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兰信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北京
  • 成立日期: 2001-02-14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110000802062000J
  • 法定代表人: 申万秋
  • 董事长: 申万秋
  • 电话: 010-59738832
  • 传真: 010-59738737
  • 企业官网: www.highlander.com.cn
  • 企业邮箱: HLX@highlander.com.cn
  • 办公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地锦路7号院10号楼5层501
  • 邮编: 100094
  • 主营业务: 智能航海、海洋观探测及海底数据中心。
  • 经营范围: 技术开发、转让、咨询、服务、培训;生产船舶电子集成系统;船舶智能化系统、雷达系统及其信息应用、海洋信息化系统、海洋自动化观探测设备、海洋工程装备、无人船(艇)及其控制系统、专用装置的产品样机制造(含中试、研发、设计、营销、财务、技术服务、总部管理);生产制造船舶智能化系统、雷达系统及其信息应用、海洋信息化系统、海洋自动化观探测设备、海洋工程装备、无人船(艇)及其控制系统、专用装置(限分支机构经营);销售开发后的产品、通信设备、五金交电、船舶电子设备、机械设备;经营本企业自产产品的出口业务和本企业所需的机械设备、零配件、原辅材料的进口业务,但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及技术除外。(市场主体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国家和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北京海兰信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兰信)于2001年注册成立,2004年成为海军装备供应商,2010年3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拥有齐全的军工资质,是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主要股东为创始人团队、海南国资及其他社会资本,无任何外资、外籍背景。公司成立二十余年来,一直在海洋高科技领域深耕,以海洋强国战略为引领,积极响应国家经略海洋、科技兴海号召,坚守“探索海洋、献身国防”的使命,致力于成为“全球智能航海引领者,智慧海洋中国创新实践者”。海兰信曾先后入选福布斯2018中国最具潜力企业榜单、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军工委员会国防军工板块榜单。2021年公司总人数700余人,产值近10亿元。公司高度重视自主研发及创新,截至目前,公司在雷达、智能航海及智慧海洋领域形成了一系列核心自主可控的关键技术,已获得专利108项,受理中67项。2021年公司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源于公司在海洋科技领域的实力,2022年公司及下属子公司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实体名单。以自有关键技术为依托,公司主营业务主要包括:1、智能航海:为船舶提供综合导航装备及智能航行系统;2、海洋重大装备:构建海洋立体观测网的核心设备——海底接驳站,常压潜水系统(普通人穿上该潜水服可以下潜600米)、海洋仪器等;3、近海雷达观测网:公司投资建设了300个目标雷达站,覆盖中国整个近海30海里海域(从海南一直到辽宁),服务近海防务与维权执法。公司建设了近100座地波雷达站,观测100海里范围的海浪、流场及风场等,服务海洋预报及海洋环境等;4、海底数据中心(UDC):公司是继微软之后的第二家具备海底数据中心的全套技术与实施能力的企业,首个项目将在海南省陵水落地,预计年内第一期数据舱下海,舱内可容纳近800个服务器,在海南与陆地数据中心相比,节能50%,且省地、省水,数据更安全。
  • 发展进程: 北京海兰信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北京海兰信数据记录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2月,注册资本100.00万元,其中申万秋出资50.00万元,占注册资本50%,卢耀祖出资50.00万元,占注册资本50%。于2010年3月22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交易。
  • 商业规划: 2024年,公司迎难而上,顺利完成经营调整,成功迈向全新发展阶段,这一年也成为公司发展历程中的关键之年。报告期内公司克服了众多挑战,最终经营业绩基本达成预期,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报告期内公司秉持“固本培元,拥抱AI”的战略,全面提升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固本培元”,即注重产品技术创新,提升管理水平,夯实公司核心竞争力;“拥抱AI”则是全面推进以岸管船为核心的数字化转型,将AI技术深度融入业务流程,打造未来H3业务的竞争力。在人才战略上,以“老带新、新奋进、老安心”为指导方针,培养年轻人才,激发团队活力,增强员工归属感。公司更新完善了未来三年的规划,重点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进一步确立在海底数据中心、智能航海、智慧海洋等领域的头部地位,力争到2027年实现集团总收入突破。与此同时,公司将持续优化企业文化,致力于成为培养年轻人才的摇篮。本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聚焦于三个方面,包括:智能航海、海洋观探测及海底数据中心,具体如下:(一)智能航海公司拥有船舶智能导航系统、复合雷达系统、机舱自动化系统、船岸一体化通信系统等系列海事产品,构建船舶综合信息服务体系,面向远洋、沿海、内河和国防等客户,提供船舶智能化综合解决方案。2024年,公司的固态X波段雷达获得全球首张低功率版本的EC欧盟型式认可证书。这款固态雷达运用新型多普勒处理技术,与传统雷达相比,在能耗、探测距离以及可靠性方面优势显著,并且在强杂波背景下对运动小目标的发现能力有明显提升。基于卓越性能和先进技术,固态雷达成功获得EC欧盟型式认可证书。这是继公司S波段固态雷达荣获国内首张EC欧盟型式认可证书后,国内雷达行业的又一重大突破,也标志公司X波段固态雷达得到国际权威机构认可。至此,公司的X波段固态雷达与S波段固态雷达均已获得中国船级社和挪威DNV船级社的认可,意味着公司可以为SOLASCAT1、CAT2和CAT3船舶提供全固态雷达解决方案,标志着公司在固态雷达领域已位居行业领先地位。在船舶智能导航系统领域,公司不断推动基于新规范与新技术的产品和系统。旗下的综合导航系统不仅完成了性能标准变更的权威认证,还实现了船桥报警管理(BAM)、海上安全信息显示等功能的升级。该系统凭借出色表现,获得了验船师的高度认可,成功获取挪威DNV型式认可证书,同时通过了中国船级社URE27产品网络安全认证。这意味着系统在安全性、可靠性和功能性方面达到了国际顶尖水平,无论船舶处于复杂的近海环境,还是在远洋航行中,都能为其提供坚实可靠的保障。公司在持续巩固船舶智能化符号产品“N、M、E、I”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以契合中国船级社最新《智能船舶规范(2024)》的要求。在辅助避碰、视觉增强、场景感知、自主航行以及内河场景的绿色和智能化导航等技术领域,公司着力强化自身能力,力求产品更贴合用户需求。同时专为内河船舶设计了多功能智能导航终端,通过整合先进的船载多功能导航设备与岸基数据服务系统,实现了船舶与岸基之间的实时数据交互和智能数据处理。同时,公司推出“以岸管船”创新平台,将船舶与岸基信息服务集成一体,构建起高效、智能的航运管理模式,显著提升了内河航运管理的智能化水平。这一系列举措有效提高了航运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增强了航运业的整体竞争力。依据最新的智能船舶规范,智能船舶中的机舱自动化系统已升级为智能机舱功能。对于机舱设备而言,除了常规的状态监控与报警,设备健康评估、故障诊断以及视情维护已成为更高级别的功能选项。公司在机舱自动化系统研发上,与国内顶尖海事大学及主机厂商携手合作,推出了升级版本的智能机舱设备。该设备构建的机舱模型更为精准,目前已在100多条船舶上得到应用,助力船舶成功获得“M”认证符号,为船舶智能化进程的推进注入了强劲动力。2024年,在船岸一体化通信系统领域持续深耕,促使船岸一体化通信功能得到进一步优化。其一,借助智能网关,系统可实现远海卫星通信与近岸移动通信的自动切换,最大限度为用户节约通信成本。其二,融入视频和图像的智能处理技术后,系统能够对船舶人员工作状态的异常情况进行管理,识别异常行为,从而强化船舶业务安全管理。其三,通过岸基智慧大脑的运算处理,能够为船舶提供航线规划、辅助避碰等实用建议。目前,该船岸一体化通信系统已在超过100条船舶上稳定可靠运行,为船东远程管理船舶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手段。船岸一体化通信系统作为智能船舶发展的关键构成部分,不仅有助于提升船舶的航行安全性与运营效率,更是实现智能航运的重要技术支撑。(二)海洋观探测作为全球领先的深海工程装备与运营服务商,子公司欧特海洋专注于水下有人/无人作业装备研发制造及海洋工程服务,在载人常压潜水系统(ADS)、海底观测网接驳系统、深海电站等核心装备领域具备国际竞争力。公司依托深厚的技术积累,持续为军事、油气开发、科研监测等领域提供全方位的深海系统解决方案。2024年6月,欧特海洋作为牵头单位,中标了海南省海洋灾害综合防治项目(EPC+O),并成功组织实施该项目。2024年12月,公司凭借自主研发的海洋观探测关键技术,成功中标并实施广东省深圳市海洋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项目,进一步验证了公司在海洋科技领域的专业实力。该项目不仅丰富了公司在海洋监测与灾害预警方面的工程经验,更展现了其将高端深海装备技术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能力。未来,欧特海洋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重点优化海洋观探测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和系统可靠性。通过深海装备技术与海洋综合立体观探测需求的深度融合,公司将为我国海洋国土构建更高效的海洋观探测系统,并与行业伙伴协同创新,共同提升海洋立体观探测能力。这一战略方向既符合国家海洋强国建设需求,也强化了公司在高端海洋装备市场的领先地位。(三)海底数据中心(UDC)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以及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算力作为数字经济的关键基础设施,其能耗问题备受关注。为响应数字中国与双碳目标发展战略,公司建成商用海底数据中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落实两会关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号召,公司积极推动在长三角建设直接利用海上风电的海底数据中心,把绿色电力转换成绿色算力,助力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本报告期内,海底数据中心产品继续借助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政策优势实现产品型态和市场空间的双重升级,同时实现上海临港海上风电场与海底数据中心结合的技术方案突破。在2024年4月16日,海口举办的陵水全球招商大会期间发布了全球领先的海底智算中心平台。该平台致力于成为海南区域数字经济桥头堡,作为岛内外智算产业数据交汇的“接驳站”加入全国算力布局。在2024年6月,海南陵水“游戏出海”产业论坛在海南陵水顺利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共陵水黎族自治县委、陵水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指导,由陵水黎族自治县科学技术和工业信息化局、陵水国际投资促进局、陵水黎族自治县发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主办,海兰信、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海南有限公司、腾讯云计算(海南)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承办。会议公布了由海兰信参与建设的陵水数字文化产业云最新进展,海兰信为陵水数字文化产业云提供领先、可靠的数字基础设施,陵水数字文化产业云已助力131款游戏产品完成出海上云部署。2024年4月,中国电信研究院发布UDC年度运营报告,该报告指出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海南陵水运行的海底数据中心集群运行情况良好,能效水平世界领先,运行PUE低至1.1。在2024年做好各项充分准备的基础上,2025年2月18日上午,海南海底智算中心算力舱成功下水完成部署,本项目由公司主导,海南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数智高速智算中心(陵水)有限公司投资承建,目前已完成首批高质量算力集群建设。智算中心成功启用后,已经整舱交付给并行科技,为其综合算力服务提供有力支撑。该项目已经获得海南省当地政府的智算产业专项补贴支持。本项目将充分利用国内政策、人才、投资等产业资源优势与海外更广阔的数据资源优势,开展包括AIGC大模型、离岸教育科研、跨境影视制作、深海探测等特色业务,并在国家算力网络中展现海南自贸港独特的产业价值。2025年3月12日,海兰云基于海南海底智算中心发布DeepSeek大模型一体化服务,为政企客户提供新一代绿色智算服务。凭借行业内领先的智算云平台,构建毫秒级低时延网络,计算资源本地专属,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提供业务数据本地化的大模型MaaS服务。低门槛、低成本、高效部署,支持接入企业知识库,帮助政企用户快速实现高效算力和ESG目标协同发展。2024年下半年,公司积极准备“海底数据中心+海洋能源”的产业模式,并推动在上海区域某海上风电场内建设示范项目。该项目旨在充分利用海上风电资源,为海底数据中心提供绿色、稳定的电力供应,同时借助海洋冷源的冷却优势,降低数据中心的能耗。这一项目不仅响应了国家关于推动绿色算力发展的战略部署,助力算力布局优化及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更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促进算力与电力的高效协同和产业融合,对于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该项目获得上海当地政府的肯定和支持,符合上海当地智算产业发展对新型基础设施的要求,吸引了长三角区域内的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智算运营企业等企业的合作意向。在海上风电场业主单位和设计院的共同努力下,该项目的技术方案已具备可执行性,2024年进行了初步设计,2025年正式进入交付执行阶段。1、概述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8,393.93万元,同比下降49.06%。主要由于海南省海洋灾害综合防治项目(EPC+O)受验收节点的影响,在2025年一季度完成了验收工作;此外,公司持续落实高质量发展战略,舍弃了一些低毛利的商机订单,持续聚焦于自主产品为主的高毛利订单获取,报告期内毛利率33.93%,同比增加10.7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20.57万元,同比增加107.05%,切实落实了提质增效工作。公司持续强化内部管理,聚焦研发投入,强化技术竞争力,管理费用下降13.27%,销售费用下降6.69%,研发费用上升23.22%。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9,396.42万元,同比减少21.98%,主要是由于海南省海洋灾害综合防治项目(EPC+O)受验收节点的影响,2024年未能收取验收款项。公司持续落实“精品战略”,从体系改革、聚焦主营、降本增效等多方面积极采取措施,毛利与盈利能力的增长趋势明显,并实现扭亏为盈。2024年度,公司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应收账款催款措施。通过加强客户沟通,优化催款流程,结合法律措施,公司收回大量长账龄应收账款,并有效遏制了长账龄应收账款坏账的迁徙。公司有息负债率继续有所下降,财务风险收窄。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