际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北京
  • 成立日期: 2006-08-04
  • 组织形式: 央企子公司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110000710934270X
  • 法定代表人: 夏前军
  • 董事长: 夏前军
  • 电话: 010-87601718
  • 传真: 010-87601718
  • 企业官网: www.jihuachina.com
  • 企业邮箱: ir@jihuachina.com
  • 办公地址: 北京市大兴区广茂大街44号院2号楼
  • 邮编: 102627
  • 主营业务: 职业装、职业鞋靴、纺织印染、防护装具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开展以国内、国际贸易为主的商贸物流业务。
  • 经营范围: 许可经营项目:(无)。一般经营项目:对所属企业资产及资本的经营管理;服装鞋帽、轻纺印染、制革装具、橡胶制品的生产和销售;销售第一类医疗器械、第二类医疗器械;医药、化工、资源开发的投资与管理;实业项目的投资与管理;商贸、物流项目的投资与管理;进出口业务;技术开发、技术服务、管理咨询。
  • 企业简介: 际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所属军需被装企业,最早历史可追述至1927年,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都为我军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2000年,为适应新形势下军队保障要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部署,军队将部分保障性企业移交新兴铸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管理。2006年成立际华轻工集团有限公司统筹管理所属轻工生产企业。2009年6月26日重组改制成立际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10年8月16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募集资金40亿元,成为军需被装领域首家上市企业。在近百年的发展过程中,际华始终积极践行“保军、应急、为民”的发展使命,淬炼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军需精神和敢打敢拼的工作作风。通过不断创新发展模式,聚焦改革创新,打造产品品牌,不断提升公司在所属行业、产业的影响力。目前公司已成为国内重要的军需、武警、工装、行配等制式服装、鞋靴的生产基地和整合型系统服务商之一,具备年产各类服装5600万套、服饰产品2800万件、鞋靴7500万双、各类纱线1.78亿吨、坯布5700万米、印染色布7400万米的生产能力。旗下50余户全资及控股子公司,分布在全国2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及欧洲等地,资产规模超310亿元。在军需被装领域,际华承担着50%左右的军需、武警被装产品生产任务,出色的完成了解放军历次换装、阅兵的保障任务;在工装行配领域,际华与国家15个统一着装单位职业装市场的主要供应商长期保持战略合作关系,并承担了一批中央企业的工装制发任务;在外贸出口领域,作为国内军需被装领域具有军需品出口资质的公司,际华响应国家战略,极开展围绕主要业务产业链上下游的国内贸易和以军需品出口为主的国际贸易,向欧洲、非洲、美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服装、鞋靴、装具等军需被装、民用鞋服产品;在应急保障领域,际华用多年积累的后勤物资保障及辐射全国的产业布局优势,成为国家第一时间“第一响应”力量,在汶川震灾、北京洪灾、抗击“非典”、抗击“新冠”等应急保障中,第一时间启动抗震救灾应急救援机制,成为灾区人民安心信赖的“际华品牌”。多年来,际华通过不断加强科研投入力度,提升公司在行业产业的竞争力。公司拥有2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分中心,2家国家工业设计中心,各类专业研究中心40余个,科技活动人员2400余人。研究项目共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项,参与4项。军队开放性课题4项。共拥有有效专利2300余项,发明专利450余项。在防弹、阻燃材料研发应用、制式鞋服研发、国家重大课题参与等领域具有较高的行业领先优势。伴随着公司的发展,际华公司建立了以“际华”品牌作为母品牌的多元化业务母子品牌架构体系。“际华”作为集团品牌,在亚洲品牌500强中位列276名,荣获“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竞争力500强企业”、“亚洲名优品牌奖”、“中国纺织十大品牌文化企业”、“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等荣誉称号,在军警保障、行配工装等市场享负盛誉。为更好地适应多元化企业的发展,际华围绕发展模式、组织架构、公司治理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在并购整合、企业重组、利用资本市场等方面形成了丰富经验,在战略管理、领导力发展、财务价值创造等总部建设方面建立了适合自身特色的管理模式。目前,际华正在实施“十四五”发展战略,立足主业实业,服务国家战略,以打造一流轻工军民保障产业发展平台为目标,突出高质量发展,强化创新引领,优化资源配置,培育和巩固核心产业,保持行业领先地位,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持续提升股东价值,奋力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 发展进程: 公司前身为际华轻工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6年8月4日。际华轻工是新兴铸管集团按业务板块进行资产整合时在军需企业基础上组建而成。2009年6月24日,经国务院国资委《关于设立际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复》(国资改革[2009]444号)文件批准,新兴铸管集团联合新兴置业作为发起人,对际华轻工进行整体改制,并变更设立股份公司。
  • 商业规划: (一)总体经营情况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8.86亿元,同比下降14.49%。公司营业收入下降主要由于:受主要客户招投标项目推迟及订单量减少、产品标准要求变化、部分子公司审价等因素影响,对短期整体收入造成一定影响。报告期内,尽管公司整体收入有所下滑,但公司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高强尼龙、玄武岩纤维、防水透湿膜等新材料成果转化以及单兵产品、野营装备、消防装备等新产品开发方面加快布局,全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新产业部署落地。报告期内,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2.28亿元。除受上述收入下降的影响外,公司亏损主要还受以下因素影响:(1)公司为更好地完成“保军、应急、为民”战略使命,聚焦主业,进一步提升主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经营效率,对受房地产市场下行影响的低效无效资产计提减值准备;(2)受客户需求结构调整,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推广加速,新产品研发迭代升级,行业竞争加剧,对发生减值损失的存货计提减值准备;(3)公司对涉诉形成的抵押资产贬值或无法执行,以及回款不及预期的应收款项计提减值。(二)调整产业布局报告期内,公司充分发挥产业功能优势,聚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区域重大战略,大力发展战新产业,积极主动作为,调整产业布局,推动转型升级。一是推进高度专业化的结构性调整。根据公司服装、皮鞋、纺印、橡胶产业特点,实施专业化运作模式,聚焦营销、研发和生产的高度集中、统一管理、发挥合力,协同效应有效体现。二是全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公司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高强尼龙66纤维等功能性防护性面料科研中试线、单兵产品、野营装备、消防装备等方面加快布局。大力推进产线智能化改造,服装分公司西服、衬衣智能生产线和皮鞋分公司数智化指挥中心加快推进,智能化印染生产线奠基开工。三是强化采购、供应链、支付的统一管理。坚持向管理要效益、向集约化要效益,成立皮鞋采购分中心、纺印采购分中心、服装采购分中心。四是优化资源配置,聚焦核心业务。公司剥离非优质资产和低效业务,减少潜在经营风险和财务负担,专注于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三)重塑研发体系报告期内,公司加大科技投入和转化力度,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核心功能。一是研发体系升级。“1+4+N”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完成了公司主业的技术谱系和产品谱系的系统梳理,形成职业装、纺织印染、皮革皮鞋、装具装备、橡胶制品5个专业技术领域、19个子领域的技术产品谱系图,为下一步技术产品研发提供了重要支撑。功能性防护性面料、职业装等项目在三级研发体系实现了上下贯通。打造设计师特色研发体系,挂牌9个设计师命名的工作室,以一流设计力赋能际华集团产品创新。二是加大科研成果产业化。公司聚焦防水透湿功能膜、PEUD无纬布、高强尼龙66细旦纤维、热能服、冲锋衣等材料/产品开展产业协同。纺织印染分公司中试线市场转化开局良好,高强尼龙、玄武岩纤维、防水透湿膜等新材料实现成果转化。三是加快重点项目攻关。聚焦市场需求和关键核心技术,加大资源投入力度,开发了膜类、阻燃防护、尼龙等核心产品,在功能膜复合技术、特种长丝织造技术、功能后整理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其中玄武岩无损复构纱的皮肤友好型消防灭火服研制与评价项目已完成验收,实现灭火服防护700℃以上完全不燃;五型救火消防员防护装备在原材料国产化、装备轻量化及高性能化、产品配套性和舒适性等方面实现了创新,产品实现工程化;抗结冰型灭火防护服产品首次实现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类项目研究成果即时转化落地,成功打造研发引领高技术成果转化新模式;防弹陶瓷应用开发项目采用新工艺制作,用于直升机装甲的碳化硼陶瓷板。(四)市场订单拓展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发挥资源整合优势,在主业领域紧盯重点大客户需求,强化内部协同,不断增强主业客户黏性,完成军需被装保障任务。锚定重点项目,深挖民品市场潜力。国铁项目充分发挥两级营销体系联动优势,两批次合计中标5.97亿元。(五)安全环保工作报告期内,公司落实集团公司“标准更高、保障更强”安全管理工作要求,强化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率先在7555公司上线火情火点智能监控预警与应急处置系统,2024年,公司未发生工亡事故、重大火灾事故、特大交通安全事故、公共安全事件及其他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期内,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的方针和政策,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为0.06吨标煤/万元,与去年基本持平。公司及下属各企业未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未发生处罚100万元以上的环境违法违规事件。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