN9004、DBN8002均已获得中国转基因生物安全进口许可,为公司“技出粮进”战略奠定了基础。
性状业务,实现了性状许可收入,定价体系被广泛接受,示范宣传工作、技术推广服务也受到种植户、种业公司等相关方的较好评价,维权工作受到各方支持。
生物技术进展符合预期,使用公司性状技术的种子储备相对充足。
公司积极协同农化企业进行性状产品配套的除草剂登记,截至报告期末,使用大北农性状的审定品种数及除草剂登记数目均位居行业第一,为后续产业化打下坚实基础。
生物育种业务,整体反响较好,受到种植户、种业公司、农化公司等的广泛认可,生物育种产业体系已初步构建,已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生物育种与常规育种将齐头并进。
(2)经营模式公司通过自主研发、联合开发、授权许可等多途径选育推广一批重大品种。
常规育种生产方面,公司主要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委托制种模式,根据生产计划委托种子生产基地进行制种,公司技术人员进行全程技术指导,保证生产质量,农户负责大田生产,种子成熟后公司进行统一回收、检测、加工及包装;销售方面,公司主要采取经销商模式,经销商预付货款后提货,按零售价将种子销售给种植户;销售季结束后,公司根据销售政策结合实际情况与经销商结算货款。
公司生物育种主要采用性状许可收费的商业模式,以玉米、大豆种业为主,与农民、经销商、种子公司等产业链各方共享生物育种技术产生的增益,产业链上下游协作共赢,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快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
(3)报告期成果作物品种审定方面,2024年国家审定通过27个转基因玉米品种、3个大豆品种,其中使用公司性状产品的有15个(占比56%),自主选育的高油高产转基因大豆品种1个(占比33%)。
截至报告期末,全国共有64个转基因玉米品种、17个大豆品种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其中使用公司性状产品的玉米品种有37个(占比58%),自主选育的高油高产转基因大豆品种6个(占比35%)。
生物安全证书方面,2024年12月,公司耐除草剂玉米性状产品DBN9858到期续发批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抗虫耐除草剂大豆复合性状产品DBN9004×DBN8002获批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
抗虫耐除草剂大豆性状产品DBN8205获批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有4个玉米性状产品获批了15张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4个大豆性状产品获批5张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及2个大豆性状产品获得生物安全进口许可。
海外种植许可方面,2024年9月,公司抗虫耐除草剂大豆性状产品DBN8002通过安全评价审查,获得巴西种植许可,DBN8002适宜地区覆盖中国的黄淮海、南方地区及南美的巴西和阿根廷北部地区。
DBN8002已于2022年11月获批阿根廷种植许可,此次获批巴西种植许可是大北农生物拓展南美市场的又一重要进展,对公司开拓巴西市场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有2个大豆性状产品获得了巴西种植许可,3个大豆性状产品获得了阿根廷种植许可。
2024年,种业产品收入142,509.99万元,同比增长1.40%;玉米、水稻、大豆等粮食作物合计销售数量5352.64万公斤,同比增长1.7%,共可覆盖超4,000万亩农田(不含经济作物),服务农户近75万人次。
其中,玉米种子销售3,630.39万公斤,销售收入82,017.78万元,同比下降11.34%;水稻种子销售1,540.97万公斤,销售收入44,428.27万元,同比增长11.11%。
2.饲料业务(1)发展布局饲料业务是公司的基础业务,历经三十余载的发展与沉淀,公司已成为行业龙头之一。
公司提供包含预混料、浓缩料及配合料在内的饲料产品,是国内最早从事预混料的企业之一,公司不断稳固猪饲料在前端料、高端料领域的核心优势地位,并对反刍饲料、水产饲料等品种进行差异化布局。
近年来,公司积极探索区域产业链协同发展,于2022年启动联合发展战略,2023年探索联合发展模式,目前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管理与智造体系、技术服务体系和原料供应链平台,统筹各区域内资源、人力、事业伙伴等优势,携手发展,共建区域生态。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饲料业务已在全国28省(直辖市、自治区)布局,建有超过一百个生产基地,年产能超1000万吨,各地区域生态已初具规模,服务全国养殖市场,努力探索推进生态循环农业。
(2)经营模式公司顺应行业发展新变化、新环境、新形势,重构组织、培植能力、开创新局,以用户为中心,模式引领,提升家庭农场生产经营能力,正在推广联合发展,建设区域生态平台,打造饲料产业集群。
公司饲料业务将成为更加开放共享的产业生态平台,强化体系服务能力,为中小养殖户、家庭农场、规模化农场提供原料供应、饲料制造、技术服务、动物营养与健康等全方位解决方案的综合服务,从而降低养殖户的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家庭农场、中小养殖户等经营主体提质增效,提升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水平。
采购方面,公司构建集约化采购经营体系,依托总部原料供应链平台,对谷物、蛋白原料、副产品及添加剂等原料通过与行业头部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充分发挥集采规模优势。
生产方面,预混料业务采取集中化生产模式,依托标准化生产基地实现工艺统一管理,构建涵盖原料检验、配方执行、生产监控、成品检测的全流程质量管控体系;浓缩料及配合料则采用各区域自主生产模式,由区域子公司基于当地资源与市场需求等实际情况,通过自主购建或租赁等方式组织生产和加工,实现产能布局的恰当适配。
销售方面,公司总部预混料的销售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向子公司销售预混料,作为其加工配合料和浓缩料的原料;另一类是直接对外销售预混料。
各子公司生产的浓缩料及配合料的销售方式主要包括经销模式和直销模式。
报告期内,公司饲料业务渠道结构持续优化,直销渠道销售收入占比达68%,经销渠道占比32%。
(3)报告期成果公司于2021年牵头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揭榜挂帅”项目《蛋白饲料生物工程制造前沿技术及新产品创制》,项目执行期2021年12月至2024年11月,现已顺利通过课题绩效评价。
项目针对我国蛋白饲料紧缺、进口依存度高的问题,创制新型菌体蛋白、酵母类蛋白、预消化非粮蛋白等新产品,形成生物制造蛋白饲料高效应用技术方案。
截至报告期末,项目已创制新型蛋白饲料原料新产品20余个,配合料新产品20余个。
2024年,公司饲料产品收入为1,905,424.64万元,同比下降20.68%;饲料销量为540.55万吨,同比下降7.61%。
其中,猪饲料427.6万吨,同比下降8.22%;水产饲料22.74万吨,同比下降29.86%;反刍饲料60.28万吨,同比下降10.08%;禽饲料29.41万吨,同比增长54.55%。
3.生猪养殖业务(1)发展布局公司自2016年发展养猪创业,在东北、中南、华南、华东等区域陆续完成产业布局,结合区域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生猪出栏量由2020年度185万头提升至2024年度640万头。
公司依托良好的供应链体系支撑与合理的区域布局,建立以“自繁自养”为试点示范,以“公司+生态农场”为主的养殖模式。
在种质资源建设方面,公司发挥国家级核心育种场的战略资源优势,系统科学实施种猪育种工作,现已形成涵盖长白、大白、杜洛克等优质纯种猪的完整繁育体系,为我国生猪产业提供优秀种猪资源。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生猪养殖业务在全国覆盖2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合作生态农场(农户)超过2000家。
(2)经营模式公司已经建立了完善的“曾祖代——祖代——父母代——商品代”全链条商品猪养殖体系。
采购方面,公司生猪养殖业务采购的原材料主要为饲料和动保疫苗产品等,大部分饲料及部分动保疫苗产品由公司内部子公司提供,饲料以订单采购为主,动保疫苗以统采为主。
生产方面,公司既有“自繁自养”模式,也有“公司+生态农场”养殖模式。
在“自繁自养”模式下,公司自行培育或向合作伙伴采购仔猪,在此种模式下进行生猪养殖模式、专业技术等探索、试点、示范,成熟后向家庭农场、生态农场推广。
公司以“公司+生态农场”为主,在此种养殖模式下,公司自行培育或向合作伙伴采购仔猪后,交由农户按照统一养殖标准代养育肥,待生猪达到上市标准后统一对外销售,同时向农户支付代养费用,在此过程中,公司结合文化、管理、技术、环保、供应链、精准营养,健康管理、生物安全管理等经验与优势为中小养殖户、家庭农场、生态农场提供综合服务,帮助农户高质量发展。
销售方面,公司生猪产品主要为商品代肥猪,公司根据生猪出栏及市场情况,将达到上市标准的育肥猪销售给中间商,再由其销往屠宰场或食品加工企业;另外公司还有少量种猪和仔猪直接销售给养殖户。
公司将持续构建开放联合、同创共享、种养结合、可持续发展的生猪养殖生态平台,加快推进生猪养殖业全面绿色转型。
(3)报告期成果2024年,控股公司养猪产品收入627,784.46万元,同比增长10.10%。
控股及参股公司生猪出栏640.5万头,其中:控股公司出栏359.47万头,占比56%;参股公司出栏281万头,占比44%。
截至2024年底,控股和参股公司生猪总存栏397.16万头,其中:控股公司存栏210.3万头,参股公司存栏186.86万头。
按照种类划分,基础母猪和后备母猪存栏35.81万头,育肥猪存栏303.7万头,仔猪存栏57.32万头。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
-
2007年10月8日
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召开股东会,决议以截止2007年7月31日经审计的净资产(扣除拟分配的现金股利)依法整体变更设立股份有限公司。
-
2007年10月26日
公司取得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的注册号为110000004602260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